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朱熹 古诗: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朱熹 古诗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春日》朱熹 古诗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春日》朱熹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等闲发现东风面,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朱熹,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春日登楼》[宋代] 朱熹
柳条如翠线,万缕织春愁。
遮断东风路,无缘入画楼。
《西湖春日》[宋代] 朱熹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斋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薰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春日偶成》[宋代] 朱熹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春日偶成》[宋代] 朱熹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春日即事》[宋代] 朱熹
春光满目是吴头,水碧琉璃拍岸流。
忆着去年桃叶渡,相思无限使人愁。
《春日即事》[宋代] 朱熹
春入侯家春事深,日长庭院又沉沉。
客中不耐如丝雨,搅起思家寸寸心。
《春日即事》[宋代] 朱熹
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春日登城》[宋代] 朱熹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
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宋代] 朱熹
违强陵弱,非勇也。
出自《左传·定公·定公四年》[宋代] 朱熹
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出自《瑞鹤仙·赋梅》[宋代] 朱熹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出自《杭州回舫》[宋代] 朱熹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出自《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宋代] 朱熹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宋代] 朱熹
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出自《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宋代] 朱熹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出自《淮南子·缪称训》[宋代] 朱熹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出自《塞上曲》[宋代] 朱熹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出自《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宋代] 朱熹
作者:朱熹
作者:朱熹
作者:朱熹
作者:朱熹
作者:朱熹
作者:朱熹
作者:朱熹
作者: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