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写作中的材料动员
空洞的内容和类似的材料是多年高考作文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调动预留素材使作文内容扎实丰富,如何调动“自我”素材写出不同内容,是考生拿高分的瓶颈。结合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为考生提供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第一,写作材料中的一些误区
有的人把作文内容空洞或者只能写一些遵医嘱的材料,归结于考生生活单调,大脑的材料储备不足。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
一个人的写作素材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阅读体验,一类来自生活体验。每个考生都学了12年,活了18年左右。他脑子里储存的资料肯定很丰富,足够完成一个标准化的高考作文命题了。一个标准化的高考作文命题必须贴近高中生生活的实际,这是一个命题原则,否则不能算作一个标准化命题。既然规范性命题贴近高中生生活,也就是说高中生有话要说,那么高中生的物质储备应该没有问题。
但仍有不少考生对规范性命题无话可说,只能谈一些“公共话语”,把文章写空;或者只能说随大流的素材,导致自己的素材和大部分考生的素材有相似之处。比如2008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带着感动出发》,80%以上的考生都是从四川地震中选取材料,而大部分的书面材料都来自各种媒体多次说过的材料。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这不是因为考生无话可说,而是因为考生没能调动好自己储存多年的材料。因为高中语文课本上有很多能打动考生的材料,比如随笔《与妻书》 《出师表》 《项脊轩志》 《祭十二郎文》 《陈情表》 《桃花源记》等等。这些文章中的所有材料都可以作为考生被“感动”的理由或依据。为什么一定要写“四川地震”?每个考生18年左右的人生经历,肯定会有很多感动考生的人或事。但考生未能调动他们,仍要写“四川地震”。
看来考生作文空、空、千人的问题不是考生素材储备不足的问题,而是调动和运用素材能力差的问题。
二、试题是否到位是调动素材的关键
所谓动员,就是找到一把能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打开哪扇门完全由“钥匙”决定。找到这个“关键”就成了调动素材的关键,“关键”就埋在标题里。
现在高考命题往往具有内涵丰富、考生写作空间大的特点。也就是说,题目中留给考生的“钥匙”很多,或者留给考生的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很多记忆之门。那么考生找到“关键”(即审题)就变得极其重要。如果问题很大,找到的“钥匙”是平的,那么记忆中最好的门是打不开的。即使打开记忆门,隐藏在门内的材料也会变平;认真彻底的审题,找到好的“钥匙”,打开最贵的门,就能找到“新奇”的材料。
在人群中,由于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套板反应”,很多考生很容易滑入毫不费力的“惯性思维轨迹”(即套板),这往往是大家一起走的大道,所以很多考生挤在这条路上,高考作文评选中的“题材高度崩溃”现象就是这样诞生的。2008年,80%以上的安徽考生以四川地震为例写道。其实如果仔细考察“带着情绪出发”,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要求考生写“感动”,但重点是如何在“感动”的启发下“出发”,所以可以用这个“钥匙”打开记忆之门,找到符合问题意思的材料。这种材料远不止“四川大地震”。如果跳出“套板反应”,找到“只有我自己”的材料,写出别人没有的新材料,高考作文就能得高分。
“键”是触发你记忆联想的触发点。找到触发点会决定你调动什么样的材料,因为不同的触发点会触发不同的材料。如何找到触发点取决于你如何看题目,所以“审题”是调动素材的关键。
以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为例。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命题是一个新型的材料作文题目。材料的关键词是“曲线”和“超越”。材料中的命题者不仅对“曲线超越”的本义做了通俗的解释,还提醒了“曲线超越”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外延意义。每一个提醒点都是一把“钥匙”,每一把“钥匙”都能打开记忆之门。比如材料上说“曲线是人生的一个关键点”,那么这句话就会引起我们联想:人生有哪些关键点?小学升初中,初中升初中,高中升大学,十八岁生日,文理分科,大学志愿填报等。每个重点都有材料可写,都可以写高分作文。问题是考生能否这样审题。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正确而深刻地审视题目?作者提供了两种方法供参考。
第一,不要把题目简单化,用“提问”的方法把题目复杂化,加深考查,找到“关键”调动素材。
所谓提问法,是指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的一种方式。比如2009年安徽卷《超越曲线》,你可以问这个问题:什么是曲线?弯道有什么特点?什么是超越?怎么才能超越?当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就能从答案中找到调动素材的“钥匙”。
再比如北京卷2010作文题目:请以“脚踏实地看星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了诗歌,风格没有限制。你可以问这个问题:星空是什么意思?它的隐喻意义是什么?实际意义是什么?它的隐喻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仰望星空?地球为什么要踏?当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就能从答案中找到调动素材的“钥匙”。
第二,不要盲目,不要看泰山——,以整体的眼光看题目,这样可以用材料的“钥匙”来避免开错门。
在调动素材的过程中,“钥匙”打开哪一扇门,直接关系到是否相关,这是高考作文写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还是题目作文,在审题时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切忌抓住一个点,这样才能保证调动材料的“钥匙”能被准确识别,用它打开一扇正确的门。比如2010年安徽卷的作文题。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写。
吴兴的《杂诗》
[清]阮元
交换四水抱城,铺成千溪。
水稻种深种浅,荷花种深种浅。
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10年安徽56万考生中有10多万考生,原因在于“抓一分不放”的错误考试方法。有的同学抓住第一句话“交流四水拥抱城市”,得到“大团结大力量”的想法;而有的同学抓住第二句“散为千溪千家”,得到了“立功是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些立意点不能完全把握材料,也不能深刻理解题目中“哲学”二字的真正含义,所以肯定会被判定为“题外话或题外话作文”。
正确的审题方法是遵循“绝句”规律。第一句和第二句侧重描写或叙述,第三句和第四句是抒情的或揭示主题的讨论。从整体把握来看,立意点应该在第三、四句中找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认清自己;找准位置等等。这个构想很可能是准确的。
