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全市调研报告(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1-11-09 19:57:11 热度:69

全市调研报告(8篇范文)范文

第1篇 全市中小学校校务公开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元月份,根据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20xx年32号文件精神,我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基层学校,就中小学开展校务公开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调研重点是教育政策透明程度,“三务”(政务、教务、财务)公开情况,教代会建设和中小学收费公示情况。通过座谈会,走访群众等方式,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差距,对新形势下开展校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新依据。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市教育系统在进行“三制”改革同时,把校务公开作为推动学校发展,加强民主管理的核心工作,目前,乡镇以上中小学在加强校务公开工作方面取得可喜成绩,村级小学校务公开推进工作缓慢,个别地区甚至为“盲点”。

20xx年x月份,我局下发了《关于推进校务公开意见的通知》,市教育局调整和更换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人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继续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机构,全市中小学校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从而使校务公开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二、我市校务公开所取得的成绩

(1)校务公开的基本内容

我市中小学校务公开工作内容包括为“三明”、“三务”和“三点”。

“三明”是:

1、政策透明,即有关教育政策法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重要文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向学生家长公开、广大教职工公开。

2、标准透明。即凡涉及到教职工利益的有关标准如评先进、评模范标准,工资标准、晋级晋职标准,向教职工公开;凡涉及学生利益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学生的评优、贫困生推荐标准等,向社会公开。

3、财务透明。学校经费决算和各项费用收费情况向教育职工公开。

“三务”是:

1、政务公开,即学校发展规划及学校执行的相关政策情况公开。

2、教务公开,学校教学运作及教育常规检查情况公开。

3、财务公开,学校财务、工会财务、*费、团费收支及中小学收费情况公开。

“三点”是:

1、“重点”即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及近期规划,这些都公开征求教师意见。

2、“难点”即学校在一定时期内各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广大教职工公布,并征求解决办法。

3、“热点”,即不同时期内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关心、敏感的话题,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有关意见。

(2)教代会建设情况

近几年,各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代会工作,把教代会建设作为实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重要举措,大部分学校都能定期召开教代会,并就有关学校改革方案、发展规划、财务决算等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制度、干*选拔、职称评审、奖金发放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由教代会同意行使否决权。

(3)建立民主评议干*制度。大部分学校都已建立了民主评议干*制度,每年年终考核都是通过民主评议而产生,广大教师根据政治思想,*洁自律、业务能力、工作方法、工作作*、工作成效等方面综合评议,加强了对广大教师科学、合理考评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市校务工作进展不平衡,城镇中小学进展顺利,教代会制度;村级部分中小学校务公开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教代会还没有建立起来,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2、部分学校领导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教代会制度流于形式,教职工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解决,校务工作透明度不够,学校行政领导缺乏民主监督约束。

四、今后发展中几点建议

1、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学校务公开制度,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

2、推进校务公开应坚持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应进一步落实教代会各项职能,落实学校行政领导能够由教代会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的制度。

3、教育行政部门在今后工作中,对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听证会制度”和“评议制度”。

第2篇 关于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总体工作安排,常委会财经农经议事组和咨询委财经农经工作组成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市质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听取了市质监局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局班子成员、有关站科所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召开了由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部分人大代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质监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和质监工作相关部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法律法规,认真履行产品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职责,积极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努力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全面强化质量基础工作。一是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以《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的实施意见》为总抓手,积极推进以提高质量、振兴经济、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活动。鼓励企业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名牌产品。目前,全市有中国名牌2个,山东省名牌3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1个,居烟台各县市区之首。拥有山东省食品通用实验室和山东省建筑密封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省级质检中心,均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先进的设备和过硬的技术,为本地企业产品检验提供了便利。二是努力做好标准化工作。以消除无标准生产为主要内容,积极向企业宣传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目前,我市有27个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证书;全市生产企业主持(参与)起草、制定了国家标准67项、行业标准33项。近年来,还先后制定、申报了长把梨、大葱、富有柿子等地方种植标准,为我市特色农业的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提供了标准依据。三是切实搞好计量服务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对强检计量器具做到全面覆盖,确保量值准确。以节能减排工作为契机,对全市9家重点耗能企业采取边检定边登记的方式,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能源计量档案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引导企业将节能降耗向纵深推进。深入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对社区、学校、医院、眼镜店等单位的计量器具进行了监督管理。近年来,共组织6家单位参加了“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申创,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

(二)以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为重点,认真履行质监工作职责。一是以确保群众“食无忧”为目标,加强全市食品企业监督管理,确保食品生产安全。建立健全了食品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将每个企业划分到具体监管人,明确了监管人员和企业的责任,指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制度,按照规定进行定期巡查、回访和分类监管。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种类和添加量的行为。近年来,针对我市粉丝、葡萄酒、即食海产品、食用植物油等十类重点食品行业,指导企业全部建立使用食品添加剂登记台账,全市150多家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未出现过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现象。二是以有效监控、安全运行为目标,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为切实做好日常安全监察工作,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健全了企业特种设备档案,与全市所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采用定期巡查、定期回查和安全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特种设备的安装、运行、受检和安全隐患排查为重点,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近年来,市质监局等部门每年都根据不同的专项检查安排,对全市压力容器和管道、汽车罐车、起重机械、电梯、锅炉等重点特种设备进行专项检查,有力维护了全市安全生产良好形势。

(三)深入开展质量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以打假治劣、净化市场、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积极介入重点工程开展执法服务。对全市在建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的建筑材料进行抽检,重点对耐火材料、建筑门窗、电线电缆、钢材、水泥等进行把关,年均抽查样品近200个批次,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二是认真开展农资打假行动。有关部门每年都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农资生产销售企业的标签标志是否符合规定、农资产品的真伪和质量好坏等,同时要求经销者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从正规厂家和批发商进货,并按要求验货,不得销售手续不全、过期和失效变质产品,保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适时安排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开展了桶装饮用水、粉丝、地沟油、乳制品、电线电缆、地条钢、“黑心棉”等专项整治行动50多次,查处案件100多起,较好地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我市质监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部分企业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有关部门在帮助企业建立产品质量体系方面推出了一些新举措,但是与企业的愿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对这方面知识了解较少,多数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自检能力不足,管理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产品质量。

(二)依法行政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执法方面的自由裁量权有时不能正确把握和使用,在公正执法上还存在一定问题。调查中有企业反映,个别执法人员在收取费用时标准不一,存在弹性空间大、收取“人情费”,甚至趋利执法、超标收费等问题。二是监管执法还不是十分到位。目前,我市质量监管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质量监管还不到位。调查中了解到,全市1800多家企业,市质监局的技术服务和执法监管对企业的覆盖面只能达到40%左右。如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对食品小作坊的界定和管理出现了“真空”,真正纳入管理的只有140多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三是“多头执法”使企业疲于应付。质监局由于“三法一条例”执法任务重,内设站所分别承担不同的检查、检测、检验任务,内部协调不够,使企业频繁接待各站所的各种检查,耗费精力大,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质监干*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少数干*服务意识淡薄,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偏低,突出表现在重处罚、轻服务,重权力、轻责任,重利益、轻义务等方面。另一方面,随着形势发展,依法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部分干*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不自觉、不努力,习惯于老常规、老办法,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难以适应当前质监工作的要求。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建设“实力龙口”、“幸福龙口”的压力很大。质监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进一步增强质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巩固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的领跑地位提供质量保障。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经济中心意识和服务大局意识,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好本部门的职能作用、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对全市企业有关人员法律知识、业务知识、技术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水平。要增进与企业之间的相互理解,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改进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服务和指导,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鼓励企业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帮助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标准,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国家现行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

(二)严格依法行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建立从源头抓质量的长效监管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管。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切实加强计量、标准化和认证等基础性工作,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明确监管责任人和重点监管区域,强化日常巡查和重点抽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卫生条件、产品销售范围、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管理,提高我市食品安全质量。探索建立质监局各站所之间的联合执法机制,尽量避免“多头执法”现象的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规定,特别是对有关规费的收取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严格依法办事。积极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处理好管理与责任、服务与收费的关系。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为全市各类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队伍素质。全面推行阳光型、服务型**建设,提升系统行风*政建设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质监干*队伍,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提高干*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业务建设。加强对质监工作人员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三是加强作*建设。认真改进服务态度,规范工作行为,创新监管手段,提高执法工作水平。严格把握标准,增强规费收缴的透明度,杜绝违规收费和“人情费”现象,树立质监部门良好的对外形象。

第3篇 关于全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近,衡阳市农经处组织各县市区经管局重点围绕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得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我市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来抓,全市目前共有各类家庭农场5595个,已注册登记或备案管理的有4468个,其中:主要以个体工商户、独资农业企业或公司名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有221个,主要以农场、果园、基地、苗圃、养殖场等名义在农经管理部门备案的有4426个。

