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一游玩作文800字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今年暑假,我们和朱子熙一家去了四川。印象最深的是“都江堰拜水问青城山”之旅。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走过一条郁郁葱葱、树木繁茂的森林小径,控水三大法宝出现在我眼前。中间卧着四根铁柱,叫卧铁,是洗沙的秤。周围有一些叫做竹笼的东西,里面有鹅卵石来盛水和挡水。竹笼旁边有几个马扎,是木制的三脚架,防止竹笼被冲走。
我们继续往前走,远远就看到了宝瓶口和飞沙堰。宝口口起着“控制闸”的作用,可以自动控制内江的来水量,而沙飞堰式溢洪道又称“溢洪道”,具有泄洪、排沙、调水三大功能。沿着狭窄的木板路走着,我来到了一座长长的吊桥前。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护栏往前走。我差一点过桥,很快就到了鱼嘴。是都江堰的引水工程,看起来像一条张着嘴的大鱼,很有意思。我们坐观光车往前开,很喜欢献给李冰父子的二王庙。我筋疲力尽,坐在椅子上休息,吃着美味的香肠,准备喝口水。我发现一只可爱的蜗牛悄悄地钻进了我的杯盖。我盯着这个“不速之客”。小蜗牛看到我在看它,就抬起头来,好奇地看着我。太好笑了!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了青城山,那里风景优美,花香扑鼻,仿佛是人间仙境。我爬上蜿蜒的石阶,看到几条清澈的小溪,一路上还有一两只飞鸟。很快我就到了岳城湖,那里的湖水平静而光滑,像一面透明的镜子。偶尔有几条船经过,引起涟漪。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坐索道的地方。从缆车里往外看,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眼花缭乱。爬了好几步,筋疲力尽,终于来到了青城山顶——古色古香的老君亭。老君阁屹立于云雾之间,显得高大雄伟。参观完这里后,我们走下了另一条山路。一路上,我们还参观了祠堂、石天洞、五洞天等景点。我们在又陡又陡的山路上一步一步走着,山路上的石阶因为年代久远,很滑,我差点摔倒。我鼓起勇气继续前行,终于在——来到了前后山路和后山路交叉口的月城湖。心里有了一丝希望,我激动起来,兴奋地往前跑。我用尽全力向山下跑去,古朴的山门终于出现在我面前。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激动吗?来和我一起享受都江堰的神奇和幽青城山吧!
【第2篇】初一游玩作文800字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今年暑假,我们和朱子熙一家去了四川。印象最深的是“都江堰拜水问青城山”之旅。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走过一条郁郁葱葱、树木繁茂的森林小径,控水三大法宝出现在我眼前。中间卧着四根铁柱,叫卧铁,是洗沙的秤。周围有一些叫做竹笼的东西,里面有鹅卵石来盛水和挡水。竹笼旁边有几个马扎,是木制的三脚架,防止竹笼被冲走。
我们继续往前走,远远就看到了宝瓶口和飞沙堰。宝口口起着“控制闸”的作用,可以自动控制内江的来水量,而沙飞堰式溢洪道又称“溢洪道”,具有泄洪、排沙、调水三大功能。沿着狭窄的木板路走着,我来到了一座长长的吊桥前。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护栏往前走。我差一点过桥,很快就到了鱼嘴。是都江堰的引水工程,看起来像一条张着嘴的大鱼,很有意思。我们坐观光车往前开,很喜欢献给李冰父子的二王庙。我筋疲力尽,坐在椅子上休息,吃着美味的香肠,准备喝口水。我发现一只可爱的蜗牛悄悄地钻进了我的杯盖。我盯着这个“不速之客”。小蜗牛看到我在看它,就抬起头来,好奇地看着我。太好笑了!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了青城山,那里风景优美,花香扑鼻,仿佛是人间仙境。我爬上蜿蜒的石阶,看到几条清澈的小溪,一路上还有一两只飞鸟。很快我就到了岳城湖,那里的湖水平静而光滑,像一面透明的镜子。偶尔有几条船经过,引起涟漪。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坐索道的地方。从缆车里往外看,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眼花缭乱。爬了好几步,筋疲力尽,终于来到了青城山顶——古色古香的老君亭。老君阁屹立于云雾之间,显得高大雄伟。参观完这里后,我们走下了另一条山路。一路上,我们还参观了祠堂、石天洞、五洞天等景点。我们在又陡又陡的山路上一步一步走着,山路上的石阶因为年代久远,很滑,我差点摔倒。我鼓起勇气继续前行,终于在——来到了前后山路和后山路交叉口的月城湖。心里有了一丝希望,我激动起来,兴奋地往前跑。我用尽全力向山下跑去,古朴的山门终于出现在我面前。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激动吗?来和我一起享受都江堰的神奇和幽青城山吧!
