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综合报告
栏目

新型报告时间(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5-11 07:00:10 热度:68

新型报告时间(8篇范文)范文

第1篇 2019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报告

为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从五月上旬开始,县政协组织开展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专题调研。邀请县发改委、住建委、经信委、国土局、环保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大渡口、东流、尧渡、香隅、胜利、张溪、葛公、官港、昭潭等乡镇了解实际情况,并选择新型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省内无为县和湖南省沅江市(县级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xx年以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基本属于缓慢发展状态。xx年撤乡并镇后,我县把城镇化发展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xx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并实施了对市县新型城镇化考核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东至实际,着眼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按照“开发沿江一线、保护山区一片”的指导思想,引导县域经济分工,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xx年我县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xx年大渡口开发区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试点园区,与此同时,我县参加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获得成功。目前,我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1、城镇布局得到优化。编制完成了《东至县城市总体规划(xx-2030)》,并对15个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在此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东至县人防工程规划》、《东至县给排水工程规划》等25个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一带二轴三区”的总体布局,构建了以县城为龙头,以大渡口、东流、香隅为重点,沿206国道和铜九铁路及327省道发展为骨架的城镇空间结构,推进尧渡东流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基础、其他乡镇为补充的城镇网络体系。xx年的城镇化率从xx年的31.9%提升到44.1%。

2、城乡建设日益加快。近年来,县城尧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人口增至7.5万人,不仅拉开了县城路网框架,人口聚集效应也进一步显现,环城南路、敬慈路等5条道路和至德、圣德等6座大桥等重点路网建成使用,金字牌、赤头公园和尧渡新河两岸一期绿化等项目已建成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先后建成了舜帝花园、百悦星城、格林蓝天等多个生活小区,建成保障性住房2.2万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县城形象;xx年大渡口镇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东流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x年7月东流、大渡口两镇被住建部授予全国重点镇,东流镇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香隅、胜利、张溪等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引导,集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功能明显增强;城乡公交发展较快,先后开通县城内三条公交线路和县城至香隅、东流,大渡口至安庆等公交班车,并正在逐步向其他乡镇延伸;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xx年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已建成管山、金山等美好乡村省级示范点27个,并计划每年建成30个美好乡村示范点,目标是于2020年前在全县建设美好乡村示范点208个,届时村镇面貌将焕然一新。

3、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县高度重视城镇管理工作,加强了城镇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细化责任要求,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干*职工和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城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初步整治。在乡村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xx年胜利、昭潭等9个乡镇被省环保厅授予为省级生态乡镇,东流镇被环保部授予为国家生态镇。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xx年已统筹安排12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二、我县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兄弟县(市)城镇化建设相比,仍存在着推进不快,功能不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一)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

xx年我县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9.6、3.8、2.7个百分点。在《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方案(试行)》确定的7个二类市的县区中,处于中游靠后,低于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

(二)规划的指导作用不够。

许多规划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规划质量不高,一些重点项目规划,在聘请外地规划设计院做规划时,即使脱离实际,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如某镇工业区规划建设时未曾考虑到污水处理厂建设,造成了企业排污困难,也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同时,规划力量薄弱也日益突显,xx年成立的县规划局属住建委二级机构,人少且难以留住人才,乡镇也只有一、两名城建员且年龄偏大,无法有效履行好规划的执行监督职责。

(三)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二、三产比重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和2.5个百分点,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产业支撑作用不强。县内虽有两个省级开发区,但起步较晚,缺少成长性好、关联度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大型企业的带动,且远离县城(即尧城区),难以吸引农村人口向区镇集中;尧城区周边的滨湖园区、站前区以及东流工业集中区建设滞后,难以吸纳县城居民就近就地就业,导致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家庭作坊和小微企业遍地开花,马自达越来越多等就业乱象。我县面积3261平方公里,xx年底户籍人口54.96万,可常住人口只有43.3万,一方面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有12万多人,一方面却是县内企业招工难凸显。从发展模式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合理比值在1.4至2.5之间,xx年我县工业化率为37.5%,若以工业化水平考校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52.5%。从实际看,东至经济开发区是个典型的例子,后勤服务不配套,娱乐设施不足,文化体育建设落后,导致企业招工难和镇区人气不旺,影响了人口集聚。也说明了工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上没有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相适应。

(四)建设投入明显不足

我县的财政收入近年来呈两位数增长,但总量不大,xx年的11.7亿元除去用于保运转保民生,所剩财力非常有限。据初步统计,综合财政和各专项资金前三年用于县城市政建设资金分别为:0.73亿、0.83亿和1.2亿。而湖南沅江市和本省的无为县每年用于县城市政建设资金都在8亿元以上。由于投入的明显不足,造成县城及中心镇区之间交通不够快捷,尧城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环城路不能环,断头路不能通,天然气迟迟不能入户,休闲和运动场所匮乏,出租车、公交车运营不畅,老城区道路狭窄拥挤,行车难停车难,站前区路网管网建设滞后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解决。而目前市场运作的机制又不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中央提出加快发展长三角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省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11221”工程实施方案,无疑给我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xx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110.7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500美元,按照城镇化发展规律,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基本县情的认识,主动作为,按照“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努力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一)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的城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新型城镇化是以人___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因此,我们一要通过开展培训、组织学习、加强交流、选派干*赴先发地区挂职锻炼等途径,培育和引导广大干*,增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认识和了解;二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及时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和联席议事机构,专事谋划与部署,确立即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做好任务分解,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分工负责与协作联动的新机制。三要强化舆论宣传与思想引导,并形成共识,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1、注重长远。对城镇布局的规划,对城镇路网、园林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既要着眼当前,更要注重长远,规划要高起点,确保今后30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落后。考察的湖南省沅江市,早在十几年前就投入巨资,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规划确保50年不落后,为沅江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样板奠定了基础。

2、体现特色。规划设计要彰显城镇建设的个性,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避免城镇建设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等同质化问题发生。要重视城市标志性地带、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的规划,努力打造城市建设的亮点。要多接地气。政府在制定规划时,在邀请权威部门、权威专家设计的基础上,也应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让规划更符合东至实际,更深入人心。

3、严格执行规划。建立完善“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管理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追究问责并切实解决规划随意变更的问题。我省无为县就十分尊重规划的严谨性,不轻易修改,一以贯之抓落实,该县城镇化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

4、狠抓规划队伍建设。针对当前规划人才短缺的情况,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将培养人才列入规划局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定向培养,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规划人才。县政府要出台引进人才的新政策,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同时,为强化规划局的管理职能,发挥好规划执行监督作用,建议像省内大多数县一样,将规划局独立设置为县政府直属局。

(三)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优化产业支撑作用。

1、全力推进县城中心区域的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城发展的总体要求,我县县城人口到2017年将达到17万人,到2020年达到20万人,到2030年达到25万人,人口的急剧增加,必然提出了拉大县城框架的同步刚性要求。要在加速尧城区、滨湖园区和站前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尧东一体化建设,实施县城的提质扩容。要按照尧东一体化总体布局和建成中等城市要求,尽快完成尧东一体化发展规划并加快编制专项规划,完善近期开发区域的控制性详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尧东快速通道建设和尧渡河两岸生态景观带建设。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坚持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同步推进,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互连互通,提升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一是尧城区要打造成宜居县城,进一步突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社会功能,商贸金融发达、生态文明、适宜人居的环境功能,退出二产,发展三产,解决能吸引人、留得住人、宜居宜业的问题,以人口的集聚效应,为全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牵动力。二是加快滨湖园区建设进度。无工不强,无工不城。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尧城区的轻工服装、机械加工等工业企业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且带来了一定的环保和安全隐患,搬迁工作迫在眉睫,当务之急应加快滨湖园区的建设进度,为尧城区二产的退出,提供腾挪空间。三是加快站前区的建设进度。站前区是我县重要的人流、物流集聚地,也是城市形象的窗口,要将站前区的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总体考虑,优化整合物流园区、教育园区和交通人流等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进一步拉大县城建设框架,缓解县城老城区人口压力。四是通过尧东一体化的推进,促进东流与县城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东流老工业基地的禀赋,重点发展材料深加工和港口物流业,合理引导纺织服装向周边扩散,尽快促进东流工业园区与滨湖新区、站前区联成一片。