1、产业结构情况。一是种植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到粮食、油(油茶、油菜)、烟叶、蔬菜、果品、药材、苗木等产业。全市种植业家庭农场2609个,占总数的46.63%。二是养殖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生猪、肉牛、山羊、个禽、水产等产业。全市养殖业家庭农场2152个,占总数的38.46%。三是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主要生产形式为粮食+生猪,水果、苗木+生猪等,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既降低能耗,又减少排放。全市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707个,占总数的12.64%。四是其他类型家庭农场: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特色餐饮以及休闲农业、观光农业127个,占总数的2.27%。

2、流转土地情况。全市各类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42.02万亩,流转土地最多的一户为衡阳县西渡镇富乐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500亩。全市流转土地在50亩以下的家庭农场3756个,占总数的67.99%,50-100亩的1278个,占总数的22.84%,100-500亩的427个,占总数的7.63%,500-1000亩的61个,占总数的1.1%,10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25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0.45%,土地流转价格因地类、地域和地质不同而不一,区位优势较好的地方流转价格约为300-400元/亩,高岸田及交通区域优势不明显的地方,一般流转价格约为100-200元/亩,山地流转价格约为50-100元/亩。国家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政策性补助资金一般由原土地承包经营农户享受。

3、生产经营情况。家庭农场在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商业化生产经营,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将成为当前或今后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要组织形态,我市家庭农场中种植业主大多参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型企业联合经营,多以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家庭农场,挂强靠大,经济效益普遍较好。种植类合作社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为家庭农场提供农业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工厂化集中育秧和农资配送等套餐式或点单式服务。养殖类合作社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为家庭农场提供种畜良种繁育、人工采受精、标准化生产所需饲料、畜药配送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市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1150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20.55%,10-50万元的有3095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5.32%,10万元以下的有1350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24.13%。祁东县583户家庭农场xx年实现销售总收入12.87亿元,利润1.5亿元,平均每个农场分别为220.75万元和25.73万元,大大超过普通农户的收入水平,有213个家庭农场主牵头创办或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69个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有86个家庭农场拥有产品注册商标,还有不少农场主是购销大户或产品经纪人,市场信息灵、产销连接紧密、产品竞争力强。

二、家庭农场发挥的作用

1、发展家庭农场有力地创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家庭农场能够有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而导致的土地闲置抛荒问题,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证了“农地农有、农地农用”,避免了农地“非农化”倾向,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全市各类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42.02万亩。同时充分发挥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龄劳动力的劳力互补、技术互补、资金互补、时间互补,资源互补。

2、发展家庭农场有力地促进了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每个家庭农场都会加大物质和科技的投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家庭农场有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它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必须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土地承包者、资金投入者、生产经营者甚至产业工人之间有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取得合理的利益,发展生产、再生产的积极性高,可以更能有有效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家庭农场亦如家族企业一样,具有较好的传承性,能较好的维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发展家庭农场有力地增加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家庭农场还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合作、监督、激励,以及农产品追溯等问题,会更加注重农产品安全,目前我市5595个家庭农场全年经营总收入达46.87亿元,80%以上的家庭农场实行标准化生产,农场的管理制度、农事记录、财务制度健全。

4、发展家庭农场有力地推进了科教兴农和培育了新型农民。作为规模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比一般农户更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也更有能力接受推广和使用,成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主力军。大部分农场主产业规模都是从小到大,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较强,懂经营、会管理,是典型的新型农民。同时,通过家庭农场效益农业的带动,一批农场主的下一代逐步对现代农业有了新的认识,成为家庭产业继承人,一批农户受影响带动加入家庭农场行列,成为新的农场主,一批大学生在家庭农场就业,培养了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还有一些农民被吸纳到现代农场成为新一代农业产业工人,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薪金收入,收入水平大大提高。目前我市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达5.06万人,其中家庭成员2.3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05%,常年雇工2.7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3.95%。

三、培育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

1、政策引导,激发发展活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快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2月28日召开的xx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蒋勋功副市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xx年将“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以创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服务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各县市区*委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让家庭农场能够得以更好更快健康发展。如衡阳县委、县政府制订并出台了《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若干意见》,并成立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领导小组。

2、规范管理,挖掘发展潜力。我市按照“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乡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把依法注册登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纳入业务指导范畴,建立管理档案,录入信息资料。祁东县根据规模、类型,有目的、分步骤进行现场指导服务,在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品牌认证等方面给予引导指导,该县过水坪镇翠野生态农场就是在祁东县经管局的指导下于xx年进行工商登记,注册资金300万元,现已实现年产值468万元,经营面积达1568亩,并注册了“翠野”牌产品商标。

3、部门协作,聚集发展合力。近几年来,我市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扶持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工商部门赋予经营主体法人地位,财政部门大力给予资金扶持,金融部门给予授信贷款,畜牧水产、农开、科技、科协、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农经等部门在项目扶持上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些项目倾斜给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承担实施。衡阳县信用联社与县农经局共同研究出台了《衡阳县关于开展信贷合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试行),两个共同办点示范,筛选5-10个运转正常、效益较好、信誉较高的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开展授信贷款试点,每个试点单位给予50万-100万元授信贷款支持。通过部门通力合作,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四、家庭农场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生产要素约束是家庭农场的发展瓶颈。大多数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要素获得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约束,主要集中在资金、土地和人才等方面。土地方面,土地流转期限都普遍偏短,以1-2年居多。村规民约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相悖的地方较多,农民对这部法律执行和遵守不够,个别地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仍坚持3-5年一小调,xx年一大调,对规模经营造成较大难度。千个万户的分散生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生产依然存在矛盾,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抱着“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思想,害怕失地失权,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在资金方面,绝大多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筹资方面都存在着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杂、隐性交易费用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展前景受到很大制约。在人才方面,家庭农场总体上是农村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往往都有着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但从事农场生产的主体成员年龄构成普遍“高龄化”、低能化的问题却依然不容忽视。

2、基础设施薄弱是家庭农场的发展障碍。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好、旱涝保收的耕地农民不愿流转,地形地貌条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的耕地由于收成无保障,往往是家庭农场流转的区域。同时,由于土地流转期过短,导致受让的业主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事关持续发展的项目不愿也不敢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未得到全面的改善。当前农业是投资回报期长、回报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弱势产业,病虫暴发、洪涝干旱灾害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等情况时有发生,如遇大的灾难,家庭农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3、产业布局无序是家庭农场的发展隐患。从全市家庭农场产业布局上看,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且品种单一,往往造成生产发展了,产量增加了,但价格急剧下跌,导致价贱伤农。如衡阳县家庭农场中的养殖业,生猪生产占全县养殖业70%以上的份额,全县生猪养殖产量突破200万头,其次是山地鸡占到15%以上份额,全县达xx万羽以上,而黄牛、黑山羊等草食性动物放养和特种养殖偏少,与现在市场行情相向而行,造成生猪、肉鸡价格走低,且跌破材料、人工等成本价格,造成部分家庭农场亏损严重。

五、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1、加快改革步伐,增强要素保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要进一步赋予村级集体对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配权,同时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方面,要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基层建立农业信贷网点,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担保、信用体系。要完善小额信贷产品,建立灵活高效的农业融资保障体系,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要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家”、“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等群体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争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强化政策引领,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要出台具体可操作的金融、科技、人才、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商标、产地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等免收费用。二是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免注册成本。家庭农场等到工商部门注册,由乡镇农经站实地核查并出具证明,工商部门凭相关证明材料及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到工商部门注册,只刻行政公章,不必像公司一样,行政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三章齐全,以减少注册登记成本。三是要尽快出台家庭农场准入条件及奖扶政策。现各地均在探索,但缺乏权威性注册登记条件,全国性必须尽快制订统一的准入条件、登记办法,以免已注册登记或备案登记的家庭农场不获认可而要重新登记。

3、加大扶持力度,降低经营风险。一方面,各级要继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要按照各级财政增长比例同步提高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额度,特别是启动出台对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另一方面,要整合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将农业项目重点倾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国家项目资金用活、用好、用在刀刃上,从水利、国土等方面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各级政府建立抵抗农业风险保险体系,提高农业各险种政府补助额度,以防范自然风险。各级财政要建立融资担保,为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信贷担保资金支持。

