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0-14 15:34:46 热度:12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二、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三、xx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2、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

80、0%以上。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重较大、增速较快。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

70、0%以上。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30%。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

一、

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特色科技产业带。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转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补贴标准。

四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实施组团推介,搭建部门间“无障碍”投资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产业和项目,通过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推动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广泛联络,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通过重点拜访实现上门招商;委托在外我县籍人士为招商员,开展家乡宣传推介;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借助县域内投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商家来投资兴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项目库,确保招商质量和落地实效。改善招商综合环境,实行挂牌跟踪服务,严格兑现招商承诺,激励和调动客商投资创业的热情和全县人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客商投资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形成“亲商、尊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2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45种,现已开发利用19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发展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第2篇 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xx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党的xx大和xx大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xx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1)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xx年辽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3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1.8%,占全省的35.6%,有7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74元,增长了22.1%;实现工业增加值1453.03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增长了30.1%,占全省的13.3%,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xx年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东北地区占5个,全部出自辽宁,最高排名34位,分别是海城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服务业持续提升。

xx年辽宁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67.1亿元,增长10.7%,占全省的78.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80亿元,增长26.3%,占全省的3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3亿元,增长24.6%,占全省的29.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5.6:43.2:31.2调整为23.2:44.9:31.9。一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1.7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xx年辽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04.3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2%,比重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57.2%,比全省增幅35.7%高2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为30.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电力、交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投资均有大幅增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历时6年总投资129亿元的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善了农村电网的落后状况,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使全省691万户农民受益;二是全省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公路、1170个乡镇全部通油路,形成了“一网五射两环”的公路交通总格局;三是在辽西北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458万农民饮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不断涌入。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随着县域基础设施和招商环境的改善,xx年辽宁县域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占全省的20.3%;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创汇同比增长20%以上。各县(市)普遍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江苏雨润集团300万头生猪深加工项目落户开原,北票工业园引进浙江赐富、纵横两大集团,投资10亿元年产60万吨海绵铁项目进展顺利,盘锦大洼船舶工业园已签订项目总投资72亿元,42个重点项目中将有15个项目年内达产。

在省财政资金支持的25个县(市)工业项目集聚地中,规模以上企业数已由xx年的325个增至xx年的577个,增加252个,增幅77.5%。其中1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由xx年的42个增至xx年的100个,增加58个。

(5)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xx年,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0.8%。从44个县来看,11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占25%,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长海县仍旧是全国最高,达15012元;4000-5000元的有20个,占45.5%,比上年增加5个;3000-4000元的有11个,占25%,比上年减少5个;xx-3000元的有2个,占4.5%,比上年减少4个。

2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引出的思考

(1)目前制约辽宁乃至全国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放眼国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差距依然明显。

据xx年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

——新时期县域经济特色各异,竞争日益激烈:浙江省县域经济人均水平高,百强县比例大,为全国各省市区之最;江苏省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山东省县域经济单位多,差异性大,百强县增数多;广东省县域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通过与上述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的综合比较,现阶段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除少量县(市)外,总体处于国内县域经济发展一般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集群特色不鲜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规模化经营,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不够。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强者恒强、弱者常弱,各自为战,未形成类似江苏江阴、山东即墨等为代表的强县组团,体现出明显的集聚放大效应。

四是乡镇企业管理落后,没有树立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色品牌。

五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意识不强,软硬环境建设亟待总体提升。

不难看出,以上问题正是一直以来制约和困扰中国大部分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通症,只是当前阶段更加突出、更加紧迫而已。

(2)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

必须看到,在现代化都市大行其道的今天,发展县域经济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开放、发展和稳定,所以必须从六个方面入手:

①要坚定思想、统一认识,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总体发展联系起来,树立“县域立,城市兴”的思想,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双轮拉动、同步增长”。

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依据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将工作重点放到培养县域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品牌、扶持县域龙头企业上来。

③建立和完善国家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评价考核体系。依靠该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在领导机制、改革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④加速环境建设步伐,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的同时,加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政府行政审批服务的水平和加快办事效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配套设施环境和优质的公共、行政服务。

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和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乡镇中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其立足本地、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加速集聚。

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集聚各类有用人才。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形成优势产业集聚人才、重点项目吸引人才的发展态势。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

纵观我国几十年来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共生,机遇与挑战同在。虽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定困难,还要走一段漫长的崎岖之路,但从发展的角度,尤其是通过观察国内县域经济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些问题与困难的出现实属正常、无可避免,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面对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与困难,逐步解决和克服了它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才能迎来中国县域经济“万紫千红、满园秀色”的春天。

第3篇 充实县域经济一线人才的思考调研报告

在工农业生产一线聚集充足的人才资源,是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县域经济一线人才匮乏问题十分突出,2000年以来,全县工、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共流失1107名。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1、端正指导思想,提高工作位置。各级党组组织要真正站在“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高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把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切实把加强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他们消除工作压力、增强工作信心。

2、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职权。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大机构改革的力度,在大力精简基层政权机构,消化乡村富余人员的同时,对基层政权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职能进行合理定位,赋予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彻底打破部门垄断、条块分割的局面,切实加强人乡镇调控职能,充分发挥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在农村区域的领导作用和发展经济的龙头作用。要改革财政分配体制,从政策上给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倾斜,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机制。要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科技局、人事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部门协作,整合社会力量。要硬化工作考核机制,真正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级各部门工作指标完成的重要考核依据,提出明确的指标体系,出台具体的措施,完善相应的制度。

3、保障各项待遇,优化工作环境。大力优化人才创业环境,通过富有成效的环境建设,真正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积极加强财源建设,千方百计保证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基层干部的各种经济待遇发得及时、发得足额;要在政治上给予真情关怀。及时把那些德才兼备、思想解放、廉洁勤政、群众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上来,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建功立业。积极探索专业技术人员职级与职务相结合的制度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在舆论宣传上,要以正确宣传、引导为主。

4、探索运行机制,增强工作活力。一是要把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沉”下去。建立定点联系制度等,多下到乡村、企业具体指导,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做到才尽其用。二是要把农村乡土人才“吸”上来。健全乡土人才评聘机制,将农村和企业中的“土专家”、“田秀才”和一些闲散人才吸纳上来,让他们的实践经验通过提炼得到升华,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要把外地优秀人才“引”进来。积极争取龙头企业和高级人才、优秀人才的集结,开发新特优产业,引领周边群众致富。四是要让本地的优秀人才“活”起来。通过建立县乡人才结构对联动和交流互动机制等形式,多途径、有计划地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交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生机与活力。

5、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整体素质。要注重教育。从实际出发,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自己的行业特点,采取集中培训,外派深造,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宣传。及时总结推广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和带动作用。要严格管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真正把各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责权利和绩奖惩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有则,举止适度,办事规范,作风严谨。要强化约束。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行为约束机制,努力构建起组织、个人、群众和社会相互贯通的监督约束网络。

第4篇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日益加大,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如何做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促进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既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求,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武装工作协调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我同县国教办、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负责同志深入实际就如何做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进行调研,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县驻军及民兵的基本情况

全县驻军有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和276武警中队共4个单位。其中,人武部下设19个普通民兵营、121个民兵连,共有民兵7384人。每个驻军单位担负的职能和任务有所侧重,从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有其共同特点:

