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政调研报告要求(3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1-12-05 18:36:04 热度:39

*政调研报告要求(3篇范文)范文

第1篇 建设开放型*政人才队伍的调研报告范文

开放,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人才,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政人才队伍,是市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国内外产业合作的迫切要求,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保证。*政人才在各级*政**中担负着决策、指挥、组织、协调、服务的重责。*政人才的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政人才的能力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因此,建设一支开放型*政人才队伍,既是长远的考虑,又是现实的需要。近期,笔者采取问卷、座谈等形式,先后对市、县、乡30多家*政部门不同层次的对象进行了专题调查,基本摸清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共性问题

1、思想观念的落后性与培养有开放意识的高素质*政人才队伍不相适应。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表现为:习惯于“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工作方式,缺乏“敢于探脚试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量;习惯于照搬上面的指示,或重复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口号;遇事中庸,不愿冒尖,不愿当“第一”,喜欢往中间靠;做什么要看上面讲了没有,文件写了没有,外面搞了没有;思维的优先原则是防错,而不是出新,凡事求平稳。这种精神状态形式上表现为对旧体制、旧秩序的依恋和对新制度、新秩序的惶恐。问卷中,认为该市*政人才思想比较解放的占16.2%,一般的占51.7%,不解放的占32.1%。二是开放意识不强。面对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机遇,缺乏“借梯上楼、引水行舟”的开放眼光和战略思维,缺乏在更大范围、更宽广领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魄力。有的地方保护思想严重,只希望别人门户洞开,自己却重门深锁,在行政区界内设卡、设限,禁止外地商品流入,本地资源流出;有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开放不诚心,合作不情愿,错失发展良机;有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有了好的项目,自己做不来又不让别人做,错过建设机遇。问卷中,认为本市*政人才开放意识强的占42.1%,一般的占46.2%,淡薄的占11.7%。三是合作观念错位。合作应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是谋求共赢的合作。然而,在少数*政人才队伍中,缺乏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长远意识,爱从狭隘的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出发,台上握手台下分手,要求别人“友好合作”,自己却打小算盘。

2、*政人才队伍素质不优与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不相适应。一是战略谋划能力不足、开放型人才奇缺。习惯于就区域论区域、就资源论资源、就项目论项目,对区域发展中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谋划不够。问卷中,认为本地区发展思路清晰的占59%,不科学的占19%,模糊的占22%。二是现代管理能力不足。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公共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府效能的重要途径。目前本市部分*政人才现代科技知识比较欠缺,行政成本意识不强,**运行效能较低。问卷中,认为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占36.6%,偶尔能的占41.8%,不能的占21.5%。三是市县两级职能部门发展能力和参谋能力欠缺。有些部门超前思考问题不够,决策参谋意识不强,习惯于按部就班、等上级安排、等政策出台、被动的接收任务、应付工作。对本部门、本系统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入调研不够,提出的对策不够,主动争取领导重视不够。少数人怀有“等位子、等级别、等退休”的思想,对工作消极应付、缺乏热情。问卷中,认为本单位决策中注重调查研究的占18.8%,基本注重的占42.2%,走形式的占26.5%,不注重的占12.5%。四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欠缺。在全市*政人才队伍中,尤其是县、乡*政人才队伍中,熟悉市场经济、法律、金融、外经外贸的较少,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不遵循市场规律、行政干预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发展项目上,缺乏科学的项目论证和市场调研,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短期行为仍不在少数。

3、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开放型*政人才的知识需求不相适应。*校是培养*政人才的主要阵地,但培训效果不容乐观。一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的*政人才,在培训方式上搞“大呼隆”、“一锅煮”的现象比较普遍;*校培训工作基本沿袭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做到分类培训、因材施教,知识供需“两张皮”,学员参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培训的内容上看,讲授的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缺乏提高*政人才开放意识的相关内容,除中青年干*培训班安排有外出学习考察的内容外,其他主体班次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不少*政人才专业精神缺失。从市、县*校的师资队伍现状来看,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致力于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深入实际不多,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加之教师本身培训提高的机制不健全,所教的知识满足不了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政人才队伍的需要。二是*政人才培养选拔的方式和途径需要改进。挂职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从目前情况看,存在挂职人数少、时间短,目的性不强(对象的确定上有性别、级别、民族、年龄、*派的限定)等问题。