第4篇 2019关于全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4月份,滨州市民宗局对全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地专题调研,同时,组织部分民族工作干*到烟台、威海两市认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现有39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5‰。其中回族人口1.8万余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8%,主要分布在阳信、无棣两县的26个民族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委、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工作重点县及乡镇*委、政府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真实施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少数民族群众充分发挥自身内力,埋头苦干,勤劳致富,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帮扶工程,通过民族事务协调委员会、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等多种有效载体,积极帮助民族村解决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市里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下拨本市项目资金,累计投入xx余万元,全部用于民族村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阳信县筹资xx万元为15个民族村修建了柏油路,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了有线电视;筹资1500万元为温店镇新建回民海尔希望小学一处,为刘庙中学新建教学楼两座;配齐完善了3个少数民族工作重点乡镇的卫生院和15个民族村的卫生室。无棣县投资500万元完成了五营六个村道路、路灯照明、电网改造等新农村建设项目;为五营社区配套了幼儿园、老年公寓、民族医院、超市等基础设施;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00余万元,为该社区配套建设了1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投资200余万元,为五营回民学校建设教学楼、教职工宿舍及绿化、硬化等配套设施工程。民族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少数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各民族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变单一粮食生产为多种经营,改良种植品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无棣县郭辛店、新立村已形成总计600余亩的冬枣园,段家村、范家村的经济林达1000余亩,五营后村的旱地养藕示范点已取得成功,亩产可达4000公斤,成为民族村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 传统养殖产业优势明显。阳信县河流镇刘庙街等10个民族村与邻近的50多个汉民村形成“放小收大、订单养殖”的养牛联合体。1万多户汉民家庭在刘庙赊养肉牛2万多头,户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无棣县民族村3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40余户,5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20余户。五营中村建起了占地20余亩的牛羊交易市场,吸引了秦皇岛、唐山、济南等地客商汇集,日交易量200头只。同时,在国家扶持政策的积极鼓励下,我市少数民族肉牛养殖合作社逐步兴起,目前,全市民族村有12家肉牛养殖合作社,吸引4000余名回汉群众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达1亿多元,少数民族合作社日益成为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四)民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阳信县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把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屠宰和深加工产业,积极打造鲁北乃至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流通基地、深加工基地。目前,该县少数民族群众投资兴建的肉牛加工企业已达70余家,牛羊肉产品占到天津清真市场份额的50%、北京清真市场份额的30%以上。同时,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鸿安肥牛、立辉肥牛、亿利源肥牛、华阳肥牛、广营肥牛等5个品牌肥牛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华胜、福安2个品牌获得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亿利源、广富、鑫源、华胜源等4个牛肉品牌获得全国优秀牛肉品牌称号。无棣县民族村现已发展民族企业30多家。德宝皮革有限公司、鑫合皮业有限公司集皮革加工、购销为一体,年产值分别达3亿元、2.5亿元。华兴畜牧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龙头企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

(五)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不断拓宽致富门路,从事多种经营,餐饮、客运等第三产业的业户数不断增加。仅阳信、无棣两县少数民族群众经营的餐馆、店铺等就已发展到100余家,以肥牛、手抓羊肉、特色烧烤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食品成为当地的知名餐饮品牌。同时,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发展以客运为主的交通服务业。目前,全市民族村拥有客车100余辆,年均收入达4万元。阳信县流坡坞镇南街村充分利用其便利的交通枢纽优势,少数民族群众拥有客运车辆50余辆,成为全县最大的公路客运专业村。

(六)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民族村大部分少数民族家庭实现了电器化,大部分住房为砖瓦结构,部分群众盖起了楼房。无棣县五营中村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农村社区---“伊安小区”,成为全市民族村居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各民族村拥有运营车和家用轿车近2500辆,仅阳信县刘庙10个村就拥有宝马等各型家用轿车近300辆,并且刘庙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3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1000元,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速度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民族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民族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由于民族村之间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区位交通、经营习惯、群众思想解放程度等诸多历史渊源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以阳信县大营村和刘庙村为例,大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低,xx年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左右;刘庙村交通便利,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活跃,经商意识强,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xx年人均纯收入在11000元左右。

(二)民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市的民族企业产业种类单一,80%以上民族企业经营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对市场依赖度高,一旦市场行情有较大波动,民族企业发展就严重受挫。多数民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经营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产品种类较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发展后劲不足。诸多因素的合成制约,使民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民族村村级政权组织基本上无经济收入,大多是“空壳村”,这既受国家政策体制的影响,更是部分民族村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缺少创新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主动发展动力不足等自身原因造成的。民族村集体经济的薄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

(四)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度较大。由于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外出务工就业必需的职业技能,受清真饮食习惯制约,使得有些务工单位不愿接收少数民族人员。同时,部分少数民族劳动力在本地转产就业缺乏必需的资金,致使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重重。

三、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民族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在各级干*特别是领导干*中,不断强化*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和宣传,使其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做到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关心、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事业,大力支持和帮助发展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干*群众也要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观念转变,深刻认识各级*委政府和有关各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毕竟是外因,民族村干*群众的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和艰辛努力才是内因,“输血”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造血”才是长远发展之本,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的重任责无旁贷。

(二)*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村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委、政府要切实把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民族工作,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数量,以“生态文明村”建设、“第一**”驻村任职、对口定点帮扶等为抓手,帮助民族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族经济加快发展。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民族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经济发展情况,以便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帮助民族村逐步缩小彼此之间的经济差距,力求做到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加大对民族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资金时,重点向民族村倾斜;在项目立项、开发、推广等方面优先考虑民族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尽量放宽对民族企业贷款的门槛限制,为民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推动其不断做大做强。工商部门在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生产经营时,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土地部门和各有关乡镇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民族企业和少数民族合作社解决生产经营项目用地、减免税费等问题。民族、民政部门可借鉴烟台市的经验做法,引导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成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凝聚力量,团结一致,抵御市场风险。农业、畜牧、人保等部门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时,优先安排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及时为少数民族劳动力提供当地就业和外出务工信息,并采取各种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此外,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当地就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技术支持,以此提高富余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四)民族村自立自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民族村要切实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在上级*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选择*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致富门路多、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少数民族干*群众,及时调整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两委班子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立足实际,借助外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要树立正确、宽广的“人才观”、“用人观”,学会现代经营理念,聘用高级专业人才抓好经生产营管理,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同时,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民族企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要立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和本领,不断搜集就业信息,积极探索致富门路,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机会。

第5篇 2019关于加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结合“为民务实清*”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委市政府开展“转作*、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的要求,5月-8月,我们组建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40多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社区),就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市基层组织的基本状况

全市现辖13个县市区、286个乡镇、3856个村。目前,共设有基层*委544个,其中乡镇*委286个;基层*支*10663个,其中村*支*3856个;有*员260014名,其中农村*员128118名。近年来,尤其是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央、省里“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针对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在“投入保障、组织组建、队伍建设、网格管理、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基层**工作上档升级,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组织覆盖得到扩大。本着“哪里有*员哪里就有*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的工作”的理念,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基层*组织集中组建活动。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组织组建为重点,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采取“两包三定”(领导包片、干*包点,组建定人、定时、定质量)的办法,实行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选派组建等方式组建*组织;特别是灵活组建方式,在农村探索实行“村村联建”、“村协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组织组建模式,在社区探索建立“楼宇”、“小区”、“市场”等支*,在边远交界地区探索跨省、市、县建立联合*组织,确保基层*组织应建必建。去年来,全市新组建“两新”组织*组织724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89.6%,全省排名前列;分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组织101个;在居民楼栋等建立*组织21个;相继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建立流动*支*和流动*员联络站30多个。同时,选派1051名**工作指导员,帮助目前无*员暂不具备*组织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发展*员、开展*的工作;帮助已建*组织实现“六个有”(有机构、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资料、有活动)、“三个一”(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完善一套资料、布置一个阵地)目标。今年以来,在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2至3个村民小组、100至150户、400人左右的标准,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在支*以下成立网格*小组,共建立网格*小组9039个。

2、运转保障得到提升。作为武陵山边远山区,市县财政十分紧张,但对基层的投入却在逐年增长。仅去年,市、县财政就投入约2.1亿元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全市13个县(市、区)有10个投入超过1000万元。运转经费大幅提升。全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从xx年3.5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5万元/年,其中靖州县达到到6万元/年。社区运转经费从xx年5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7万元/年,其中鹤城区提高到16万元/年,有力保障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待遇保障落实到位。实行乡镇干*工资与**干*工资同工同酬、统筹统发,使乡镇干*安心干事。按照“一定三有”、“四有一化”要求,全面落实村(社区)干*特别是*组织**各项报酬待遇。全市村主要干*年误工报酬由xx年人均4000元/年提高到现在人均6000元/年,个别集体经济较强的村,主要干*误工报酬达2万元/年,离任村干*生活困难补助由每月60元提高到80至150元。阵地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市、县两级共投入基层组织建设资金近3.5亿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xx个,占全市3856个村总数的52.2%,改建、扩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17个,占23.8%,挂靠村小学村级活动场所564个,占14.6%,租用村级活动场所3个;实施乡镇“五小工程”393个(其中县市区自筹经费完成18个),其中新建小食堂82个、小澡堂73个、小厕所164个、小图书室28个、小运动场46个;全市276个社区中落实办公室用房的有275个,有自主产权的101个、租借的137个、建设单位无偿提供的31个,面积200㎡以上的78个,200㎡以下的197个。