都江堰之行
我们一来到都江堰这个美丽的地方,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无论是这里的空气,这里的花,还是展出的图片。给我们一种新的感觉。
先说不同形状的雕塑。城隍庙里,城隍悠闲地坐在正中,而守护他的四位国王则严肃地坐在宝座上,脸绷得紧紧的,手里紧握着武器,戒备森严。有许多动物站着,表现出将军的风范。
然后,我们踏着欢乐的脚步,听着好听的歌,来到了一个——西关的检查站。虽然这只是一座塔,但意义重大。据说这个伟大工程的创始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李冰。曾经和小龙在这里打过仗。李冰变成了牛,和犀牛打架变成了龙。后来他在李冰的策划下赢了,静静的感受着,仿佛惊心动魄的一幕幕重现。
离开西关没多久,玉礼关又跳了出来,站在塔上,俯瞰着岷江,把都江堰尽收眼底,让我们心情愉悦。
穿过安澜电缆桥,你将到达都江堰的重要地区——余醉——。因为这里的地形像一条大鱼的嘴,大家都叫它鱼嘴。旁边是水闸,挡住了外河,让我们看不到一波又一波的壮观景象。你只能看到岷江流向沙飞堰。这一次,我们意外地发现了李冰造水时使用的重要工具,即——叉和竹笼。
走在人字堤上往前走,是沙飞堰。虽然这只是都江堰的一小部分,但却为都江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它控制了岷江的流向,改变了流向。在沙飞堰旁边,有一个瓶口,这是一个很窄的缺口。像一个珍贵的瓶嘴很窄的花瓶。这个缺口有效地控制了岷江的流速,并允许它向其他地区移动。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伏龙关。我了解了李冰,包括给最大力量的堰工。出观,是名人之路。当初,两只石龟背着石碑静静地躺着。然后就是小龙喷泉。走路就能看到吉登斯。诸葛亮、阿尔泰等历史名臣。正当我们在享受的时候,小哥哥叫我们去深桂池喂鱼。原来这里的鱼特别爱吃辣椒。
后来经过一番欣赏,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伟大的项目。带着玩的疲惫,我们慢慢走出大门。
啊,多美的地方啊!
(初三,800字)
游都江堰1000字
提起独惠岩,人们会想到宏伟而广阔的水利工程,其清澈的溪流渗入数千英里的沃土,从而创造了今天美丽的天府之国。这个假期,我走近都江堰,瞥见了她的脸。我久久不能平静.
当我们到达都江堰时,我们正在沿河参观这个令人惊叹的项目。
一进景区大门,就能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岷江奔腾而下,浩浩荡荡,巨浪奔腾;水很绿,两岸的树山倒映在水中;这座山高耸入云。虽然已经入冬,但山上的树木依然挺拔,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见证着这个水利工程的跌宕起伏。塔楼和亭台楼阁隐约暴露在丛林之间,仿佛置身仙境。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电缆桥。我一上桥,摇晃的桥打断了我的思绪。这时,我吓坏了。桥下咆哮的河水让人不寒而栗。——桥好像随时都会倒。我赶紧走过电缆桥,跑到鱼的口边。这里已经人山人海,大家互相推挤着冲向围墙,我们在一起了。这一刻,我看到了浩瀚的闽江水,像是被施了魔法,有意识地分开了,在水师里有雪白的波浪和涟漪,很美。后来一个导游阿姨说;“这里是引水堤。在岷江,岷江的水分为内江和内江。外江是岷江的主流,内江是灌溉用水。”我带着一种理解的感觉听着,渐渐入迷。转眼间,我们来到了沙飞韦尔。在堰上,清澈的河水拍着大坝,像是在抚摸,一点也没有突如其来的涌水。但导游阿姨说:“这个沙飞堰是引水大堤和宝口口之间的一个低滚坝。当水位上升时,内江多余的水流和泥沙将被排放到外江,从而保证了灌区的安全。这样灌溉渠就不会堵了。”我仿佛身临其境般倾听着,看到水上涨时,河水的急流和箭矢从这里经过,这里分流的景象是如此壮观。我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李冰的坚韧不拔,当时科技工程的卓越,其雄伟的外表显示了中国古代的文明。经过沙飞堰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像瓶口一样的狭窄缝隙。原来有一个密如蛛网的通道系统。啊!这么宏伟的水利工程,世界独一无二!它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造福后代,对古人有着前所未有的尊重!