4、现行的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与激发开放型*政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不相适应。一是选人标准不科学、用人视野不开阔。在*政领导班子配备上,不研究职位,不做职位分析,不研究人和工作的关系,只是简单地以年龄、性别、学历、职务等为条件,能力特长与职位任用脱节。在选用*政领导人才时,只是单一的以投票多少决定个人的升迁,由于受推荐范围的局限性,往往为少数人投机钻营,实干而不事张扬的人吃亏。这种用计划经济的模式、标准和方法选拔出来的领导,也大多是习惯计划经济的工作方式。选人的范围习惯就汤下面,总是在区域内、单位内选人,重要岗位没有向发达地区公开选拔。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工作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目标模糊;分配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工作缺乏压力,分配缺乏激励,队伍缺乏活力。三是对开放型人才的认定标准较为模糊,对开放型*政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奖惩等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办法。

二、对策建议

*政人才是引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需要一大批各领域、各行业的开放型*政人才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政人才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界定开放型*政人才的特质。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开放型*政人才是指具有特殊知识、特殊能力、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人才。开放型*政人才是先成为优秀*政人才,然后通过知识的扩展和开放意识的提升,逐步发展而成的。其成长过程既有优秀*政人才的成长规律,又有自身的成长特点。开放型*政人才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他首先应该是一名成熟的*政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素养,视野宽广,知识丰富,有放眼全球的国际眼光,思想敏锐,洞察力强,具有出众与捕捉发展机遇的能力和永不满足干事的冲动。

人格独立,精神无禁锢,思维无定式,心灵无负担。始终自信、自强、自立,具有不服输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对许多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敢于破旧立新。

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不拘流俗,不拘小节,不按条条框框办事;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敢于冒尖,敢开风气之先河,勇于承担风险,大胆求异,不安于现状,具有昂扬的锐气和创新的锋芒。

有很强的战略意识和发展眼光。长于谋略,才华出众;观念新颖,思想活跃,才情四溢,不单单行事魄力大,说话的口气也大;对上不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对下不左右逢源,当“好好”先生。

有强烈的责任感,胜不骄、败不馁。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放在第一位,锲而不舍,既不轻易放弃自己刻意追求的目标,也不谦逊于事业成功中自己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以上应是开放型*政人才的基本特质,倘若说人才难得,那么开放型*政人才就更难得了。

2、树立开放的人才理念。开放的理念是建设开放型*政人才队伍的前提,首先,在观念上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更加重视思想解放的作用,树立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观念,多一些开明包容,少一些鸡肠小肚,把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市外资本、技术、人才和智力为我所用;更加重视开放型*政人才的引领作用,以开放型*政人才带动关键优势产业,以人才的集聚引领支柱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开放型*政人才的开发培养,落实用人单位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开放型*政人才选拔培养的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广揽英才;更加重视公正透明的人事制度建设,破除开放型*政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其次,树立“柜台式服务”的工作理念。全市各级*政人才要把自己的办公桌当座商场的一节柜台,自已就是柜台后面的服务人员,不论是纳税人,还是投资者,他们需要什么,就努力提供什么,整个过程就是政府为他们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过程。