(一)驻县驻军共同接受部队和地方双重领导。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直接受部队上级部门和受县委政府的双重领导。如:县人武部直接上级是都匀军分区,县消防大队的直接上是州消防支队,县武警中队直接上级是州武警支队,然这3个单位同时受_____县委政府的领导。

(二)驻县驻军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其职责之一。部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部队提出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其中: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担负急难险重任务是部队重要任务之一。和平时期,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是部队联系地方的基层单位,责无旁贷应当走在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的前列。

(三)驻县驻军应积极参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是抗御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可靠保证。同时,坚持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军政军民关系的本质决定的,是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必然要求。所以驻县驻军要始终坚持“实实在在拥军优属,面对面拥政爱民”,以抓双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发展地方生产力为根本。

二、影响武装工作发展的因素

(一)干部群众对武装工作建设认识不足,国防法制意识不强是影响武装工作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处于和平年代,人们对国防建设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普遍淡化,尤其是对加强武装工作的认识不深,少数干部和群众存在着“国防建设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无关”的思想,表现在贯彻落实国防法规自觉性不高,不能从整体和全局上考虑国防建设的需要,认为“抓经济是本行,抓武装是帮忙”。特别是,少数干部和群众对民兵组织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适龄人员参加民兵组织,参与国防建设的意识淡薄,缺少热情和信心。在抓经济建设中忽视了国防建设,这些不利因素和认识上的偏差,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国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制约着民兵后备力量建设。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法律法规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比如,过去规定民兵工作经费主要靠乡镇和企业统筹,但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民兵工作经费实行了以政府保障为主,其他保障为辅的轨道。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人员流动性的加大,如何用法规来解决对国防后备力量不够重视、不按法规办事的问题,在法规制度上显得软弱。例如: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完备的《民兵法》,这是当前民兵组织建设中最大的困惑和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现役人员少,受职责所限,驻县部队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有劲难使,难起到立杆见影作用。人武部干部职工16人,消防大队5人,武警中队38人,各单位除日常站岗执勤外,机动人员不多。再加上,条令条例要求,不能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所以难以结成统一的合力来集中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四)武装工作的发展受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大。从人武部看,部队只保障人武部干部工资和每年10万元左右的办公经费,人武部的全面建设主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解决。从消防大队看,部队只保障官兵的工资、津贴和每年几千元的包干办公经费,大队配备的消防器材、装备的日常维修、动用车辆的用油等经费,均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来保障。从县武警中队看,稍好一些,但营区的建设及维修,仍需要地方划拨经费保障。总体来说,受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大。

三、加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的思考

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应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必需坚持的原则。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发展武装工作的角度,我有如下思考。

(一)提高认识,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意识。加强人民武装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作战、保障能力,是打赢未来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统一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胡锦涛___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论述在充分肯定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意义。人民武装(国防后备力量人员)亦兵亦民、寓军于民,肩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双重任务。加强人民武装建设,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在促进“四个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国家战略全局上看问题、思责任,切实以实际行动履行党管武装的义务和责任。要把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一道部署,同步推进,要坚持把《国防法》、《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国防教育法》等法规制度纳入各级人大检查工作内容,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把党管武装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人”意识,充分认清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改革创新与维护稳定的关系,自觉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问题,要参与决策,重大活动要积极参加,有难题要帮助解决,做到为官一任,强武一方。同时要利用领导班子过“军事日”、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双拥共建”、“全民国防教育日”等各种重大活动之机,大力宣传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宣传人民武装的职能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政领导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做好人民武装工作的自觉性,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奠定基础。

(二)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提供机制保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党建立了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地方党委议军等一整套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实践证明,落实党管武装的各项工作制度,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确保人民武装力量正确而有效履行职能,保卫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扬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管武装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增强依法管武装、建武装、用武装的自觉性,确保人民武装工作逐步走上法规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要自觉把人民武装工作纳入依法行政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研究部署,加强检查督促,依法确保经济建设与武装工作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三)充分发挥地方军事机关的职能作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的落实。地方军事机关接受双重领导、具有双重性质,要通过参政议政等有利条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上级军事机关关于新时期做好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积极建议和协助地方党委政府把武装工作的职责任务具体分解到各部门,使党管武装变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行动。要按照使命任务要求,科学制订本地区武装工作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步骤,立足担负的具体任务,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一心一意谋打赢。特别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新经验,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四)坚持人民武装工作在有作为中争地位,扩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的广泛支持。参加“四个文明”建设,既是地方军事机关和人民武装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认识、了解武装工作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与形式。各级军事机关要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地方“四个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在维护稳定中发挥忠诚卫士作用,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为构建和谐、富裕社会作出突出贡献。通过富有成效的参建参治活动,使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人民武装的平战两用功能,以及军事组织攻坚克难的强大战斗力量,进而更加重视和关心支持民兵预备役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

第5篇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取消对民营经济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商洛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一化促两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劳务输出五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xxx.xx亿元,gdp总量比的xx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xx.x%,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xx.xx亿元,比x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二产增加值完成xx.xx亿元,比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x%;三产增加值完成xx.xx亿元,比x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x%。财政总收入xx.xx亿元,比x.xx亿元增长xxx.x%,年均增长xx.x%,其中地方财政收入x.xx亿元,比x.xx亿元增长xxx.x%,年均增长x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比xxxx元增长xx.x%,年均增长xx.x%。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元,比xxxx元增长xx.x%,年均增长xx.x%。以来,柞水、商南、镇安、商州、洛南x个县区先后获得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作用日益显现。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xxx户,比xxx户增加xx户。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xx.xx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工业税收x.x亿元,相比分别年均增长xx.x%、xx.x%、xx.x%。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策划并实施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启动建设了刘湾产业项目区、柞水盘龙医药园区、洛南黄龙钼业小区、柞水小岭工业区、山阳中村钒业小区、镇安云东钒业小区等xx个县域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xxxx户,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xx.xx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xx.x%。

(三)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xxx万亩、核桃板栗建园达到xxx万亩、优质茶园达到xx.x万亩、畜禽养殖示范小区达到xx个、大场大户xxxx户,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xxx万亩,认定三品基地xxx个、产品xx个。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xx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x家,其中省级xx家、市级xx家,打造出了金丝源等xx多个特色品牌,创建省级名牌产品x个。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市设立各类劳务中介机构xxx个,在新疆、山西、河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劳务基地xx个,全市劳务输出xx.x万人,收入达到xx亿元。

(四)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活跃。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x亿多元,重点抓了柞水溶洞、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洛南老君山、丹江漂流以及柞水凤凰古镇、山阳漫川古镇、牧护关度假区、仙娥湖休闲园等一批生态和人文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山镇柞原生态两条精品旅游线路xx多处旅游景点,全市旅游接待人数xxx.xx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xx.x亿元,比分别增加xxx万人次和x.xx亿元,年均分别增长xx.x%和xx.x%。新兴服务业快速兴起,市场消费日趋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x亿元,比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x%。

(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xxx.xx亿元,比xx.x亿元增加xxx.xx亿元,年均增长xx.x%;争取中省项目支持资金xx.xx亿元,比x.x亿元增加x.xx亿元,年均增长xx.x%;招商引进项目xxx个,总投资xxx.xx亿元,实际到位资金xx.xx亿元,是x.xx亿元的x.x倍,年均增长xx.x%。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继西合铁路、西康铁路建成通车之后,西柞、蓝商、商界、柞小四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坚实。

