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很认真的照老师说的做了。回家后,她先擦地板,然后洗碗。然后她在作文里写道:通过做家务,她觉得做家务很累很无聊。平时我妈叫我好好学习,怕我不好好学习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我一直不在乎妈妈说什么。现在,通过做家务,我觉得我应该努力学习。我怕长大了找不到工作,只好看孩子看别人。
这个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小女孩,虽然说的不是“高尚”,但她是认真的。但是这篇作文被老师批评,说思想内容有问题,不应该被保姆忽略,要求重写。
小女孩不知道怎么改写,就问妈妈。她说:“你应该写你妈妈每天做家务有多辛苦。你要好好学习,报答她。”小女孩说:“但是你从来不做家务。我们家所有的工作都是阿姨做的。你每天回家吃饭看电视。一点都不难。”。妈妈说:你可以假设我们家没有保姆,所有的家务都是我妈做的。写作文需要想象力和虚构。
老师和妈妈说的话表面上是对的,但他们并不珍惜“真实”的价值,在写作中曲解了“想象”和“虚构”,这其实是在教孩子说谎。虽然主观意图是让孩子写好作文,但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对孩子的引导破坏了一个最大的“技能”——“说实话”。
之所以说实话是写作最大的技巧,在于说实话能让人对写作产生兴趣,发现写作内容,也就是想写,有东西写——没有这两点,写作是不可想象的。
写作激情来源于表达的欲望。只有表达了自己想要的,才能表达自己想要的,才能带来表达的满足感。没有人愿意为说谎而写作。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写作中,说假话总是比说真话更费力,更困难,虚假的东西只是给需求带来满足,而不是给美好带来愉悦。
如果孩子在写作训练中说不出实话,总是被要求写一些假词来表达自己不存在的“想法和感受”,思维就会混乱。这样的要求会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失去理智和判断力,失去找材料的能力。所以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道写什么。
写而不说实话,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绕过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放弃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收集一些庸俗的素材,表达一些自己既没有感觉也没有把握的“积极向上”的观点。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小学生会有这样一个通病:没什么可写的,找不到素材和见解,想尽办法去凑单词。
这样产生的作文也许符合“规定”,但其负面效应很快就会显现出来――令人不快的、人为的写作让孩子感到尴尬、厌烦,写作的热情和信心被摧毁。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讨厌写作文。
现在中小学作文教学种类繁多,老师会在作文课上给孩子讲很多“写作技巧”。但都属于“小技巧”的范畴,最大的“说实话”技巧总是被人忽略甚至人为破坏。一个人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大本事”,只有“小本事”,既做不好,也没兴趣。失去“大技能”,其实连“小技能”都很难获得。
虽然老师在讲“作文技法”的时候总是讲写作中的“真情实感”,但在实际写作中却很少鼓励学生讲真话。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道德说教”意识仍然强烈地控制着学校教育。从孩子开始表达自己的那一天起,就渴望让孩子学会说“主流话语”,却从来不敢给自己留下思考和表达的空间。老师对作文的指导和评价让学生担心说真话。当他们被训练面对作文时,内心充满了虚假。他们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的真实感受?
423位用户关注
93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