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五、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六、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煤炭基地在:山西省;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锐角三角函数
一、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同学们应该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1.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记忆30°、45°、6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函数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
2.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它的对应的锐角。
3.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思想。
5.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与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也很重要,应该牢牢记住。
(2)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锻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框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与磁、信息的传递知识点归纳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接下来为大家整合的是上海初中数学角的平分线知识点总结。
角的平分线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_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_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_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知识点总结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
定义
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rt三角形)。
性质
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图,∠bac=90°,则ab+ac=bc(勾股定理)
性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如图,若∠bac=90°,则∠b+∠c=90°
性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外接圆半径r=c/2)。
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性质5:如图,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1)(ad)=bd·dc。
(2)(ab)=bd·bc。
(3)(ac)=cd·bc。
性质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性质7:如图,1/ab2+1/ac2=1/ad2
性质8: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勾股定理,是常用到的知识。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_,未知数_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_=1800, 2(_+1.5_)=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ca=cb
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_ = b (a≠0)形式)
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_=a(b).
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 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 解:解出所列方程.
5. 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 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七、有关常用应用类型题及各量之间的关系
1. 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2. 等积变形问题:
(1)“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
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2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h=π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 v=长×宽×高=abc
3. 劳力调配问题:
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 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 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 0≤b≤9, 0≤c≤9)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5.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6.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7. 商品销售问题
1.为什么电流表不能直接跟电源连接,就算没有用电器电流的大小不是一样吗 ?
答:由于电流表的内部的电阻很小,若直接跟电源连接,电路中就会有很大的电流,从而烧坏电流表;串联上用电器以后,由于用电器的电阻较大,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就会大降低,就不会出现电流的太大所造成的后果
2.我看不见电流的里面,怎么知道电流的流向?
答:我们虽然看不见里面,但电流的方向是可以判断的,方法是:若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则说明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接线柱流向负接线柱;若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则说明电流表中的电流方向是从负接线柱流向正接线柱
3.导线上有没有电压?
答:电路中的确是处处都有电压,但对于一段导线来说它的电阻的很小,根据欧姆定律,在相同的电流下,导线两端的电压就非常地小,我们所使用的精度不很高的电压表当然就量不出电压了(这对我们来研究一般的问题来说,量不出导线两端的很小的电压就已经不妨碍我们得出正确的物理规律了,所以在初中我们一般不去考虑导线两端的电压);只有在要求极高的地方我们才用非常精密的仪表去测量,这时可以测出导线两端的很微弱的电压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去考虑它倒显得有点多虑了)
4.两个学生用电流表测量同一电路中的电流时,一位同学接入电路的是0-0.6a的量程并能正确读数,而另一位学生却按0-3a的量程读数,读的1.8a,那么实际测量的电流应该是( )
a.1.8a b.0.18a c.0.36a d.0.9a
答:(1)一位同学接入电路的是0-0.6a的量程并能正确读数,说明电流表的实际示数不超过0.6a,而另外一位同学却按0-3a的量程读数,读的1.8a,它肯定是读错了
(2)不管按哪个量程,电流表都被分为相同的格数,只不过每格所代表的数值不等,但那个读错的同学肯定是接入的是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0-3a的量程分度值为0.1a,所以按大量程1.8a是18个格,而0-0.6a的量程分度值为0.02a,所以相同的18格的实际值为0.02a_18=0.36a
5.如何正确理解欧姆律?
答:(1)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其公式是:i=u/r (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称为同一性.同时性,在使用这个公式时,必须要使公式中的三个量均指同一个元件或同一段电路的同一时刻的相应值)。 (2) 对于欧姆定律的意义应当这样来理解:当电路中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路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的电阻成反比
6.把小灯泡接入一个串联路时,随着串联小灯泡数量数目的增多,小灯泡为什么会越来越暗?
