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
1、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2、那得:怎么会。
3、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4、清如许:这样清澈。
5、如:如此,这样。
6、清:清澈。
7、为:因为。
8、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9、“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10、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11、中流:河流的中心。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朱熹 古诗创作背景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朱熹 古诗赏析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朱熹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
刚才枉费推移力,如今水涨,船在江心里,就可以从容自在地向前行驶了。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朱熹,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出自《彭蠡湖中望庐山》[宋代] 朱熹
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
出自《巫山一段云·春去秋来也》[宋代] 朱熹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出自《二月二日》[宋代] 朱熹
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出自《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宋代] 朱熹
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
出自《说苑·尊贤》[宋代] 朱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诫子书》[宋代] 朱熹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出自《围炉夜话·第三一则》[宋代] 朱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出自《春怨》[宋代] 朱熹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出自《荀子·非相》[宋代] 朱熹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宋代]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