2、加快两区建设步伐。一要抓好东至经济开发区产城联动发展。要按照“产业主导型”的产城发展模式来实现新型城镇化,香隅镇应重点抓好东至经济开发区的一般后勤服务区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开发国土空间,明晰产业配套功能、镇区服务功能,着力建成500亿产值化工产业新城,实现香隅及周边地区人口就近就业,为全县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二要抓好大渡口镇产城一体发展。以省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试点园区建设为抓手,按照城市的标准和“产城一体、功能综合、完整发展”的要求,紧扣大渡口实际,在建设现代商贸服务园区的过程中,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引入上下游关联企业,并将关联企业和性质相近企业集中建设成特色园区,在整个园区内,发展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园中园(如:龙溪麻油、玉龙面条和天利粮油可组成食品工业园等),从而抱团发展,相互协作,既能降低企业成本,更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抓好其他乡镇的特色发展。其他乡镇要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环升金湖的张溪、胜利镇要打好升金湖国家级生态湿地招牌,打旅游、休闲牌;边贸集镇龙泉、青山要立足地理资源优势,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建设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贸易市场,推动边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葛公镇要充分利用境内仙寓山4a级景区优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群众参与旅游发展,打好旅游牌;官港、昭潭要充分发挥中心镇带动作用,结合境内茶叶香菇大市场和教育资源优势,为城镇化发展聚集人气;洋湖、花园、木塔、泥溪要立足农林、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养生旅游业为切入点,发展现代农林业,培育壮大旅游业,做深农产品加工业。同时,要落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沿江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扶持家庭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兴主体,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宜居村庄集约化,小城镇规模化,以农兴工、以人兴镇、以镇兴市,解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走好生态发展之路。

(四)突出中心城区带动,统筹城乡协同发展

1、增强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一要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旧城升级改造力度和进度,对断头路、水电路网及弱电网,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升级,力争县城及重点城镇居民三年内使用上天然气。要拓建、新建停车场,下决心取缔马自达,增开公交车班次和确保出租车正常运营。适时建设体育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增设更多的全民健身活动场所。要增加休闲广场、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建设,同时,推进金字牌公园二期建设。加快县城北扩步伐。二要完善县城商业配套功能。商业是城市风貌、城市品质和现代实力的综合体现。要做好县城商业网点规划,提升尧舜市场、新区商贸城汇金广场和新天地商城等商业区功能和形象。引进建设农贸批发、汽贸、建材等专业服务大市场。着手建立东至地产品网购展示中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适应现代购物和消费休闲的生活方式。其次是要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要根据未来发展的需求,超前布局,引进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进驻东至,以丰富市场供应,营造物尽其美、货畅其流的消费环境。

2、注重城乡协同发展。一要加强城镇路网建设。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是现代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要以县城为枢纽,以乡镇集镇为节点,建立畅通快捷的城乡交通体系。同时,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区的公交建设,扶持出租车公司的健康发展,建立城市化交通的快捷通道;加快我县大渡口、东流、香隅等三大港口区建设,不断提高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提升水路运输水平。在抓好县域内城镇路网建设的同时,要从我县发展大交通的基础上进行长远的谋划,规划和建设东流到香隅沿江一级公路、尧渡至香隅快速通道和东至仙寓山与石台牯牛降旅游公路,锲而不舍向上争取城际高铁、多条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我县,切实提升县内城镇联通和对外交通联网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县城镇化发展。二要加快镇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力度,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和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小学和幼儿园,满足广大农村学生就近就读、入园的需要。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加强乡镇医院建设,增添医疗设备,充实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城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广播、电视、网络和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构建以县城文化阵地为中心,以乡镇文化站所为纽带,以村(区)文化活动场所为网点,覆盖城乡全境的新型文化体系。三要注重镇村建设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把握规律,体现特色,塑造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乡发展模式。要注重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对全县各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广泛挖掘梳理,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如东至花灯、陶公文化等,既能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也能为新型村庄注入灵气。要注重历史街区和传统村寨的保护。传统村寨和历史街区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历史街区、传统村寨的保护,传承乡土文化,如尧渡老街、东流老街、南溪古寨等,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四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没有形成气候与市场,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快景点周边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拓宽和改造城镇到景点的公路,做好景点周边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三产服务的跟进,切实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打造多条短途一日游路线,满足城市居民新的休闲需求。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要素保障

1、增加财政投入,发挥杠杆撬动作用。首先要加大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财政投入有一定幅度增长。其次要整合和争取项目资金。我县虽然在整合涉农资金,推行投入集约化上有了新突破,但在打好项目牌,争取国家支农惠农和环保项目资金上还需有新作为。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奖代补机制,盘活城镇土地,垄断一级市场,放开二、三级市场,采取拍卖、招标等方式出让土地积累资金。建议在扣除上缴省市后的土地出让金中提高乡镇留成比例,切块用于城镇化建设。四是积极争取发行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债券,探索成立国有城镇化建设投资公司,承担小城镇建设的项目主体,承接相关国际援助和社会支助项目资金。五是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盘活镇村存量建设土地,来筹集财政性城镇化建设资金。我县胜利镇黄石村按照“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实行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轮驱动,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00多亩,有效地促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探索示范作用。尧渡镇的查桥区域、东流镇的七里湖区域、香隅镇的经开区周边区域等,应大力借鉴胜利镇黄石村的做法,进行科学规划,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三结合”(即与村貌民情相结合、与项目效益相结合、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盘活镇村存量建设土地,筹集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

2、加强政策引导,激励投资多元化。充分利用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建设的政策,引入民间社会资本,对公益设施公开拍卖、放开经营,有偿出让户外广告发布权,道路冠名权,基础设施经营权、收费权、租用权等,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多渠道多途径地聚集社会资金,形成“政府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吸引更多单位和企业投入到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领域,有效化解政府单一投资的压力。同时,积极探索放开小城镇公益事业建设和设立城镇创业等投资基金,引导和扶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3、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功能。一要做好社会保障。主动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社保、住房等民生工作,集聚“城”的人气;提高和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等社会保险机制,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支付制度和困难农民工社会救助等制度,让其感受“城”的温暖;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适用范围,使其在“城”内有房居住;要进一步放宽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政策,使他们能够安心留“城”。二要抓好人才保障。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积极组织人力资源招聘会,推动企业需求和求职需求的对接,把用工信息传递到村和社区,传递到居民家中,提高用工效果。加大对企业经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企业培养稳定可靠的管理人才,形成一支稳定性强,技术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大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外引内联,交流培养等方式,为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加快制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待遇,确保人才引的进,留得住。

第2篇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性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 9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

本次调查采取县乡人大联动的方式进行,县人大常委会分四个调研组重点对红椿镇、高桥镇、洄水镇、蒿坪镇、部分医疗机构、县合疗办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到村、组座谈,到相关单位听汇报、查资料,全面了解我县新农合运行的现状。瓦庙、绕溪、界岭、燎原、双安、向阳、高滩8个乡镇人大分别就本乡镇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从视察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户认为新农合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农民就医有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够深入细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人口数据不实,政策惠及面窄,干*工作方法简单等因素,致使这一政策在落实中打了折扣,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群众满意度较低,参合积极性不高,干*垫钱较多,乡镇合疗办机制不健全等。在政策宣传方面,被调查的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不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乎没有,但对政策大都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参合、报销等一些运行程序和细节。在参合方面,被调查的农户中,占一半的农户认为是自愿参合的,30%的农户认为是上级政府规定要参加才参加的,还有20%农户认为是乡村干*硬压才参加的。在看病就医选择上,一半以上农户想在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看病,一部分农户反映身体健康,一般不住院,住院也自己掏钱看,认为合疗报销手续繁琐、医药费高、少数人反映报销的钱不够车费。还有一部分农户不看病,能拖则拖,能扛则扛。在合疗政策受益面上普遍偏窄,实际受益的农户不多,受惠程度不高。如红椿镇xx年参合14340人,基金配套总额573600元,xx年实际报销205人,报销186243元,占基金总额32.4%,全镇总受益率为1.43%;高桥xx年参合17326人,基金配套总额693040元,xx年实际报销302 人,报销277835元,占40%,全镇受益率为1.74%。由于本次调查农户的样本量较少,实际各乡(镇)参合农户的受益面更小。

