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同日而语成语释义】比喻事物性质不相同,不能相互比较,不可相提并论。
【不可同日而语典故出处】《战国策•赵策二》。
【不可同日而语成语故事】战国时候,有个纵横家叫苏秦,他读了一些书,就想做大
官,但长期不得志。秦惠王执政以后,他跑到秦国去游说,要秦惠王实行连横的策略(即表面亲善友好,各个击破),秦惠王不理他。后来,他又跑到赵国向赵肃侯献合纵之策(即联合六国共同抗击日益强大的秦国)。他说:“咱们六国的土地面积,是秦国的五倍;六国的军队,超过秦国的十倍。如果联合六国的力量,一致对付西方的秦国,秦国便可以打败。”赵肃侯认为很好,便封他为武安君,拜为相国。
苏秦在游说赵王实行联合抗秦的策略时曾说:“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 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意思是说:两个国家在交战中,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强要别人对自己称臣和自己对别人称臣,是截然不同的,这哪能同时并论呢!
后来,人们便由此引申出“不可同日而语”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后来引用时,有时“语”写作“言”或“论”,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