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 演讲稿范文
栏目

美学演讲稿(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5-22 14:33:48 热度:24

美学演讲稿(6篇范文)范文

第1篇 争做真善美学子主题演讲稿

北师大株洲附校五(2)班:毛安琪 指导老师;吴艳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五(2)班的毛安琪同学,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争做“真善美”学子。圣经上曾说:“拥有真、善、美的心灵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它使人生的每一天都灿烂。” 关于“真善美”三个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而我是这样理解的:

“真善美”中的“真”是指要真诚待人,做真实的自己,不吹嘘,不浮夸。记得我上三年级时的一节体育课,我在操场上捡到了一个钱包,因为当时没人发现,我没有及时把钱交给老师,放学回家后,我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妈妈,妈妈知道了此事,她给我讲了“换位思考,拾金不昧”等道理,第二天我就主动把拾到的钱交给了老师,范文top100从那时起,我也懂得了“真善美的真正含义”!

“善”就是善良,是对他人无私的关爱和祝福,是来自心灵深处真诚的怜惜与同情!来到我们北师大校园,您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风景:“上学和放学时,我们的行政领导和值日老师不论日晒雨淋,都在维持着校园秩序;同学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高年级的姐姐会扶起摔跤的小弟弟小妹妹;值日学生耐心劝导乱丢果皮纸屑的同学等等,这些都是“真善美”的体现!有人说:“给予比索取更幸福”,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关爱得到了快乐,我觉得自己也很快乐,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做着对别人有益的事!

“美”就是心灵美,而且我认为它不仅是外在的美,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身为北师大的学子,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的身边就有一群“真善美”的代表---那就是我们尊敬的老师们!他们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他们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他们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学子的灵魂!他们是真的种子,思想汇报专题善的信使,美的旗帜!他们是真善美的代言人!所以我觉得“真善美”就是爱和无私的付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人人都成为“真善美”的现代好少年,让我们的北师大校园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芬芳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争做真善美学子主题演讲稿》是由酷猫写作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第2篇 赞美学校的精彩演讲稿

学校,虽不是生养你的地方,但却是你学习做人,快乐成长的摇篮。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赞美学校的精彩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哟。

赞美学校的精彩演讲稿篇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一(10)班的xxx____一个活泼,快乐,我行我素的女孩。

可能是刚刚脱离了小学的保护吧,初识翠岗,心里多少有些陌生,动不动就脱口而出:“我是xx小学的!”这才仅仅过了四个月,我的口头禅就已变成了:“我是翠岗中学的。”

这样的变化我想是因为翠岗的景色让我的心醉了。

那黄绿二色的教学楼和谐,欢快。使我联想到了一片勃勃生长的小草,让我有了奋发学习的动力。校园东面的花园更是景色宜人。亭台,假山,石桥,绿树,碧草,清水,灵鱼……无不在这里肆意地释放着它们潜在的灵气。坐在这里,我似乎闻到了浓郁的书香,陶醉在了知识的海洋。美丽的翠岗使我心醉,它让我沉醉在书卷的香气中,无法自拔。

这样的变化我想还因为校园的文化让我的心动了。

翠岗共有31个班级,每个教室都挂了两条名人名言。这62条名言,教会了我们人生中最需要学习的一点——做人。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我看见了:骄傲使人退步;在我反悔诺言的时候,我看见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我乱花金钱的时候,我看见了: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冰山的一角便已如此,整个的冰山又是怎样,可是无法想象了。

这样的变化我想更因为翠岗的老师和同学让我的心热了。

虽然刚开始大家都不熟,但凭着我们心中的那朵火焰,我们渐渐的聚拢起来。一旦有同学遇到了困难,其他人就会热心地走上前去,这一点我可是深有体会。我的班主任,也就是张老师。她对我很严厉,一直都是表扬得少,批评得多。但我十分的感激她,因为她对我的批评使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不断奋进。学校的老师,同学对我的关心无时无刻不使我感到了身在翠岗的温暖与安心,也使我更爱翠岗这个“家”了。

就是这样,我爱上了翠岗。现在,我想大喊一声表达我心中真切的感受 :“我 是 翠 岗 人!”

