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采莲词》张潮 古诗赏析
这首诗在《文苑英华》中列于卷二〇八乐府诗中。该卷还收有梁简文帝、李白、储光羲等共十五位作家的同题作品。考六朝乐府,已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题名,唐代《采莲子》七言四句带和声。可见采莲是诗家们常用的题材。
莲者,芙渠也,江南人称芙蓉或荷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地下茎称作藕,种子称为莲子,叶呈圆形;花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茎花头,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丹阳地处江南水乡,东濒长江,境内沟塘密布,邑人喜植荷花。“练湖二十四景”中就有一景为“红莲映日”。盛夏时荷花盛开,满湖生辉,阳光映照,分外娇媚。诗人张潮生于斯,长于斯,必然对莲有特殊的亲切感。
自六朝到唐代,描写采莲女的诗歌往往写得活泼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慕艳情为主。张潮的这首《《采莲词》张潮 古诗》独辟蹊径,生动刻划了一群采莲女与风浪搏击的形象,展现了她们朝出暮归,遇到险情互相依靠,比肩拼搏而战胜困难的风姿。
“朝出沙头日正红”,一开篇便写采莲女晨起采莲,太阳刚露头就已来到滩头上船出塘。至于一天中怎样采莲,如何经受风吹日晒,诗人没有写,但从这句的早起和下句的晚归中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其中的艰苦。“晚来云起半江中”,写船归至半路,风云突起,一场战胜狂风恶浪的战斗摆在采莲女的面前,或许有人会为这群女子担起心来。“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船头不畏风”两句回答了这种担心。风浪虽起,但这群女子并不畏缩、慌张,她们邻里伙伴之间迅速地靠拢船头,并肩前进。一个“赖”字,写出了她们之间的精诚团结、相互信任;一个“并”字又极尽她们的机智;“不畏风”三字更充分地表现了她们的坚定、沉着,对战胜风浪充满了信心。可以想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对一群采莲女来说是何等凶险,她们战斗的场面是非常紧张激烈的。尽管诗人没有详加描绘,但通过“赖”“并”“不畏风”等字词,这群采莲女在这场搏斗中的音容姿态,以及她们所显露出来的坚强勇敢性格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感觉到个个都英气勃勃,鲜活俏丽,可敬可佩,使诗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这末两句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给人们留下了咀嚼不尽的余味。
张潮这首《《采莲词》张潮 古诗》语言精炼,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寄兴遥深,突出了采莲女的美好品质,不愧为一首传世佳作。
《采莲词》张潮 翻译、赏析和诗意
朝廷从沙头天正红,晚来说起半江中。
依赖遇到邻居女儿曾经相识,并著莲舟不怕风。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张潮,唐人。
《采莲词(二首)》[唐代] 张潮
弱袂长鬟荡水中,钏文钗影入荷丛。
鸣榔惊起韩朋鸟,一个西来一个东。
《采莲词(二首)》[唐代] 张潮
石榴裙卷足如霜,折得红莲满抱香。
羞向人前女儿貌,手遮西日看湖湘。
《横塘采莲词》[唐代] 张潮
采莲度横塘,荷花远近香。
花间擘莲子,多半是空房。
《采莲词》[唐代] 张潮
纤手折芙蕖,花洒罗衫湿。
女伴唤回船,前溪风浪急。
《采莲词》[唐代] 张潮
浅渚荇花繁,深潭菱叶疏。
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
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
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
春雁时隐舟,新萍复满湖。
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出自《管子·白心》[唐代] 张潮
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
出自《幼学琼林·卷四·鸟兽》[唐代] 张潮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出自《午日观竞渡》[唐代] 张潮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出自《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唐代] 张潮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
出自《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唐代] 张潮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出自《酬郭给事》[唐代] 张潮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出自《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唐代] 张潮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出自《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唐代] 张潮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出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二十三》[唐代] 张潮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出自《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唐代] 张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