3、班子活力得到增强。各地注重以乡镇*委和村级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活力。班子结构更加合理。乡镇*委换届后,286个乡镇1464名乡镇*委班子成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1452人,占99.2%,学历层次整体提升;平均年龄35.3岁,较换届前下降1.7岁,30岁以下的178人,31-35岁的583人,36-49岁的695人,50岁以上的8人,形成了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注重选优配强乡镇*委**,由换届前平均年龄39岁下降到36.8岁,基本形成了一支以35岁左右干*为主体的干事创业中坚力量。村级领导班子换届后,平均年龄为比上届降低3岁,学历结构明显优化,整体功能得到加强。教育培训更加有力。大力实施“万名**进*校”、“千名村干*进高校”计划,在市委*校举办创新社会管理和十八大精神基层**专题培训班,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市10806名基层*组织**进行全面集中轮训;依托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农村基层干*培训基地,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举办7期村干*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350多人,沅陵县举办13期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700余人。各县市区近年组织村主要干*xx余人次赴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出台《关于建立乡镇站所和村(居)委会干*政策激励机制的实施办法》,从定向招考、定向培训、定向奖励三个方面完善配套措施,畅通优秀基层干*进入*政干*队伍渠道。近年来全市从村主要干*中招录公务员15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选调生27名、公务员23名,并从有过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人员中选拔22名担任乡科级副职,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干*出路。注重选树基层先进典型,近年来先后选树了周福坤、赵小林、龙四清、张建军等一批群众身边的鲜活典型,激发了基层干*干事创业热情。

4、*员素质得到提升。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基层*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力度。三年来,全市共发展*员25681人,培养了一批入*积极分子,*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在农村重点发展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xx年以来共发展35岁以下的6787人,占农村发展*员总数的55.5%,发展高中以上学历的6832人,占农村发展*员总数的55.9%。通过整合农村远程教育、各级*校、怀化职院等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员教育培训、农村新型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全市广大农村*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引导广大*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开展“设岗争星”活动,根据农村*员的从业状况、特长、年龄、爱好、文化程度、能力水平等情况合理安排岗位,做到每位*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和责任岗,为*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树立了*员的新形象。深入开展*内关怀帮扶激励活动和关爱流动*员活动,去年全市共帮扶困难*员56332人,查找流动*员15639人,*员的组织归属感明显增强。

5、服务群众得到深化。近年来,各级*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大力推动基层干*密切联系群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服务能力提升。在乡镇干*中深入开展 “一人学一技”活动,引导乡镇干*学技能、用技能、授技能,以实用技术直接服务群众。目前,全市85%以上的乡镇干*都掌握了1门以上的“种、养、加”实用技能或技术。xx年,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市召开全省乡镇干*“一人学一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介我市的做法和经验。服务载体丰富。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群众载体,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生动局面。市本级深入开展农村建整扶贫,重点对98个深度贫困村采取“三联一包”的形式进行结对帮扶。沅陵县建立县级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和5个乡级农村一体化服务中心,根据农户和市场的需要,着力开展科技推广、动物防疫、信息等服务。中方县通过制作便民服务卡、服务承诺卡等形式,把乡镇干*的姓名、技术专长、承诺事项、联系方式写在卡上,免费发放到农户家中,方便群众联系。溆浦县推行“周例会、月座谈、季议事”工作法,要求乡镇干*撰写民情日记、月工作小结,建立民情台账,全面了解民情,深入查找问题,及时解决矛盾。芷江县推行“村民事务全程代理”服务,群众只需将所要办理的事项委托给代办员,代办员就会按照规定流程对群众委托的事项提供无偿代办服务。麻阳县在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村设立“便民服务站”,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繁琐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服务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各级*员干*联系帮扶困难群众21553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6455件,解决矛盾纠纷73452起,帮助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14.7万人,新解决28.7万农民饮水难问题,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30元,比xx年增加2650元,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6、工作机制得到完善。着眼于巩固发展**成果,基层**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把**工作以200分值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范畴,将**工作同经济工作、中心工作一起研究、布置和考核。以“三级联述联评联考”为推力,要求各级*组织负责人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述职述**、评议评**、考核考**、任用干*看**。目前,全市基层*组织负责人管*意识明显增强,抓**工作力度明显加大。规范建设逐步完善。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建立**工作目标管理、年度报告、分类排位、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可进。在全省率先制定《怀化市村*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分别从组织设置、工作职责、领导班子和*员干*队伍建设、议事决策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村*组织和村委会工作进行了规范,促使其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民主、监督更加有力。实施“四千人员”工程,帮助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加强**工作,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组织组建*组织和开展*的工作,帮助联系*组织建立信息平台、完善资料、布置阵地。管理手段更加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建“六横七纵”的立体网络,建立4136个网格*小组,将全市1万多*组织和23万多名*员纳入网络平台内进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充分肯定,湖南日报、红网等媒体进行了重点推介。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坚持基层组织示范创建“十化”标准,在全市大力开展基层**示范创建活动,使基层*组织聚焦品牌效应,学有榜样、建有标准、赶有目标。目前,全市共创建基层**示范点539个,打造了320、209国道沿线贯穿9个县(市、区)涉及22个乡镇的**示范长廊及主城区涉及5个街道13个社区的**示范带。涌现全国、全省先进基层*组织31个,其中,沅陵、芷江两个县被列为全省基层**示范创建县。

二、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我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与十八大的新要求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任务相比,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农村基层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村(社区)*组织**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新要求。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村(社区)*组织**这个“领头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基层干*队伍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村干*主流是好的,但基层干*特别是村支***文化偏低、素质不高、年龄老化、能力较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年龄文化结构不优。全市3828名现任村*支***,35岁以下145人、仅占3.8%,35-40岁362人、占9.5%,40-45岁811人、占21.1%,45-55岁1513人、占39.5%,55岁以上997人、占26%;本科以上文化的29人,仅占0.8%,大专443人、占11.6%,高中或中专1813人、占47.4%,初中及以下1543人,占40.3%;带奔履职能力不强。相当部分村支***带头无方,致富无门,进取精神不足,工作默守陈规,守摊子,混日子,“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知识、有能力、头脑灵活、年轻有为的村干*偏少。现任村**为致富带头人的只有697人、占18.2%,具有外出务工经商经验的165人、占4.3%,属复原退伍军人的247人、占6.4%,大学生村官5人、占0.1%。个别村**甚至申请吃低保。后备干*培养不足。缺乏后备干*培养意识,有的村还很难找出合适的村**人选。相当部分村**任职时间偏长,目前连续任村**10-xx年的793人,15-20年的263人,20-25年的98人,25年以上的56人。农村一些德才公认、处事公道、管理公开,见多识广、具有市场经济能力、摸爬滚打实践经验,致富带富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回村任职的优秀骨干分子未及时充实到基层干*队伍中来,基层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此外,一些地方对村干*教育培训不够,考核管理不严,少数干*甚至违法乱纪,造成不良影响,基层干*队伍作*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2、基层运转保障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较弱。近些年各地虽然把强化运转保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无钱办事”仍是大多数乡镇、村的共性问题。一是运转保障层级不高。乡镇运转经费缺口大。目前,一般是按人头每人8000—10000元标准下拨乡镇运转经费,每年每个乡镇财政安排的经费大概20-40万元,但每个乡镇开支一般在100万元左右,经费缺口60多万,导致很多乡镇负责人把很大部分精力花在跑项目、找资金上。村级日常运转经费低。村级运转经费虽然普遍提高到5万元/年,但扣除在职村干*报酬、离任村干*补助、办公费、报刊水电费、培训差旅费等,真正能开支安排的只有5000元左右。如中方县中方镇铜锣村,每年县财政下拨的运转经费为5万元,其中固定用于发放4名在职村干*生活补贴22800元,8名离任村干*生活困难补贴7680元,8个村民小组长生活补贴11200元,加上1000多元的报刊征订费,实际可自由支配的运转经费只有7320元。二是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据统计,全市3856个行政村中,目前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到100万以上的村只有2个,50-100万的村8个,20-50万的村25个,5-20万的村239个,3-5万的村283个,完全没有集体经营收入的“空壳村”达2254个,占58.45%。集体经济匮乏,导致无力发展公益事业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3、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基层群众不够。基层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仍比较严重,普遍缺乏方便办事,服务群众的窗口平台。各地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只有20%左右的乡镇设有便民服务中心、10%的村设有村民事务代办点,多数群众仍未能享受到社会民生事务的“一站式”办理、全程代办等优质高效服务。乡村干*形式上的下基层多,实际下基层的任务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干什么,缺少发挥作用切入点,主动提供服务少。群众不清楚乡镇干*下基层来干什么、能做什么,对乡镇干*下基层却没能帮助自己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而心存不满。

4、基层环境仍旧艰苦,工作条件尚待改善。基础设施跟不上。除城区乡镇(街道)外,目前乡镇工作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边远乡镇,有的办公楼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破旧老化,甚至成为危房;有的配套设施少,缺食堂、澡堂、图书室、运动场等生活基础条件。据统计,目前还有156个乡镇无小澡堂、245个乡镇没有小图书室、220个乡镇缺运动场。生活不方便,干*自然难安心基层。村(社区)活动场所尚待改造升级。目前,还有704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租用或挂靠在村小学,一些村小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现已成危房。新建的xx个村活动场所多数只有90㎡,面积偏小难以满足需要,待升级。基层工作压力大。每年乡镇(街道)一票否决工作就有计生、安全等三项,还要签订各类单项工作责任状10-20个,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名目繁杂,迎来送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集中时间精力抓工作。乡镇可调控手段弱。许多部门通过签订责任状,把工作责任推到基层,但权利却没下放,变成审批、管理在上面,出事责任追究在基层。人员调配管理难。乡镇名义上有40-80名工作人员,但林业、国土、司法等站所人事管理权限在上级部门,乡镇根本管不到,实际能管到的也就20—30人。此外,一些上级部门还从乡镇借调人员,有的工作出现无人抓无人去落实。

