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注释】
①与上阕《浣溪沙》同韵,当作于同年,即庆元六年(1200)。 词中罕见关怀民生疾苦之作,此词上片喜雨悯农,弥觉可贵。下片以情观景,一花一鸟无不悦目赏心。或歌唱劝饮,或无赖撩人,或白头新妆,皆以人拟物,生气勃勃,欢快跳动,足见词人由衷欣喜之情。
②“父老”两句:言今年风调雨顺,父老展眉解愁。
③“殷勤”句:言可以不再受饥挨饿。谢却:辞却。甑中尘:蒸食用的炊具里积满灰尘,意谓久久无米可做。《后汉书·独行传》载,范冉(字史云)住房简陋,有时甚至绝米断炊。乡里歌曰:“甑中生尘范史云。”辛词据此。
④无赖:顽皮可爱。撩:挑逗,撩拨。
⑤白头新:白色的新花。《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头”喻之。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浣溪纱》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父老争着说雨水均匀,
眉头不象去年皱。
殷勤推托甑中尘土。
啼鸟有时会劝客人,
小桃子无赖已经撩人。
梨花的作白头新。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辛弃疾,宋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浣溪纱(桂)》[宋代] 辛弃疾
绿玉枝头一粟黄。
碧纱帐里梦魂香。
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
素娥不嫁为谁妆。
《浣溪纱》[宋代] 辛弃疾
柳映疏帘花映林。
春光一半几销魂。
新诗未了枕先温。
燕子说将千万恨,海棠开到二三分。
小窗银烛又黄昏。
《浣溪纱(一作浣纱溪、小庭花)》[宋代] 辛弃疾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出自《韩碑》[宋代] 辛弃疾
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
出自《庄子·杂篇·则阳》[宋代] 辛弃疾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出自《霜天晓角·梅》[宋代] 辛弃疾
槟榔无柯,椰叶无阴。
出自《三都赋》[宋代] 辛弃疾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出自《围炉夜话·第一则》[宋代] 辛弃疾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出自《赠卫八处士》[宋代] 辛弃疾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出自《左传·昭公·昭公十一年》[宋代] 辛弃疾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出自《三十六计·败战计·走为上计》[宋代] 辛弃疾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
出自《献仙音·吊雪香亭梅》[宋代] 辛弃疾
客离孤馆一灯残,牢落星河欲曙天。
出自《长安道中早行》[宋代]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