二、存在差距及原因

虽然近年来商洛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省内其它地市相比,无论从整体水平、经济规模,还是从人均发展水平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全市x县的平均gdp为xx.xx亿元,与全省xx个县xx.xx亿元的平均水平、全省十强县xxx.xx亿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全市gdp排名第一的洛南县为xx.xx亿元,与全省第一位的神木县xxx.xx亿元相差x.x倍;全市人均gdp为xxxx元,比全省人均gdpxxxxx元低xxxxx元,人均最高的柞水县为xxxxx元,与全省人均最高的志丹县xxxxxx元相差几乎x倍。二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在全省xx个县、xx个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商州区位居xx个区的第xx名,六县中没有一个进入上游前xx名,居中游xx-xx位的有柞水、镇安、洛南,居下游xx-xx位的有商南、山阳、丹凤,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整体靠后。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比全省平均水平xxxxx元低xxxx元,收入最高的商州区为xxxxx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xxxxx元低xx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元,比全省平均水平xxxx元低xxx元,收入最高的丹凤县为xxxx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xxxx元低xxxx元。四是财政收入水平低。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xx.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xx个百分点。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不强,带动力较弱,相对具有一定优势的中药材、畜牧、核桃、茶叶等产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六是县域工业化水平低。县域重工业比重较大,工业结构不优、产品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全市工业化水平为xx.x%,比全省xx.x%的平均水平低xx个百分点。七是县域城镇化水平较低。全市城镇化率为xx.x%,比全省xx.x%的平均水平低xx.x个百分点,县域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转移农业人口的作用不明显。八是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xx.xx%,比全省xx.x%的平均水平低x.xx个百分点。

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制约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七县区均属国定贫困县,由于历史原因,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突出,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二是发展资金不足。七县区均属于资源型财政,支柱财源不强、新兴财源不多,县域财政收入总量小且很不稳定,加之历史负债较高,用于建设和发展的财政资金有限,主要依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县域经济缺乏发展的内生力。三是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受政策、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近些年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人才断茬、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县域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四是科技带动力弱。县域科研机构体制机制不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科技对主导产业的支撑力不足。五是对外开放不够。县区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较低、活力不强。六是行政效能不高。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少数领导和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与措施

(一)增强四种意识,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一是增强敢想敢闯的意识。敢想敢闯敢干是一种魄力、一种胆识,也是领导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备素质。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习惯等待,等领导,等支持,等政策,等资金,不敢求新变异、不敢打破陈规、不敢抢在人先的错误做法。要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倡导敢想敢闯敢干的风气,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摒弃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措施,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二是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机遇是战略资源。当前,商洛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良好机遇:中央把保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商洛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陕南突破发展,等等。要牢固树立并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意识,善于洞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带来的机遇,潜心研究各种挑战和困难中蕴含的机遇,在抢抓各种机遇中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增强发挥优势的意识。加快突破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发挥后发优势的过程。商洛的生物、矿产、旅游和劳动力资源得天独厚,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很大,尤其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到十一五末商洛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密集区,这些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要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资源与潜力、优势与劣势,善于审时、顺势、造势,敢于竞争,善于转换,挖掘潜在优势,发挥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最终把各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增强循环发展的意识。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商洛既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长期以来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环境保护最优和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二)做好文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一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诸多矛盾的根本之举,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商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一是要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大投入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和矿产建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富有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要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要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各县区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坚持在政策、资金、人才上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协作配套型、循环经济型、节能减排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带动力的骨干企业,提高市内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四是要着力解决企业污染问题。坚持建管并举,一方面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清洁技术,实行循环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监管和环境执法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商洛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xx.x%以上,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一是要继续按照稳粮、扩经、兴药、优果、强牧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选准特色、发展特色、提升特色,重点抓好丹北生猪、河谷川道蛋鸡、山镇柞板栗、洛南商州核桃、高山洋芋和低山茶叶等六大特色产业带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二是要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从根本上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

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县域经济拓宽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遵循城镇发展规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商洛中心城市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心城市要按照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盘活城镇资产,加快丹江景观带、南秦河景观带建设,尤其要抓好仙娥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以丹江两岸大道为发展主轴的现代城市景观群,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园林城市,成为连接西北与华中地区干道上的重要城市。要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下大力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抓好一批边贸重镇、产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的示范化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要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汇聚,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增强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要坚持经济民营为主、企业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事业民办为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一要鼓励引导全民创业。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二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尤其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三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与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培植一批、壮大一批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向科技化、外向化、规模化发展。

(三)打造四大基地,壮大县域经济产业基础

一是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去年以来,我们成功策划并启动建设的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包括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涉及光伏产业、盐化工与水泥、氟材料、锌及锌合金材料、钼材料、钒材料与新能源镁材料、钢材料、煤电等xx个循环产业链xx个项目,并与园区外xx个项目之间构成循环发展、链条延伸、产业互动、关联配套的格局,到xxxx年共需投资xxxx.xx亿元,全部建成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xxxx.xx亿元。目前,比亚迪、延长、陕西投资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已入驻园区发展。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抓住这个机遇,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强化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环保型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矿产业由采掘向深加工转变,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现代材料工业基地。

二是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坚持立足于秦岭,依托于秦岭,按照政府指导、财政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为主的思路,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合作开发旅游景点,突出抓好十大精品景区和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加快金丝峡国家xa级景区、木王和牛背梁xa级景区、天竺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进度,着力建设金丝峡天竺山木王牛背梁生态旅游圈,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主动融入全国旅游大循环,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的生态旅游名城。要抢抓高速公路开通后人流、物流、信息流剧增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促进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家政、物业等新兴服务业在县域城镇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三是打造优质绿色产业基地。积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真做好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品牌建设、产品包装、市场销售等工作,提高商洛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面向西安、辐射全国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围绕发展丹参、黄芩、桔梗、连翘、五味子五大商药,扎实抓好商洛道地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坚持招引与整合相结合,扶持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推动核桃、茶叶等优势产业整合,打造一批商洛绿色特色产业品牌,力争到xxxx年商洛绿色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xx亿元,xxxx年达到xxx亿元。

四是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基地。坚持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产业来抓,积极整合劳动、扶贫、教育等培训资源,认真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搞好订单培训和定向转移,做到先培训、后输出、持证上岗,形成商洛劳务的品牌和特色。加快驻外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建设,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推动全市劳务输出数量和收益稳步提高。

(四)抓住四个重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源动力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项目带动、投资拉动。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以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工业技改、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搞好项目争取和项目建设,特别是今年全市安排的xxx个重点项目,要强化协调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要按照全市启动xxx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每个县区都要谋划一批上规模、带动性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尤其要重点抓好西合、西康铁路复线和西商二线、榆商、商柞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比亚迪太阳能电池、延长氟化工、中金黄金开发、商洛发电厂、柞水大西沟菱铁矿开发、西部鑫兴钼业深加工、五洲公司钒业深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全市重大项目有序衔接、投资稳定增长。

