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
栏目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作者:毛泽东 现代 时间:2024-11-16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诗词赏析

【原注】:

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坠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按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确实是胜利了。

【注释】:

烂漫:色彩鲜丽。

霄汉:高空。

龙冈:地名,在江西永丰县。

千嶂:许多高山。

张辉瓒(zan4):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兼任江西剿匪总指挥,俘虏后被红军斩首,其头装在木笼内扔入赣江。

天半:半空。

不周山:传说中的山名。

毛的原注:这首词和另外五首一同发表于《人民文学》六二年五月号。这个原注是毛的秘书田家英查了有关共工的古典文献后,毛加上去的。

【题解】:

一九三零年八月五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鄂湘赣三省剿匪总指挥”。何说,“各省从前剿匪,大都不免省界观念,能将匪共驱出省界即为了事。故匪等东击西串,不能根株尽绝,反而愈延愈广。国府因见及此,特命行营负此专职,统筹兼顾,谋根本解决,以矫正前此之流弊。”自此从以前的各省“会剿”改为中央领导下的“围剿”。

一九三零年十月七日蒋介石占领郑州,胜利结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十二月七日,蒋至南昌布署第一次大“围剿”,以十万兵力,进攻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十二月三十日,红军在龙冈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第一次大“围剿”就此结束。

一九三一年四月,何应钦调集二十万军队作第二次大“围剿”,这就是下阙的“二十万军重入赣”。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毛泽东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万木霜天红浪漫,

天兵怒气冲云霄。

雾满龙冈千嶂黑暗,

齐声唤,

前头捉住了张辉公孙瓒。

二十万军队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半边天。

唤起工农业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毛泽东,现代人。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作者千古名句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出自《从军行七首》[现代] 毛泽东

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出自《围炉夜话·第三三则》[现代] 毛泽东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

出自《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现代] 毛泽东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泊秦淮》[现代] 毛泽东

环滁皆山也。

出自《醉翁亭记》[现代] 毛泽东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出自《梦李白二首·其二》[现代] 毛泽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出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现代] 毛泽东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出自《归去来兮辞并序》[现代] 毛泽东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出自《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现代] 毛泽东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现代]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头现代尾-头毛泽东尾-渔家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