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写作中的误区及规避策略
考场上,很多考生选择写记叙文,但绝大多数记叙文成绩平平,甚至低于议论文的一般水平。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写作错误的内容和规避策略。欢迎阅读!
误区一:以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内容
这些人物的一些突出事迹被记录在相关书籍中,也有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宣传。如果考生以自己的事迹作为构思文章的依据,显然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原因有三:一是这些材料缺乏新鲜度,难以引起审稿人的注意;二是与专职文人写的同类文章相比,有高低之分;第三,这类文章属于复述故事的文体,与自我构思写的文章既不是一回事,也不是一个层次。
回避策略:1。尽量不要选择这些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素材。2.如果一定要写,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不为人知的一面。3.新闻稿中报道的高级人物的基本材料可以作为一个框架来构思,因为新闻稿只报道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没有感人的情节和感人的细节,考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来构思和再造。如果从这些方面入手,既能保证材料的典型性,又能保证材料的新鲜度。
误区二:把超越自己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东西作为写作素材
考生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也没有详细了解过。仅凭道听途说的模糊印象构思出来的文章,肯定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真实感,难免给人以虚假做作的感觉。这无疑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一个禁忌。试想,一个没有经历过军营生活的人,如何写出那种充满情感和热血的军营生活?一个没碰过大铁锹,没动过篮子,不知道怎么把杆子扛在肩上的人,怎么能深刻理解农民的勤劳精神?
回避策略:1。千万不要写自己没有亲身经历,没有被感动过的东西。2.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中的趣事,邻里之间的矛盾,亲朋好友的喜怒哀乐,公共场所的趣闻轶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3.写不熟悉的人和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你从小说、电视剧或者戏剧中获得的人或者事,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误区三:把幼稚的生活内容当成写作素材
参加高考的考生大多已经站在成年人的行列里,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写高考作文的时候,以自己幼儿园和高一的故事为主要素材,会有点幼稚。同时也会让审稿人感受到你素材的匮乏,你思维的疲惫。
回避策略:1。不要写任何和幼儿园小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2.尽量少写和初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3.在写与高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时,也要避免使用一些小学生和初中生常用的幼稚、稚气的语言,表现出高中生的冷静和世故。4.写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时,人不应该感受到婴儿精神,而应该感受到一种自以为是成年人却不成熟的学生精神,所以比较生活化,符合考生的实际。
误区四:选择别人已经用过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有些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很多考生都用过,比如公交车上让座,家长送孩子去医院看病,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帮学生补课等等。如果考生还在用这些材料构思文章,怎么能不让那些见多识广的审稿人恶心呢?即使审稿人对这些材料没有本能的反感,这些作文的评分也不容乐观。
规避策略:1。众所周知,已经被别人多次使用的材料,应该尽量不要使用。2.估计很多考生可能选择的材料也最好不要用。
误区五:文字语言过于理想化和个性化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写一个没什么文化、老实的农民教儿子好好学习的时候,如果用“勤奋”、“脚踏实地”、“取长补短”之类的成语,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写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如果用了“老子拿棍子打断你的腿”“我把你踹死”这样的话,会让人觉得啼笑皆非。
867位用户关注
885位用户关注
541位用户关注
283位用户关注
150位用户关注
623位用户关注
144位用户关注
596位用户关注
272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