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对外竞争与合作,推进全方位开放,借助外力促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转移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重大政策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上支持。要继续抓好投资环境建设,重点要在政策比别人活、措施比别人新、办法比别人多、服务比别人好等软环境上下功夫,努力营造促进发展的大气候、大环境,形成自己的区域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研究制定科技带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普及,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把新型适用科技成果积极运用于县域经济的开发领域,努力增强科技成果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中的转化、推广与应用效果。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探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他们来我市建立分支机构或科研基地,引导市内企业搞好自主研发,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动重点领域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改革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抓好农村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农村服务体系和种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改革,通过兼并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企业重组,鼓励市内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搞好财政改革,整合财政事业性投入,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集中力量办大事;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无论是哪项改革,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五)强化四项措施,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首先是金融支持问题。健全金融体系,增加信贷额度,引导民间资本向创业和发展领域流动,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其次是财政投入问题。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第三是人才保障问题。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不拘形式地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尤其是紧缺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定期定向对行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第四是土地供应问题。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对长期闲置土地要通过收购、租赁、参股等形式重新启用,以缓解建设用地与土地紧张的矛盾,确保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正当用地需求。

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抓住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契机,调整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理顺职责关系,强化权责一致,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三是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围绕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切实抓好政府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全面提高抓落实工作效率,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根据县域经济特色和发展水平,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正确运用县域经济考核结果,使考核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尽在1566范文网。

第6篇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正向激励机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范文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xx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持续跨越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金融机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前保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探讨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我对xx县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

xx县目前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x家金融机构。今年x-x月,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xxxxxx万元,比年初增加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x%,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xx.xx个百分点,同比少增xxxxx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xx%,增速较上年回落x.xx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同比少增xxxx万元。今年来,我县金融机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要求,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幸福xx县建设的总目标,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增长,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实现了县域经济与金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各金融机构工作亮点纷呈,其中,工商银行积极与上级沟通反映我县实际情况,邀请上级信贷审批人员来我县实地调研,争取适合我县实际信贷政策,现已申请到商业用房贷款资质;农业银行以工业强县为目标,重点支持东岭、矿建、四方金矿、银母寺、震奥鼎盛等大企业集团,前三季度共发放法人客户贷款xxxxx万元,占该行贷款余额的xx.x%;信用联社充分发挥自身自主权限大,灵活方便的特点,不断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今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xxxx万元,占全县新增贷款的xx.xx%;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存款余额快速增长,x-x月新增存款xxxx万元,占全县新增存款的xx.xx%。

二、当前金融支持县域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投放规模小,增速慢

今年x-x月,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地方财政收入x.xx亿元,同比下降x.x%;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但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较年初仅增加xxxx万元,同比少增xxxx万元,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x.xx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只有xxxxxx万元,仅占县域生产总值的xx%。信贷投放规模小、增长慢与xx县十强县和经济高速发展不相符、不匹配。

(二)存贷比例失衡

截止x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xx.xx%,其中,信用联社xx.xx%,农行xx.xx%,工行仅为xx.x%,邮政储蓄xx县支行一年来未发放贷款。全县金融机构新增存款xxxxx万元,新增贷款xxxx万元,新增存贷比xx.xx%。金融机构吸收县内存款的比例明显大于投放贷款的比例,吸收的资金反哺县域经济的力度不够,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县内资金大多转移、流失到县外,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工行、邮政储蓄贷款余额呈下降趋势,贷款想放却无资质放或不达标,金融机构的资金难以在县域内产生良好效益,另一方面县域内经济发展又急需金融的大力支持,经初步统计我县中小企业有x.x亿元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我县三个百万工程和幸福xx县建设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信贷资金需求将不断扩大,现行金融机制已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力的原因

(一)金融政策体制的调整,缩紧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张力

一是贷款自主权限太小。工行,农行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越到基层,信贷权限越小。基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有职无权,只有贷款推荐权,而无贷款审批权,尽管基层金融机构享有的企业信息最为真实、最为全面,却因为缺乏应有的信贷决策权,无法及时满足企业有效的信贷需求,投放贷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小。

二是贷款门槛太高。工行、农行贷款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资信评级制度基本是按照大城市与大企业的有关指标制定的,与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相差甚远,同时为了严格防范信贷风险,在信贷资金投放上过于谨慎。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均对贷款风险管理实行刚性考核和贷款责任追究制,谨慎有余而激励不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门槛高、要求严、手续繁杂,我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放贷条件。造成想放贷、有钱放却放不出。

三是存贷款规模不平衡。信用社贷款灵活方便,是近年来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我县金融市场的现状是存款四家抢、贷款一家扛。目前,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xxxxx万元,较年初只增加xxxx万元,存款占县域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xx.xx%。各项贷款余额达xxxxx万元,较年初净增xxxx万元,存贷比xx.xx%,贷款净增额占全县所有金融机构净增总额的xx.xx%,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xx.x%;存贷比超过安全红线x.xx个百分点,存款规模小,增长速度慢,严重制约信用社新增贷款的投放力度,想放贷、能放贷却没钱放。

(二)企业管理不规范,增加了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

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效益不佳。一方面我县大多数中小企业家族式、家长式管理普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状况不透明。如有的企业为了少缴税款,故意将财务报表编制为亏损,大宗交易不在公司账面反映,而是通过个人账户进行交易,反映出企业现金流量不足,导致银行在对企业评级授信时刚性指标通不过,无法授信。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自有资本金偏低,资产负债率较高,在当前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经营困难、亏损严重,不符合贷款条件。

二是企业和个人社会诚信观念淡薄。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极个别借款人有空可钻,拖欠、逃避债务的现象尤在。个别企业和个人征信状况不良,或直接上了人行建立的征信系统黑名单,完全失去了获得金融贷款的资格。如我县邮政储蓄银行目前贷款余额xxx余万元,且全部为逾期不良贷款,上级有关部门已全面暂停了该行的贷款业务。诚信体系的缺失,从根本上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和决心。

(三)信贷运营机制不畅,影响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是担保难。我县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作为数量最庞大的县域经济主体,具有最广泛的融资需求,但在其融资过程中,经营状况较好的的企业,由于信用和风险意识的增强,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再加之社会信用担保机构欠缺,大大增加了获得担保贷款的难度,造成金融机构难贷款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

二是抵押品权属不清。我县有融资需求的绝大多数是矿山企业,xxxx年以来县上矿山企业进行了整合,由xxx多家整合为xx各矿区,每个矿区只发一个采矿证,当某个矿区下属的某个企业需要融资是只能用这个矿区的采矿证,这样就形成了借款主体使用的是整个矿区的采矿证,上级行在贷款审批时认为借款主体和实际借款人不符,抵押品权属不清,不予通过。

三是抵押贷款效率低。一方面时效差,我县中小企业财务缺乏计划性,需要贷款时,一般比较急,但目前企业办理财产抵押需要经过评估、评级、授信等多道手续,涉及多个层面及部门,需要提供许多相关资料,时效性差,影响企业投资时机。另一方面成本高,办理抵押时各项费用较高,且抵押率低,一般土地、房产抵押价值的xx%,矿产品抵押还要收取一定的监管费用,造成企业融资成本高,多是中小企业难以接受。

