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①《三衢道中》曾几 古诗: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三衢道中》曾几 古诗鉴赏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三衢道中》曾几 古诗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三衢道中》曾几 翻译、赏析和诗意
梅子成熟的时候原本是多雨的季节,却难得遇上了连续晴朗的日子,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尤其是婉转于绿荫深处的黄莺那悠扬的叫声,更令人游兴未穷。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曾几,宋人。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三衢道中》[宋代] 曾几
一客在他乡,行程一月强。
云寒山欲暗,日短道偏长。
枫叶嫣如醉,梅花谢亦香。
谁家砧杵急,回首感征裳。
《三衢道中》[宋代] 曾几
西风吹梦落青帘,浊酒三杯路二千。
别岸舟行秋色裹,故人家在夕阳边。
囊中有乐难医国,竿上无钩可钓贤。
见说近来书籍贵,监取唐汉莫论钱。
《霜天晓角(三衢道中)》[宋代] 曾几
雨余风劲。
雾重千山暝。
茅舍寒林相映。
分明是、画图景。
去程何日定。
天远长安近。
唤起新愁无尽。
全没个、故园信。
《七娘子(三衢道中作)》[宋代] 曾几
风流家世传张绪。
似灵和新种垂缕。
绮席离词,银台奏赋。
当年梦绕蓬山路。
卖花声断蓝桥暮。
记吟鞭醉帽曾经处。
蜀郡归来,荆州老去。
心情零乱随风絮。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
出自《围炉夜话·第一一o则》[宋代] 曾几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出自《踏莎行·秋入云山》[宋代] 曾几
立诚在肃,修辞必甘。
出自《文心雕龙·祝盟》[宋代] 曾几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出自《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摘自清代曹雪芹的》[宋代] 曾几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 曾几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出自《管子·轻重甲》[宋代] 曾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自《》[宋代] 曾几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出自《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宋代] 曾几
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出自《论衡·卷一·气寿篇》[宋代] 曾几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出自《夏日登车盖亭》[宋代] 曾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