5、重视激励基层不够,基层队伍缺乏活力。基层干*出路不畅。受领导职数、人员“身份”等因素限制,基层干*上升空间很有限,提拔一般很难。特别是乡镇站所干*、村(社区)干*,因身份原因,工作实绩再突出,也很难得到提拔重用。过来,我市虽探索实行了面向乡镇站所干*选拔乡镇班子成员、面向村(社区)干*公开招考公务员,但选拔招考规模过小,每年人数不足10名,且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待遇报酬偏低。目前村干*虽不全脱产,但实际工作量很大,参加家庭劳动的时间很少。一年中,村干*大约有300天在村里工作的占82.6%,最少的也有180天左右,而每月误工补贴只有500元左右,一年也就5000余元,远比不上外出打工和临时工。工作考评不到位。对村(社区)干*工作实绩没有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干得好不好,待遇基本一个样。关爱尊重基层不够。对基层干*的形象维护有待加强。一些新闻媒体对乡村干*正面宣传少,负面报道多,新闻一聚焦,好象基层干*成天只在吃喝不干事。有的未作深入调查,报道失实,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干*的工作积极性,误导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乡村干*处于“两头受气”的尴尬境地。

6、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基层民主等问题仍突出。村级组织构架尚需理顺。现在每个村都有*组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但这几个机构到底是什么关系、运行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明确,各个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四议两公开”制度,在一些村落实不严格,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不民主、结果不公开,存在少数干*说了算的现象;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有村民理财小组、财务报账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但依然存在财务管理混乱、收支不规范现象。如溆浦县观音阁镇铁路湾村原*支***在担任**期间,先后从村出纳处借出4.5万元挪作他用。一些相关制度流于形式。如**出现以外出旅游、文体活动等来代替的庸俗化倾向,发展*员不按标准不走程序未经过群众推优,搞“近亲繁殖”、“一个人说了算“。一些工作责任追究不到位,对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责任人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诫勉谈话了事,纪律变成“稻草人”。

第6篇 关于全市乡镇人大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度工作安排,7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走访了邻水县柑子镇、兴仁镇,华蓥市永兴镇、红岩乡,武胜县沿口镇、华封镇,与近100名乡镇人大代表、30余名乡镇人大干*进行了座谈,听取了5区县市人大常委会情况介绍,向500名乡镇人大代表、300名乡镇人大干*、100名乡镇干*发放了问卷调查表。综合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区市县汇报材料等情况,现将乡镇人大工作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172个乡镇,共有乡镇人大代表9452名。自xx年乡镇换届以来,我市乡镇人大工作坚持*的领导,自觉接受上级人大常委会的指导,认真履行职权,为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地方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会设**,并可以设副**一人至二人。目前,全市172个乡镇均设立了人大**团,其中,4个乡镇设专职人大**,168个乡镇由*委**兼任人大**,168个乡镇设专职人大副**,因人事调整目前暂出缺7名专职人大副**。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乡镇人大专职副**为同级*委委员,岳池县部分乡镇专职人大副**为同级*委委员。除武胜县外,全市各乡镇普遍配备1名兼职人大干事。总的来看,乡镇人大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二)法定工作正常展开。一是依法选举人大代表。各乡镇基本能按照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和上级的要求,设立选举委员会,合理划分选区,认真做好选民登记,依法推荐和确定代表候选人等工作,引导选民对候选人进行酝酿、讨论,通过无记名投票依法选举产生乡镇人大代表。二是依法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全市98%以上的乡镇能如期召开人代会,听取人大**团和政府的工作报告,能依法选举**团、选举或补选乡镇人大**和副**、乡镇长和副乡镇长。三是依法召开**团会议。多数乡镇在闭会期间每季度召开1次**团例会,研究部署人大工作,听取和审议政府重要工作报告。武胜县沿口镇、华蓥市红岩乡等乡镇人大在年初印发审议计划,提前告知**团成员、乡镇人大代表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审议质量得以提高。

(三)履行职能紧扣中心。全市多数乡镇人大**团能围绕乡镇*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群众反映热点,较好履行监督职能。据调查,近年来,全市近一半的乡镇人大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农业产业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等重要事项,开展调查、视察,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政府整改落实。如广安区观塘镇人大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一次农业产业园发展视察活动,岳池县石垭镇人大加强对基层执法部门的监督, 邻水县柑子镇人大对学校、卫生院、电管所等单位开展行风评议活动。

(四)代表活动普遍开展。各乡镇普遍建立了乡镇人大**团成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划分了代表活动小组,制订了代表活动计划,代表活动普遍开展。据调查,全市每年开展代表小组活动2次以上的乡镇人大达55%,乡镇人大代表平均每年参加代表小组活动2次以上的达48%。邻水县45个乡镇均开展了“代表接待日”、“代表联系信访选民”活动。武胜县开展了人大代表监督安全生产活动,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安全生产 “守护神”。华蓥市永兴镇人大开展了“一名代表、一面旗帜”活动,把人大代表引导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用代表的先进性引领广大群众发展致富。岳池县顾县人大镇开展了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

(五)上级指导逐步加强。各区市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密切联系、加强指导、大力支持、推进工作”的思路,与乡镇人大建立了紧密型指导关系。xx年乡镇换届后,各区市县人大常委会均建立完善了人大常委会联系乡镇人大工作办法,开展了1次以上乡镇人大**、专职副**、人大干事业务培训,指导乡镇人大普遍建立了**团例会、代表活动、代表建议督办、代表视察等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乡镇人大工作会议,对乡镇人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考评等方式,推动了乡镇人大工作正常开展。邻水县人大常委会指导督促乡镇人大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活动制度和“七簿一册”,华蓥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乡镇人大**联席会制度,武胜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乡镇人大**“履职观摩会”。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乡镇人大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一定成绩,但与法律法规赋予乡镇人大的职责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调查显示:56%的调查对象对乡镇人大履职行权的总体评价是“成效一般”,乡镇人大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模糊。一是一些领导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性质、作用和地位缺乏正确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支持不够有力。如:区市县对乡镇综合目标考核,有的没有将人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即使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但在100分的分值中也仅占1分,权重太轻。二是社会民众普遍习惯于乡镇*政“两驾马车”,没有将乡镇人大作为地方权力**来看待和认识,对乡镇人大的认同度较低。三是一些乡镇干*认为乡镇人大是“ 大牌子、空架子,二线干*找岔子”,人大干*是“退居二线”,并戏称人大**团为“活动团、会议团和举手团”。四是在人大系统内部也还存在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模糊认识,觉得乡镇人大工作是虚功,难做实,“意思意思”就行了。这些现象集中暴露出乡镇人大宣传不足和人们对乡镇人大认识上的偏差。

(二)现行机制不利工作。“兼职不兼,专职不专,干事不干”,是目前乡镇人大机制的现状。调查显示,全市由**兼任**的占97.6%,这本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对人大工作的强化,但绝大多数同志是重*政工作,轻人大工作,兼职不履职;各地乡镇人大专职副**,实际工作都兼任部分*政工作,绝大多数有3—4项,大多集中在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责任重大的岗位,其中1名乡镇人大副**除人大工作外,还分管联系国土、城建、安全生产、招商引资、工业经济、信访、政法等,兼职工作达7项之多,兼职过多牵扯了乡镇人大副**的大部分精力。“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人大工作反倒成了“副业”。还有部分乡镇人大副**兼任政府工作,致使行使人大监督权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处境十分尴尬,这也有悖《四川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团工作条例》第三条第三款“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团成员不得担任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之规定。兼职人大干事也普遍从事*政、组织、纪检、武装等工作,身兼数职,没有时间从事人大工作。**团日常事务没有专人负责,难以提高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履职行权不够充分。从问卷调查看,各乡镇召开人代会1天时间的占79%,半天时间的占18%,1天以上的仅占3%,且大都是“上午10点开会,中午2点结束,吃完饭就散伙”,被戏称为“快餐人代会”,审议工作几乎不进行。大多数乡镇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仅为2—3条,人均不到0.1条,有的甚至1条建议也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人大**团没有坚持做到每季度召开1次**团会议,代表小组活动一年1次未开展的占3%,开展1次的占33%。对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监督乏力,一方面,组织代表开展调查、视察、评议、检查等监督活动少,疏于监督;另一方面,有的乡镇即使开展了监督活动,但绝大多数满足于听一听,看一看,问一问,走过程的多。有人评价乡镇人大**团是“会议**团,会后没有团”。