今天的都江堰依然美丽壮观,地震并没有动摇她。下山走出门后,城市还是那么繁华,新建的建筑已经从地上拔地而起。短短两年时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没有地震创伤,人们很幸福。这个项目就像一座纪念碑。她和这座城市雄辩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有创造人类奇迹的智慧和力量。
(初中三年级,)
都江堰
都江堰南桥都江堰南桥位于都江堰宝口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一座宏伟的廊式古桥,介于南街和复兴街之间。清光绪四年(1878年),知县鲁保德与丁宝珍一起大修都江堰的余银,设计建造了一座名为普济桥的木桥。1925年重建,桥面加宽。1933年淠河战争爆发,木桥中洞拆除,战后修时加寨门。这座桥长约133米,有4排5个洞。白天开门,晚上关门。1958年,这座桥被洪水摧毁了。重建时,木桥桩改为混凝土桥墩,并增设拱形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正式命名为‘南桥’。1979年重修,增加桥身和通道,依旧5孔。这座桥是木梁钢筋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加桥亭、石阶、花呗,桥身雕梁画栋,桥廊饰诗画匾额。它不仅保持了古桥的风格,而且具有精湛的建筑艺术,使其成为都江堰市的旅游景点。1982年,国务院将南桥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
维修历史
南桥原名普济桥,多次受损。1958年被洪水冲毁后,1959年重建,改名南桥。现存的南桥是1979年在冠县政府城建委员会的主持下建成的。有三个宽桥头。牌坊式三檐桥呈堂状,屋顶为瓦顶,有各种脊、瓜、兽、像等泥塑。桥头有木雕。
2006年冬天,南桥翻修。桥跨为木地板,桥头铺青石浅浮雕。桥上增加了木雕和金柱对联。天花板被改造成了一个仿古天花板,有喷漆的天花板和卷起来的天花板。所有木雕都涂金填色,更新了阿芳画、壁画、诗词对联,让南桥更加耀眼。
都江堰南桥位于内江咽喉,城南堡瓶口处,属于走廊式古桥。宋朝以前没有试验,建起来也没有试验。原名凌云桥,后改名徐灵桥。普济桥在清代更名,经历了从绳桥、土桥到水泥木结构结合的演变。南桥有5个洞,长54米,宽12米,是一种类似桥梁建筑的国家建筑形式。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对联融为一体,素有“水上画楼”、“江源第一桥”、“游台”之称。现有的南桥是2009年改建的,至今断断续续改建了多次。桥头的城堡,空中的飞檐。我们现在看到的南桥是最近翻新的。各种彩画、雕梁画栋都很刺眼。屋顶有民间彩塑,如《海瑞罢官》、《水漫金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它们在形态和逼真程度上是不同的。
“踩南桥,天气好,粮多!”被誉为“天府之源第一桥”的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景观之一都江堰市南桥,经过近百名川西坝子熟练工匠五个多月的辛勤劳作,完成了灾后重建工程。昨天上午,都江堰市在丽都公园门口附近的南桥广场举行了一场简单而隆重的重建和过桥仪式,庆祝灾后重建的伟大喜事。
“这是我第四次目睹南桥的重大改造和重建。真的是一次比一次好。”都江堰81岁的市民张伯福特意穿着庄重的中山装参加仪式,以庆祝南桥重建。在改建的南桥上来回走了几次后,张伯福的眼角忍不住湿润了。据张伯福介绍,
据都江堰南桥改造工程监理工程师、古建筑专家杨大兴介绍,南桥改造共耗资490万元,按照“以旧换新”的原则进行,拆除的木结构大部分安装回原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改造成本。此外,原有的88根混凝土柱全部更换为1.2 cm厚的钢管,用钢量超过90吨,达到8度抗震。在四个码头的方上下游各建有8个喷水龙头,并安装了50盏彩色射灯和2000多米高的led灯。此外,都江堰市还投资550万元对南桥旁边的南街进行了改造。
震后重建
南桥建成,成为都江堰地震灾后重建后的第一个旅游景点。那么,经过半年的“隐身”,南桥到底经历了什么?
