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考试技巧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加强了对写作思维力度和考生思辨性的考查。命题者对思维力度和思辨力度的预期都包含在词干的表达中。2015年高考作文的成功写作,必须从准确的“读”题开始。从几十个字到几百个字,题目的干巴巴的表达方式对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读”是“写”的关键。为了备考,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考生“读”题。
1.阅读“关系”
[示例]09北京卷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隐形的翅膀,
让我飞翔,给我希望。
我有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得远远的。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题材不限,除了诗词。
(标题是作者加的,下同。)
看这个问题首先要“读”一下引言题中的四句歌词和“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什么关系,才引出关系?引言中的四句歌词其实界定了“翅膀”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我有一双看不见的翅膀》里的“翅膀”,可以“带我飞”、“给我希望”、“飞得很远”。张韶涵的原话很长,其中命题人精心选择了四句话,把原著中的“飞越远方”改成了题目中的“飞向远方”。这样的精心修饰显然更符合高中毕业生的内心状况。看完标题,标题与具体写作要求之间的“关系”就清楚了,关键词“翅膀”的基本内涵和意义也就清楚了。标题中的“翅膀”是一种不断引领我、激励我、帮助我前进并取得成功的力量。如果从命题中删除题目中的五句话,不仅题目会显得突兀,而且“翅膀”的基本内涵也会混乱模糊。
[示例]08山东卷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为“春来草绿”。自己做题目。自决。除了诗歌,风格没有限制。文体特征鲜明。
五个短单词不容易读懂。这五个词之间有着复杂的隐喻关系。“春”是“青春”的条件和契机:“青春”是“春”造成的结果和状态。在中国文化中,“春”和“清”是美丽而充满活力的意象。所以,如果给这两个关键词赋予“恶性”的含义,是不合适的。“春”与“草”强调的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草”是变化的对象,也是话题的主体。“草”变“绿”,主导条件是“春”的到来;看不见的条件是,“草”必须有生命和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绿”:“自绿”不需要人为干预。基于这种认识并协调不同的侧重点,本文的一些基本思路如下:
“春来草绿”。任何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都在向前冲,无法抗拒。他们可能会被允许炫耀一段时间,但他们最终会灭亡。(聚焦“不可抗拒”)
(2)事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过多干涉。一旦条件成熟,一旦“春天”来临,“草”就会“变绿”,情况就会好转。(重点放在“不干涉他人”)
3面对险恶的环境,要扎根于草,抓地;这样,“春天”一旦来临,就会冲破寒冷,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专注于“草”的努力)
4“春天来了”,“草”自然会“绿”:“环境”、“机遇”等条件很重要,人们更应该关注“春天来了”,而不是只愿“草”能“绿”;条件不成熟,即使主观努力,也是徒劳。(重点看“春天来了”的情况)
《春草萋萋》是一幅生机勃勃、生机勃勃的春色画卷,也是一幅富有生命启蒙和生命哲学的意味深长的画框,可以给人类许多启示。(重点看图片本身及其对人的启发)
题干里的字简洁实用,字字千钧。如果“读”不懂单词和句子的关系,如果“读”不懂段落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写作要求和重点。
2.阅读“关键句子”
[示例]10国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无论在小鱼缸里养多久,它都只能长到3英寸长。但是,这种鱼放在大池子里,两个月就能长到一英尺。
(2)狼是好奇心很强的动物。他们总是对周围的环境感兴趣,不断的去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寻找食物,顽强的生存下去。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最有希望的学生”,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因为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期望更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对角度,明确意图,选择自己的风格,自己做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不抄袭或照搬。
题目首先是三个材料,第一个可以概括为:环境造就人;第二材料强调:主观能动性;第三个材料是关于激励机制的。以下是对三种材料的总结:“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句话是写作的“核心”,暗示考生可以在以上三种材料上写作,也可以超越以上三种材料,另起炉灶;但是,探索人才成长规律,一定不能脱离这个意义。看完这个关键句子,就可以自由发挥了。
[示例]09江西卷
今年3月25日,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下,克里斯蒂拍卖行仍然拍卖了在巴黎圆明园非法丢失的兔头和老鼠头青铜雕像。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明超高价拿走这两件文物,事后拒绝付款,导致拍卖。
对此,舆论哗然。有人称之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是恶意违规,有人认为.
如何看待蔡明超的行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自制题目。(3)自决。(4)书面内容必须与给定材料相关。(5)不少于800字。(6)请勿复制或复制。
考生面对这个问题,会有两个困惑。第一,根据新素材构成的基本写法,可以从题干中提炼出三个角度:佳士得、蔡明超、舆论。三个角度你能选一个吗,或者只能对其中一个发表看法?第二,是评价材料本身,还是可以被材料“引走”?就材料而言,可以说“规矩”、“诚信”、处事方式。这两个谜题的解决必须依靠阅读“关键句子”。文中的关键一句是:“你怎么看待蔡明超的行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这个关键词使得角度独树一帜,只能从蔡明超的角度来探讨;这个关键词告诉考生,不能谈物质触发,要评价蔡明超的行为本身,而不能只是把蔡明超当成文中的一个论点。文本中可以出现其他材料,但这些材料必须用来进一步帮助解释蔡明超行为的合理性或荒谬性。从词干结构来看,第一段介绍了矛盾双方的情况,第二段侧重于舆论评价,第三段其实是写作要求。但由于第四段标有“要求”二字,第三段最重要的写作要求很容易被考生忽略。如果你看不懂关键的一句话,问题就解决不了。
很多作文题都有重点句。关键句是开启和定义话题最重要的基础。
458位用户关注
0位用户关注
420位用户关注
616位用户关注
372位用户关注
462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535位用户关注
593位用户关注
49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