答:这是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随着串联的小灯泡越来越多,由于电路的总电压不变,就必然导致每只小灯泡两端分得的电压也越来越低,所以灯泡越来越暗
7.把阻值为2欧的电阻r1和阻值5欧为的电阻r2并联起来接在电源上电压之比为(1:1),电流值比是(5:2),电功率这比为(5:2);若串连起来接在电源上,通过r1和r2电阻的电流之比是(1:1)两端的电压之比是(2:5),电功率之比为(2:5),
辨析:这是因为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各支路中的电流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所以各支路的功率也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而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所以各元件的电功率也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
8.在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其目的是____保持电压示数不变_______。
辨析:在电路中接入电阻r1,把r1两端电压调到某一数值(比如3v);当我们把r1换成不同阻值的r2时 电压表示数还是3v吗?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在这里,他们常常认为电压表示数仍是3v,因为仍然在相同的位置,那么这个判断的错误在哪里呢 ?
原来,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的阻值的比例发生变化时,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各自分得的电压的比例也必定发生改变,而电源电压是一定的,就导致了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各自分得的电压都发生了变化,要想保证接入r2后,它两端电压和接入r1时的数值相等,必须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得二者的阻值的比例不变,这样才会保证滑动变阻器和接入电阻所分得的电压的比例不变, 才会使r2两端的电压与原来一致.
所以此题的答案是: 在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其目的是(通过改变其自身的电阻,保持滑动变阻器和接入电阻的阻值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从而)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9.旋转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钮的原理是什么?
辨析:“音量调节旋钮”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滑动变阻器”,它的原理图大致如下:
10。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金属球带电,原因是:
a.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球上
b.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金属球上
c.金属球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金属球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分析: 因为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只有电子,原子是中性的,因为电子的转移导致原子缺少(或多余)电子时,原子对外显示出带正电(或负电)的性质。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和丝绸摩擦时丢失了一些电子,当它再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金属球上的一部分电子就会去补充玻璃棒所缺的电子,从而使金属球缺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所以说'金属球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初学者最容易误认为“是正电荷运动到了玻璃棒上才使得它带是下电荷的的”,可事实上正电荷(本题中即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在本例中是不会运动的,而质量较小的电子却能自由运动,电子的运动导致金属球缺少电子,而缺少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是被科学家们早就证明了的 。
11.高压输电为什么不符合欧姆定律?
分析:高压输电靠的是升压和降压变压器,变压器不是一个电阻元件,而欧姆定律研究的是一个纯电阻电路的电学规律的,所以这个地方不适用欧姆定律。
按照欧姆定律来解释: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此可知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当电阻一定的时候),在这种解释里,有两个错误出现:(1)电厂输出来的电压u不等于电线两端的电压u!如果要是这两个电压相等的话,岂不我们就没得电用了?电厂输出来的电全被电线给用掉了!(2)从变压器的输出端来看,由于变压器不属于线性元件(你可以理解为它对电阻的阻碍作用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而欧姆定律中所说的“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有一个条件,就是当电阻一定的时候。所以此题只能根据p=ui来判断, 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电压升高则电流降低。.对于灯泡等这些线性元件来说,欧姆定律是正确的,故在电阻一定时,电压升高则电流随之增大.这两种情况应分别对待,不能混淆。
12.短路是怎么回事?
答: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小的这一支路电流大,电阻大的那一支路电流小,如果二者电阻相差很大,导致另一支路的电流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我们就说这条支路被短路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而短路时导线这一支路的电压必然为0(因为导线电阻为0,u=ir=0_r=0),可知被短路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也为0,所以无电流通过!
通俗地讲,短路就是一个捷径,在有两条电流的通路时,电流将选择电流小的那一路,就像我们在前进时遇到有两条路,一条路布满荆棘(好比是阻力大),一条路是光明大道(好比是阻力小),你会选择哪条路呢?
13.用伏安法测功率时,内接法与外接法有什么区别?