二、我县新农合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够深入细致。

一是宣传的主体不明确。在调研过程中乡(镇)合疗办工作人员反映,镇、村两级主要任务是按县上下达的收缴任务筹资,一些具体的合疗政策如报销的病种,报销比例,报销程序他们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他们在农户收钱时也给群众说不清楚。然而实施合疗的主要“窗口”——医院,对合疗政策的宣传更少,只是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有关政策,因此导致了看似都在宣传,可效果并不理想,使老百姓对合疗政策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给合疗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是宣传口径不统一。在合疗证和参合发票上,明确写着群众有参合自愿的权利,但在执行上要求90%以上的参合率,这种参合自愿和高参合率之间的矛盾使乡村两级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甚至村干*在收钱时挨骂,说是政策在下面走了样,给基金的收缴带来了阻力。在宣传口径上,收钱时说的农民交10元钱看病可以报销,但乡村干*讲的又根本兑现不了,比如高桥龙潭村任支书反映去年讲的报销人均6元的门诊费,村卫生室垫了600多元,至今未核报,最后村卫生室不得不终止执行这一政策。

三是宣传的形式单一,力度不够。走访时农户普遍反映,只是在收钱时才给他们宣讲合疗政策,其次就是王县长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再没有其他宣传途径和形式,造成老百姓对合疗政策抱过高的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值与以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合疗制度之间的矛盾、加之基层干*政策宣讲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二)配套政策不够到位。乡镇合疗办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全是其他工作岗位的同志兼职,无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无信息化设备,但合疗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面广,在如此情况下,很难完成县合疗办按政策下达的各项任务。我们从合疗办了解到止9月底还有10个乡镇(城关、洄水、红椿、蒿坪、高桥、班桃、东木、绕溪、界岭、苗河)参合人员登记表、10个乡镇(焕古、双安、金川、燎原、城关、蒿坪、洄水、班桃、界岭、苗河)合疗基金票据都没有报上来,给合疗办在审核报销时增添了工作难度,也不利于今后全县合疗工作开展。

(三)报销范围窄,农民受益面小。农民交10元钱,他们希望每一分钱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实施的农合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疗制度。调研中,群众反映,一是住院补偿比例总体偏低,补偿的范围过窄,而由住院产生的次生费用很大,加上路费、餐宿费、误工费等,一些人认为花了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农民受惠程度不高。例如红椿盘龙村李文波在西安唐都医院住院,共花了2万多元,跑了无数次实际只报了7030元;二是缺乏对合疗医院有效的监督机制,高收费、超范围检查、超范围用药的行为无法监督和控制,降低了农民的实际受惠程度的量和面;三是贫困人员虽由民政代交了合疗基金,但是由于无子女照顾,或者是因为交不起医院起付线以下的费用和补偿后的自付费用,导致难以享受到合疗优惠政策;四是普遍反映农村患胃病、风湿关节炎、结核、妇科等慢性病的人多,而这些病又没有纳入合疗范围,交了钱也享受不到合疗优惠政策。

(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弱,不能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

一是基础设施差,条件简陋。如燎原乡群众就医不方便,而乡卫生院只有三张病床,住院租旅社,而且阴暗潮湿(有人说这样的条件好人都要住成病人)。二是医疗设备落后,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个别卫生院内、外、妇、儿科室不健全,缺乏基本的急救设施设备,病人不放心在这样的医院就医。25个乡镇卫生院只有11个乡镇中心医院有一般的急救设备,其它乡镇卫生院均还是以老“三大件”(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和医生工作经验看病。三是人才缺乏,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各科室普遍缺少专业骨干,群众对基层医院不信任,只能舍近求远。如红椿外科、妇产科都没有技术人员,有b超但没有人会操作;界岭乡人大在联动视察合疗工作时反映,界岭乡卫生院几乎没有开展合疗工作。苗河乡卫生院只有2个人,合疗工作量大面广,满足不了群众就医需要。而全县212个村卫生室基本都是私人个体,更无医疗设备,难以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四是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强。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在乡村医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意识差,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太少,给患者开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药品,增加了医药费用,有的医院存在空挂床现象,有套取合疗资金的嫌疑。如高桥龙潭村任支书反映他们村在公布的报销名单中有肖天生的名字,但该村并无此人。

(五)人口统计存在误差,基层垫资较多。

我们在调研的几个乡镇都存在人口空挂现象,乡村干*垫资数额较大,如红椿盘龙村,两年垫7640元,高桥龙潭村村干*每人垫资约800元。我们经过走访调查,人口不实有几个因素。一是人已在外多年,但户口在老家,有的已出嫁多年,但又未办户口迁移;二是统计年报有误,因为村人口基数决定着村干*待遇的高低,部分村有虚报人口的现象,这样逐年累计起来的有名无人,有名无户的情况较多,有的甚至是已死亡多年的人口而没有注销。农户参合上面要求按年报人口测算,所以下面垫资较多,这无疑给本已运转艰难的乡镇财政增添负担,严重影响基层政府工作积极性和干群关系。如洄水镇茶稻村共8个组,xx年底**派出所统计是1843人,但农业普查只有1383 人,合疗按1843人的90%算应是1658人,人口空挂275人,最后村上虚拟了一个九组 人员名单,合疗款由镇上及村组垫付。

三、对我县新农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提高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新政策,让农民真正拥护和认可,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和落实的基础。依靠行政手段,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力和义务以及报销程序、报销标准、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和体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和保证。为此,在工作中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民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尤其乡镇要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途径,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参合,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给农户宣讲政策上,公开、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参合患者,让他们相信合疗制度,从而提高他们参合的积极性。

(二)核实人口,消除疑虑,据实征收。政府要责令**部门对人口进行一次清理,该登记的要登记、该注销的要注销。要对各乡镇人口空挂垫资情况进行一次摸底,弄清事实,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免使乡镇产生新的债务,同时为下一步合疗基金征收奠定基础。

(三)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县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完善制度措施,保证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要明确乡镇合疗办人员岗位职责,落实一定的经费,并积极探索创新合疗基金征收新路子。二是扩大报销范围,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农民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差,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对大部分农民来说,仅实行住院医疗费用补偿,难以调动他们参合热情。因此可以考虑将报销范围扩大,提高核销比例,并督促医院落实好门诊报销政策,征对农村常见病较多的实际将一些病种纳入合疗补偿范围,增大农户的受惠面。三是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从调查情况分析,一方面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确实也出现了基金过多结余现象。去年我县结余基金1300多万元,今年大概要结余800万左右,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县情实际,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提高农民的受益程度。四是要简化办事程序,让农户少跑路,增加农户对合疗政策的信任度。

(四)整合资源,加强管理,不断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农民是主体、政府是关键、医院是平台。要准确定位,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一是要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革,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优质服务。二是要增加农村卫生投入。政府要在政策、资金、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逐步解决医疗设备简陋、技术能力低下的问题。三是解决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二要充实队伍,适时招录卫技人员;三要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四要经常开展卫生下乡活动,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乡、村就诊医治。四是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严格执行报销直通车,规范用药,减少次生费用,做到热情周到服务。

(五)创新工作,用活政策,确保合疗工作健康运行。县合疗办要大胆创新工作方法,用足用活惠民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扩大单病种范围,力争将较为普遍的慢性病纳入合疗补偿范围,降低起付线,落实好门诊报销政策,提高住院报销比例,逐步使我县的合疗政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加符合县情实际。

