第一,需要
心理学家测试,在需要和被强迫两种情况下,人的工作效率都是7: 3。我觉得把这个效率运用到作文上应该没有区别。很多时候,学生只知道老师让我写什么,老师让我写什么,就会绞尽脑汁想编出来。我慢慢尝试让学生改变这种“强迫”,变成“我想告诉大家的,我想让大家明白的,怎么说才能让大家理解接受?”记得我在教学写留言的时候,让三个同学模拟一个情况:一个星期天,妈妈不在家,阿姨来了,想带我去动物园玩,妈妈没把电话拿出来,车在外面等着。我该怎么办?要么不去,要么给我妈留个条子。星期天谁想一个人呆在家里?但是妈妈怎么能理解这张纸条呢?学生们纷纷发言。经过讨论,我在黑板上的留言中提出了五点注意事项。出乎意料的是,二年级学生正确地记住了留言,很快每个人都写完了。这是换个角度的好结果。
二、体验
文章是生活和现实的反映。学生的文章是简单的反思。如果你请一个没吃过橄榄的人来谈橄榄的味道,他一定不能说;如果让一个没坐过飞机的人来写飞行的感觉,他是写不出来的。很多情况下,我们老师会问。学生们也写了,但课文不符合重点。最后一句没跟下一句。我们老师也想过:你儿子不能教。然而,它忽略了经验的重要性。要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大胆地写自己的所思所见,随心所欲地写文章,无拘无束地写文章,写思路,写句子流畅,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愿望。记得上课组织一次春游,让家长签字。一个学生没有得到家长的签名。我气得好几天不理父母。每个人都同情他。我动员大家帮帮他,对他妈妈说点什么。题目是《阿姨,你听我说》。大家都很乐意写。他们根本不认为这是一篇作文,他们都全身心投入其中。结果明显比其他方式写的好。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上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场景,有很多教育活动,有很多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等等。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活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思想,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天有意义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要说太多,班里会定期举办交流展;也可以有意识的组织他们进行观察调查活动,亲自做一些事情,比如做科技小作品,养小动物,种花种树,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团队会议的主题活动等。实践表明,学生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好也很容易。久而久之,学生手头就有了真实的东西,可以避免单调、呻吟的奇怪现象。
第三,鼓励
大家都爱听好话。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的心理就能得到满足,这可以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每次都开心,写得好。因此,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写作前的指导,还要注意写作后的评论。与其停留在几个错别字或者个别不通顺的句子里,不如全面观察,找出每个作业的特点,给予肯定。有些能力是随着训练的增加而具备的。比如一个正在纠结两位数运算的大一新生,到了三四年级自然就过去了,还会和作文比一段充满掌声和肯定的话。当然也要委婉的指出不足,在班里办一个优秀的作文专栏。每个月老师可以从这个月的作文中选出十多篇好文章,让学生定期用作文纸抄下来,然后老师批改,指出文章的精彩之处,写好评语,贴在教室里。但是作文不能总是几个人写的,这样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展示。那些平时文笔不好的同学,看到作文也可以展示一下。他们总是阅读和阅读自己的文章,并一次又一次地改变它们。之后他们的作文更加用心,进步明显。每个学年结束时,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编成优秀的作文集,分发给学生,这样会让学生更有兴趣。班级优秀的作文集并不完美,但学生真实的学习成绩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老师也要给予个别辅导,给杂志、论文集、报纸等投稿一些好的作文。如果发表了,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传授技能和技巧,再说一遍,指点迷津,只是开始,不是结束。”这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在“说”和“指”之后,就有了必要的练习时间。这是别人不能为他们做的事。他们必须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练习就知道方法,只是纸上谈兵。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培养兴趣爱好只是入门。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对作文产生感情,真正喜欢上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岂不是会更成功?
0位用户关注
656位用户关注
548位用户关注
488位用户关注
124位用户关注
423位用户关注
938位用户关注
842位用户关注
96位用户关注
81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