3、构建开放型*政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开放型*政人才的能力,要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优化人才能力结构标准,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实行有重点、分层次的培养。一是树立全新的培养理念。人才的成长,总是自身的努力和客观环境复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委、政府,一方面要在组织机构、培养制度、激励机制及经费保障投入等方面切实抓好;另一方面,要注意创建有利于开放型*政人才的工作环境,营造全社会关注、尊重、推崇开放型*政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培养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二是要选准培养对象。通过对开放型*政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挖掘和发现既有工作实力,又有相当战略思维禀赋的*政人才纳入培养视野。三是应注重抓好“专业精神”的培养。据人才专家研究,*政人才成长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成长发展期、优势发挥期等四个时期。要在每个时期,根据不同情况,改进培训方式,调整培训内容,大面积充实国际贸易、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城镇建设、税收金融等内容;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如“思维训练”、“商谈能力”、“管理技巧”等的训练;重视如何当好县长、乡长、局长等管理技巧的培养。四是在培养方式上多样化。如举办针对性强的专题培训班、进修班,强化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五是加强职业道德培养。重点培养塑造“职业品格、职业思想、职业行为”*政人才形象;职业品格,体现谦虚谨慎、敢说真话、百折不挠、毅力非凡等品格;职业思想,体现正视残酷现实、强调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等思想;职业行为,体现工作中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是为了“个人、部门、局部”利益负责,而是为“群众、整体、全局”的利益负责。六是培养模式应选择开放型。加强和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协作,积极依托武汉地区的高校、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各类创业中心、科技园区的培训资源,多渠道培养开放型人才;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开放性人才培训基地,全方位培养开放型人才。组织*政领导干*赴美国等国家学习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知识,组织园区干*到新加坡学习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知识,组织小康建设示范村*组织负责人赴韩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学习考察现代化乡村建设,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干*到香港学习现代物流和旅游管理知识。4、确立开放型*政人才的选拔使用机制。提拔谁、重用谁,直接决定着开放型人才的选拔使用导向。提拔一个学历一般,但视野宽阔、能力出众、实际不一般的人,就会激励大家不在捞取文凭上下功夫,而在开拓创新、建功立业上下功夫;提拔一个敢冒敢闯、业绩突出,但资历不深、“关系”不硬的人,就会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地去追求上进,而不是消极地熬年头;重用一个曾今犯过错误,但早已改正,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始终保持一种锋芒的人,就能矫正追求所谓“十全十美”、“求全责备”的形而上学,树立辨证、发展看待人才的科学态度。所以,用什么样的人,不仅对被用者是一个考验,对有权重用谁者也是一个考验。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政“一把手”选拔培养开放型的考核评价方法,将是否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否带领领导班子和人才团队尽快适应开放先导战略并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依据放到开放型人才的考察评价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目标要求与选拔培养开放型人才的责任措施作为一项过硬的考核指标,作为考察评价领导干*特别是*政“一把手”的重要实绩依据,并在提拔任用领导干*工作中加大这一成果的运用力度。

其次,建立开放型*政人才能力标准框架。探索建立全市*政人才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真正使*政人才开发选拔有标准,使用有依据,考核有尺度,培训有目标,个人努力有方向。根据县级(市直单位)、乡镇(县市单位)主职和副职等不同级别*政人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特点,分别设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开放型*政人才的基本能力、专长、发展潜力、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结构性的综合分析,适时对开放型*政人才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认定,动态掌握能力的变化,为全市各级*委选贤任能提供依据。

第三,以干事为标准选拔任用人才。按照《》和《干*任用条例》,落实靠得住、有本事的选人要求,在*政人才选拔任用中,旗帜鲜明的以能力和干事为标准。坚决纠正选拔任用中忽视能力、漠视实绩的作法,把着眼点放在这个人能做什么、做成个什么、做什么做的更好、还可能做什么,把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作为考核开放型*政人才德、能、勤、绩的重要标准,真正把具备各种能力、勇于干事创业的人才集聚到开放型*政人才队伍中来。

第四,以公平竞争选用人才。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外在培养和内在修养相结合的过程,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要通过媒体宣传和*委、政府的引导,使用人单位确立人才的选拔、任用必须竞争的理念,尤其是*委、政府的重要部门在人才选拔、任用竞争上应率先突破,建立强大的社会示范效应;要不断引导和鼓励人才个体大胆地参与竞争,敢于接受新机遇、新岗位的挑战。要敢于突破长期以来人才竞争“内循环”的惯例,拿出一些关键岗位,包括县长、部门局长等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应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课题等,通过公平竞争,把“想干事”的年轻有为的人才放在最艰苦、最前沿、矛盾最集中的实践第一线去经受锻炼。