第3篇 关于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的总体部署,今年5月至7月初,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特邀专家,对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调查研究。期间,听取了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供销社等八部门和部分县区政府相关情况的汇报,先后深入清丰县、南乐县、高新区、濮阳县,对部分典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进行了实地调查;组织各县区政协开展了同步调研;赴吉林省松原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多次召开政协委员和农业专家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开展深入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因及其概念。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根植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成长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和政府的推力,市场的压力,农民追求增加收入的动力,联合合作的吸引力,经济组织自身的创新力,乡村班子发展经济的牵引力,以及农业投入比较效益的增加,共同形成了推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合力,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组织形式,成为服务于农、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生力军,成为促使农村、农民、农业发生深刻变化的先进生产力。因此,它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经济理论问题加以研讨。对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定义,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不尽一致,但多数观点是围绕农业的种、养、加以及专业合作社来论述的。在调研中,我们认为,现在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已超越了农业、农民、农村的范畴。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不仅有围绕农业建立的各种组织,也有完全超越农业的其它企业;不仅有农民建立的,也有其它社会投资主体建设的;一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在城市,基地或工厂在农村。因此,仅仅把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局限于农村的、农民办的、围绕农业的,是不符合实际的。鉴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所谓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指围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组建的经营性或服务性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便于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主要针对涉农经济组织展开了调研。

(二)我市农村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大力引导、培育、扶持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截止xx年底,全市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共计2308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649家,固定资产67.9亿元,销售收入285.5亿元,带动农民42.3万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3家,市级龙头企业1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46家,社员12.5万人,带动农户12万户,年统一销售农产品23.6亿元,统一组织购买生产资料13.8亿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60个,会员5600多人;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53个,会员45.4万人。以上数据表明,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正处于蓬勃兴起的发展阶段。

(三)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兴办主体及主要类型。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兴办主体主要有公司法人、社会投资主体、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者、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和农村基层组织,基本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格局。按照组建方式,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指由各类投资主体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法人。如家家宜米业、中粮面业、全力食业、训达油脂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在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原则下建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xx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成为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主导形式。xx年3月,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如清丰县科丰辣椒专业合作社现有注册资金500万元,社员500人,带动当地3xx农户种植辣椒30余万亩,年产优质辣椒1.6亿公斤,产值约5.4亿,初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优质辣椒种植基地。三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主要指采取会员制的方式,吸收从事同一专业的农民作为会员,在产、供、销等环节上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组织,它具有组织形态的多样性、组织管理的民主性、专业技术的先进性、服务功能的扩展性、科普活动的广泛性等特点。我市现有科技协会、食用菌协会、养猪协会、农机协会等。如清丰县食用菌协会在大屯乡枣格、刘庄、柳格乡高店等村建立了35个食用菌规范化基地,培养了15个食用菌科技示范村及2100户科技示范户,其中三个村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表彰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百强村”。

(四)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慢到快的历程,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由xx年的20多家发展到xx年3月的1100多家,仅今年3月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业户数就有63家。清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xx年注册16家,xx年注册33家,xx年注册83家,xx年注册92家,目前总数224家,发展近乎呈几何级数增长。二是投资规模及销售收入由小到大。如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xx年与xx年相比,企业总数增加了229家,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了47.8亿元,销售收入增加了221.5亿元。三是涉及领域和范围逐步扩大。由原先单纯生产性合作,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流通、研发等诸多环节;合作的范围由原先在村、组内的农户合作,现已扩大到跨村、跨乡、跨县以至跨区域。四是组织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不断建立健全民主决策、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制度,规范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如濮阳县绿源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社员大会工作制度、财务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培训制度等,把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合作共赢的经济实体。五是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产生了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如濮阳市领锐牧业有限公司与pic种猪改良国际集团联合,以绿色、生态为主攻方向,投资5965万元建设占地300亩的种猪繁育基地,形成了“猪—沼—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年出栏猪5万头、生产专业饲料5万吨、有机肥3000吨,年供电100万千瓦,成为一家集pic种猪繁育、商品猪育肥、饲料加工、沼气发电、无公害蔬菜种植、有机复合肥制造及养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一经产生就显示出它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强大影响力,并随着它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式。现代化农业就是采用现代的工业装备、生产技术、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来发展农业,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经营形态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一是实现了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紧紧依托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企业带动基地、基地壮大企业的成功之路。如龙丰纸业投入资金1000万元,在全市五县二区建设了20万亩的定向培育造纸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家家宜米业建立了20万亩无公害水稻基地;叁真米业建立了6万亩富硒大米和2万亩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基地;全力食业建立了自己的肉鸭养殖基地等。二是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分散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等,达到了标准化生产要求。同时,积极申报注册商标,打造优质知名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据了解,我市已有512家合作社制定、实施了生产质量标准,已有54家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表明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质量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天灌”牌大米先后获绿色、有机认证,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放心大米”、“全国食品加工企业博览会金奖大米”。三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围绕同一产业进行劳动、技术、资金、知识等合作,分工分业,实现由粗放到集约,由单一到复合,由平面扩张到深度拓展的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由大户到大产业,由合作到公司化的产业升级之路。如濮阳县训达油脂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拥有10万亩无公害花生原料基地,年带动10万户农民种植花生,5000多户农民发展养殖,100多户农民从事运输,使农民年收入增加8000多万元,年加工花生米12 万吨,年生产花生油5万吨、产值5亿元,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花生油加工企业。

(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出发点,通过拓展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通过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拉长了农产品产业链条,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增值利润;通过集体购销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增强农民在市场上的话语权,降低单位购销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有关数据表明,加入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农户一般年均增收20%左右,增幅比普通农户高出一倍。“xx”末,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农民收入的增长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呈同步趋势。同时,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了千家万户经营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桥梁,改变了单家农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由分散走向联合,由单一的生产者变为生产经营者,获得了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如河南省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建立了无公害水稻基地20万亩,带动4万多农户,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8%的价格与稻农签订稻谷回收合同,降低了稻米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伤害农民利益的风险。

(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沟通政府与广大农户的桥梁和纽带。面对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各级政府难以对其经济发展实施有效的调控和指导,也面临着不好管、管不了的困境。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为政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提供了组织载体,是各级政府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支点。政府对农民、农业的扶持通过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如南乐县莲花莲藕合作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西邵乡建成占地10000亩的节水莲藕示范园区,可年产优质无公害莲藕15000吨,使农户亩均收入8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可以积极开展与政府机构的对话,反映广大农民的意见和要求,更好地维护农民的权益。

(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抓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逐步发展壮大,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得到锻炼,既有利于农民科技意识、营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育,又可以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由于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组织功能和凝聚力量,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乡风民俗、建立和睦邻里关系、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基本认识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向清晰、由零散向系统、由孤立向联系、由肤浅向深入、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过程,并形成了一些新认识、新观点、新判断。

(一)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对农村和农业原有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和创新。它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飞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此,各级*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如果我们的认识达不到这一高度,我们的工作就不可能达到这一高度。

(二)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体现在诸多方面,但最关键的差距还是体现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数量、规模和水平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应把着力点放到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上来。因为没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又好又快地发展,城乡差距、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

(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是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收益高效化、管理企业化,这是一家一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不能达到的。只有把农民的利益连结起来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国内外经验表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方向作用、路径作用和方法作用,建设现代化农业,就必须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

(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不仅直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会产生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一种推动工业化的力量。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不仅为农民进入城镇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城镇人口的增加,又直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就农业市而言,抓紧抓好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就抓住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了推进工作的关键节点。

(五)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我市的实践看,建设较早、水平较高的新农村都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的村,比如西辛庄、西掘地等村就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抓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抓好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巩固、提高和快速发展。

(六)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是实现“二三五”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要实现“二三五”赶超发展目标,除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抓好招商引资、壮大工业外,作为农业市,更重要的是要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使农村、农业有一个大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如果我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数量、规模、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三农”工作就会为“二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市委、市政府应把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作为一项战略决策确定下来,科学规划,狠抓落实。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虽然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我市“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但是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集中体现在对其总结、研究、宣传的力度欠缺,扶持、鼓励、引导的政策滞后,统一、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等等。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市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指导工作。二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在贯彻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发展规划、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要采取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参与农业项目建设、实行税收优惠、支持规范用地、降低开办门槛等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扶持重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做大做强。三要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主管部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作,主动提供各方面的引导和服务。要健全考核体系,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体系,形成工作落实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补,对带动能力强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领办人或创办人等进行奖励,促使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提质增量。