四、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银行要创新机制,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一是增强服务地方发展意识。各商业银行要明确自身市场定位,要立足于服务县域经济,不能脱离本土化服务。近年来的中央文件都一以贯之地提出县域金融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的要求,上级金融机构要切实解决从基层抽调资金的办法,明确县域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应规定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县域经济,以充分保障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

二是解决放权与门槛问题。县级金融机构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努力向上级机构争取符合我县信贷发展实情的信贷政策,要多汇报、多沟通,有必要时邀请上级主管领导到我县实地考察,争取上级金融机构对我县实行差别化授权,相应地提xx县域企业的授信额度,切实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门槛高、手续繁等问题。同时要根据我县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实际,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并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风险的中小企业,大力支持。

三是灵活运用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各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立足全县各类群体、各类企业的需要,加强政策调研,捕捉新的金融需求点,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特别是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特点,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量身订做等经营策略,积极探索采矿权质押、矿石、矿粉质押等新的财产抵押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品不足的矛盾。加大信贷品种的开发和投放市场力度,最大限度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扩大自身盈利空间。

(二)企业要主动作为,苦练内功积极争取金融支持

一是增强诚信意识。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不讲信用就要被市场经济参与者拒之门外,诚信是金,企业应牢固树立诚信是企业生命的观念,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资金使用监督,积极主动按时还本付息,杜绝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二是增强金融意识。企业要主动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业务知识,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提高自身信誉等级,充分合理运用金融理财工具,进一步与银行建立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关系,不要等在企业有困难时才想起银行。

三是增强管理意识。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依法依章建制,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化运行机制。使银行能够清晰的识别企业资本和现金流的状况,达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融资能力,提升企业发展潜力的目的。

(三)政府要搭建平台,优化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加快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营造诚信氛围为切入点,建立信用宣传教育平台。在电视台、政府网站开办一些专题栏目,大力宣传诚信典型、守信典范。对逃废银行债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大氛围。积极引入有资格的评级机构,组织县内有资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信用评级,真正把诚信客户的荣誉证变为贷款优先证和通行证。

二是加大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奖励。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考核奖励办法进行修订,按大家实现新增贷款比列给予奖励,特别是对新增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和完xx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贷款任务的,给予重奖。同时,政府财政性资金业务,在全面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做有选择性倾斜,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大,成绩显著的金融机构,给予重点照顾,进一步调动各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的积极性,支持县域经济持续跨越发展。

三是以依法行政为立足点,最大限度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对房管、国土资源、司法、工商等相关部门的督导,最大限度地简化房产、土地、权证、库存商品的抵押评估、登记、公证等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工商部门对需要以动产如矿石、矿粉抵押贷款的个人,依法进行动产抵押登记。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学习外地矿山整合经验,提高整合标准,成熟一家整合一家,整合到位。真正把优势资源配置到生产技术过硬,资源收利用能力强管理规范的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密切政银企的沟通与合作,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一方面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县域经济主管部门要及时向金融部门提供经济信息,包括资金需求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市场信息;金融部门要及时向县经济主管部门传导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信息。另一方面县工信局组织,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广阔,管理相对规范的中小企业,由金融机构对其进行财务及融资培训,提升我县中小企业综合素质。

五是以政府扶持为支撑点,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目前我县正在积极申报组建腾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申报资料已经政府审核上报,争取早日获得审批,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尽快发挥效应。根据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有必要引导企业建立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在各企业自愿的前提下,在明确各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之上,通过一定方式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设立,便于对会员提供封闭式担保贷款服务。此外,要积极鼓励民间投资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专业担保机构。对引进或县内民间资本成立的担保公司,可在税费等方面考上给予扶持。力争构建功能完善,运作规范,能够有效分散、控制和化解风险的信用担保体系,为全县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范文,尽在1566范文网。

第7篇 成品油价格上涨对县域经济的影响调研报告

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因素影响,自3月26日起,国家发改委决定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水平,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受国家这一宏观政策的影响,全国成品油市场价格呈现出快速上涨态势。本文就成品油价格上涨对__县域经济的影响作浅显分析。

一、__县成品油市场基本情况

(一)成品油销售网点布局情况。__县属湖北省山区小县,国土面积2740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34.5万人。全县加油站点众多,遍布城乡,继中国石油进入__市场后,截止20__年3月末,全县城乡的加油站达到了13个,其中中国石化12个,中国石油1个,分布于全县9个乡镇。众多的加油网点为成品油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8篇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22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18.4%。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 %和0.57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1566范文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部分城乡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xx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0元,分别是全省12858元的64.8%和全市10155元的82.1%;农民人均纯收入2022元,分别是全省3136元的64.1%和全市2884元的69.7%。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主要支撑。六是城镇化水平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不强。我县虽有3个建制镇,但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低,对县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弱。目前,我县城镇化率不足30%,明显低于全省的42%和全市的38%。

——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势在必行

在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打造熊猫家园”的载体,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拼搏,使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从人均经济指标上快步跟进和奋力赶超省市平均水平。

确定这些目标,一方面是我们实现建设人均强县、奋力争先晋位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县人口少既是劣势也有优势的特点。我们虽然在经济总量方面无法与其他县区相比,但人均指标上却蕴含着潜力。具体讲,一是××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正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多措并举突破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商贸流通、公路交通、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乡镇机构改革、扩权强县等利好政策,必将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具大。随着“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在产业培育方面多年的努力终将获得丰厚回报。三是××具有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后发优势明显。全县各级班子紧密团结,各级干部齐心协力,广大群众求富思进,加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催生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将驶入突破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随着西成高铁客运专线过境设站、“引汉济渭”工程等重点项目年内的开工,县委、政府发展农业三大产业的决定落实见效,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顺利推进,必将推动××的快速发展。只要我们凝心聚力、奋起直追,按照“抓特色比亮点、抓增长比人均、抓稳定比和谐、抓管理比环境”的发展思路,把省市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那么我们必将把落后的劣势转变为后发的优势,迅速掀起突破发展的新高潮。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首先,在农业方面,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强力推进生猪、山茱萸和板栗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抓大户、抓示范、抓规模、抓亮点的思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和补助,促进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按照一村一品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发展天麻、猪苓等中药材,搞好土鸡、中峰、大鲵等特种养殖业,抓好核桃、食用菌等林副产业。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机遇,搞好山地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其次,在工业方面,继续以山茱萸等产业为龙头,着力开发天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山茱萸保健酒、农家香公司的系列农产品等项目,并辐射带动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形成以技术为先导,以名牌产品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同时,将水能和矿产开发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发展龙头逐步壮大。第三,在三产方面,充分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围绕大熊猫栖息地、秦岭珍稀动物园重点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科考旅游,组织好茱萸花节、大熊猫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我县旅游宣传面。积极发展物流、商贸、信息等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缺乏可供出口的资源和产品,居民消费能力也非常有限,因而投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继续抓住国家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突破发展主攻方向,精心论证、筛选、储备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全力以赴抓好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争取和实施,重点争跑高速路新连接线、东陈路、污水及垃圾处理厂、大熊猫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推进大发展。要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对扶贫重点村、椒溪河流域土地整理、金水河梯级电站开发、经济适用房建设、乡镇卫生服务体系、佛中扩建、大熊猫生态旅游和天美、秦隆石材等投资额超500万元的大项目,要倒排进度,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及早动工建设。