5、构建开通、开明、开放的人才政策。通过制定开通、开放、开明的政策,全面激发开放型*政人才的活力。

构建开放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政府**面向社会吸引财税、外经外贸、金融、外语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突破主要以学历、职称为人才引进条件的政策,既考虑引进人才的学历背景和专业基础,又考虑本地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引进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搭建开放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领军拔尖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等,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办理进人手续。

构建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坚持从政治上保护、经济上奖励、精神上激励。从开放型*政人才的心理需求出发,赋予精神激励新的内涵,确定符合*政人才自身特点的精神激励新观念,综合运用社会环境激励、工作目标激励、职业荣誉感激励,给予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完善奖励制度,制定开放型*政人才的奖励办法,设立奖励基金,定期开展市开放型*政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结合量质化目标考核,对贡献突出的开放型人才进行大额度奖励。

构建全面优化的人才关爱政策。对人才的最好关爱就是宽容。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善败者不亡”。善待失败需冷静自持,也需要冷静支持。宽容失败,一声问候,一句鼓励,一把扶持,都能让人倍感慰藉,并给人以自信。管理学的“激励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宽松机制”。只有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才能倡导一种锐意创新、勇担风险的价值观,才能提供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才能营造一种摈弃浮躁、踏实创新的社会氛围。“失败也是一种创造”。在一个充满宽容和理解的社会中,如果我们都能够以这种创新思维去对待那些敢于越雷池、敢于失败、敢于创新的人,人才的能量必将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社会环境:对开放型*政人才取得的成功大力鼓励,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对他们暂时的失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宽容他们的个性、宽容他们的不足,大胆地为失败者构筑重新振作崛起的平台,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从失败中走出来,干成事业,走向成功。

第2篇 *政**公务用车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统一管理。取消各部门公务用车后,由政府组建公务用车出租公司,按企业模式运营管理,用以保障各部门的公务用车需求。各部门用车,则根据干*的职务、级别和工作需要,发放一定数额的公里券,干*在规定限额内凭券用车,超支自负,节余转入下一年度或以一定比例奖励个人。如山东省泰安市等地区。

三是保留各单位现有公务用车,但车辆报废后不再换购新车,逐步取消公务用车。严格核定各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现有公务用车仍由各单位自行管理使用,但对缺编车辆和今后报废的车辆不再重新配备,每年按缺编车辆数发放一定数额的租车费用,用于公务交通。由政府引导,成立专门的出租汽车公司,保障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需要。如辽宁省葫芦岛市。

各地各部门在改革工作中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许多配套措施,对公车改革的对象、范围、交通费用补贴标准以及原有公务用车的处理、司机安置和财务管理等都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严格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从各地各部门的改革实践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降低了公务交通成本,减少了财政支出。各地各部门普遍反映,车改后交通费用支出明显下降。如湖北省仅市(州)级离退休干*车改一项,每年就节约经费约2500—3000万元。湖北省老河口市实行改革后,20xx年交通费用下降139.86万元,降幅21.2%;无锡市92个乡镇改革前每年公务用车费用支出约7000—9000万元,改革后发放交通费用3500—4000万元,节约40—60%;国家宗教局实施车改后,每年可节省经费15—20万元。同时,车改后各单位不再购置新车,减少了购车成本,财政支出明显减少。

2、推动了*风*政建设的深入开展,从源头上有效地解决了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变现行公务用车的管理使用方式,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过去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小汽车,以及公车私用等问题,堵塞了利用车辆维修保养报销各种费用的漏洞,从源头上遏制了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促进了领导干*思想观念和工作作*的转变,密切了*群干群关系。

各地各部门在改革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少数领导干*“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公车就是“官车”,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取消公务用车,有损自己的权威和形象,因此缺乏改革的积极性;有的担心取消公务用车会影响正常工作,因而不愿改革。二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原有公务用车的处理没有面向社会公开拍卖,而是出售给本单位领导干*或司机,并给予一定的优惠,由于缺少透明度,群众不理解、有意见。三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改革后交通费用的发放标准在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干*与一般干*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难以把握。