(二)明确战略重点,提升发展水平。当前,我市大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尤其是缺乏重量级、旗舰型龙头,竞争力、带动力不强。对此,一要做好战略规划。结合我市“xx”规划,立足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促使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专业合作社向专业特色化方向发展,技术协会、经济协会向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方向发展。到xx年,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至少达到25家,超10亿元的达到5家,形成500亿元以上的规模;6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依据章程规范运作的水平,60%以上的农户加入到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来,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处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二要壮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规模。依托江苏雨润、鹤壁大用等龙头企业落户我市的优势,坚持扶优、扶强、扶大原则,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整合等方式,科学整合同类型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打破地域界限,开展横向、纵向联合,组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实体,推进优质资源向优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三要完善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冷藏食品、肉类加工、乳品加工、酿造食品、面粉和油料加工、食用菌加工、绿色稻米加工等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粮油加工、肉禽加工和果蔬加工等产业链条,实现递进式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四要打造特色品牌。要依据地方特色,抓住几个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重点发展,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推进“一乡一品”、“一社一品”建设。要着力推进绿色稻米、油脂加工、食用菌加工、无公害果蔬、肉类加工等原产地保护项目申报,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三)破解资金瓶颈,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资金紧缺、融资难是制约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要把破解这一难题摆上各级*委政府的重要日程,一要大力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抓住城乡统筹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机遇,谋划、包装、推出一批涉农重点项目,“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招商,招大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懂经营、善管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领办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完善财政扶持办法,采取财政贴息等形式,探索和完善政府与银行联手扶持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模式,支持其加快发展。三要整合支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益。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以重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为载体,探索捆绑使用农业项目资金的方式方法,发挥好资金集中使用效益。四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向农村延伸,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探索建立村镇银行,扶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增强金融机构对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五要创新农村抵押担保体系。要积极推进农民地权、林权等的确权工作,力争到明年年底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要将农民的地权、林权等纳入抵押担保范围,使农民的不动产“动”起来,让不动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让实物资产转化为货币资产。借鉴信阳市经验,利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平台,构建信用共同体,运用联合增信方式,创新“龙头企业+农户+信贷”、“专业合作社+农户+信贷”等信贷模式,增强组织融资能力。

(四)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我市部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运作不规范,内部合作不紧密,利益链不完善,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对此,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规范发展。指导其完善章程、规范管理,明晰产权关系,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民主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规范运行水平。二要正确处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扶持与监管并重,引导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立合作互惠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地利益联结关系,同时,要防止损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发生。三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完善利益链条,通过契约农业、股份分红、利益返还、土地租金、工资等方式,合理分配利益,将松散型组织转变为利益联结紧密型组织。鼓励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以项目为载体,承担高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引导和鼓励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向研发、加工、流通等整个产业链拓展。

(五)注重典型培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缺少经验总结,缺少典型引领,缺乏吸引力是影响农民参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原因。为此,要及时总结适合濮阳“三农”发展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模式,对中粮面业、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绿源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较大、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进行全面总结,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重点培育、选树、推广一批有代表性、有特色、能看能学的典型,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的重要作用,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大对典型的宣传,通过多种宣传方式,使典型家喻户晓,激发其发展动力和活力,增强其吸引力,从而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中来。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供人才保证。目前我市农村闯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匮乏,人才资源成为制约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带头人,发现、挖掘、造就一批农村能人,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尽快制订实施推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教育培训计划,整合培训资源,依托大专院校、农广校,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设,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广阔天地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强化对广大农户的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建立健全就业培训网络,全面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进而推动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第4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研报告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最高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第5篇 有关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调研报告2019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代会“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策部署和我市“三市并举”的发展战略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8月份,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先后到部分市直部门和莲都、缙云、青田、庆元等县(区),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走访企业、召开企业主座谈会、委员约谈会等形式,就“加快工业创新,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全部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7万家,实现总产值383.87亿元,同比增长3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018家,总产值 318.77亿元,同比增长36.1%,增速比全省快1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主要特点为:(1)重工业领先增长。规模以上重工业累计完成产值 222.39亿元,同比增长41.2%;轻工业完成产值96.38亿元,增长25.8%。(2)支柱行业贡献显著。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个行业上半年共实现产值193.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47.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0.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3.1%。(3)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显现。全市10个工业园区现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2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1.3%,上半年累计完成产值178.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3.3%提高到56.0%,同比增长42.8%,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63.2%。

二、近年来我市工业创新开展情况

(一)理念和机制不断创新,引导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一客观规律,科学决策,把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工作重点来抓,特别是xx年提出“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把“工业强市”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中,并把“合力兴工,开放推动”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强化规划引导,提出“一廊两带、一心数点”工业布局的战略构想;加大工业投资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 工程来实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国内合作交流工作;争取上级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创新服务方式,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节能降耗年” 等活动;加强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制定《xx市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若干考核办法》及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鼓励企业股改上市等工业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工业技术不断创新,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快了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市政府将合成革、微电机、制笔、汽摩配件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目前,以微电机、汽摩配件___xx市机械装备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初步建成,并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加强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其中省级7家;已建立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0家。

3、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我市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的项目有14项,10项预计在9月底完成,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78亿元,实现利税 1.02亿元。创汇822万美元。全市有10个项目被列为省质量赶超计划项目。纳爱斯公司的超浓缩洗衣粉优化配方技术被列入省958技术赶超计划项目。

4、产学研合作取得新突破。市政府牵头与省内外20多家大专院校签订了长期协议,建立了合作联系;浙江工业大学等一些大专院校在我市建立研发机构;方正电机、艾莱依羽绒、寿尔福化工等企业,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

1、通过实行“一厂一策”,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企业就地转型升级。如纳爱斯集团、元立集团、丽人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加大了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把产业链由单纯生产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服务等内容延伸,并在国内其他地方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

2、通过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引进培育规模产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择优扶强,促进产业集聚,全市现已初步形成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不锈钢制品、阀门制造、汽摩配件制造、合成革等新的产业集群。

3、通过技术改造,促进节能降耗。一方面,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我市每年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行业带动性强的重点技改项目,不断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限制并强制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企业的环保监管,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和排放标准。

第6篇 新型公路建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调研报告

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响应省委号召,认真开展"思想大解放、企业大发展"讨论活动,对__省公路建设的思路和出路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探讨。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形成了深化改革谋发展的共识。当前推行新型公路建设管理模式改革的时机逐渐成熟,加快开展改革试点可以成为总公路建设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__省公路建设面对的形势和困难。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和__省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未来几年__要投资修建3000多公里高速公路,还需要1500亿元至20__亿元的资金。从今年开始,__省还将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将加强沿边三级以上公路网建设。__省沿边公路网总规模6300公里,需要新建、改建总里程4197公里,共需投资412亿元。

__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结构,决定了公路运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是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多年来,公路建设更多的带有公益性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战略目的,而不是出于逐利动机,不少道路的经济收益并不理想。长期借贷--修路--还贷的直线型投资方式,加上收益与投入倒挂,从政府主导型到企业化运作的转变。现阶段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补助和银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占了较大比例。公路投资公司作为一个筹融资平台,在还贷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圆满地进行资本运作,克服投资需求与建设资金不足之间的深刻矛盾,将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面对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需求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等各方面的压力,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面临迫切需要改革的呼声。

二、国内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我们的启示。

由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和内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先期接受了国外先进的公路建设管理理念,公路建设改革尝试起步较早,在外资和民间资金的强大支持下,开始了引入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的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演变以及社会力量的全面介入,bot系列模式的广泛采用,促进了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和自身管理模式的转变。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发育较快,并迅速向代建制发展。产业系统内主体整合迅速,通过兼并重组、联营、联合等方式,产业资源得到了较好的重新配置,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总承包模式日渐普及。民间自发的探索又促进了地方立法的进程,立法的推出又反过来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公路建设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从当前来看,设计施工组织集成的设计施工总承包、突出专业细分的代建制和搭建融资平台的bt(属bot大类)等建设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内、国际建设管理的流行模式。

在总结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拓宽融资渠道,使公路项目建设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进而带动全省公路相关产业的孵化和发展。

本轮改革应以达到以下三个成效为目标。

一是促进行业市场细分,强化行业专业优势,提高公路工程质量,降低投资造价。通过试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培育单一阶段、多阶段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市场,整体化建造经营市场,大跨度的整体经营承包市场,促进咨询--勘测--设计--施工的相互渗透,促进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房建、机电等进行真正的专业承包,促进市场细分,通过市场细分,提高细分市场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项目管理的整合能力。发挥行业多年的专业沉淀,提高公路工程质量,降低投资造价,树立专业队伍品牌,以独有竞争力面对来自"大土木"的外来竞争。