大力推进城镇化,催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抓紧实施县城规划修编工作,统筹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力争我县乡镇列入“陕南陕北百镇”建设计划,积极做好西岔河撤乡建镇争取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努力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的品味。要不断改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扩大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县城、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三个层面梯次推进的发展体系。坚持“抓龙头、做大做强中心县城”和“抓基础、大力发展小集镇”相结合,突出搞好中心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借助三河口库区移民机遇,鼓励和引导群众向集镇集中,扩大县城及大河坝镇、陈家坝镇规模和容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引导农民出村出镇发展服务业,发挥小城镇对周边经济、文化、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强化“民营经济就是县域经济”的观念,按照“优化环境、宽松政策、取消门槛、放手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从税收、贷款、工商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积极扶持城乡群众兴办个体私营实体,最大限度地拓宽群众就业门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突破发展的根本出路,下更大的力气,投入更多的精力,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牢固树立开放兴县思维,突出中药材、农林产品、矿产等特色资源,做好优势项目的策划、包装、推介工作,主动出击,广泛联络,大胆借用外力推进发展。要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发展环境一票否决制度,严厉查处破坏投资环境行为,夯实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抓投资环境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作效率提速,及时为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

切实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本着“跳起来摘桃子”和跨越突破发展的原则,县委、县政府提出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00元和1xx元,力争尽快赶上省市平均水平,为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奠定基础。当前,一是要围绕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搞好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工作,切实帮助农民选准发展项目和拓宽增收渠道,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增收计划,努力从影响群众增收的各个环节入手,分解指标,明确任务,多措并举,确保群众收入有较大幅度提升。二是要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个体工商为主的非公经济和以生态旅游为依托的第三产业,为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提供稳定可靠的途径和支撑。三是要衔接好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确保把城乡群众收入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

同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局面平安和谐。扎实做好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和国家级卫生县城,精心组织好今年的高中考,协调推进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恢复重建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快××中学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切实维护和改善民生,扎实细致安排好城乡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确保群众生活不发生问题。高度重视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第9篇 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市)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经济系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商洛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一化促两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劳务输出五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4.04亿元,gdp总量比的100.16亿元增加73.88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2.6%,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44.58亿元,比24.61亿元增加19.97亿元,年均增长6.7%;二产增加值完成67.88亿元,比32.6亿元增加35.28亿元,年均增长15.1%;三产增加值完成61.58亿元,比21.31亿元增加40.27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总收入14.25亿元,比5.15亿元增长176.7%,年均增长4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2亿元,比2.46亿元增长177.2%,年均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7038元增长51.9%,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元,比1513元增长58.7%,年均增长16.6%。以来,柞水、商南、镇安、商州、洛南5个县区先后获得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作用日益显现。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24户,比101户增加23户。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9.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71亿元、工业税收3.2亿元,相比分别年均增长34.8%、21.5%、22.0%。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策划并实施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启动建设了刘湾产业项目区、柞水盘龙医药园区、洛南黄龙钼业小区、柞水小岭工业区、山阳中村钒业小区、镇安云东钒业小区等16个县域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376户,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2.8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8.8%。

(三)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核桃板栗建园达到404万亩、优质茶园达到15.4万亩、畜禽养殖示范小区达到48个、大场大户6317户,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8万亩,认定“三品”基地113个、产品59个。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68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24家,打造出了“金丝源”等40多个特色品牌,创建省级名牌产品3个。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市设立各类劳务中介机构176个,在新疆、山西、河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劳务基地23个,全市劳务输出49.7万人,收入达到22亿元。

(四)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活跃。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6亿多元,重点抓了柞水溶洞、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洛南老君山、丹江漂流以及柞水凤凰古镇、山阳漫川古镇、牧护关度假区、仙娥湖休闲园等一批生态和人文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山镇柞原生态两条精品旅游线路50多处旅游景点,全市旅游接待人数453.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比分别增加379万人次和9.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3.8%和93.0%。新兴服务业快速兴起,市场消费日趋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3亿元,比36.6亿元增加24.23亿元,年均增长18.5%。

(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4.65亿元,比37.2亿元增加127.45亿元,年均增长64.2%;争取中省项目支持资金11.43亿元,比3.7亿元增加7.73亿元,年均增长45.6%;招商引进项目130个,总投资208.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66亿元,是5.85亿元的6.6倍,年均增长87.6%。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继西合铁路、西康铁路建成通车之后,西柞、蓝商、商界、柞小四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坚实。

二、存在差距及原因

虽然近年来商洛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省内其它地市相比,无论从整体水平、经济规模,还是从人均发展水平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很

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第2页

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全市6县的平均gdp为18.71亿元,与全省83个县42.25亿元的平均水平、全省“十强县”126.26亿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全市gdp排名第一的洛南县为30.34亿元,与全省第一位的神木县290.58亿元相差8.6倍;全市人均gdp为7291元,比全省人均gdp18246元低10955元,人均最高的柞水县为11897元,与全省人均最高的志丹县107674元相差几乎8倍。二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在全省83个县、24个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商州区位居24个区的第22名,六县中没有一个进入上游前28名,居中游29-56位的有柞水、镇安、洛南,居下游57-83位的有商南、山阳、丹凤,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整体靠后。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2858元低1170元,收入最高的商州区为1100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16075元低50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3136元低735元,收入最高的丹凤县为261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6028元低3411元。四是财政收入水平低。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8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94个百分点。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不强,带动力较弱,相对具有一定优势的中药材、畜牧、核桃、茶叶等产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六是县域工业化水平低。县域重工业比重较大,工业结构不优、产品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全市工业化水平为19.1%,比全省48.1%的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七是县域城镇化水平较低。全市城镇化率为31.5%,比全省42.1%的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县域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转移农业人口的作用不明显。八是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7.13%,比全省47.2%的平均水平低0.07个百分点。

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制约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七县区均属国定贫困县,由于历史原因,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突出,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二是发展资金不足。七县区均属于资源型财政,支柱财源不强、新兴财源不多,县域财政收入总量小且很不稳定,加之历史负债较高,用于建设和发展的财政资金有限,主要依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县域经济缺乏发展的内生力。三是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受政策、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近些年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人才断茬、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县域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四是科技带动力弱。县域科研机构体制机制不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科技对主导产业的支撑力不足。五是对外开放不够。县区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较低、活力不强。六是行政效能不高。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少数领导和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与措施

(一)增强“四种意识”,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一是增强敢想敢闯的意识。敢想敢闯敢干是一种魄力、一种胆识,也是领导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备素质。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习惯等待,等领导,等支持,等政策,等资金,不敢求新变异、不敢打破陈规、不敢抢在人先的错误做法。要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倡导敢想敢闯敢干的风气,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摒弃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措施,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二是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机遇是战略资源。当前,商洛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良好机遇:中央把保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商洛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陕南突破发展,等等。要牢固树立并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意识,善于洞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带来的机遇,潜心研究各种挑战和困难中蕴含的机遇,在抢抓各种机遇中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增强发挥优势的意识。加快突破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发挥后发优势的过程。商洛的生物、矿产、旅游和劳动力资源得天独厚,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很大,尤其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到“十一五”末商洛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密集区,这些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要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资源与潜力、优势与劣势,善于审时、顺势、造势,敢于竞争,善于转换,挖掘潜在优势,发挥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最终把各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增强循环发展的意识。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商洛既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长期以来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环境保护最优和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二)做好“文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一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诸多矛盾的根本之举,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商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一是要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大投入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和矿产建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富有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要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要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各县区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坚持在政策、资金、人才上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协作配套型、循环经济型、节能减排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带动力的骨干企业,提高市内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四是要着力解决企业污染问题。坚持建管并举,一方面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清洁技术,实行循环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监管和环境执法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商洛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3.6%以上,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一是要继续按照“稳粮、扩经、兴药、优果、强牧”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选准特色、发展特色、提升特色,重点抓好丹北生猪、河谷川道蛋鸡、山镇柞板栗、洛南商州核桃、高山洋芋和低山茶叶等六大特色产业带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二是要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从根本上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