(四)工作保障不够有力。《四川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团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团和代表活动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实际上,乡财县管后,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均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绝大多数实行实报实销,实则无保障。调查显示,认为代表活动经费基本够用的占42%,略有不足的占22%,严重不足的占29%。有的连人代会会议经费都不能及时足额保障,更谈不上代表培训、无固定收入代表活动的误工补助了。由于经费的困难,使乡镇人大工作缺乏“底气”。**团成员变化过快或补充不及时,无相对固定的人大干事,使一些乡镇人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乡镇人大的办公软硬件有待完善。加之,《四川省乡镇人大**团工作条例》没有结合新情况及时修订,受工作机制和外部氛围的影响,乡镇人大干*普遍有“行权难、难行权”的感慨。

(五)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乡镇人大代表多数是农民代表,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调查乡镇人大代表影响履职的因素中,50%的代表选择了“文化水平低,对如何履职不太清楚”,开会不发言,表决随大流,一届无一条建议、批评、意见,根本谈不上执行代表职务,成为 “荣誉代表、代表荣誉”。乡镇人大干*接受培训的次数和时间均较少,近三年来,没有参加人大业务培训(会议培训、办培训班)的占15%,只参加1次的占51%。由于学习不系统,程序不熟悉,致使组织会议或开展活动时,犯了一些低级错误——议了不该议的事,举了不该举的手,投了不该投的票。同时调查发现, 88%的乡镇人大副**从*政岗位转岗到人大,年龄在40—45岁之间的占55 %,且在副科级岗位上工作多年,产生了“二线”思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如从前,少数同志人大工作程序意识不强,还不习惯按法律要求开展人大工作。

三、对策与建议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五级人大中最基层的一级,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基层民主政治最鲜活最直接的政治舞台。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证*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维护农村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乡镇人大行使职权的舆论氛围。一是加强对领导干*的宣传教育,使其明确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熟悉人大工作规范,真正树立起人大意识。各级领导干*尤其是县级*委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乡镇人大工作,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工作,在机构配置、人员配备、工作保障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使之与乡镇国家权力**的职能相适应。同时还要加强对乡镇*委**尤其是兼任人大**的乡镇*委**的教育,把人大理论和业务知识纳入乡镇*委**培训的重要内容,让乡镇*委**认识到做好人大工作是其份内之事、应尽之责,责无旁贷。二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度,真正形成社会各界关注、了解、支持、参与人大工作的良好格局。三是加强对人大干*自身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大工作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职责,牢固树立“作为”意识,对从事人大充满自豪感、使命感。从而理直气壮、充满激情、心情愉快地开展工作并做出成绩。四是乡镇人大要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使各级*委、人大常委会及时了解人大工作动态,扩大影响,提高关注度、认同度和支持度。

(二)理顺体制,夯实基础。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职能作用,结合调研中所了解的情况,建议从理顺体制,夯实基础着手,进一步加强和有效改进乡镇人大工作。一是健全乡镇人大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乡镇人大**、副**和工作人员。根据现行体制,人大专职副**应为同级*委委员。同时,各乡镇应配备1名兼职人大干事,主要从事乡镇人大工作;保持乡镇人大**团成员的相对稳定,从而确保人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的连续性。二是落实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经费。在乡财县管体制下,县级预算应将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和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作为单独科目予以单列。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乡镇人大工作的各项制度,实现工作规范有序。同时建议省人大及时修改完善《四川省乡镇人大**团工作条例》,推动乡镇人大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四是着力增强活力。注重乡镇人大**、副**配备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可面对人大工作者、乡镇副职公开选拔。进一步优化乡镇人大**团成员结构,应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安排政府序列工作人员进入乡镇人大**团,增加有管理地方事务能力的农村、街道代表进入**团。进一步优化乡镇人大代表结构,适当减少领导干*代表比例,注重保障农民代表的比例。同时,加大乡镇人大干*的交流力度,每年应有一定数量的乡镇人大干*转任乡镇*政领导或选拔为乡镇*政主要领导。

(三)履职行权,积极作为。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乡镇人大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做好“规定动作”。人代会、**团会议召开、选举、制度建设等常务性工作要做到依法依规,规范运行。二是做到监督有力。除做好常规性监督工作外,每年要结合*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事项进行监督,真正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目的和效果。三是突出代表主体作用。以代表小组活动为抓手,适时开展调研、检查、视察,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和意见,积极总结各地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先进经验,大力推广“代表接待日”、代表联系上访选民、代表+产业+基地等制度实践,切实引领代表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进一步完善代表联系选民、代表述职和选民评议代表制度,建议对评议满意度差的代表及时予以罢免。

(四)强化指导,提升水平。上级人大要主动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统一指导,大力提高乡镇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是县级人大常委会要把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摆上重要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关注、主动协调,推动解决乡镇人大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县级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人大、市、县、乡(镇)人大代表联动制度,积极参与指导乡镇人大组织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联合开展代表活动,做到优势互补,以“上”带“下”,以“下”促“上”,形成“共振”效应。三是探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简便实用的乡镇人大工作考评办法,建立和完善乡镇人大工作激励机制,对人大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乡镇及其负责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四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对乡镇人大干*的学习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的学习,让他们熟悉工作、规范操作,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乡镇人大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第7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的调研报告

据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286户工业企业,今年1-8月共有产成品存货69238.3万元,同比上升18.9,全市的销售存货率为5.06。分六大板块的情况是:石油化工24户户企业有产成品存货8478.1万元,同比上升21.2,占总量的12.24;机械汽配51户企业有产成品存货20814.2万元,同比上升25.5,占总量的30.06;丝纺服装46户企业有产成品存货20349.7万元,同比上升13.3,占总量的29.39;轻工食品医药111户企业有产成品存货15595.9万元,同比上升22.1,占总量的22.52;建材产业26户企业有产成品存货3759.8万元,同比上升3.5,占总量的5.4;水电能源28户企业有产成品存货240.6万元,同比下降15。

一、1-8月我市产成品存货分布特点

1、分属地管理的产成品存货中市本级及以上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占到了总量的46.15,主要是长期积压库存商品所致,从增长比例看高坪区增长最多为54;

2、分板块来看,机械汽配板块占总量的比重最大,为30.06,其同比增长幅度也最大,为25.5,也与该行业产成品占用资金较多和今年规模扩大有关;

3、从企业来看,大中型企业的产成品存货增长幅度较大。

我市产成品存货较去年同期增幅较大,为18.9,但比起销售收入也增长了29.2,基本上趋于合理。

二、1-8月我市产成品存货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

1.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某些行业的“过热”势头受到抑制,而有关企业由于市场预测或生产周期较长等原因,没有及时调整生产,引起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而原来积压产品也没有得到有效销售。

2.受市场变化,价格波动的影响。一方面,今年以来由于受农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走高,工业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消费欲望。如石化加工行业,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带来一系列相关产品的价格攀升,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但石化行业产品订货周期较长,一般需3-6个月时间,因此在几个月前,在预计原油价格仍会上涨时订的原油,加工成产品后,碰到消费需求下降的情况,引起产成品存货增加。另一方面,虽然产品不断降价,但离群众的预期仍有差距,存在部分行业虽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但群众持币观望,现实消费能力提高较缓的现象。

3.出口市场受到影响。一方面由于受美国、欧洲等国家反倾销诉讼的影响,纺织业出口下滑,引起产成品存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了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国外客户购买量减少,但由于企业生产周期因素和销售价格预期等原因,企业并未压缩生产,导致产成品存货增加。

4、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成品存货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每年销售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幅度,部分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忽视了促进销售手段及方法的改进,导致库存积压,甚至部分企业的产成品存货增长幅度大于产成品存货的增长幅度。

三、几点建议

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幅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来说,有国际、国内市场方面的原因,如价格变化,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等;也有行业景气周期循环方面的原因;既有企业规模扩大引起的“良性增长”方面的因素,也有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产成品存增幅过大,应该客观分析,区别对待。

1.紧跟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市场变化,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对本行业、本企业的影响,要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国内外经营环境变化,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未雨绸缪,迎合市场,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赢得主动。

2.正确引导企业,加强行业服务。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提高宏观信息研究功能,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对本行业的影响和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外,还必须要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如实行销售激励措施,减少产成品存货,建立资金回收考核机制等,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

4、建议省上有关部门对三年以上存货出台相应处置办法,为企业“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创造条件。

5、建议省上有关部门协调金融部门为有市场、有销路的工业企业注入资金。

第8篇 全市城乡妇女状况与需求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20__年2月,___市妇联系统开展了以“全市城乡妇女状况与需求”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基本上掌握了当前我市妇女的各种情况和思想动向。本文力图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深入分析城乡妇女的现状、成因、后果等问题,为今后开展妇女工作进行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立足“*政所急、群众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焦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已经成为我市各级妇女组织的共识。20__年2月,市妇联以奉化、江东两地的城乡妇女为典型对象,开展了以“城乡妇女状况与需求”为主题的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率达到99,基本上掌握了当前我市妇女的各种情况和需求。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四自”精神已经深入妇女群众心中