二是通过试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职能转换,促进企业发展。目前,__省公路建设改革已取得较好成绩,高等级公路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在建设管理上的弊端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应制定市场规则并行使监督职能,鼓励企业以市场经营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或多个阶段。以市场为导向,激励本土公路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延长价值链,挖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潜力,提高盈利能力,以求增强本土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其在参与外来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其向省外和国际市场进军的竞争力。

三是通过试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打开筹融资渠道,加快建设步伐。__省公路建设投资需求甚大,给公路开发投资带来了严峻考验。通过新的建设模式,吸纳社会资金,盘活现有资产,使行业外投资人,行业内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均有机会进行公路投资,分享收益,实现共赢共进。

第7篇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的xx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因此,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乡镇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建设,我们不断地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特别是近段时期以来,我们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更感觉当前我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责任很重、压力很大,急需做的工作很多。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认识上,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在工作摆布上,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全县各乡镇的社区建设进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县开工建设的15个社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9亿元。其中,市级7个重点社区,总体规划占地5037亩,整合13615户,集聚人口55032人。xx年确定的2945套住房建设任务,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经达到1849套,占任务62.7%,已经建成住房521套,占任务17.69%,建成入住280户,占已建成9.5%。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其它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有突破性进展。曹营、魏庄、龙头社区在绿化、亮化、休闲广场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5个社区水、电、路同期配套,6个社区配套建设广场、超市、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配套,同期进行绿化。此外,赵店的龙翔、赤眉的桃园、桃溪的英华、乍岖的乍岖湖等社区也都进度较快,公共设施建设和样板房建设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也有部分乡镇在全县社区建设大局摆布上暂时规划在第二阶段的三类镇,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都成绩斐然,给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主要特点

各乡镇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县、乡、村各级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在思想上,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视,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乡镇都能在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工作,加快社区建设“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并把社区建设当成今后3-5年乡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思考、摆布,不图形式,不搞应付,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谋的远,做的细。积极探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深刻领悟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传发动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县分层次组织县、乡、村干*群众到平顶山郏县、舞钢参观学习,集中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逐乡镇发言谈体会、谈感受、谈打算。有的乡镇还到新乡、安阳参观学习。马山口镇、灌涨镇、师岗镇、湍东镇参观学习人数都在300人以上,马山口镇超过500人,其他乡镇也都在100 人以上。县乡累计参观学习的人员4000余人,掀起了一轮参观学习建社区的热潮,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随后召开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励,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再添动力。通过宣传发动,使*员干*想明白,对群众说明白,从而干明白。营造了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资金扶持到位。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县乡财政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财政专项奖补奖金xx万元,项目奖金3000万元,用于对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奖补和农民购建房补贴。按社区入住户,每户补贴3000元,用于购房;每户再补贴3000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捆绑项目资金。积聚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动员金融机构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乡镇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通过土地开发、资源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的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建。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开源”。通过存量土地盘一点儿,增减挂钩挤一点儿,“三荒”当中用一点儿,整治整合挖一点儿,争取调规添一点儿,集约建设省一点儿,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按照县政府出台文件,各乡镇把县分配的新增用地计划,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亩奖补4500元,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复垦等新增耕地每亩奖补2500元,超额面积每亩加奖1000元。对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标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的,每亩地给予1万元奖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与农户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写出保证书,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旧宅能够拆得掉、快复耕,为社区有序推进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节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和设计的房子”,重点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整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社区用地;社区规划之外原则上不审批新宅基地,也不准再搞旧房翻新和改建扩建;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额补贴;乡镇整理造地,报经县政府同意,满足乡镇社区用地所需,剩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五)督查落实到位。一是机构保障。县委、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相关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乡镇*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组织一班人具体抓,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二是部门协作。明确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县直单位分包到乡镇,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口支持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强化督查。县委、县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建立半月乡镇汇报联系制度和双月评比制度。定期对乡镇阶段工作排名,召开锅底会、现场办公会和经验交流会,县委**、县长、分管副**、副县长等相关县领导参加点评,排名靠后的乡镇表态发言。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新楼房、就是修新几条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思想矛盾。失地群众暂时失地失业,感到生活、就业困难、感到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社区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还没有到位或正在建设,多数群众虽然搬进社区居住,但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

(三)、当前社区建设进展不平衡。龙头、魏庄、曹营、牧原等社区始终保持领先位次;河南等社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有的社区前一阶段进度很快,但后期缓慢,已经由先进变为后进;还有的社区始终没有明显进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整体工作进展极不平衡。

(四)、工程质量不是很高。虽然各乡镇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但“使用水泥砖、不设防震柱”等现象在不少社区依然存在。

(五)、社区配套功能明显不足。前期社区建设都注重住房建设这个任务,在道路、排水、广场、游园、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上,明显感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

(六)、急办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进展过程中,部分高压线改线,移动、联通线路改线以及客户区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成为影响社区建设的不利因素。

(七)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支持不足。从目前来看,15个社区已建和在建住房数量仅占年度任务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营社区也只有75%,其它社区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持续建设,急需项目支持跟进,没有项目支撑,社区后续建设无力,示范引导作用难以发挥,需倾全县之力,集聚项目、集聚财力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社区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的规划引导,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从规划上进行引导、完善,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实现新农村发展布局、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三个优化,合理确定中心村建设规模和范围,适度安排中心村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强拆旧建新引导,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拆旧建新引导。原来国家规定城乡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指标三年内归还,现在省政府(豫政办[xx]124号)要求半年内归还,这就要求拆旧建新同步进行,尽量在农村宅基地原址上采取拆旧建新方式“滚动”发展。通过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解决农民居住问题,达到集约用地目的。再用地选址建新区的,拆旧区要按规定尽快复耕,整理复耕的耕地,应比建新区占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快住房建设进度

从当前情况看,15个社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占任务62.7%,已经建成的只有17.7%,曹营、龙山、龙祥、张洼四个社区有入住,社区总入住率还达不到一成。从已经建成的住房情况看,师岗、湍东、瓦亭、灌涨、余关社区行动比较快,曹营社区住房建成率占任务71.6%,入住170户达56.6%,龙山、龙头社区建成比例达40%左右,牧原、龙祥社区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涨魏庄、岞曲岞曲湖社区建成比例在20%以上。从住房建设的数量上看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还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要组织好住房建设的大决战,主体工程完工的要抓紧进行内外粉饰和门窗、水电安装;一层、二层起墙的要尽快封顶,1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处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体框架;除多层和小高层之外不管哪种情况,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把好时间节点,多组织施工队伍,确保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质量和标准提升

社区住房事关民生,老百姓非常关注,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障。湍东龙头社区、灌涨魏庄社区、赤眉桃苑社区在建设的质量上都是采用框架或半框架结构,一层、二层、顶层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抗7级地震。但是有的地方这里我不再点名,在建筑材料、在建设的质量上没有把好关,有的使用水泥砖、有的没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墙,更有甚者这几种情况并存,希望各乡镇要发挥村民的力量、发挥乡镇的监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础建设工程,从建材到施工整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确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达标,让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将社区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坚决不能出现新的隐患。

(三)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一个社区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外,最大的吸引点是它所具备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为什么城市社区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城市社区有很多农村不具备的配套设施。龙头社区距城很近,前期环境打造比较好,姜坡组60多户入住愿望非常高。师岗曹营社区所建的位置并不优越,原本是一个岗丘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发游园、绿化环境、配套路灯,改善了居住条件,因此才由原来两三户发展到十几户,现在达到了200多户,已经入住了170多户,还有临近村庄的农民纷纷报名交纳定金入住社区,建设供不应求,彰显发展潜力。曹营社区在全县领头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其它社区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把基础建设搞好,配套路、水、电,逐步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通过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展现社区的形象魅力,使社区示范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老百姓踊跃入住。