地震后,都江堰市的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地震后第三天,都江堰市建设局组织成都桥梁专家对15座市政桥梁进行了应急评估。发现南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消除了桥身,设置并封闭了坚硬的防护通道。
2008年6月初,都江堰市建设局将南桥评定为桥廊上部四级建筑,处于危险状态,建议拆除重建。经过省内桥梁和古建筑专家及相关部门的三次讨论,都江堰市政府最终决定对南桥进行保护性拆除重建。
该项目建设负责人石建辉表示:“项目预算投资490万元。它于2008年10月进入施工现场,在150天内完成了重建任务。”石建辉介绍:重建过程中,有100多人在桥上工作,最多几百人,主要是木匠、石匠、雕刻工、泥塑工。招聘的技术工人需要检查一下,看是不是真的。同时,施工方还使用了都江堰地毯厂的画家,他们至少有20年的经验,都是工艺美术家,擅长民间绘画。改造工程中,桥头按原貌、风格、工艺采用钢木结构建造,对桥身进行加固修复,更换梁柱,尽可能使用原有构件,既保留了原有风味,又节约了成本。“在施工中,注意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部件,以及整个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改建后的南桥保持了浓厚的古建筑韵味,抗震设计烈度达到8度,增强了桥梁的整体性和安全性。”石建辉说。史书上属于都江堰的歇后语不多,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冠县南门无路可出”,七个字道出了过去都江堰人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南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成的。南桥位于都江堰市南门外,横跨内江。桥还没建好,行人就被它挡住了,来来往往很不方便。清光绪四年(1878年),四川巡抚丁宝珍大修都江堰。修缮完毕后,丁宝珍打开了钱,看了看粮仓。钱粮都在凑,还有一万多块银子。钱该怎么办?丁宝珍陷入了沉思。他可能会考虑用捐款来奖励那些做出卓越修理的官兵。他可能想过用它们来修复略显破败的官邸,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架桥,用一万两银子沟通内江两岸的文明。一年后,一座木结构、瓦廊飞檐的“通济桥”在内江上建成。同济桥因其“雁牙直飞南路”而被称为“南桥”。从此,从南到北的行人脚下都有一条平坦的道路。他们过桥的时候,总是深深的看着奔腾的河水,然后轻轻的叫一个人的名字。1958年,绵江发生山洪,漂木堵桥口,撞桥;后来被闽江水运局林业工业局改建,木桥桩改为混凝土墩,正式更名为“南桥”。文革期间,大桥受损,1979年重建。建成后成为今天古老的钢筋混凝土骨架木结构廊桥景观桥。今天的南桥是5孔,长54米,宽12米,有3个重叠的飞檐和琉璃瓦。桥头有五彩缤纷的珍禽异兽雕塑和各种民间传说和戏剧人物,各有千秋,栩栩如生。桥亭两端的柱子上有书法对联,左右走廊的内墙上有34副书法对联,还有精美的山水画和神话传说。全桥是诗书画结合的艺术长廊,南桥的适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如今都江堰的交通四通八达,南桥作为主干道的作用已经淡化。每年夏天,仍然有许多人在南桥上打盹,乘凉。他们更容易错过一个官员,把挺直的脊梁变成我们的桥梁。
地震后,福一桥——号南桥修复并对外开放。南桥仍然以其美丽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初三,2700字)
1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