赞美学校的精彩演讲稿篇二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大学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大学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地成长。

未来不是梦,今天,在我们手中。

赞美学校的精彩演讲稿篇三

我家住在丰台区,离六十六中很远,即使这样,每当在路上回想起学校,心中总会有丝丝感动涌上心头,也就不觉得有多远了,我虽然来到六十六中只有一年多,但我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我从这片校园中得到了母性般的呵护,使我在这里得以成长,感恩的心,使我深爱这里。有了不足,听到的更多是鼓励;犯了错误,看到的还是宽容。难以忘怀,20xx年9月,刚开学,学校的开学典礼叫做感动校园,随着音乐声,我们回忆了更多在去年发生的感动校园的故事,虽然我没有经历过却依然被感动着。

记得在高一的时候,有一次我不舒服,仍然上学了,中午的时候,妈妈打电话到教师办公室询问情况,老师得知后,就来询问我,还说如果实在不行就去医务室看看,之后一直关心我,问我还不能不能坚持。这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件小事,但当它发生的时候,却那么令人感动,生活在这样一个令人感动的校园里,怎能不心存感动呢

我爱我校,因为这里有辛勤工作的老师,为了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他们认真地备课,悉心的准备各种工具。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他们的精心教导下,我们不但积累了许多知识,还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们在引导我们进入知识圣殿的同时,为我们树立人格的楷模,精神的丰碑!我爱我校,这里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获取力量的源泉。是我们踏向社会的第一扇大门。我爱我校,在这里我们健康的成长,把心中的理想放飞。为了明天的辉煌,我们要现在打下基础去充实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第3篇 学生赞美学校演讲稿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回想起来,来到八小也有一个多学期了。虽然在这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老师、同学,这里的一草一木,优美的环境,明亮宽敞的教室,高大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实验楼,以及我们的学校领导办公、开会的办公楼。我爱上了这里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爱这里的学生。他们热情好学,聪明能干,互帮互助,而且十分有礼貌。同学们之间总会有一些小矛盾的,不可能没有,但是他们并没有通过打架来解决矛盾,而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解决。同学们都能做到互相谅解,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同学团结友爱,已经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来了。在学习上,同学们都各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口才很好、有的作文写得很好、有的擅长解决难题等等。但是同学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学好知识,考上理想学校,为亲人争光,为老师争光,为学校争光!在礼仪上,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不管是见到领导、老师,还是遇到家长,都会停下来,敬个队礼,再有礼貌的问声好。在劳动方面,同学们也很棒。每天上学放学,都有同学扫地、拖地,或者去草地除草。每当大扫除时,同学们一个个埋头苦干,累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同学们早已把学校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谁都希望自己的家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自己看着也赏心悦目,难道不是吗?

我也爱这里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平易近人,呕心沥血、全心全意地为祖国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为学校、国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早出晚归,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才,是为了报效祖国而在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即使,这对祖国来说也许微不足道。白天,他们进行紧张的教学工作:上课时,他们循循善诱,那声音如清泉般沁透心脾,娓娓动听;下课时,他们就要对那些调皮的、成绩差的同学进行指导和教育。晚上,他们也不能早早歇息:要批改白天同学们交的作业;要准备好明天上课的内容提纲;要想怎样把差等生的成绩提高上来;要向家长了解每位同学最近的学习情况,……他们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去塑造千百万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辛辛苦苦、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十年、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在教学岗位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根草去的人”。是啊,老师就是蜡烛,给我们带来光亮;老师就是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老师就是米兰,默默的奉献自我……

我爱八小,我爱我可爱的学校。其实,爱校就是爱家,爱校也是爱自己。因此,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爱八小,爱护八小,让我们的第二个家——八小,永远年轻、美丽!一起行动起来吧,我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4篇 赞美学校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一(10)班的xxx____一个活泼,快乐,我行我素的女孩。

可能是刚刚脱离了小学的保护吧,初识翠岗,心里多少有些陌生,动不动就脱口而出:“我是xx小学的!”这才仅仅过了四个月,我的口头禅就已变成了:“我是翠岗中学的。”

这样的变化我想是因为翠岗的景色让我的心醉了。

那黄绿二色的教学楼和谐,欢快。使我联想到了一片勃勃生长的小草,让我有了奋发学习的动力。校园东面的花园更是景色宜人。亭台,假山,石桥,绿树,碧草,清水,灵鱼……无不在这里肆意地释放着它们潜在的灵气。坐在这里,我似乎闻到了浓郁的书香,陶醉在了知识的海洋。美丽的翠岗使我心醉,它让我沉醉在书卷的香气中,无法自拔。

这样的变化我想还因为校园的文化让我的心动了。

翠岗共有31个班级,每个教室都挂了两条名人名言。这62条名言,教会了我们人生中最需要学习的一点——做人。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我看见了:骄傲使人退步;在我反悔诺言的时候,我看见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我乱花金钱的时候,我看见了: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冰山的一角便已如此,整个的冰山又是怎样,可是无法想象了。

这样的变化我想更因为翠岗的老师和同学让我的心热了。

虽然刚开始大家都不熟,但凭着我们心中的那朵火焰,我们渐渐的聚拢起来。一旦有同学遇到了困难,其他人就会热心地走上前去,这一点我可是深有体会。我的班主任,也就是张老师。她对我很严厉,一直都是表扬得少,批评得多。但我十分的感激她,因为她对我的批评使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不断奋进。学校的老师,同学对我的关心无时无刻不使我感到了身在翠岗的温暖与安心,也使我更爱翠岗这个“家”了。

就是这样,我爱上了翠岗。现在,我想大喊一声表达我心中真切的感受 :“我 是 翠 岗 人!”

