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门外小瀛洲。
寒食更风流。
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
恣嬉游。
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诉衷情·寒食》仲殊 注释
①涌金门:西湖地名。
②小瀛州:西湖中小岛。
③红船:彩饰游船,即“画舸”。
《诉衷情·寒食》仲殊 赏析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楼”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楼。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晴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楼、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楼”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斑见豹。
结尾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楼”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诉衷情》仲殊 翻译、赏析和诗意
涌金门外小瀛洲。
寒食节更风流。
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一座高楼。
晴天温暖,淡淡的烟雾漂浮。
恣意游戏。
三千粉黛,十二栏杆,一片云头。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仲殊,宋人。
《诉衷情》[宋代] 仲殊
劳生奔走困粗官。
揽镜鬓毛斑。
物外平生萧散,微宦兴阑珊。
奇胜处,每平阑。
定望远。
好山如画,水绕云萦,无计成闲。
《诉衷情》[宋代] 仲殊
夜寒茅店不成眠。
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
忆当年。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诉衷情》[宋代] 仲殊
孤城寒角韵悠?。
风送入斜阳。
池塘菡萏无色,兰畹有馀香。
秋日短,暮天长。
月华昌。
空空寂照,荡荡虚心,一片清凉。
《诉衷情》[宋代] 仲殊
李花当户间桃花。
妍景雪兼霞。
春风送将春色,照耀野人家。
回蝶使,罢蜂衙。
日初斜。
双莺窗外,双燕帘间,共惜*华。
《浣溪沙 花朝 曲阿词综翼有诉衷情清晨廉 卷》[宋代] 仲殊
鸾股先寻斗草钗。
凤头新绣踏青鞋。
衣裳宫样不须裁。
雕玉镂成鹦鹉架,泥金镌就牡丹牌。
明朝相约看花来。
《诉衷情》[宋代] 仲殊
夜凉清露滴梧桐。
庭树又西风。
熏笼旧香犹在,晓帐暖芙蓉。
云淡薄,月朦胧。
小帘栊。
江湖残梦,半在南楼,画角声中。
《诉衷情 九日》[宋代] 仲殊
重阳嘉节兴尤深。
胜赏一登临。
天阔水清山秀,霜叶坠疏林。
增雅趣,助微吟。
息尘襟。
壶觞满泛,清韵重弹,谁是知音。
《诉衷情 继古韵》[宋代] 仲殊
瑞云深处是仙家。
高枕卧烟霞。
调引个中物象,玉兔配乌鸦。
甘淡素,弃轻纱。
远浮华。
身崇三教,心敬三光,头戴三花。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出自《长恨歌》[宋代] 仲殊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出自《洛阳女儿行》[宋代] 仲殊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出自《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摘自清代曹雪芹的》[宋代] 仲殊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出自《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宋代] 仲殊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出自《定风波·重阳》[宋代] 仲殊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出自《游泰山六首》[宋代] 仲殊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出自《寒食》[宋代] 仲殊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出自《一剪梅·中秋元月》[宋代] 仲殊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自《国语·周语·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宋代] 仲殊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出自《遣兴》[宋代] 仲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