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送天台陈庭学序

作者:宋濂 明代 时间:2023-07-31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送天台陈庭学序

诗词赏析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强体壮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天台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经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大了。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我将不仅仅因为庭学曾经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注释

1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2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3诸葛武侯,即诸葛亮

4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5糜碎:粉碎。

6虞:忧虑

7栗:颤抖

8诡:指怪异的旋流

9嗜:爱好

10擢:提升,提拔

11眺:游览

12侈:大,多

13耄:老

14得无:莫非

15工:精巧,精致

16恨:遗憾

17杳:幽深

18旬日:十日

19累:连续

20顾:只是,只不过。表轻微转折。

21逮:等到

22齿:年龄

23沉:像……沉下去

24巅际:山顶尽头

25尚:还,尚且

26历:逐

27纵:即使

28宇内:天下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古诗评析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的通常写法,多以对所赠人物进行劝勉为主。宋濂在这篇赠序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更多的是称道游览名山大川对写作上的裨益,并热情地希望陈庭学要重视提高个人的修养。全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后辈的殷切希望,真情厚谊溢于言表。

宋濂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元末,入明后,他已是将近六旬的老人了。当时他虽地位显赫,但性喜奖掖后进,从不以长者自居。他在晚年写过不少赠序,以本文和另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最为著名。

文章的开头便紧密地结合了陈庭学的生活实际。由于他是从川蜀来到南京的,宋濂便肯定他“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说明山水确实有助于人的发展。在第三段中,作者不无遗憾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像陈庭学那样游览川蜀,这一段还是紧扣前文的。令人称奇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即“坐守陋室”也照样可以修身养性。这其实是对陈庭学提出了劝诫:不要把游览名山大川当作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径。

本文中关于川蜀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介绍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作者在介绍地理环境时着重描摹一个“险”字。当然,这里面不乏作者的想象成分,但更多的是从李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中衍化而来。写川蜀的险途,是为了诠释“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在介绍人文环境时,作者列举了与川蜀有关的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则又是为了诠释“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通篇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堪称无懈可击。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翻译、赏析和诗意

西南水,只有四川最奇。

这样离开中国万里,陆有剑阁栈道的危险,水有瞿塘、滟濒堆之类的忧虑。

骑着马走,那竹林中高耸的山峰,几天看不到山顶。

临上,低头看着,深壑万丈,看不透他所穷,肝胆颤抖。

水行,就江石强悍利,我们讨厌涡撒谎,船一失势尺寸,就粉碎土沉,下饱食鱼鳖。

它难到如此。

所以不是在有能力的人,不可因游;不是材料有文采的人,即使在没有得到什么;不是身体强壮的,大多老死在那里。

嗜奇的人怨恨他。

天台土陈庭学君,能为诗,由中书左司处长,多次跟从大将军北征,有功劳,提升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成都。

成都,四川的重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亮居住的地方,英雄俊杰战进攻驻守的痕迹,诗人文士游览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没有不遍览。

已经阅读一定发为诗歌,为了纪念他的景物时世的变化,于是他的诗更工。

过了三年,按规定辞职回家,正好我在京城;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这句话更强壮,他的思想越来越高;大概可以在山水的帮助的奢侈了。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志于出游天下,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时间。

和壮年可以出,而四方兵起,没有落脚的地方。

到现在圣明的君主兴起天下安定,北极海的时候,合为一家,而我年龄更加糊涂了。

想如庭学的游,还有可能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像颜回、原宪,都因守陋室,蓬蒿没户,而意志常常充任这样,有如囊括于天地的。

这是什么缘故呢?有什么比山水之外的吗?庭学不妨回去寻求了?如果有人得到,就报告我,我将不一羞愧就行了!*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宋濂,明人。

作者千古名句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出自《春送僧》[明代] 宋濂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出自《》[明代] 宋濂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

出自《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明代] 宋濂

天下行之,至德复立。

出自《商君书·开塞》[明代] 宋濂

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出自《后汉书·本纪·肃宗孝章帝纪》[明代] 宋濂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出自《苏台览古》[明代] 宋濂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出自《格言联璧·接物类》[明代] 宋濂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出自《鹊桥仙·扁舟昨泊》[明代] 宋濂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出自《相思》[明代] 宋濂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明代] 宋濂

《送天台陈庭学序-头明代尾-头宋濂尾-古文观止,送别,劝勉,赠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