新中国成立54年来,在各级*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各级妇联组织牵头、协调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面向城乡妇女开展各类活动,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逐步深入人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成为妇女生活的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

1、妇女的经济自立意识不断增强,能力不断提高。调查中,城镇、农村中分别有43和45的妇女认为,在家庭经济来源方面自己已和丈夫难分主次;有14.2的城镇妇女已经成为家庭收入的顶梁柱,觉得自己在家庭经济积累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农村妇女比例高达96。

2、妇女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懂得并愿意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调查显示,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分别有45和64的城乡妇女最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当真正发生被侵权事件时,分别只有15.4和7.9的城乡妇女选择了忍气吞声。

3、妇女的自我意识增强,注重追求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和自身的健康。从“你认为女性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来看,城乡妇女的选择惊人的相似,依次是“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身体健康”和“儿女的健康成长”。同时,有37.2的城镇妇女表示当前最需要的帮助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分别有49.8和63的城乡妇女表示最希望妇联开展妇女“四自”精神教育。

4、妇女的社会意识增强,愿意参加各种活动。分别有80.3和82的城乡妇女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59的农村妇女已经参加过美化环境、绿化家园、捐款扶贫等社会活动,她们认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收获依次有:提高了政治觉悟、增强了实践能力、展示了妇女风采、促进了邻里团结等;只有4.5和6的城乡妇女认为在集体活动和社区建设中“没有收获”。值得一提的是,分别有67.3和78的城乡妇女表示愿意参加“中华巾帼志愿者”活动。

(二)妇联开展的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建国以后,各级妇联为推动妇女解放和发展作了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三项主体活动、四项工程、五项巾帼行动的相继推出和逐步深化,在提高妇女素质和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1、关于农村妇女工作。“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分别为88和78。农村妇女参加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函大培训的比例分别为59和54。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卷显示现在只有35的农村家庭主要经济收入为在家务农,而务农人员中从事传统农作物生产的只有10。同时已有14.8的农村妇女开始向第三产业拓展,如商品经营、运输、家庭手工作坊等。

2、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城乡的知晓率分别为89.4和84.8,参与率分别为72.5和73,同时分别有58.4和64的城乡妇女,认为这一活动对社区、农村建设有很大或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农村,分别有44和41的妇女认可妇女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形式和效果。

3、关于妇女权益保障和婚姻家庭工作。调查显示,婚姻自主已经成为主流,分别有27.8和26.3的城乡妇女表示对婚姻很满意,而不满意率分别只有5.2和4。在回答“您的权益是否受到过侵害”问题,分别有45.8和52.6的城乡妇女回答“否”,同时对妇女维权问题的解决结果,城乡妇女的满意度分别为88.1和93。

二、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与此同时,调查还显示,现阶段城乡妇女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社会环境中某些阻碍妇女发展的因素还严重存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妇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进取过程受到一定的思想束缚。在回答“认为妨碍妇女进步和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时,城乡农村妇女的首选分别为“知识能力欠缺”和“受教育程度偏低”,并有20的农村妇女认为是“自身进取愿望不强”。在“今后最大的愿望”问题中,分别只有13.8和21.9的城乡妇女选择了“本人事业发展和能力加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选择“健康聪明的子女”的城乡妇女比例均高于40。在闲暇时间(除了工作和做家务)只有30.6的城市妇女把参加各种学习作为首选活动。在回答“对单位和社区工作的关心程度”问题时,只有38.3的城市妇女选择了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只有16.4的妇女表示平时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现象和问题”。

(二)就业问题不容乐观,低收入家庭比例依然很高。调查显示,农村夫妻双方都无稳定收入的占36,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占50,其中50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13。在城市各种不同类型的妇女中,有40.4的妇女平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个人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并有48的妇女对就业状况表示不满意;月收入低于600元的占22.7,其中,占总数8.2的表示基本没有收入;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占24.5。在“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问题中,“家庭成员下岗失业”是首选,比例为47.1。同时,部分妇女因为失业而丧失了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在接受抽样调查的100名失业在家妇女中,只有4.2的妇女认为事业成功是女性生活的重要目标,8.3选择了在闲暇时间学习进修,并有76的失业妇女表示不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

(三)社会传统观念和性别歧视仍然严重影响着妇女的发展。几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依然左右着现代人的生活。有69.3的城市妇女认为“影响妇女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来自于“传统观念影响”和“性别歧视”等外因。家务

劳动也是束缚妇女发展的一大原因,调查中发现有58的城市家庭中女性承担了主要的家务,而只有9.3的家庭中男性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农村妇女中有36认为家务劳动过重是女性发展最大的制约,有40觉得参与集体活动遇到困难,其中“社会舆论”、“家庭阻力”等外因占了24.1。

(四)流动人口中的妇女素质与城市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调查中显示,流动人口中的妇女是最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她们中有51.1的妇女凭自身能力就业和自主创业,并有相当一部分人实现了月收入20__元以上;在就业道路上,她们以1.66次/人·年的频率变动着岗位,是城市其他妇女群体的两倍多。另一方面,这些妇女中,63.6的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有34.4的从来没有接受到成人教育;18.8的没有稳定的月收入,20.8的表示就业状况不满意;能够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和学习进修的只有34.4,而以搓麻将打牌度日的有6.25。她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城市建设的“边缘人”,与社区工作存在相当大的隔阂。有49.6的表示不热心和不愿意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9.4的认为妇女在社区活动中没有收获,有18.8的觉得社区和单位的工作与自己毫不相干,有32.3的并不知道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五)妇女依法维权工作任重而道远。调查中显示,分别有54.1和40的城乡妇女的权益曾经受过不同程度的侵害。在回答“当前妇女权益受侵害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时,城市妇女的选择依次是“平等就业”、“劳动保护”和“医疗保障”,而“人身安全”和“平等参政”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农村,选择“离婚时财产权益”、“土地承包权”和“土地征用补偿”的妇女最多。大约有32的妇女承认在家庭生活中有被殴打的现象,而认为在发生家庭暴力事件后,应采用“请双方家庭出面”和“忍气吞声”等内部处理方法的城乡妇女比例高达29.8和27.4。此外,流动人口中的妇女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应引起充分重视。调查表明,她们遭受被侵权和家庭暴力事件的比例均比一般妇女高出15个百分点;问及“家庭矛盾的原因”,她们中有37的认为是来自于经济纠纷、感情问题和吸毒等社会问题,而不是城市原住妇女大多选择的“家庭琐事”。

三、城乡妇女的需求

调研中,我们发现妇联在妇女群众中的总体形象是良好的,分别有45.5和66的城乡妇女认为妇联是妇女权益的维护者,并有很多人评价妇联为“为妇女排忧解难的娘家人”和“妇女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在城市、农村,也分别有23.8和12.5的妇女觉得妇联“联系群众不够,有行政化和**化的倾向”(在城市,持这种意见的以**事业单位妇女最多,比例为32.3);分别有15和11的城乡妇女觉得妇联工作应该更加务实高效。

根据调查中的数据分析,城乡妇女对政府工作有着不同的需求。城市妇女相对集中在以下问题上:关注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就业门路,改造社区外部环境,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农村妇女的需求则比较丰富,根据选择人数来排列依次为: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创造接触社会、掌握信息的机遇,全面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开展普法教育,提供法律指导和援助;而选择“直接进行经济帮扶”的相对较少。由此表明,在生活基本保障的基础上,更多的妇女希望从文化知识、商贸信息等方面得到援助,并有信心和能力通过自我努力实现美好人生。

城乡妇女最需要妇女组织提供的帮助,首选都是“维护妇女的基本权益”,城市妇女还依次选择了“开展教育培训”、“增加社交联谊机会”、“开展家庭文化活动”、“扶贫帮困”、“提供家政服务”和“调解纠纷及法律服务”。其中,“增加社交联谊机会”最受**、企事业单位妇女欢迎。离退休妇女对“开展家庭文化活动”最感兴趣。农村妇女而后依次选择的是“提高文化素质”、“争取政策扶持”、“开展教育培训”和“开展各种活动”。

妇女群众对妇联工作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妇女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和“为妇女办实事办好事”同时成为首选,社区妇女的其他选择依次是:“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其中选择“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以企业单位妇女为最多,比例为56.2。同时,选择“组织妇女开展社交联谊活动”、“帮助妇女追求幸福生活”、“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妇女比例均在15以上。

2、农村妇女的需求相对集中。分别有60和54的妇女认为,“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和“引导农村妇女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当前农村妇女工作的重中之重。选择“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开展调研反映情况”、“农村文明家庭建设”的比例均超过20,值得回味的是,选择“开展教育活动”的农村妇女只有1.6。农村妇女对“双学双比”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她们认为这项活动的重点应该在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创新发展网络组织、畅通信息渠道,进行法律等现代实用知识教育,开展优秀典型宣传教育等,同时,大约有20的妇女对“帮助申请小额资金贷款”、“指导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和“指导申报农民技术员职称”等选择特别感兴趣。