辨析: 关于电表的接法我们要考虑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内阻与测量的电器元件的电阻相比较,比较电表内阻是否影响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误差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的是,内接法电流表测量的是电阻的实际电流,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是电流表的电压+电阻的电压;外接法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的实际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电压表的电流+通过电阻的电阻的电流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测量的电阻只有1欧姆,那么电流表的内阻也差不多是0.5欧姆左右,那么这个时候电流表就不能够用内接,否则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电压表测出来的电压与电阻的实际电压相差差不多是一半,误差太大。所以我们只能够用外接。当测量的电阻阻值小的时候我们为了保护电路不受损害,所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不会太大,所以加在两端的电压也不会很大,因此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就几乎可以忽略。
那么如果我们测量的电阻是10000欧姆呢!那么我们就不能够用外接法了,因为普通电压表的内阻是8000欧姆左右,那么我们如果用外接法,那么电流表测量出来的电流中电压表的电流就影响到了我们测量的电阻的实际通过电流的大小。 所以只能用内接法。因为根据串联分压原理,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我们测量的电阻与电流表的内阻相比较,电流表的内阻基本可以忽略。所以不影响测量的电压值。
14.关于电压表及电压的有关概念的辨析
(1) 电压表也有被短路的时候,所谓短路是指用电器或各种仪表的两端被一条导线直接连接,当用电器被短路时,与它并联的电压表一定也同时被短路,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
(2) 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会导致用电器不会工作,所以电压表不要串联接入电路;当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时它测出了电源两端的电压,它并没有对其他环节造成影响,所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3) 所谓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一般是指用电器之间连接方式,即基本电路;但也可指各种电路元件(包括电压表等)的连接方式,如两只灯泡串联,说的就是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而要用电压表测量其中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就要与这只灯泡并联,这个并联指的就是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
(4) 因为'处处相等'描述的是每一点或者说是每一个横截面,根据电流的定义,'每一个横截面'描述的应当是电流;对电压只能说'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因为电压描述的是电路两端所存在的'电势差'(你可能不理解电势差的概念,这不要紧,你可以利用水管两端的压力差来理解,这里也用到了'两端'这个词)
15.若干只灯泡串联后接在220v电路里,做节目彩灯用,由于某灯泡的灯丝烧断而使全部小灯泡熄灭,因为彩灯上染着颜料,致使无法辨别哪一只小灯泡内部断路。
(1)现在给你一只电压表,如何查找故障?
(2)如果给你一只电流表,如何查找故障?
(3)如果只有一根导线,如何查找故障?
答:(1)闭合开关,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每只小灯泡的两端,如果在与某只小灯泡并联时电压表无示数,则说明这只被并联的小灯泡是正常的;若有示数,则表明被并联的那只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2)方法同上。若电流表无示数,则该灯泡正常;若有示数,并且导致其他灯泡亮了,则说明被并联的那只小灯泡灯丝断了。
(3)将导线两端分别接到灯泡两端。若没有反应,则该灯泡正常;若其余灯泡亮了,则说明被短接的这只灯泡的灯丝断了 .
16. 在串联电路中,如果只有电流表和电压表,那么这2表是否都有示数?
答:只有电压表会有示数, 当两表串联时,可把电流表看作导线,这时电压表就是直接测量电源的电压, 而电压表不会导电,所以电流表没示数
17.电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原理如下: 开关闭合时,电磁铁就有了磁性,把簧片上的衔铁吸引过来,簧片下端的小锤在铃上打一下。与此同时,因为衔铁与螺钉脱离接触,电路被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不能吸引衔铁,在簧片作用下衔铁被弹回来,又与螺钉接触,电路又被接通,铃声又响。电流就这样一通、一断,电铃就不停地响。这就是电铃的工作原理。
18. 电磁炉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电磁炉是采用电磁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它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之磁力通过含铁质锅底部时, 即会产生无数之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于锅内食物。电磁炉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完全被线圈底部的屏蔽层和顶板上的含铁质锅所吸收, 不会泄漏,对人体健康绝对无危害。
19.家庭电路中,在用测电笔检测零线时氖管发光是怎么回事?