当然,一个命题能让1/5的考生跑题或者跑题,说明这个题目有问题,应该是“失败命题”。失败的原因在于,命题人寻求的材料——不典型,三四句话的抒情或议论味道不明显,从中提炼的哲理很勉强。因为这个原因,学生面对这样的材料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难免会跑题或者跑题。
在考试中找到调动材料的关键,用“提问法”和“整体意识”来保证找到有效的“关键”,保证材料打开的门是正确的。
第三,遵循用脑规律,找到调动素材的方法,打开不同类别记忆的大门,找到自己独有的素材
大脑的使用必须始终遵循一定的规则。人的记忆就像储存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存储在不同的类别中。那么,在打开它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这个规律快速启动。
就物质的储存而言,一般分为四类:社会、自然、历史、生活。当我们面对一个话题,审视它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这四种方式来调动储存在大脑中的材料。
比如2010年的《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是绿色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和生态息息相关。今天,绿色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题目的关键是对“绿色”这个词的理解,题目里已经解释过了。“绿色”的基本含义是“自然界常见的颜色,是比新长出的嫩草颜色更深的颜色,或者是光谱中介于蓝色和黄色之间的颜色”。其隐喻意义是“自然、自然、朴素、纯粹”,引申意义是“无污染、无污染”。“绿色成为一种全新的理念”的含义是告诉人们,在当今的生活中,人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消除高科技发展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回归原始、自然、简单的生活。把题目分析到这些层面,就能找到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为我们调动素材。
按照以上四种打开记忆之门的方法,就可以调动我们记忆中的素材。从“社会生活”的路径出发,可以调动与“环保、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低碳生活”等相关的素材。但是,这是大多数考生在第一时间的第一想法。如果只从这个角度写,很容易随大流,造成崩盘。
从“自然生态”的路径出发写作,可以通过调动“乡村宁静、自然宁静、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淳朴民风、自然风光”的素材,唤起人们对乡村绿色生活回归的渴望。这样写的作文比从“社会生活”这条路径写的作文要好。
从“人类历史”的路径出发,可以调动历史上老庄的人生观,陶渊明的《游东山记》,2009年安徽文言文选读0103010的材料等等。把这些材料放进作文里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生活态度”调动素材的方式,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联想:“绿色”被视为一种隐喻,“绿色生活”是一种健康、简单、平和的生活,“绿色生活”也是指一种冷漠的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人们浮躁,对未来感到迷茫。自杀、杀人事件层出不穷,如“富士康十二跳”、前段时间校园恶性事件、腐败、暴力、色情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重庆打黑行动失利的文强、北京“天地”崩塌。这就要求人们过上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生活,崇尚生命的本真,享受人间的真爱。这种立意更高,肯定会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
“出路”的意义在于找到调动素材的方向。如果你朝这个方向拓展,就可以顺利地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广泛调动素材,在优秀中选优秀,选择与众不同的,我独有的素材,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
第四,运用各种“调动素材”的方法,保证高考作文素材新颖或深刻
调动素材的方法,其实就是“联想”的方法。上面讨论的解决方案是如何找到正确的“关联原点”,即从哪里开始关联,或者用什么进行关联。这个问题解决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联想了。下面介绍一些联想方法。
联想是从一件事想到一件事。根据心理学原理,它们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完成。
1.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或现象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刘基从“金玉在外,失却在内”的柑桔想到封建社会内心端庄肮脏的官员;周敦颐从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想到在肮脏的环境中保持高品质的人;韩愈被千里马埋葬,还有人才被埋葬的思想等。是“相似联想”的结果。“相似联想”的思维方法也可以用于作文素材的动员。比如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题目:阅读以下图片资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对角度,明确意图,选择自己的风格,自己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不要照搬照抄。
在下一页的漫画中,第三只猫说:“现在是什么年代?有鱼吃,有老鼠抓!”太熟悉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成了一个句子范式:“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让去吧!”用“相似联想法”,可以想到:“都什么年代了,还让我穿旧衣服!”“都什么年代了,让我们学雷锋!”.漫画内容结合第三只猫的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做出这样一个类似的联想:现在工作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鱼吃),是不是应该放弃本分(放弃抓老鼠)?我们的职责是什么?警察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士兵的职责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公务员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教师的职责是教好学生,学生的职责是做好自己的学习,人民的职责是善待他人,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想到这,我们的作文思路和作文素材不就出来了吗?