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县域经济拓宽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遵循城镇发展规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商洛中心城市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心城市要按照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盘活城镇资产,加快丹江景观带、南秦河景观带建设,尤其要抓好仙娥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以丹江两岸大道为发展主轴的现代城市景观群,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园林城市,成为连接西北与华中地区干道上的重要城市。要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下大力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抓好一批边贸重镇、产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的示范化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要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汇聚,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增强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要坚持经济民营为主、企业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事业民办为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一要鼓励引导全民创业。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二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尤其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三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与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培植一批、壮大一批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向科技化、外向化、规模化发展。

(三)打造“四大基地”,壮大县域经济产业基础

一是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去年以来,我们成功策划并启动建设的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包括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涉及光伏产业、盐化工与水泥、氟材料、锌及锌合金材料、钼材料、钒材料与新能源镁材料、钢材料、煤电等10个循环产业链45个项目,并与园区外47个项目之间构成循环发展、链条延伸、产业互动、关联配套的格局,到2023年共需投资1208.13亿元,全部建成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128.97亿元。目前,比亚迪、延长、陕西投资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已入驻园区发展。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抓住这个机遇,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强化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环保型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矿产业由采掘向深加工转变,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现代材料工业基地。

二是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坚持立足于秦岭,依托于秦岭,按照“政府指导、财政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为主”的思路,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合作开发旅游景点,突出抓好十大精品景区和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加快金丝峡国家5a级景区、木王和牛背梁4a级景区、天竺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进度,着力建设金丝峡——天竺山——木王——牛背梁生态旅游圈,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主动融入全国旅游大循环,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的生态旅游名城。要抢抓高速公路开通后人流、物流、信息流剧增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促进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家政、物业等新兴服务业在县域城镇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三是打造优质绿色产业基地。积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真做好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品牌建设、产品包装、市场销售等工作,提高商洛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面向西安、辐射全国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围绕发展丹参、黄芩、桔梗、连翘、五味子“五大商药”,扎实抓好商洛道地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坚持“招引”与“整合”相结合,扶持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推动核桃、茶叶等优势产业整合,打造一批商洛绿色特色产业品牌,力争到20xx年商洛绿色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20xx年达到100亿元。

四是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基地。坚持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产业来抓,积极整合劳动、扶贫、教育等培训资源,认真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搞好“订单”培训和“定向”转移,做到“先培训、后输出、持证上岗”,形成商洛劳务的品牌和特色。加快驻外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建设,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推动全市劳务输出数量和收益稳步提高。

(四)抓住“四个重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源动力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项目带动、投资拉动。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以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工业技改、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搞好项目争取和项目建设,特别是今年全市安排的100个重点项目,要强化协调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要按照全市启动40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每个县区都要谋划一批上规模、带动性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尤其要重点抓好西合、西康铁路复线和西商二线、榆商、商柞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比亚迪太阳能电池、延长氟化工、中金黄金开发、商洛发电厂、柞水大西沟菱铁矿开发、西部鑫兴钼业深加工、五洲公司钒业深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全市重大项目有序衔接、投资稳定增长。

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对外竞争与合作,推进全方位开放,借助外力促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转移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重大政策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上支持。要继续抓好投资环境建设,重点要在“政策比别人活、措施比别人新、办法比别人多、服务比别人好”等软环境上下功夫,努力营造促进发展的大气候、大环境,形成自己的区域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研究制定科技带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普及,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把新型适用科技成果积极运用于县域经济的开发领域,努力增强科技成果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中的转化、推广与应用效果。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探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他们来我市建立分支机构或科研基地,引导市内企业搞好自主研发,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动重点领域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改革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抓好农村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农村服务体系和种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改革,通过兼并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企业重组,鼓励市内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搞好财政改革,整合财政事业性投入,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集中力量办大事;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无论是哪项改革,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五)强化“四项措施”,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首先是金融支持问题。健全金融体系,增加信贷额度,引导民间资本向创业和发展领域流动,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其次是财政投入问题。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第三是人才保障问题。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不拘形式地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尤其是紧缺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定期定向对行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第四是土地供应问题。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对长期闲置土地要通过收购、租赁、参股等形式重新启用,以缓解建设用地与土地紧张的矛盾,确保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正当用地需求。

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抓住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契机,调整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理顺职责关系,强化权责一致,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三是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围绕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切实抓好政府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全面提高抓落实工作效率,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根据县域经济特色和发展水平,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正确运用县域经济考核结果,使考核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第10篇 农村信用社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防止经济过热,防控通货膨胀,协调经济转型,今年国家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与上年相对收紧的货币政策下,就农村信用社如何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笔者深入到河北省丰宁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研。

一、面临的挑战

从经济形势看,早在去年12月3日,___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的信贷政策。随着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紧操作已经到来,信贷收紧、利率上调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受限。从竞争形势看,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股份制银行纷纷跨域经营、增设网点,各家银行都在产品服务、营销机制上下功夫,大中城市的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县城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升温。从全国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农信社的市场份额越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也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老大”的局面将受到严重冲击,这对于农信社的信贷工作是严峻的挑战。从丰宁县情看,丰宁地处冀北,集老、少、边、穷、坝于一身,是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经济欠发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民增收、财源增长、城乡统筹等都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加之,丰宁被河北省列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之一,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将落户丰宁,并开工建设,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信贷供需矛盾增加。

二、采取的措施

在国家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为确保全县“三农”贷款需要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该联社积极采取措施筹集信贷资金,想方设法增加信贷投放。一是千方百计组织存款,壮大信贷资金实力。截至6月末,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85亿元,比年初增加3.32亿元;

二是深挖内部资金潜力,大力清收和盘活不良贷款。清收不良贷款是增加信贷投放的有效途径,年初开始,联社就牢牢抓住这项重点工作不放松,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措施,实行领导带头,部室包社和全员清收等多种措施,使不良贷款大幅下降,截至6月末,已收回不良贷款7794万元,比年初下降51.17%,所收回资金全部再次用于支持当地“三农”生产;

三是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弥补支农缺口。联社在深入调查掌握支农贷款需求的基础上,为确保春耕生产贷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4月份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再贷款1.2亿元,缓解了信贷规模和资金的双重压力。

四是准确把握信贷头寸,用足、用活、用好信贷规模。该联社认真做好全辖每一天的贷款发放及回收情况的摸底统计工作,做好辖内贷款规模的调剂,确保每个月的信贷规模既占满又不超,杜绝了农户借不到钱,信用社贷款规模又占不满的问题,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出了更大地效益。