答: 当零线断开时,它与真正的零线已脱离,断点之后的所谓的零线事实上通过用电器与火线相连通,这样就造成了断点之后的零线已变成了火线,所以就出现 '用测电笔检测零线时氖管发光'的现象
20. 怎样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答: 把两个表针接在要测量电阻的两端,但电阻两端不能加电压(因为电阻表内置电池,外电压会烧坏内电池),选好量程,就可以测出来两个表针之间所接元件的电阻了.
初中数学分时运算知识点总结
一、约分与通分:
1.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分式约分:将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式约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约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
(1)当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公因式是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与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积;
(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约去公因式。
2.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
分式通分:将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种变形叫分式的通分。
(1)当几个分式的分母是单项式时,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的所有不同字母的积;
(2)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应先把各个分母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再分解因式,找出最简公分母;
(3)通分后的各分式的分母相同,通分后的`各分式分别与原来的分式相等;
(4)通分和约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简,而通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繁。
注意:
(1)分式的约分和通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的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时,分子与分母不是乘积形式,不能约分.
3.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
(1)将各个分母分解因式;
(2)找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找出各分母中不同的因式,相同因式中取次数最高的,满足(2)(3)的因式之积即为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求最简公分母在分式的加减运算和解分式方程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2.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4.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5.对于分式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常见考法
分式的运算通常是综合考查分式的加减、乘除、约分及分解因式等知识,是中考的重点。特别是化简求值已经成近两年中考的热点。题型既有选择、填空题,也有计算题。
误区提醒
(1)互为相反数的因式约分时漏掉负号;
(2)通分时漏乘而出错;
(3)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4)计算顺序搞乱而出错。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u>2f
f<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u=2f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f<2f
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u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①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第四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常见的工具还有台秤、磅秤、电子秤等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1)称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称量时把待测物体放到左盘,法码放在右盘,取法码时要用镊子
(3)读数时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法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的质量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密度公式:ρ=m/v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m3=1_10-3g/cm3。
6、物体的密度的测量
(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适良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
第五章物质、新材料、粒子和宇宙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1、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热性、物质的硬度、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3、物质按导电能力的不同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物质按导热性能的不同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硬度大的物体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纳米材料:是指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
2、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
3、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受热后又会恢复原来合金
4、隐性材料:隐性材料能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却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1、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尺度数量级为10-10m=0.1nm
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3、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小学升初中的相关数学知识点总结概括
一、体积计算公式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2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9、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10、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11、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3
12、圆的周长=直径 公式:l=r
13、圆的面积=半径半径 公式:s=r2
14、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rh
15、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r2
16、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17、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二、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6、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8、减数=被减数-差
9、被减数=减数+差
10、因数因数=积
1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被除数除数=商
13、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关于初中化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规律的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仪器:铁架台 硬质玻璃管 弹孔橡皮塞 酒精灯 试管 酒精喷灯 双孔橡2、皮塞 导气管
2、药品:氧化铁粉末 澄清石灰水 一氧化碳气体
3、装置图:见书图
4、步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并固定向玻璃管;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给氧化铁加热;停止加热;停止通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5、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这种黑色粉末是还原出来的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尾气燃烧生成蓝色火焰说明为一氧化碳气体。
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co2+ca(oh)2====caco3↓+h2o;2co+o2点燃2co2
规律
1、先通一氧化碳的目的:排除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
2、尾气的`处理: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尾气一氧化碳
气体要经过点燃处理或收集备用,防止污染空气。
3、实验前要检查一氧化碳的纯度,因为一氧化碳是可燃性
气体,如果其中混有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或与明
火接触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同理)
4、试验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
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后果是得到铁和氧化
铁的混合物);防止液体倒吸。
工业炼铁
1、原料:铁矿石、石灰石、焦炭、空气
2、原理: 在高温下,利用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3、设备: 高炉
4、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1)在高温下,焦炭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o2 =高温=co2
(2)二氧化碳被焦炭还原成一氧化碳.
co2+c=高温=2co
(3)一氧化碳再跟铁矿石中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铁.
3co+fe2o3=高温=2fe+3co2
65位用户关注
86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