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从现实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看,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当然,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干*的切身利益,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鉴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行政区域、地理区位不同,公共交通发展程度不一,社会化服务水平各异,目前不宜在全国推行统一的改革模式。

因此,建议要进一步总结各地各部门的实践经验,坚持先行试点,上下结合,采取多种模式,不断完善,稳步推进,逐步加大改革力度。改革要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纪检监察**要积极参与,大力推动,认真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能,以此促进源头治腐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加快中央和国家**改革试点步伐,建议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和财政部选择部分中央和国家**进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

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几点:

1、要坚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节约财政开支,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风*政建设的原则。不能因为改革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社会稳定。

2、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要提高领导干*对改革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改革,做改革的领导者;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大干*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对原有公务用车的处理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要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避免“暗箱操作”,防止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改革后司机的安置工作。

4、各地各部门应结合实际确定改革的范围,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工作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确定交通费用发放标准。要坚持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既要保证正常工作需要,又要避免借改革之机乱发补贴。

第3篇 建设开放型*政人才队伍的调研报告

开放,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人才,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政人才队伍,是_____市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国内外产业合作的迫切要求,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保证。*政人才在各级*政**中担负着决策、指挥、组织、协调、服务的重责。*政人才的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政人才的能力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因此,建设一支开放型*政人才队伍,既是长远的考虑,又是现实的需要。近期,笔者采取问卷、座谈等形式,先后对市、县、乡30多家*政部门不同层次的对象进行了专题调查,基本摸清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共性问题

3、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开放型*政人才的知识需求不相适应。*校是培养*政人才的主要阵地,但培训效果不容乐观。一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的*政人才,在培训方式上搞“大呼隆”、“一锅煮”的现象比较普遍;*校培训工作基本沿袭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做到分类培训、因材施教,知识供需“两张皮”,学员参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培训的内容上看,讲授的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缺乏提高*政人才开放意识的相关内容,除中青年干*培训班安排有外出学习考察的内容外,其他主体班次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不少*政人才专业精神缺失。从市、县*校的师资队伍现状来看,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致力于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深入实际不多,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加之教师本身培训提高的机制不健全,所教的知识满足不了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政人才队伍的需要。二是*政人才培养选拔的方式和途径需要改进。挂职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从目前情况看,存在挂职人数少、时间短,目的性不强(对象的确定上有性别、级别、民族、年龄、*派的限定)等问题。

4、现行的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与激发开放型*政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不相适应。一是选人标准不科学、用人视野不开阔。在*政领导班子配备上,不研究职位,不做职位分析,不研究人和工作的关系,只是简单地以年龄、性别、学历、职务等为条件,能力特长与职位任用脱节。在选用*政领导人才时,只是单一的以投票多少决定个人的升迁,由于受推荐范围的局限性,往往为少数人投机钻营,实干而不事张扬的人吃亏。这种用计划经济的模式、标准和方法选拔出来的领导,也大多是习惯计划经济的工作方式。选人的范围习惯就汤下面,总是在区域内、单位内选人,重要岗位没有向发达地区公开选拔。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工作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目标模糊;分配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工作缺乏压力,分配缺乏激励,队伍缺乏活力。三是对开放型人才的认定标准较为模糊,对开放型*政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奖惩等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办法。

二、对策建议

*政人才是引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需要一大批各领域、各行业的开放型*政人才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政人才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界定开放型*政人才的特质。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开放型*政人才是指具有特殊知识、特殊能力、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人才。开放型*政人才是先成为优秀*政人才,然后通过知识的扩展和开放意识的提升,逐步发展而成的。其成长过程既有优秀*政人才的成长规律,又有自身的成长特点。开放型*政人才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他首先应该是一名成熟的*政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素养,视野宽广,知识丰富,有放眼全球的国际眼光,思想敏锐,洞察力强,具有出众与捕捉发展机遇的能力和永不满足干事的冲动。

