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枕艣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注释】
①词可能作于淳熙五年(1178)秋,时稼轩由临安赴湖北任职,舟行江上,感梦而作。 词就梦前、梦中、梦后三层依次写来。词人由醉入梦,梦中笙歌花丛,翠袖盈盈。以下不写梦后相思,却倒叙梦中情境,妙笔脱俗。“只记”,以少胜多,怨月独圆,无理有致,情痴意浓。且此月系玉人闺中独看之月,抑或词人舟头所见之月?情境恍惚,韵味无穷。
②“欹枕”两句:橹声咿哑,倚枕醉眠。欹(qī期)枕:倚枕。艣(lǔ鲁):同橹,摇船用具。咿哑:象声词,摇橹声。聒(guō锅):嘈杂之声。③“梦里”三句:写梦境:笙歌花底,玉人历历在目。翠袖:着绿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
④“别后”两句:言玉人欲诉别后相思,不想梦断人去。两眉尖:紧皱双眉,愁苦貌。梦已阑:梦已尽。
⑤“只记”三句:记叙玉人梦中之语:怨月无情,别时独圆。前夜月:指别时之月。不管人愁独自圆:人愁离别,月却独自向圆。意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何事长向别时圆。”
《南乡子 舟行记梦》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欹枕橹声边,贪婪让咿呀吵醉眠。
梦里笙歌花底离开;依然,翠袖满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想说还休梦已结束。
只记得埋埋怨前晚上月亮,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辛弃疾,宋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古之名望相近则相得,今之名望相近则相妒。
出自《格言联璧·接物类》[宋代] 辛弃疾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出自《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宋代] 辛弃疾
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
出自《战国策·秦三·蔡泽见逐于赵》[宋代] 辛弃疾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出自《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宋代] 辛弃疾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出自《送别》[宋代] 辛弃疾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出自《后汉书·列传·窦融列传》[宋代] 辛弃疾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出自《礼记·祭义》[宋代] 辛弃疾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出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 辛弃疾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出自《听颖师弹琴》[宋代] 辛弃疾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宋代]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