(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我们乡镇要积极和县直的相关单位搞好对接。特别是同国土局土地治理、扶贫办整村推进、卫生局医疗服务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体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电业通讯部门的电力通讯线路改造等项目的对接。其中安全饮水、联通移动改线、移民搬迁、省级示范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等项目抓紧实施;其他项目抓紧申报。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与县直部门加强联系,将项目与社区建设衔接好,盯紧盯牢、及时汇报争得部门支持,确保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涉及的相关项目单位,也要围绕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为社区配套完善积极创造条件。

(五)着力解决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供水设施、电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讯改线等问题,水利、电业、交通、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定责任人及早解决。

土地和资金是两个老问题,也是两个大难题。我们要转变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与三项整治结合,城乡增减挂钩,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腾;另一方面要与老百姓签订拆旧建新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把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这种愿望体现出来,把占补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过新增土地指标来逐步审批解决用地手续。在其他建设资金上,积极动员社区百姓及时交纳建房款额,发挥农民购房、建房的主体作用,动员群众向社区集聚靠拢,也让参建企业充满信心和活力,调动参建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鼓励参与公益性建设。百企帮百村,鼓励企业家群体帮建新型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人员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转等高效形式建立示范园区,实现农民与企业家的双赢,为社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社区后期管理

社区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社会群体,有些社区将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个社区。当前曹营社区、龙山社区、龙头社区、魏庄社区、七里坪张洼社区等陆陆续续都将由不少农户入住,形成规模。这些农户集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个机构要承担治安、户籍、计生、信访稳定、*员管理、邻里纠纷、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卫生整治、垃圾处理等各项社会化管理职责。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社区成立了社区办公室或项目办,这个机构现实的职责只是抓社区建设,还没有赋予它管理的职能。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要负起责任,组织所在的行政村暂时代管,待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后统一管理。同时,提前谋划、预留位置,及时提出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为社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第8篇 关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综合统筹推进,重心从新农村建设点整治转向统筹城乡、扩张城镇、联乡成线、镇村联动建设,为解决农村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从20**年开始,我县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一批中心村,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一、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

整合社会资源,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广泛参与、稳步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村庄合并、集约发展的方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就地居民化。

1、城镇开发建设模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以小城镇开发建设为龙头,结合中心小城镇建设,通过移民搬迁方式,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镇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怎么迁得出、怎么住得稳、怎么能致富”核心问题,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如xx县江口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的,把处于深山区的原樟木村整体700多人搬迁到集镇,规划建设了樟木新区社区,辅以蜡芯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相关自治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新型社区。

2、农业产业联动模式。按照以社区建设为方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建设方向,通过对土地整合集中,实现了人口向农业园区社区集中,农民在产业集聚区内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发向环境优美的社区聚集。土地向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后加速了土地流转、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又促进了村庄整合。如南塘镇黄屋村结合xx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溪园的开发建设,对黄屋开展整村整治建设,利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农村住房建设,形成产业联动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农民实现了“从一辈子盖几次房到三辈子盖一次房”的梦想。

3、中心村建设模式。以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环境,改善房舍、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实现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通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如xx县江口镇旱塘新村、南塘镇船埠新村、吉埠镇枧田新村,通过开展整村推进整治方式,建设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00多人的宜居新型农村社区。

4、整体搬迁集中居住模式。结合扶贫开发,通过深山区移民搬迁,让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居民统一在规划地集中按新户型建房,整体重新建设具备生活、娱乐、服务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辅以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让农民从以前的小农经济中脱离出来,逐步转为一产、二产工人。如南塘镇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设了120余栋房屋,发展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种植。江口镇美丽家园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引导农民向圩镇集中居住,转变就业方式。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房屋,找到稳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解决农民看病难和上学难等问题,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医疗、教育、公共娱乐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入难题。

2、农村违章建房难控制,村庄合并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起,引发了村庄合并, 形成了村庄合并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扩大升级,虽然编制了建设规范,开展了“违法、违规’建设综合整治工作,但因农民观念影响,违法违规建设仍有发生。

3、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安置就业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认识简单,面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对究竟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具备哪些条件,怎样创造这些条件等诸多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社区的建设也释放了大量劳动力,农民的安置就业将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又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既是发展当务之急,又是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决策,依法办事。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往往在经济基础比较好、基层组织有号召力的农村率先突破。对暂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农村,也应作出整体规划,逐步向这方面引导。

2、尊重意愿,强化协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利益格局,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比如,土地置换问题、资金筹措问题、建设标准问题,在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统筹利用资金、项目来综合推进。

3、加强服务,搞好管理。新型农村社区要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管理队伍,社区建成后,随着人员的增加,公共服务难度也在加大,公共卫生等往往成为反复反弹的问题,要搞好社区*组织、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和各类社区组织建设,科学制定社区管理工作职责,逐步形成一套运行顺畅、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新机制。

4、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应该考虑和筹划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新兴产业问题,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业、运输业、仓储业的兴旺,从各个方面扩大农民就业渠道,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5、多元投资,调动力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巨额资金,县乡两级财力有限,上级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村民学校、图书室等公益性服务场所建设的以奖代补。

6、土地置换、综合利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充许利用节约出来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解决主要建设资金。把这个指标转移到产业集聚区和城区用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原地复耕后还给农民,用于高产高效农业生产,建设用地指标飘移到工业集聚区后,用于哪个企业发展,必须吸纳当地群众到企业打工。

关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2)

为贯彻落实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的讲话精神,在3月中旬和10月下旬,由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陈卫东副**带领下,调研我市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实地察看了城关、七里河、安宁、xx区街道和社区,同市、区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委员们对我市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建设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为重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统筹推进,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整体推进全市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完善社区工作机制,推动社区规范运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社区建设的规划、政策、督导等重大事项,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强化工作指导。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xx市社区建设五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就全市社区的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管理体系、综合治理、社区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了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采取“结对共建”等形式,实现了*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了社区*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社区居委会主导下的居民自治,完善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议事会、协调会“三会一体”的自治机制;健全了社区*组织、居委会、公共事务工作站“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作、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

(二)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夯实社区工作基础。一是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着力改善办公条件。市政府以解决社区公共服务用房问题为突破口,把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投资多形式,筹资多渠道,融资多元化”的方式,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整合、改造、新建、购买、置换等方式,采取省市财政补助一部分、县区财政配套一部分、政策优惠减免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建设配套一部分、街道社区自筹一部分等办法,有力推进了全市社区基础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市399个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到220平米以上的目标,为服务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社区工作经费。建立健全了以财政投入为主,*费支持、街道自筹、社会捐助为补充的经费保障体系。市、县区分别将社区工作经费、公益性岗位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建立了与地方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机制。三是依托“三维数字社会管理体系”,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我市在全国首创的“数字三维社会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建成运行了市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平台,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平台有机联结起来,上下联动、科学运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全面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四是充实人员力量,提高服务能力。市、县区采取选派、招聘、招考等方式,选拔优秀干*充实到社区工作,全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均达到10人以上。建立完善了社区干*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志愿者队伍1086个23699人,为促进全市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创新社区服务特色。一是推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社区阳光*务建设,在城市社区建立标准化社区*务室414个,搭建社区民*与楼院长相互衔接的社区*务工作平台,实现了社区*务“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打击犯罪”。按照社会治安“大巡防”体系建设要求,在社区组建专职巡防队伍,配备器械、装备和单兵系统,组织开展社区巡逻防控工作,有效净化了社区治安环境。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的亲民、便民优势,在全市社区全部建立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室。二是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在全市社区建立了“楼院长、楼栋长”管理服务机制。选聘热爱社区工作、热心公益事业、品行端正、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员担任楼院长、楼栋长,从事楼院、楼栋管理服务、协调联络和信息反馈工作。三是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结合行政区域范围、居住人口、治安力量分布等情况,将近郊四区的338个社区划分为 1482个网格单元,按照“网中有格、依格定岗、人在格中、管在网中”的管理模式,把城市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基层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四是探索创新社区服务内容。我市全面开展“民情流水线工程提升年”活动,把“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作为社区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一刻钟精品服务。以社区居民生活为圆心,以居民活动一刻钟的距离为半径,通过打造“一刻钟服务圈”等社区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便捷服务;推广养老服务新模式,在社区建立“虚拟养老院”服务平台,吸纳加盟企业网点,建立养老餐厅和定点服务机构,为全市22万老人提供220多项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全市共建设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7个,逐步缓解了养老难的现状;推进“社区少年宫”建设,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场地和师生管理力量,建立“社区少年宫”,开展免费学教活动,使之成为未成年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进行交流的公益性活动阵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社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区行政化倾向日益严重。目前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行政性事务越来越多,使社区民主自治功能的发挥受到一定影响。二是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水平偏低。目前我市社区**、主任的身份基本上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工作人员工资仅比我市最低工资标准高200元左右,影响了队伍的基本稳定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工作经费不足。自2002年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市级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县区财政也仅能满足社区日常办公经费的保障,社区延伸管理和拓展服务工作时由于经费限制难以开展。四是部分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参与性不强。一些社区居民平时到社区办理业务的机会很少,对社区的状况还不熟悉,缺乏社区归属感。有的驻区单位与社区交流较少,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沟通。五是社区选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社区公选副主任及各类招聘专干,是各有关部门根据业务工作需要而设置,由于待遇较低,流动性较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能力整体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六是个别社区没有按照街道、人文做科学的设置,致使社区管辖的行政区划不合理。 七是部分社区办公用房依然紧张,有的仅30平方米,大部分社区居民活动用房严重不足。