人格独立,精神无禁锢,思维无定式,心灵无负担。始终自信、自强、自立,具有不服输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对许多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敢于破旧立新。

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不拘流俗,不拘小节,不按条条框框办事;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敢于冒尖,敢开风气之先河,勇于承担风险,大胆求异,不安于现状,具有昂扬的锐气和创新的锋芒。

有很强的战略意识和发展眼光。长于谋略,才华出众;观念新颖,思想活跃,才情四溢,不单单行事魄力大,说话的口气也大;对上不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对下不左右逢源,当“好好”先生。

有强烈的责任感,胜不骄、败不馁。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放在第一位,锲而不舍,既不轻易放弃自己刻意追求的目标,也不谦逊于事业成功中自己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以上应是开放型*政人才的基本特质,倘若说人才难得,那么开放型*政人才就更难得了。

2、树立开放的人才理念。开放的理念是建设开放型*政人才队伍的前提,首先,在观念上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更加重视思想解放的作用,树立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观念,多一些开明包容,少一些鸡肠小肚,把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市外资本、技术、人才和智力为我所用;更加重视开放型*政人才的引领作用,以开放型*政人才带动关键优势产业,以人才的集聚引领支柱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开放型*政人才的开发培养,落实用人单位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开放型*政人才选拔培养的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广揽英才;更加重视公正透明的人事制度建设,破除开放型*政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其次,树立“柜台式服务”的工作理念。全市各级*政人才要把自己的办公桌当座商场的一节柜台,自已就是柜台后面的服务人员,不论是纳税人,还是投资者,他们需要什么,就努力提供什么,整个过程就是政府为他们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过程。

3、构建开放型*政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开放型*政人才的能力,要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优化人才能力结构标准,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实行有重点、分层次的培养。一是树立全新的培养理念。人才的成长,总是自身的努力和客观环境复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委、政府,一方面要在组织机构、培养制度、激励机制及经费保障投入等方面切实抓好;另一方面,要注意创建有利于开放型*政人才的工作环境,营造全社会关注、尊重、推崇开放型*政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培养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二是要选准培养对象。通过对开放型*政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挖掘和发现既有工作实力,又有相当战略思维禀赋的*政人才纳入培养视野。三是应注重抓好“专业精神”的培养。据人才专家研究,*政人才成长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成长发展期、优势发挥期等四个时期。要在每个时期,根据不同情况,改进培训方式,调整培训内容,大面积充实国际贸易、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城镇建设、税收金融等内容;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如“思维训练”、“商谈能力”、“管理技巧”等的训练;重视如何当好县长、乡长、局长等管理技巧的培养。四是在培养方式上多样化。

如举办针对性强的专题培训班、进修班,强化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五是加强职业道德培养。重点培养塑造“职业品格、职业思想、职业行为”*政人才形象;职业品格,体现谦虚谨慎、敢说真话、百折不挠、毅力非凡等品格;职业思想,体现正视残酷现实、强调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等思想;职业行为,体现工作中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是为了“个人、部门、局部”利益负责,而是为“群众、整体、全局”的利益负责。六是培养模式应选择开放型。加强和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协作,积极依托武汉地区的高校、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各类创业中心、科技园区的培训资源,多渠道培养开放型人才;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开放性人才培训基地,全方位培养开放型人才。组织*政领导干*赴美国等国家学习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知识,组织园区干*到新加坡学习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知识,组织小康建设示范村*组织负责人赴韩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学习考察现代化乡村建设,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干*到香港学习现代物流和旅游管理知识。

