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鼓不成列成语释义】比喻只讲仁义道德而不知根据实际精况应变。
【不鼓不成列典故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不鼓不成列成语故事】公元前638年,宋国与强大的楚军在涿谷(《左传》作泓 水.今河南柘[音zhe这)城县北面)遭遇,双方准备大战一场。宋军先赶到 一步,已经拱开阵势,楚军正在忙忙乱乱渡河。这时,宋国的右司马子鱼一见,这是一个克敌制胜的好机会,就向宋襄公建议说:“楚人众而宋人寡. 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意思是说:楚国军队比我们多,两军相比,楚强我弱,现在抓住楚军渡河的战机,发起猛攻,我们就能以少胜多,楚军必败。
一向信奉儒家教义,讲究 “仁义之师”的宋襄公晃了晃手,就滔滔不絶地讲开了儒家礼仪:
“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恶厄(音e饿)不鼓不成列’。"
意思是说:不能这么做!我听说讲道德的仁人君子不杀害受伤的人,不抓老者,不乘人之危,置人于死地。楚军还未列好队我们就打过去,这是违背仁义啊!
说话间,只见楚国兵马接连登上陆地,但还没有完全摆好阵势。子鱼再次苦谏:
“大王啊,您要为老百姓想,不要顾那些所谓的‘仁义’了,要不然会误国的”
宋襄公一听,更是火冒三丈,大声地斥责道:
“滚回去,再要多嘴,我就要按军法问罪了。”
直到楚军渡过河,列成阵势,做好了准备,宋襄公才下命令击鼓出击,结果宋襄公这套“蠢猪式的战法”,使宋军遭到惨败,在乱军之中宋襄公自己屁股上也挨了一箭,不到三天就一命呜呼了。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就引出“不鼓不成列”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