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
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
文武受命,召公维翰。
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
告于文人,锡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
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讨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长江汉水二水之滨,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不是扰民不是过急,要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文王武王受命天下,你祖召公实为梁栋。莫说为了我的缘故,你要继承召公传统。全力尽心建立大功,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赐你圭瓒以玉为柄,黑黍香酒再赐一卣。秉告文德昭著先祖,还要赐你山川田畴。去到岐周进行册封,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虎叩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
下臣召虎叩头伏地,报答颂扬天子美意。作成纪念康公铜簋,“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释
1.江汉:长江与汉水。
2.浮浮:水流盛长貌。
3.武夫:指出征淮夷的将士。滔滔:顺流而下貌。
4.匪:同“非”。
5.来:语助词,含有“是”的意义。求:通“纠”,诛求,讨伐。
6.旟(yú):画有鸟隼的旗。
7.舒:徐,缓行。
8.铺:止,驻扎。
9.汤(shāng)汤:水势大的样子。
10.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
11.庶:庶几。
12.载:则。
13.浒(hǔ):水边。
14.式:发语词。辟:开辟。
15.彻:治。
16.疚(jiù):病,害。棘:“急”的假借。
17.极:准则。
18.于:意义虚泛的助词,其词义取决于后面所带之词。
19.旬:“巡”的假借。
20.召(shào)公:文王之子,封于召。为召伯虎的太祖,谥康公。维:是。翰:桢斡。
21.予小子:宣王自称。
22.似:“嗣”的假借。
23.肇敏:图谋。戎:大。公:通“功”,事。
24.用:以。锡:赐。祉(zhǐ):福禄。
25.釐(lài):“赉”的假借,赏赐。圭瓒(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26.秬(jù):黑黍。鬯(chàng):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带柄的酒壶。
27.文人:有文德的人。
28.周:岐周,周人发祥地。
29.自:用。召祖:召氏之祖,指召康公。
30.稽(qǐ)首:古时礼节,跪下拱手磕头,手、头都触地。
31.对:报答。扬:颂扬。体:美,此处指美好的赏赐册命。
32.考:“簋(guǐ)”的假借。簋,一种古铜制食器。
33.明明:勉勉。
34.令闻:美好的声誉。
35.矢:“施”的假借。
《大雅·江汉》佚名 古诗鉴赏
淮夷在淮北,以徐国为主,故平淮夷也即《大雅·常武》所说之征徐国。因为此次伐淮夷,宣王亲征,驻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俱在此,所以诗的前二章均以“江汉”为喻,借长江、汉水的宽阔水势,喻周天子大军浩浩荡荡的气势。也同样因为天子亲征,故曰“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意思是天子到此不是为了游乐,而是为了平定叛国。这几句前人未能明其深意,故或以为作为一个受命出征的大臣这样说有些多余。关于开头二句,王引之、陈奂都以为当作“江汉滔滔,武夫浮浮”,“浮浮”为众强之貌。这样与《风俗通义》引作“江汉陶陶”及《小雅·四月》“滔滔江汉”之语皆相合,其说颇为有理。
此诗着重颂扬宣王之德,不在纪事,故关于淮夷战事未作具体描述。伐淮夷在尹吉甫和南仲伐玁狁之后,故诗中以“经营四方”一句,概括南征北讨之事而带过。盖因与淮夷作战为召伯之事,召伯不能自己夸耀自己的武功。以下由“告成于王”引起对赏赐仪式特别是宣王册命之词的纪述。由“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可以看出一个打算有所作为的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由“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又见其对朝廷老臣说话时恰如其分的谦虚和鼓励的语气,通过表彰召康公的业绩来表彰召伯虎,并激励他再建大功。第五、六章写宣王对召伯虎赏赐规格之高和召伯虎的感戴之情。全诗以“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作结,表现出中兴君臣的共同愿望。
诗中有些句子看似语意相似,其实却表现了不同的意思。如第一章“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等,出于召伯之口,是说:宣王不求安乐,而勤劳于国事。第三章“匪疚匪棘,王国来极”,出于宣王之口,则是说:不是要给百姓造成骚扰,也不是急于事功,四方都必须以王朝政令为准,这是大事。第二章“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同样表现了臣子对天子的体贴。而第三章“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则出之周王之口,体现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
