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豫让论

作者:方孝孺 明代 时间:2024-11-15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

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

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

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

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

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

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噫!

豫让论

诗词赏析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我曾经因此评论过豫让。豫让做智伯的家臣,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当然可以称为忠了,可惜,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朋友说:“我做的事情都特别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等看到他连续三次跳起来,用剑来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责备他不为中行氏而死,却单单为智伯而死的时候,豫让回答说:“中行氏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要像一般人那样去报答他;智伯把我当国士对待,所以我就要像国士一样报答他。”就此而论,豫让就有不足之处了。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并没有听说待他们如同国士,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使他更快地灭亡。郗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没有待他如同国士。可是郗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郑疵的智谋忠告,已经是无愧于心了。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了,所谓国士,是为国家济困扶危的人。当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像让,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人说:“诸侯大夫应各自安心守着自己分内的土地,不要互相侵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如今,无缘无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就要产生忿恨之心;人家给了,就产生骄横之心。忿恨必然会引起争斗,争斗必然会失致;骄横必然傲视一切,傲视一切必然导致灭亡。’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一次不听,再来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来第三次,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再把那伏剑而死的行动安排在这个时候。这样一来,智伯虽然顽固愚昧,但受至诚之心的感动,也许会重新醒悟,从而与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们能香火不断,延续不绝。假如这祥,豫让虽死犹生,难道不胜过斩衣而死吗?但豫让在那时,竟至连一句开导主人,使他醒悟的话都没说。看着智伯的危亡,就像越人远远地看秦人的肥瘦一样。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的报答竟然能像这个徉子吗?直到智伯已死,豫让才压抑不住愤怒的血气,甘心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这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

虽然这样,但用国士的标准来评价豫让,豫让的确是不配的了。可是同那些早晨还是仇敌,晚上就变成了君臣,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相比,他们又都是豫让的罪人了。唉!

《豫让论》方孝孺 古诗赏析

豫让在春秋末年曾做过晋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家臣,因不被重用而投奔智伯。智伯非常尊重他。在赵、魏、韩三家贵族合谋灭了智氏之后,他改名换姓,潜入赵襄子宫中企图行刺,未遂而被捕获。释放后,他又用漆身吞炭的办法改变了容貌和声音,再一次行刺,结果又一次被俘。于是,他要求赵襄子将衣服脱给他,他朝着衣服“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历来人们都称赞豫让是忠义之士。文章作者认为豫让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真正的忠义应该表现在诱导君主“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必要时以死进谏,促使君主悔悟。作者所提倡的做法,显然比豫让的行为高明得多,但立论的目的无非是更有效的效忠于君主。文末,对那些朝秦暮楚的政客提出的批评,也是由此而来。

战国时的豫让因为舍身为主报仇而被视为忠义之士,历来为人所颂扬。作者做翻案文章,认为身为智伯所倚重的臣子的豫让,应该尽到自己劝谏的职责,帮助智伯弭祸于未然。而充当刺客,在智伯因祸亡身后去为他报仇,并不值得称道,即所谓的小忠小义。

史论是比较难写的,它不但要有新意,而且要评论公允,以理服人,而不能失之偏颇。本文确实做到了上述的要求。豫让之死,曾被史书渲染为壮举,“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见《史记·刺客列传》),司马迁称赞他为“名垂后世”的义士。然而方孝孺却一反旧说,认为他“何足道哉”,这必然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能站得住脚。全文的论证中心在于对知己的家主应该采取“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的积极的态度,而不应“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我们认为,他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智伯的失败来看,可以说智伯是一个好大喜功而又缺乏策略的莽夫,他不能审时度势,而只知一意孤行,终于导致败亡,可称咎由自取。豫让在关键时刻既不能对他进行开导,而在智伯死后又轻率地以身相殉,实属不够明智之举。作者在这里只是就豫让之死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评说,而不是全盘否定这个人物。所以在最后一段中,又把豫让和那些厚颜无耻之徒进行了比较,说明他们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样就使得作者的持论公允、客观了。