3、妇联系统的维权工作应多管齐下。调查显示,城市妇女很赞成建立社区妇女维权网络(比例为37.2),其中企业单位妇女的呼声最为强烈(比例高达58.3),紧随其后的需求依次为:电话咨询、建立妇女避救中心和信访接待。在农村,有51的妇女认为妇代会主任的法律知识水平亟需提高。同时,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举办法律知识培训、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等措施都很受妇女欢迎。

4、对妇女开展的教育工作,内容和形式都应更加丰富多彩。妇女“四自”精神教育最受青睐,分别有49.8和63的城乡妇女把这一内容作为首选,城市妇女中离退休妇女和**事业单位妇女的认同率最高,为62.5。而后,城市妇女目前最需要的教育依次为:法律知识、职业能力、妇幼保健知识、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和家政知识;农村妇女的选择略有不同,依次为:家庭教育、健康知识、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心理教育和家政知识。问及“最喜欢的教育方式”时,肩挑工作和生活两副重担的城乡妇女都把“定期发资料”作为首选(比例分别为41.8和59),其次才是“集中培训”(比例分别为27.8和35)。然后城乡妇女的选择各不相同:城市妇女喜欢的方式依次为提供教育信息、专家面对面咨询,开通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和妇女先进典型巡回报告;农村妇女则将开通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和提供教育信息列在前两位,而后才是妇女先进典型巡回报告和专家面对面咨询,同时还有9.7的妇女对开设妇女网上教育专页表示感兴趣。

城市妇女对妇联工作的载体和渠道非常关注,她们认为最好的活动形式是宣传和培训,而后依次为:座谈会、健身、知识竞赛、联谊和沙龙(都有超过15的选择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评选”被妇女群众冷落一旁,只有3.9的妇女认可这一形式。

四、下一阶段妇联工作的重点

针对本次调研所反映出来的城乡各界妇女的需求情况,下一阶段,市妇联系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行重点突破。

(一)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用先进的性别意识影响领导层、决策层,用“四自”、“四有”精神武装妇女群众

1、要充分发挥各级*校在培养干*中的主渠道作用。要落实省委(20__)25号文件中关于“县以上*校要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领导干*的培训内容”的要求,在*校的各个班次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专题课程,使各级领导干*树立起男女平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国策意识,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妇女问题。

2、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载体促进男女平等国策的深入实施。如向各级领导发出有关男女平等和性别意识等内容的调查问卷;与新闻媒体合作,推出以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主题的谈话节目;设立男女平等实事奖,形成促进各系统各单位执行男女平等国策的激励机制。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教育指导功能和舆论监督功能。健全妇联系统的互联网络,进一步开发潜能,发挥作用。巩固纵向,拓展横向,大力发展跨行业、跨地域、跨学科的灵活多样的妇女联谊组织,深入社区、农村、厂矿企业的各种类型的妇女群体中,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四自”、“四有”精神在广大妇女中扎根开花。

(二)建立女性终身学习体系,促使广大妇女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女性素质的提高是妇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能动力量,新世纪女性的任何权利,包括工作、参政、受教育、婚姻家庭、财产等方面的权利都不能仅仅靠给予、靠分配、靠干预来完成,关键要提高女性自身的实力,而实力的内核是知识、技能和信念,必须依托完善的女性终身教育体系来实现。

1、创新培训手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女性教育格局。一是要巩固基础教育。争取把女性的“四自精神”纳入初中以上教育体系中,培养越来越多的适应时代需求、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时代新女性。二是要推动远程教育,鼓励各地各系统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的合作,建设和完善与妇女工作相关的网站(或挂靠在大型公众网站上的妇女工作网页),开展与女性有关的各项专题调研活动,尤其要结合一些大型活动倡导妇女开展网上大讨论活动。三是要完善继续教育。深入开展“巾帼建功”等活动,引导广大职业女性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竞赛活动,立足岗位成才奉献,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

2、以创业和创新为主要内容,加快建设女性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一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妇联的组织优势,探索社会力量办学。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各系统各地区妇女的不同需求,推出“菜单式”培训模式。二是充分运用各级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机构的力量,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需求,分析就业趋势,为制订科学的女性职业教育规划奠定基础。三是争取成立___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倡导各地加快步伐创建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围绕社会需求、紧跟时代发展,组织妇女参加对口培训,锻炼成为港城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3、倡导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学习氛围。联合社会各界力量,面向各界妇女开展宣教服务。一是努力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开设妇女工作专栏,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联合策划各种活动,为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建立长期的舆论窗口。二是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组建巾帼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各地开展巡回宣教活动,由具有一技之长的巾帼志愿者组成各具特色的宣讲团,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帮教服务。三是要开展家庭上网知识普及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实施“百万家庭网上行”计划,帮助更多的家庭掌握网络学习手段,更多的妇女提高信息化生活水平,努力创建更迅捷、广阔的妇女工作网络体系。

(三)在社会转型期的特殊背景下,妇联组织在保障妇女劳动权利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

1、努力为推动妇女就业工程争取各种政策、法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开展各种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妇女就业方面的情况,通过提案议案,促进各种有利于女性成才和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的出台;并通过推动立法、监督执法等途径,促使其不断完善和落实。同时,要多方筹措女性创业扶助资金,一是建立巾帼创新业小额贷款制度,努力争取各级*政支持,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帮助建立巾帼创新业小额贷款制度,各级妇联与金融单位联合做好考察和发放工作。二是设立创新业启动基金,号召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和巾帼志愿者积极捐款、捐书、捐物,通过滚动扶持的方式,全部用于扶助失业妇女创办再就业项目。

2、宣传教育,帮助妇女转变择业观,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竞争能力。深入实施女性再就业“12345计划”,突出重点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巾帼再就业培训网络。在各县(市)区建立巾帼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创新业指导机构,面向城镇失业妇女和农村失土妇女提供各种服务。二是要强化舆论宣传工作,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体把“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精神传播到各界妇女中,尤其是失土失业妇女中去。三是要着重做好女性创业意识教育,大力培植一批各种类型的巾帼创业先进典型,举办各种女性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训班。

3、协调服务,积极拓宽就业门路,为妇女就业和创业提供实质性的服务。一是多方寻求就业信息,继续举办好各种层次的女性就业专场洽谈会,聘请一批热心人士作为巾帼创新业特邀信息员,向社会广泛开展创业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二是推出爱心互助行动,倡议城乡文明家庭、巾帼文明示范岗、农村妇女先进典型等与失业失土妇女结对互助。三是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开发适合妇女家门口就业的新岗位,如城乡联合开发农业龙头企业的无公害、优质农产品配送直销项目,组织成立巾帼售报队、礼仪队、保洁队、联防队等,扶持失业妇女开发社区托幼、养老、接送等再就业领域。

(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构筑和完善社会化维权格局,为广大城乡妇女创造平等发展环境

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是妇联的基本职能。下一步,要健全和完善妇女权益保障社会化工作网络,注重宏观维权的前瞻性与微观维权的实效性相结合,努力提高维权工作的法制化、群众化、社会化、制度化水平。

1、经常开展妇女问题调研工作,争取在“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上有所突破。一要抓住妇女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协调有关

方面,竭诚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担当起妇女群众的娘家人职责。二要联合宣传、司法等各有关部门,发动各地各系统的妇女干*和巾帼志愿者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维权服务,推出一些便民措施和制度,如:向社会发放妇女维权服务“一卡通”,公开公、检、法、司和妇联等几个单位的服务热线和服务内容,推出各种维权联动工作制度,如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信息报告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等。三是要紧扣发展主题,为妇女参与“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具体实践提供各种有效服务,为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2、创新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妇女儿童维权网络。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维权服务机构,如妇女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伤情鉴定委托受理中心、妇女信访投诉中心、妇女法律服务热线、妇女特邀陪审员制度等。二是要积极开展“不让家庭暴力进社区”创建活动,预防为主,调解为先,深入社区和农村,建立和完善妇女儿童维权站、心理咨询中心、*务室等基层维权机构,成立各具特色的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中心,为妇女群众及时提供心理、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和援助。三是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各大新闻媒体开辟妇女儿童维权专栏,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努力贯彻落实。

3、提高妇女干*整体素质,拓展服务领域,关注特困妇女群体。一要教育引导妇联干*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并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去,探索各种有利于妇女和儿童事业的代表联系制度、工作协调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二要把妇女维权工作做大做实,为各种弱势妇女提供帮助,尤其要关注失足妇女、特困家庭、单亲家庭、老年妇女、低学历缺技能妇女等。三要引导社会各界形成扶贫帮困的氛围,通过成立各种巾帼帮扶志愿者队伍、发起各种帮扶活动、建立便民服务机构等方法,把妇女组织的爱心撒播到更多弱势妇女群众中去。

《全市调研报告(8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