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先生(指陶渊明)已经醉醺醺的了,需要家中童子的搀扶(才能不跌倒)。一旦有诗句成诵就记录下来,没有美酒可以喝了就重新赊一笔账(买酒),想要唱几句山野的音乐的曲调(净化心灵),凡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请不要再提。问青色的苍穹借来月亮留驻松林之间,陪伴着度过这佳景良辰。这时候长安城里是温暖如梦的春日,有多少英雄豪杰,到了明天在铜镜之中就会发现发丝如雪,即使戴上了乌纱帽也难以遮掩。星一般小的县令也难舍弃,到晚年一场空只能抱恨遁入寺舍。还不如趁现在还没有低眉折腰,赶快效法陶渊明辞官隐归,落一个美名:“靖节”。
注释
三棒鼓声频:传为元代行乞时所唱的时令小调,宫调已失。
扶者:即扶着。
星般大县儿:小小的县令,指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事。
庐山社:指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创建的白莲社,有不少名士参加,但陶渊明迟迟不入。
眉未攒:则谓入了莲社,遁入了空门。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曹德 古诗赏析
这首曲是作者在观赏《渊明醉归图》时,有感于社会现实,在画轴上留下了这首曲子。“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这几句描摹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一杯美酒,一位隐士,兴之所至,随笔写来——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也暗中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俗事”即尘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与下文“长安此时春梦热”相照应,讽刺了人们一心求取功名的社会现实。“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这是规劝朝中为官者早日归隐山林,免得落下凄惨的下场。“腰曾折”一句,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句,更加强了对这种做法的否定。这首曲通俗易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追寻隐逸的情调。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曹德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先生喝醉了,儿童扶的人。
有诗就写,没有酒重远。
山声野调要唱些,世俗之事不要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明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明天镜子中头似雪,乌帽难挡。
星般大县儿难弃家,晚到庐山社。
等到眉不攒,腰曾折,迟了的,离官陶靖节。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出自《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元代] 曹德
物暴长者必矢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出自《后汉书·列传·朱冯虞郑周列传》[元代] 曹德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出自《战国策·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元代] 曹德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出自《柳》[元代] 曹德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出自《庄居野行》[元代] 曹德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出自《北风行》[元代] 曹德
明月清风我。
出自《点绛唇·闲倚胡床》[元代] 曹德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出自《尚书·商书·太甲上》[元代] 曹德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出自《九日登高台寺的》[元代] 曹德
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出自《文心雕龙·明诗》[元代] 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