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方法指导
如何帮助小学生读完后写好?我觉得应该从读后感受的结构模式来引导学生写作。读后感的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的作文模式是一致的。因此,阅读后感受的写作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连贯的步骤:
第一步:阅读引用的——
一般情况下,读完的第一部分感觉一般会围绕感觉点,引用材料。这种“感觉”是由特定的“阅读”而生的,“介绍”是“感觉”的根源,“感觉”是“介绍”的“目的”。所谓“引语”,是指围绕意义点简要描述原文的相关内容。写这一部分是为了说明感情从何而来,为后面的讨论做铺垫。
在阅读部分,引用的原文要简化,阅读的书籍和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要用大段落描述。这是小学生写好自己的读后感最难的。原因是小学生语言不丰富,普遍采用大篇幅引用原文的现象。
第二步:关于感知点——的讨论
遵循“阅读”中引用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可以对“引用”的内容进行个案分析;也可以从现象挖掘到本质,从个体挖掘到一般;要深入剖析材料,深意深长,然后“提亮”自己的感觉,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觉点要结合相关阅读材料提出。如果材料没有要读的部分,感觉点就是被动水,不远处流;感点只能空发,泛泛而谈。所以,无论阅读是在感觉点之前还是之后,阅读都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建立感觉点。很多同学经常忽略这一点。看完文章,他们不看,只抓感觉点进行推理论证。这样的文章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读后感”。
第三步:送一份——的感觉
“感觉”是为了论证“感性”——的中心论点。这一部分是读后感受的主体部分,是对感受点的阐述。它通过设定事实和推理来证明感觉点的正确性,或者通过正反证明来证明感觉点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事实和真相要围绕感觉点展开,而不是在感觉点之外。不然你会很迷茫,写了几千字,跑题了。
感觉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联系到另一个地方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可以从古至今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相反的问题,有时也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一定要坚持感觉点,不能泛泛而谈,没有感觉点不能随意联想。
第四步:结——
370位用户关注
736位用户关注
270位用户关注
874位用户关注
0位用户关注
0位用户关注
557位用户关注
755位用户关注
375位用户关注
17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