4、确立开放型*政人才的选拔使用机制。提拔谁、重用谁,直接决定着开放型人才的选拔使用导向。提拔一个学历一般,但视野宽阔、能力出众、实际不一般的人,就会激励大家不在捞取文凭上下功夫,而在开拓创新、建功立业上下功夫;提拔一个敢冒敢闯、业绩突出,但资历不深、“关系”不硬的人,就会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地去追求上进,而不是消极地熬年头;重用一个曾今犯过错误,但早已改正,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始终保持一种锋芒的人,就能矫正追求所谓“十全十美”、“求全责备”的形而上学,树立辨证、发展看待人才的科学态度。所以,用什么样的人,不仅对被用者是一个考验,对有权重用谁者也是一个考验。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政“一把手”选拔培养开放型的考核评价方法,将是否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否带领领导班子和人才团队尽快适应开放先导战略并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依据放到开放型人才的考察评价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目标要求与选拔培养开放型人才的责任措施作为一项过硬的考核指标,作为考察评价领导干*特别是*政“一把手”的重要实绩依据,并在提拔任用领导干*工作中加大这一成果的运用力度。

其次,建立开放型*政人才能力标准框架。探索建立全市*政人才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真正使*政人才开发选拔有标准,使用有依据,考核有尺度,培训有目标,个人努力有方向。根据县级(市直单位)、乡镇(县市单位)主职和副职等不同级别*政人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特点,分别设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开放型*政人才的基本能力、专长、发展潜力、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结构性的综合分析,适时对开放型*政人才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认定,动态掌握能力的变化,为全市各级*委选贤任能提供依据。

第三,以干事为标准选拔任用人才。按照《公务员法》和《干*任用条例》,落实靠得住、有本事的选人要求,在*政人才选拔任用中,旗帜鲜明的以能力和干事为标准。坚决纠正选拔任用中忽视能力、漠视实绩的作法,把着眼点放在这个人能做什么、做成个什么、做什么做的更好、还可能做什么,把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作为考核开放型*政人才德、能、勤、绩的重要标准,真正把具备各种能力、勇于干事创业的人才集聚到开放型*政人才队伍中来。

第四,以公平竞争选用人才。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外在培养和内在修养相结合的过程,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要通过媒体宣传和*委、政府的引导,使用人单位确立人才的选拔、任用必须竞争的理念,尤其是*委、政府的重要部门在人才选拔、任用竞争上应率先突破,建立强大的社会示范效应;要不断引导和鼓励人才个体大胆地参与竞争,敢于接受新机遇、新岗位的挑战。要敢于突破长期以来人才竞争“内循环”的惯例,拿出一些关键岗位,包括县长、部门局长等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应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课题等,通过公平竞争,把“想干事”的年轻有为的人才放在最艰苦、最前沿、矛盾最集中的实践第一线去经受锻炼。

5、构建开通、开明、开放的人才政策。通过制定开通、开放、开明的政策,全面激发开放型*政人才的活力。

构建开放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政府**面向社会吸引财税、外经外贸、金融、外语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突破主要以学历、职称为人才引进条件的政策,既考虑引进人才的学历背景和专业基础,又考虑本地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引进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搭建开放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领军拔尖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等,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办理进人手续。

构建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坚持从政治上保护、经济上奖励、精神上激励。从开放型*政人才的心理需求出发,赋予精神激励新的内涵,确定符合*政人才自身特点的精神激励新观念,综合运用社会环境激励、工作目标激励、职业荣誉感激励,给予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完善奖励制度,制定开放型*政人才的奖励办法,设立奖励基金,定期开展_____市开放型*政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结合量质化目标考核,对贡献突出的开放型人才进行大额度奖励。

构建全面优化的人才关爱政策。对人才的最好关爱就是宽容。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善败者不亡”。善待失败需冷静自持,也需要冷静支持。宽容失败,一声问候,一句鼓励,一把扶持,都能让人倍感慰藉,并给人以自信。管理学的“激励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宽松机制”。只有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才能倡导一种锐意创新、勇担风险的价值观,才能提供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才能营造一种摈弃浮躁、踏实创新的社会氛围。“失败也是一种创造”。在一个充满宽容和理解的社会中,如果我们都能够以这种创新思维去对待那些敢于越雷池、敢于失败、敢于创新的人,人才的能量必将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社会环境:对开放型*政人才取得的成功大力鼓励,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对他们暂时的失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宽容他们的个性、宽容他们的不足,大胆地为失败者构筑重新振作崛起的平台,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从失败中走出来,干成事业,走向成功。

《*政调研报告要求(3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