2.紧密联系
邻近联想是一种根据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彼此的邻近程度来联想事物的思维方式。比如苏东坡在杭州当地方官的时候,西湖很多地方已经淤塞,成为当时所谓的“废土”。苏东坡多次游西湖,反复考虑如何疏浚西湖,再现西湖美景。有一天,他走在西湖的围堰上,围堰心想:如果把从湖中挖出的淤泥堆成一条长长的堤坝,像围堰一样南北贯通,不仅方便游客来往,还能增添一个西湖的景点。所以西湖——苏堤的美景从此出现,是“亲密交往”的结果。“相似联想”的思维方法也可以用于作文素材的动员。
比如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写道:读下面的单词,按要求写。你我是邻居,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居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们可以选择。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写一篇题为《与你为邻》的文章,做出自己的风格,不少于800字。
“邻居”就是“邻居”,在空间上类似于邻居:从个人角度来说,有同桌、床与床、左右教室等。人类群体包括周边国家,动植物,外星。“邻居”也可以理解为“同伴”。从这个意义上说,类似的具体事物有:亲友、同学、老师、同事、旅行者等等;类似抽象的东西有:痛苦、孤独、幸福、磨难、痛苦、微笑等等。以上材料的动员是由于类似的联想。
3.相反联想
相反,联想是基于事物之间不同的或相反的感觉
联想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从改革开放到闭关锁国,从伟大到卑鄙,从光明到黑暗,从国内到国外,从下属到上级,从外到内,等等。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应用于材料的动员。比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请以“难题”为题写一篇文章。
难题是指“不易解决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有双关的意思,既可以从实角度理解,也可以从虚角度理解。可以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包括普通作业),也可以指社会生活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以解决的困惑。我们可以从自己、父母或历史人物的经历中选择素材,谈过去和现在,反映现实生活。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都可以找到写作的素材。
然而,这些材料大多是通过相关的关联或类似的关联来动员的。对于这个题目,也可以采用“对面联想”的思维方式来调动素材。比如写作的想法是“我的生活没有问题”或者“我不怕问题”。从这些角度去调动储存的材料,就是用“对立联想”的思维方式。
4.相关协会
所谓“关联”,是指一种实际的直接关联。这种关联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文字关联、时间关联、空间关联、物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等等。比如“一”字可以和“一滴水”联系起来,“一滴水”可以聚集在河流里;你可以想起那首诗“竹筒里的一滴草溪水,从两江十八滩升起”;也可以和一个英语单词,一个数学习题联系起来;可以联想到一分钱,曾经的电,一粒粮食.今年春节发生的事情,去年春节甚至更早发生的事情,都是时间因素引发的相关联想,等等。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应用于材料的动员。比如2010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题目:请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是“藻”。
“早”是什么,“早”的内涵是什么?“早”的第一个意思是“太阳出来的时候”,第二个意思是“提前,在某个时间之前”。运用“相关联想”的思维模式,“早”可以联想到“早晨”、“早晨的阳光”、“早晨的新闻”、“早”、“早上好”、“早起”等;还可以想到“早成名”、“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凡事早做”、“早做是一种生活态度”、“早做准备”、“早说:‘早!’”“早点长大”等等;你还可以想到“春天是一年的计划,早晨是一天的计划”,“少年不懂得早读”,鲁迅写在书桌上的“早”字,“闻鸡而舞”等等。我们想到的东西都与“早”有关,用的就是“相关联想”法。
5.联想联想
联想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中,一件事情的经历与另一件与之有因果关系的事情相关联。比如企业logo和企业策划联系在一起,校徽和办学理念联系在一起,一个学生的优异成绩和他努力学习的精神联系在一起。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应用到作文素材的动员上。比如2010年,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深情地唱道:“你见过我的童年吗?”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应该是天真的;童年应该是一切都被原谅了;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今天,迷人的“童年”正在从我们身边渐行渐远,渐渐消失。请写一篇题为《寻找你的童年》的文章。
550位用户关注
298位用户关注
338位用户关注
339位用户关注
676位用户关注
379位用户关注
573位用户关注
465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68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