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望江南

作者:李煜 五代 时间:2023-08-02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诗词赏析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注释

⑴望江南: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⑵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⑶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芳春:美好的春天。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⑷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⑸飞絮:飞扬的柳絮。辊:有本作“滚”(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⑹忙杀:犹言忙死。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⑺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⑻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⑼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⑽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望江南·闲梦远》李煜 赏析

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第一首写春景。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长江支流秦淮河。春满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这里,词人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观赏,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践起轻尘滚滚,故“滚轻尘”乃借物写人,说明游人之多。只有这样,才能与下面的描写自然地衔接起来。“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第二首写秋色。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词人笔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清”,词人才能将这秋景(无论是近、中、远景)看个清清楚楚,也才能将这秋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总括秋色之“清”后,接着,也是从三方面对之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勾画出一幅江山秋晚图。所谓“寒色”,乃清冷之色。“寒”与“清”,其义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寒色远”的“远”,既说明是远景,又是对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一个模糊的数的量度,它还与“闲梦远”的“远”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远”,来说明“闲梦”之“远”。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木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如再看这“孤舟”乃泊于芦花深处,则其孤独、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调上与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古代诗人,大都以笛声写离别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旧,有感于邻人吹笛之发声嘹亮,叹而赋日:“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唐人亦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声?……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见,词人在这里所表达的也是一种思念故国的眷恋难舍之情。不过,它不像前面那样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点出,而是隐含于笛声之中。我们只有明了了这一点,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内容的实质。

总之,这两首词的写法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先对景色的特点作总的概括,然后再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具体描写;所不同者,是它们的色调和情调,即前者色暖,后者色寒,前者欢快,后者凄清,由此造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望江南·闲梦远》李煜 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词人通过此词表达了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望江南》李煜 翻译、赏析和诗意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音乐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着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脸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李煜,唐人。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相关诗句

《望江南》[五代] 李煜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望江南 四时四首 鸣鹤馀音卷之二》[五代] 李煜

山中好,最好是春时。

红白野花千种样,间关幽鸟百般啼。

空翠湿人衣。

茶自采,笋蕨更同薇。

百结布衫忘世虑,几壶村酒适天机。

一醉任东

《望江南 鸣鹤馀音卷之二》[五代] 李煜

山中好,末后称三冬。

纸帐蒲团香淡碧,竹炉茶灶火深红。

交袖坐和冲。

人如梦,百岁等闲中。

梅蕊绽时泉脉动,雪花飞处雁书空。

一醉待春

《望江南 鸣鹤馀音卷之二》[五代] 李煜

山中好,秋景不凄凉。

白酒黄鸡新稻熟,紫茱金菊有清香。

橘绿满林霜。

凉月白,松桧郁苍苍。

但见村翁歌贺社,不闻丁壮在门傍。

一醉又何

《望江南》[五代] 李煜

莫攀我,攀我大[1]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2]人折折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望江南/忆江南》[五代] 李煜

维杨好,灵宇有琼花。

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名玉破香葩。

芳艳信难加。

如雪貌,绰约最堪夸。

疑是八仙乘皓月,羽衣摇曳上云车。

来会列仙家。

《望江南/忆江南》[五代] 李煜

形秀日,七转任飞腾。

幽静深岩图宴坐,息无来往气坚凝。

却粒着其能。

生成火,返本气澄清。

九候浴时开地户,月中取火日求冰。

五内换重新。

《望江南/忆江南》[五代] 李煜

日精满,阴魄化无形。

每遇月圆开地户,神龟时饮碧瑶精。

清洁复如冰。

阳砂赤,阴粉色微青。

粉换肉兮砂换骨,凡胎换尽圣胎灵。

飞举似流星。

作者千古名句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出自《九歌·国殇》[五代] 李煜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出自《维扬怀古》[五代] 李煜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出自《有所思的》[五代] 李煜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出自《车遥遥篇》[五代] 李煜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出自《阊门即事》[五代] 李煜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出自《望海潮·梅英疏淡》[五代] 李煜

知恩不报,非为人也。

出自《》[五代] 李煜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出自《蒹葭的》[五代] 李煜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出自《人日思归》[五代] 李煜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五代] 李煜

《望江南-头五代尾-头李煜尾-梦境,抒情,深秋,爱国,望江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