本文在结构上采取了层层深入的写法。开头先泛论“士君子立身事主”的要求,并不直接提到豫让。第二段中把豫让的言行进行了简短的概括,并提出了作者的初步评价。第三段才是全文的重点,他不但论证了豫让之死为不足取,而又为其设计了一整套的对智伯进行规劝的方案,可称周到之至。结尾时又做了一点补充,这就使得全文浑然一体,令人心服口服了。

《豫让论》方孝孺 翻译、赏析和诗意

士君子立身处世事务主管,既然叫知己,那么当竭尽智谋,忠告好方法,消除患于未然,保守治疗在未来,使自身得以保全而主安。

生为名臣,死是上鬼,光芒百世,照亮史册,这是美好的。

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扶持危险于未乱之先,而就牺牲生命在被击败后;钓沽名钓誉,影响社会惊世骇俗,从君子看来,都所不取的。

大概曾经因此而说的:豫让臣子侍奉智伯,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让为他报仇。

声名显赫,虽然愚夫愚妇都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啊。

啊!让他死是忠了,可惜在死之道没有忠诚的存在--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的朋友说:“我所做的最难,为了羞愧天下后世为人我就怀二心的人了。

”说不是忠心吗?当看到他斩衣三跳,赵襄子责问他为什么不为中行氏,而一个人死在智伯。

豫让回答说:“中行氏把大家等我,所以我认为大家回复的;智伯以国士对待我,我所以用国士报的。

”就是这一说法,让其他人遗憾了。

段规奉事韩康子,任章之事魏国献,没有听说过以国士对待他了;而规划的表现,尽力劝他主人从智伯的请求,与之地以更加骄傲,而加速灭亡的。

郄疵奉事智伯,也不曾以国士相待呢;而他们能观察韩、魏的情况来劝谏智伯。

虽然不采纳他的话以至于灭亡,而他们的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的。

让已经从对智伯以国士对待了,国人--成功国家的作用。

当伯请求地没有满足的一天,纵欲肆暴的时,为让的正应力在列陈,絮絮叨叨地告诉他天:“诸侯和大夫都安分地,没有互相侵夺,古代的原则。

如今无故索取土地在人,人不与,而我的愤怒一定会心生;与他,那么,我的骄傲之心而引起。

愤怒必须争,竞争一定会失败;骄必傲,傲慢必然灭亡”。

恳切周到恳切,劝谏不听,再谏的,再谏不听,三谏的。

三谏不从,把他自杀的死亡,死在这一天。伯顽冥不灵虽然,被他的至诚所感动,也许又醒悟。

和韩、魏,放弃赵国包围,保全智慧宗,防守他的祭祀。

这样,就让虽死犹生的,难道不比斩衣而死啊?让在这个时候,从来没有一句话领悟主心,看伯的危险,就像越国的人看待秦国人的胖瘦啊。

袖手旁观,坐等成败,国人的回报,曾经是这样的吗?智伯已经死了,而就不胜血气的怒气冲冲,甘心把自己附在刺客的流。

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虽然这样,以国士来分析,豫让是不足以抵挡了;他朝为仇敌,晚上为你我,腼腆地而自然得到的,又让他有罪的人了。

唉!*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作者介绍

方孝孺,明人。

作者千古名句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出自《折荷有赠》[明代] 方孝孺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出自《西江夜行》[明代] 方孝孺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出自《金陵酒肆留别》[明代] 方孝孺

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

出自《》[明代] 方孝孺

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出自《晋书·列传·第六章》[明代] 方孝孺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明代] 方孝孺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出自《送邢桂州》[明代] 方孝孺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出自《天保的》[明代] 方孝孺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出自《马嵬》[明代] 方孝孺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明代] 方孝孺

《豫让论-头明代尾-头方孝孺尾-古文观止,史论,写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