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平湖乐

作者:王恽 元代 时间:2023-07-25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平湖乐

诗词赏析

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

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

到手的美好风光可别虚负,我在湖上久久留恋,不肯离去。

相交而过的画船上,佳人对我嫣然一笑,是那样的娇妩。

江山确实美如画图,可惜毕竟不是我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

注释

①练:白色的绢绸。

②入手:到来。

③留连:留恋而徘徊不去。

④“江山”二句:语本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信美:确实美。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王恽 古诗鉴赏

乐府诗中有《江南弄》、《采莲曲》等,表现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早期的散曲文人多以《小桃红》的曲牌,将乐府的这种风调移植入曲中,曲牌也因而有《平湖乐》的别名。

秋天是菱角莲蓬的收获季节,水乡姑娘们荡着莲舟,来到湖塘之上,一边劳作,一边笑语喧哗。这种景象本身就充溢着生活之美。妙在作品将它放在“秋烟”也即清秋的晨雾中表现,作为隐隐约约的远景,这种朦胧美令人心旌动荡。诗人自己也荡舟于湖上,风平波静,水面如摇曳的一块白绢。“波静如横练”,既有“平”的形感,又有“白”的色感,更有“软”的质感,这是作者置身的近景。“隔秋烟”的朦胧与“横练”的明晰形成一重对照,“人语”与“波静”又形成一重对照,从而使短短的两句景语中,蕴涵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入手风光莫流转”,语本杜甫《曲江》的诗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流转”即迁延变化之意。这是诗人面对湖上美景的感想,何况此时他的小船已经穿过了“秋烟”,同采菱的姑娘们打了照面。后者对他投以嫣然一笑,更足令诗人销魂。“共留连”是巧妙的斡旋,它既是对“入手风光”感想的延续,又是作者相逢画船的实情写照。江南水乡风物明媚,人情旖旎,诗人陶醉其间是可以想象的。

岂料结尾笔锋陡然一转,悲从中生。诗人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名句,引出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慨叹:“问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是杜甫《绝句二首》中的成句,可见这种乡愁在诗人心底中蓄藏已非一日。从客方的美景中意识到“终非吾土”,从极度的快意中涌现出归期杳渺的惆怅,就特别令人悲怆。这种大起大落的手笔,具有动魄惊心的效果。

《平湖乐》(即《小桃红》)格多律句,故清人朱彝尊《词综》即将此曲收入为词。由宋词一路衍化而来的那部分曲,确曾存在亦词亦曲、“词以文(而)言,曲以声(而)言”(刘熙载《艺概》)的一体二名的情形。但混淆的产生,主要还是缘于早期文人以词笔为散曲的创作倾向。该篇末句“问”为衬字,可知作者是将它认同为曲的。

《平湖乐》王恽 翻译、赏析和诗意

采菱人对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没有流转,共留连,在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很美,终究不是我的家乡,问什么时候是归年?*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王恽,元人。

相关诗句

《点绛唇 西湾即事 以下有十三首平湖乐,十首》[元代] 王恽

碧玉环深,一尊同醉清明后。

绿阴晴画。

多少闲花柳。

身世虚舟,日月惊跳走。

谁豪右。

忘怀惟有。

拍泛船中酒。

作者千古名句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出自《鸡鸣歌的》[元代] 王恽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出自《说苑·反质》[元代] 王恽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出自《战国策·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元代] 王恽

绿槐高柳咽新蝉。

出自《阮郎归·初夏》[元代] 王恽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出自《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元代] 王恽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出自《柏学士茅屋》[元代] 王恽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出自《狼山观海》[元代] 王恽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元代] 王恽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出自《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元代] 王恽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出自《春词二首》[元代] 王恽

《平湖乐-头元代尾-头王恽尾-秋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