召伯虎救过太子静(宣王)的命,又扶其继位,辅佐宣王化解宗族矛盾,和合诸侯,平定外患,其功盖世。然而,正因为这样,他更要注重君臣之礼,以身作则地维护周朝统治阶级的宗法制度。这首诗就表现了老功臣的这样一种意识。
《大雅·江汉》佚名 古诗创作背景
《《大雅·江汉》佚名 古诗》一诗,《毛诗序》以为尹吉甫所作。今人以其无据多不相信。有人认为是召伯虎所作。其第一章诗人自称“我”,为第一人称手法写成;而第三章云:“江汉之浒,王命召虎。”说到周王之命,又自称“召虎”。第四、五、六章也有“王命召虎”、“虎拜稽首”等语。一般如果自称为“我”,而同周天子联系起来则称“召虎”、“虎”,则可以推定作者为召伯虎。此诗同传世的周代青铜器召伯虎簋上的铭文一样,都是记叙召伯虎平淮夷归来周王赏赐之事。
据《后汉书·东夷传》,周厉王之时因为政治昏乱,东方的淮夷入寇,虢仲征之,未能取胜。宣王之时,首先消除玁狁之患,然后宣王亲征,平定淮夷之乱。宣王驻于江汉之滨,命召伯虎率军征之。召伯虎取胜归来,宣王大加赏赐,召伯虎因而作铜簋以纪其功事,并作此诗,以颂其祖召康公之德与天子之英明。
《大雅》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将士意气风发。
不怎么不游,要对淮夷进行讨伐。
出来以后我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
不安不舒,镇抚淮夷到此驻扎。
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
经营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
四方平定,但愿周朝安定盛昌。
时没有争执,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江汉之畔,我王册命下臣召虎:“开辟新的四方国土,料理划定疆土地境。
不是内疚不是棘,要以王朝政教为准。
在疆在理,领土直至南海之滨。
王命令召虎:巡视南方政令宣诵。
文王、武王接受天命,你祖召公实为梁栋。
没有说我小儿子,你要继承召公传统。
开始敏感公,因此赐你福禄无穷。
厘正圭瓒,黑黍香酒再赐一卣。
向文人,还要赐你山川田畴。
在周接受命令,援例康公仪式如旧,下臣召坏头伏地:大周天子万年长寿!下臣召坏头伏地,对扬王休。
作召公考:敬颂天子万寿无期!勤勤勉勉大周天子,美名流播永无止息,施行文治广被德政,和洽当今四周之地。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佚名,隋人。
《大雅吟》[先秦] 佚名
堂堂太祖。
渊弘其量。
仁格宇宙。
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
志在翼亮。
三分有二。
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
奕世载聪。
钦明冲默。
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
化则时雍。
庭有仪凤。
郊有游龙。
启路千里。
万国率从。
荡清吴会。
六合乃同。
百姓仰德。
良史书功。
超越三代。
唐虞比踪。
《绝笔》[先秦] 佚名
胡柳陂中过,令人念战功。
兵交千骑没。
血染一川红。
朱氏皆豚犬,唐家尽虎龙。
壮图成慷慨,掷剑向西风。
《泊吴江寄僧》[先秦] 佚名
松陵桥畔太湖前,斜日青枫系客船。
引颈数看花鸭乱,含情深愧白鸥贤。
千镫庾岭传无尽,一宿曹溪觉有缘。
稍待月明风细细,卧吹箫管学坡仙。
《呈朱晦翁》[先秦] 佚名
三见先生道愈尊,言提切切始能安。
如今抉破本根说,不作从前料想看。
有物有常须自尽,中伦中虑觉犹难。
愿言克已功夫熟,便得周旋事仰鑽。
《追哭张伯雨外史》[先秦] 佚名
身似浮云半在吴,玉钩桥外是西湖。
花前微雨白鹅帖,楼上好风金鸭炉。
李泌只宜留北阙,刘郎不得老玄都。
人情翻似东流水,洗出青天一鸟孤。
《春晓》[先秦] 佚名
弱柳摇烟落絮轻,绿阴初长小池平。
杜鹃处处催春急,不是东风太薄情。
《舟中寄张外史》[先秦] 佚名
棹郎催踏春溪舫,阻我辞君散木亭。
江水未应春去涨,乡山偏向别时青。
烟波钓艇新冲雨,河汉仙槎旧犯星。
输与仙都吉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题钱塘胜览图》[先秦] 佚名
南渡衣冠委草莱,危亭高处海门开。
云霞都邑雄中国,月露轩窗逼上台。
春梦已随流水去,寒潮自领夕阳来。
小楼题画因惆怅,岂独昆明有劫灰。
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
出自《随园诗话·卷一》[先秦] 佚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出自《在狱咏蝉》[先秦] 佚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出自《氓的》[先秦] 佚名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出自《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先秦] 佚名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出自《十五夜观灯》[先秦] 佚名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出自《早梅》[先秦] 佚名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出自《高阳池送朱二》[先秦] 佚名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出自《代悲白头翁》[先秦] 佚名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出自《读陆放翁集的》[先秦] 佚名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出自《西上辞母坟》[先秦]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