五是拓展贷款方式,方便客户借贷。他们采取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担保抵押、公司+农户、公司+农户+订单、农户贷款企业担保等方式的信贷“套餐”,客户符合哪种贷款方式,他们就采用哪种方式放贷,对种植大户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几种贷款方式并用的形式进行支持。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截至6月末,全县信用社已累计投放各项贷款9.86亿元,同比增加3.83亿元,增长62.3%。首先是保证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资金需要,为不失农时地做好备耕春耕生产贷款发放工作,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农业生产所需贷款及时足额发放,突出支持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真正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及时借到了钱、种上了地。入春以来,该联社已投放备耕春耕生产贷款2.4亿元,确保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贷款需要。

二是确保了全县农业战略性调整,使农业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在保证粮食生产贷款需求的前提下,投放贷款2.2亿元,突出支持蔬菜种植和肉类生产,加快了112线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年内新增冷棚350个、日光温室150个、蔬菜恒温保鲜面积4000平方米,全县13各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亩;使凤山镇、五道营乡和土城镇的集观赏、采摘等于一体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的产业园区建成;年内新增肉牛规模养殖场10个,标准化鸡舍400个,实现肉牛存栏16万头,年出栏肉鸡1200万只。

三是促进了农村信用共同体建设。投放贷款 2.2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的信用共同体建设,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累计达到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家。四是推进了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使“一城、五区、八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贷款1.1亿元,重点投向五区和八大基地建设,通过主打“一主两翼”、休闲旅游这“两张王牌”,使农业观光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园艺花卉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初具雏形。同时,围绕京北第一草原、洪汤寺温泉峡谷、白云古洞等景区,扶持建设采摘园、家庭宾馆、马队等乡村游项目,特别是贷款300万元加快了“京北第一草原”大汗行宫建设,提升了丰宁旅游的品位和档次。五是确保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使民营经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优先满足优质重点客户资金需求,贷款1.96亿元重点支持了顺达、宏达和翱翔等一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大量的信贷投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截至6月末,全县实现财政收入55237万元,占全年预算任务的87.68%,同比增收26844万元,增长94.54%。

第11篇 成品油价格上调对县域经济影响调研分析报告

成品油价格上调对县域经济影响调研分析报告

近日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现就此次调价基本情况以及对__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并归纳综合如下:

一、 油价上调的基本情况

1、调价情况。3月25日零时起,国家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今年以来国家第二次调整成品油价,也是去年12月确定成品油税费改革以来第一次调高成品油价。

2、背景分析。近段时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有“触底反弹”之势,本周,国际原油价格更是冲上了50美元/桶,为近四个月来高位。在去年年底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国家对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表述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由此可见,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之际,上调国内油价,也符合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预期。

二、油价上调对__县影响

在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成品油价格上调,社会节能意识将得到增强,能源消费需求有所抑制,利用效益得到提高,符合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同时,成品油价格上调将直接影响__县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成本攀升。油价上调后,县城出租车每台每月增加油耗成本200元;农村和长途客运车辆每台每月增加油耗成本230元;公务车每台每月增加油耗成本180元。据估算,全县年消费成品油8.3万吨以上,其中柴油6.1万吨,汽油2.7万吨,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290元和180元后,将增加燃油成本1800万元以上。

2、企业利润空间缩小。油价上涨后,企业赢利空间将直接受到挤压,尤其是对原料、产品两头在外的企业和建材、矿山等企业影响严重。据志琨公司负责人介绍,油价上调后,企业将每月增加支出1500元以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多数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3、农业生产费用增加。__县为农业大县,油价上涨导致农业生产费用增加。据调查,中型收割机每亩需耗油1.92—2.87升,柴油涨价后每亩成本增加0.57—0.86元;耕田需油1.5升/亩,打水需1.8升/亩,共计3.3升/亩,因调价仅此两项每亩增加成本1.12元。据农业部门预测,__县每年农业机械耗油总量为6800吨,农业生产将增加200余万元的成本开支。

4、扩大内需遭遇新阻。在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其中包括提振汽车消费规划、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而油价上调,势必对__县消费者的买车需求有所牵制,对扩大内需造成影响。

第12篇 县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书

一、“十二五”发展建设现状

(一)抓好乡安置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该项目预计总投资598.95万元,可解决7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抓好西尔芦色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本项目规划建设15处灌区,新建取水建筑物20座,干管23条,62.504km,支管60条,42.711km,斗管183.126km,管道减压池133座,蓄水池92座。通过农田水利引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项目区5乡1镇3.05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总投资8400万元。

(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川西藏区生态与保护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县建设,提高我县水土保持工作水平。

(四)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该工程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共计三段,分别是:

1、大河县城防洪堤工程:

此次工程拟新建堤防长度为2875.57m,修复水毁段长度为211.24m,m10水泥砂浆抹面段长度为3991.70m。概算总投资2769.24万元。

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项目的50%。计划将于2023年汛期前完成。三标段风情小镇段因施工组织及现场征地、拆迁等问题未能落实,故仍未进场。

2、县镇大河治理防洪堤工程:本工程位于大河县城左右两岸,堤防总长度为879.54m,其中林业局段堤防长度为362.92m,汽车站段堤防长度为516.62m,堤防采用衡重式挡墙,采用c20埋石混凝土浇筑。总投资905.39万元。主要资金为县财政自筹资金。目前正在实施,计划将于2023年4月完工。

3、县大河流域乡防洪治理工程;该项目综合治理河道5100m,新建防洪堤总长1525m,其中左岸935m,右岸590m,配套建排水沟1525m和2处穿堤涵管,疏浚河道4000m。本工程投资总计为1065.76万元。20xx年底前完成相关前期工作,2023年完成施工。

4、县乡小河防洪治理工程;本工程位于县乡境内小河上,工程综合治理河段分为两段,一段位于乡场镇所在地河段,一段位于上游村居民集居地河段。工程项目综合整治河道总长3110m,新建防洪堤长度为2138m。其中村河段整治河道长1420m,新建防洪堤长1048m;乡场镇河段整治河道长1690m,新建防洪堤长1090m;河道疏浚总长2890m,其中村河段1200m,乡河段1690m。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工程投资总计为1199.71万元。20xx年底前完成相关前期工作,2023年完成施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水源枯竭造成饮水安全项目无法正常运行,致使引水距离加长,工程量加大,老百姓投工投劳量加大,超预算增大,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

2、县自然灾害频繁,找水源难,对水源区的保护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

3、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力度,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水利工作技术力量的要求也就起来越高,而我县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需要。

施工进场涉及老百姓私搭乱建及开荒地较多,征地难度大。

4、饮水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建设成果不能发挥长期效益。大部分村寨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淡薄,缺少自主管理维护制度约束,群众在饮水设施损坏后,不能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仍其老化受损,建设成果的长期效应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5、群众“投工投劳”配合意识不高。老百姓自己投身建设中,可以使老百姓知道建设不易,使其提高管护意识。但是我县部分村寨青壮年村民常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只剩上了年纪的老人,思想、能力都不会太突出,对于“投工投劳”有心无力。加上政策补助不会太高,很多青状年村民都不会选择放弃现在打的工,而回村搞建设,许多工程和工作往往无法开展。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