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烽火连三月。
不堪对酒长亭别。
休作断肠声。
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
目送舟痕碧。
锦字几时来。
薰风无雁回。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李弥逊 鉴赏
李弥逊为南宋初年颇有民族气节的官吏。曾任校书郎、起居郎、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庐山知县、冀州知州等地方官。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这首《菩萨蛮》当作于南宋初金兵大举南下时。当时金兵逼近长江,情势危急,为避兵灾,词人送别妻子去南方,词就是写了这送别时的一幕。
词的起句即交代了送别时的背景和地点,为下文张本。“烽火连三月”,三个月来兵火不息,人民离乱,这才会有江城送妻子离开之举。分别,不是丈夫宦游他方,而是妻子避难,心情自然不同一般。长亭之上,虽然设酒饯别,可是“不堪对酒”。“不堪”。不能忍受之意,包含有妻离子散之苦,国破家残之痛。因其“不堪”,其妻泪下如瀑,悲声漫江,词人反劝其“休作断肠声”,自己已是“老来无泪倾”。自己泪泉已涸,并非不动情,而是老泪已尽,这正是极度悲愤的表现。词人这时的心情惨痛至极,强敌当前,内奸弄权,自己还得坚守御敌阵地,也可能朝不保夕了,这才把妻子送走。这里说休作断肠声,比放声哭嚎更为凄怆,说老来无泪,比写涕泣涟涟更为伤心。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写目送帆影远去的情景。“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风高”和舟疾相联系,船去得很快,词人伫立江岸,眼看着船在水面留下的长长波痕。妻子身去心留,他希望她去得快,早离祸地;又希望她走得慢,难舍难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词人凝望近眺之态,呼之欲出。缘此,也可想见妻子立于船头,望着丈夫鹄首翘望的身姿,想着抛撇丈夫于锋刃之间的危殆,断肠声如高风呜呜,伤心泪似江水滔滔。末二句“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化用“雁足传书”和“织锦回文”的典故。“薰风”指南风。初夏时南风吹,鸿雁早已飞往北方,“锦字”无法捎回。妻子此去,归期难定,讯息难盼,生死未卜,词人内心的痛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想而知。
这首词由实写到虚,由近写到远,由己写到人,从别前写到别时、别后,层层渲染,步步深透,写情臻于极致。尤其“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以超常思维写感情状态,出乎常情,又入乎寰中,更使词产生了惊魂震魄的力量。
《菩萨蛮》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江城烽火连三月。
不能对酒长亭别。
休作断肠声。
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
目送船痕碧绿。
锦字什么时候来。
薰风无雁回。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李弥逊,宋人。
《菩萨蛮·黄鹤楼》[宋代] 李弥逊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菩萨蛮·大柏地》[宋代] 李弥逊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宋代] 李弥逊
海棠乱发皆临水。
君知此处花何似。
凉月白纷纷。
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
隔岸声相应。
随意坐莓苔。
飘零酒一杯。
《菩萨蛮》[宋代] 李弥逊
数家茅屋闲临水。
单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菩萨蛮》[宋代] 李弥逊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
《菩萨蛮》[宋代] 李弥逊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
《菩萨蛮》[宋代] 李弥逊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
《菩萨蛮》[宋代] 李弥逊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出自《说苑·谈丛》[宋代] 李弥逊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出自《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宋代] 李弥逊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出自《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摘自清代曹雪芹的》[宋代] 李弥逊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
出自《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宋代] 李弥逊
德也狂生耳!
出自《金缕曲·赠梁汾》[宋代] 李弥逊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出自《闰中秋玩月》[宋代] 李弥逊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出自《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宋代] 李弥逊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出自《蓦山溪·梅》[宋代] 李弥逊
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
出自《》[宋代] 李弥逊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出自《七绝·五云山的》[宋代] 李弥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