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长亭怨慢·雁》朱彝尊 注释
①俦(chóu)侣:伴侣。
②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
③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
④汀:水边平地。渚:水中小洲。回,枉:弯曲的形状。
⑤筝柱:指筝上的弦柱。此处用以形容大雁飞行的队形。
⑥浦:水滨。
⑦一绳云杪(miǎo):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
杪:梢。
⑧:同“针”。
⑨欹(qī)斜:倾斜不平。
《长亭怨慢·雁》朱彝尊 鉴赏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它题咏的是雁,说 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 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还有曲折的典故运用,如“紫塞门孤,金河月冷” ……从而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 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 苍凉悲凄的气氛。
然而,咏雁只是这首词的表层现象,作者的用意显然在于以雁 喻人,通过咏雁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悲。如同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云云所反映的 那样,他由于抗清失败,生 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飘零四海,客游幕府,先后到过山西、山东、北京等 地。这种漫长的羁旅生 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 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 到厌倦,又感到惊恐,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 乡,过上安定的日子。正 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 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 慨叹;而大雁尚能南飞,人 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有 “恨”也不知道向谁倾诉 ! 难怪乎这样一首秋雁词会充满着如此悲凉的气氛。
更有可说者。朱彝尊的身世之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清改朝换代。因此,这首词在叙述秋雁南飞的背景时,也特地点出了是 “北风吹度”。这里的“北风”,以及下文的“紫塞”、“金河”,事实上都象征着来自北方的满清贵族势力。而与此相反,下面“也只恋、 江南住”的“江南”,则自然象征着明朝故国。词的结拍“写不了相思”云云,脱胎于南宋词人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 得相思一点。”然而如今故国久已灭亡,连“相思”也“写不了”了,其感情显然更为沉痛。如果说这首词有更深层的寓意的话,那么就 在这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说此词“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所谓“忠厚”,恐怕也就是由个人 进而想到家国吧。
纵观全词,它的主题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国沦亡的 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近远浅深逐层递进的多层面体。这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增加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只是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细心辨析它写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长亭怨慢·雁》朱彝尊 翻译、赏析和诗意
结多少悲秋同行伴侣,特别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我,金河月冷,恨谁诉说?回汀枉渚,也只是留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妙安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习惯改变莫定惊,应胆怯失败受疏雨。
一绳云顶端,看字字悬针垂露。
逐渐倾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晚。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朱彝尊,清人。
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清代] 朱彝尊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出自《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清代] 朱彝尊
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
出自《春日野行》[清代] 朱彝尊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出自《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清代] 朱彝尊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出自《资治通鉴·周纪·周纪四》[清代] 朱彝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出自《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清代] 朱彝尊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出自《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清代] 朱彝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代] 朱彝尊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清代] 朱彝尊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出自《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清代] 朱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