关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3)

我县社区**工作在县委的领导和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在促进城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保持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居委会18个,建有*支*的14个(1个联合支*);其中社区居委会8个,建有*支*的7个(川纤社区未建立*支*),有*员 600人,社区*支***14名,平均年龄51岁,其中**主任 “一肩挑”的11名。

一、基本做法

1、明确社区**工作的目标任务。

为努力开创我县社区**工作新局面,我们确立了社区**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一个指导,构筑四个机制,着力五项突破,实现五个目标。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筑社区**共建、社区事务共管、社区文明共创、社区稳定共保的新机制;着重在解决*组织设置问题、班子建设问题、*员教育管理问题、工作条件问题、服务职能问题等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上有新的突破;努力实现建强一个班子、建好一支队伍、形成一个机制、探索一条途径、创造一个环境的工作目标。

2、抓组织建设。2003年我们利用社区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将16个社区合并为8个社区,并按照“一社区一支*”要求,合理调整了社区*组织设置,建立了社区**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以*组织___社区组织体系,坚持以社区**带动群团组织建设和抓好群团组织建设促进社区**的原则,加强社区居委会、妇代会、共青团等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形成了以*组织___社区组织体系。

3、抓班子建设。我们着重抓了社区班子建设和干*队伍建设,结合社区调整,我们把那些热爱社区工作、年富力强、有组织能力、有文化、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社区领导班子,使社区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坚持每年对社区*支***和主任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4、抓强化服务。我们围绕“富民、育民、乐民、便民、利民、安民”的原则,切实加强社区**工作,全面提高社区服务功能。第一,加强社区共建活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建立了社区联系制度,每个社区均由县级领导联系,牵头抓总,县级部门和驻县单位分别联系,全县共有63个县级部门参加了社区共建活动。社区与共建单位一道,经常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多层次的思想教育活动;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卫生、科技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活动。同时,在共建单位的帮助下,各社区的办公条件得以较大完善,建立了篮球场、健身活动室等可供社区居民活动的场所,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第二,加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员工作;深入开展“双向培养”、“*员教育管理示范点、*员示范岗、*员文明示范户”创评和民主评议*员等活动,在增强*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坚持从严治*,严肃处置不合格*员。教育、引导居民*员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文明社区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组织社区在职*员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以*员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动员他们利用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积极参加社区内各种社会性和公益性活动。第三,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我们根据社区工作新特点,统一制定了《社区*支*的主要职责》、《社区*支*建设目标》、《*支***职责》、《*员活动制度》、《民主评议*员制度》、《团支*工作职责》、《妇代会工作职责》、《*员电教室工作职责》、《社区工作考核办法》、《联席会议制度》、《共驻共建投入机制》、《社区**联谊会制度》和社区**、主任每周工作汇报制度、社区干*值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工作,并要求各社区做到“八有”:有活动室、有*旗、有制度、有牌子、有报刊、有电视、有vcd、有记录。第四,努力做好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干*经常深入居民群众之中,调查情况,发现问题,研究社情,分析民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员的人才优势,用多种方式为群众解疑释惑,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正确看待社会现象,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发挥好,化解矛盾,保持稳定。在2003年我县5000名“农转非”人员一次性安置工作中,社区*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社区*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带头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定,为此项工作在短时间内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经验

在近几年的社区**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狠抓思想、工作和物质三项载体,促进了社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抓思想载体,营造浓厚的社区**工作氛围。2003年,我们对调整后的社区干*进行了大规模培训,强化“四种意识”。一是核心意识。明确罗江镇*委为抓社区**第一责任集体,社区*组织为直接责任集体,充分发挥镇*委和社区*支*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增强社区*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二是主人意识。主人意识就是责任意识,我们通过组织社区和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所有的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树立起社区责任观念。认识到人是“社区人”,单位也是社区的一个细胞,都应该是社区工作的参与者,都应该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中发挥作用;三是共建意识。我们通过建立县级部门联系社区制度,县级领导督促各部门履行职责,努力营造了“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形成社区**工作的合力;四是服务意识。我们始终将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工作,通过不断增强社区*组织的服务意识,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带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工作的渗透力。

2、抓工作载体,构筑社区**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了社区联系制度。全县8个社区均由县级领导联系牵头抓总,县级部门和驻社区单位分别联系,并纳入目标管理,逗硬奖惩。二是确立了社区示范工作思路。2003年我们确定了3个社区为示范社区,以争创市级示范社区和省级示范社区为重点,努力提高社区**工作整体水平,制定并下发了示范社区标准。坚持做到八进社区:文明新风进社区、文体活动进社区、健康教育进社区、法制教育进社区、科技知识进社区、计划生育进社区、综合治理进社区、*务工作进社区,整体提高社区的服务功能。三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社区建设。我们始终坚持走社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各个社区均制定了规范的各种运行制度。*员先锋工程、分类管理、双向培养、*员示范行动等各项制度均规范上墙。制度化、规范化的社区**为抓好社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保证。我县朝圣社区和景乐社区各项制度、各项工作内容规范上墙,办公条件得以较大完善。社区建有*务室、蓝球场、健身活动室等可供社区居民活动的场所,社区还成立了“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姐妹”舞蹈队,定期开展活动,社区文化氛围浓厚,整个社区服务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抓物质载体,实现社区**工作区域资源共享。随着社区**内容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社区*组织的物质条件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我们通过有效地整合社区内的所有资源,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创建社区**工作新型的物质载体。我们充分调动社区*组织和辖区单位*组织的积极性,找准社区*组织和辖区单位*组织共同做好**工作的结合点,让辖区内各单位、各部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社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初步建立了共建、共享、共用的社区公共资源管理机制。我们按照共建共惠的原则,积极探索社区建设融资新渠道,吸引社区成员单位增加投入,不断改善社区**工作的物质条件。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特色小区共建和社区志愿者共建等各种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实现共处社区、共谋发展、共享资源、共建文明,逐步探索出一条依靠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共建社区文明的社区**工作新途径。2003年,全县有63个县级部门参与到社区共建活动中,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45件,为社区*组织提供9.83万元的资金和物资,为一个无办公场所的社区建起了价值20余万元的办公楼。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社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如何做好社区**工作,使之形成有效合力,推进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有待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2、社区*员教育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3、社区支***、主任的工资低,每人每月只有300元(社区支***兼主任的情况下),支*委员无报酬促使社区干*队伍不稳定。

4、社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个别社区办公条件较差。

四、下一步打算

1、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加强社区*组织自身建设。

2、以各类帮扶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员模范带头作用。

3、以提高素质为目标,探索社区*员教育管理新途径。

4、以扩大*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为重点,认真抓好社团和民办非企业的**工作。

5、加强社区“共驻共建”,形成社区**工作的新合力。

6、提高社区干*的工资待遇,改善办公条件,加强阵地建设,解决“有钱办事”和“有地方办事”的问题。

7、建立和完善社区干*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社区干*队伍的综合素质。

《新型报告时间(8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