(演讲稿)

第5篇 争做真善美学子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五

(2)班的毛安琪同学,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争做“真善美”学子。 圣经上曾说:“拥有真、善、美的心灵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它使人生的每一天都灿烂。” 关于“真善美”三个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而我是这样理解的:

“真善美”中的“真”是指要真诚待人,做真实的自己,不吹嘘,不浮夸。记得我上三年级时的一节体育课,我在操场上捡到了一个钱包,因为当时没人发现,我没有及时把钱交给老师,放学回家后,我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妈妈,妈妈知道了此事,她给我讲了“换位思考,拾金不昧”等道理,第二天我就主动把拾到的钱交给了老师,从那时起,我也懂得了“真善美的真正含义”!

“善”就是善良,是对他人无私的关爱和祝福,是来自心灵深处真诚的怜惜与同情!来到我们北师大校园,您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风景:“上学和放学时,我们的行政领导和值日老师不论日晒雨淋,都在维持着校园秩序;同学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高年级的姐姐会扶起摔跤的小弟弟小妹妹;值日学生耐心劝导乱丢果皮纸屑的同学等等,这些都是“真善美”的体现!有人说:“给予比索取更幸福”,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关爱得到了快乐,我觉得自己也很快乐,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做着对别人有益的事!

“美”就是心灵美,而且我认为它不仅是外在的美,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身为北师大的学子,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的身边就有一群“真善美”的代表---那就是我们尊敬的老师们!他们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 他们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 他们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学子的灵魂!他们是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他们是真善美的代言人! 所以我觉得“真善美”就是爱和无私的付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人人都成为“真善美”的现代好少年,让我们的北师大校园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芬芳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6篇 美学乃伦理之母——布罗斯基演讲稿

对于一个相当私人化的人而言,对于一个偏爱自己的私事超过任何社会重要角

色的人而言,对于一个在这种偏爱方面走得相当远——至少远离祖国的人而言,对

于一个宁做民主国家中彻底失败者也不当暴政下烈士的人而言,突然发现自己站在

这个讲台上,这是多少有些令人尴尬不安的场面。

……

如果艺术传授什么(首先对艺术家而言),那就是人格的私人性。艺术,作为

私人事业最古老、最具字面意义的形式,在一个人心中,有意无意地培育一种独特

性、个人性、分离性的意识,使他从一个社会动物,转变为独立自主的“我”。很

多事物可以分享,一张床、一片面包、一些信任、一个情妇,但决非一首诗,例如

莱勒·玛莉亚·理尔克的诗。一件艺术品,尤其文学作品,特别一首诗,是向一人

私语,将其带入直接交谈,没有任何中介。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艺术就一般而言,尤其是文学,特别是诗歌,并非完全得

宠于争取大善的斗士、教化群众的导师、揭示历史必然的预言家。在艺术涉足之处

,在朗诵诗歌的地方,他们发现:漠不关心和多重声调,代替了事先应许和全无异

议;疏忽大意和吹毛求疵,代替了行动决心。换句话说,在那些小零的位置上,在

那些大善斗士和群众统领们倾向运作的地方,艺术引出了一串“句号、句号、逗号

,以及一个负号”,使每个零都变成一张小小的有人性的尽管并非总是漂亮的脸。

伟大的巴拉亭斯基谈到他的缪斯,将她的特征归结为拥有一张“超凡脱俗的面

孔”。

正是在取得这“超凡脱俗的面孔”上,显示了人的存在意义,因为我们正如这

张面孔一样,在遗传上愿意并且能够超凡脱俗。一个人,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其

首要任务就在于把握自己的人生,不受外来的强制或规范,不管其外表可能有多么

高贵。

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我们完全明白它将如何终结。把这个机会浪费

在他人外表、他人经验上,浪费在同义反复上,那将是令人遗憾的;而更令人遗憾

的还在于,历史必然的预言家说服一个人,使他可能愿意赞同这种同义反复,但既

不会随他去坟墓,也不会向他致谢意。

语言,大概也可以说文学,比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都更古老、更必然、更持久

。通常由文学对国家表达的厌恶、嘲讽或冷淡,本质上是永久抗拒暂时,更确切地

说,是无穷抗拒有限的一种反应。至少可以这么说,只要国家允许自己干预文学事

务,文学就有权干预国家事务。一个政治制度,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正如一般的任

何制度,在定义上就是一种具有过去意味的形式,但指望将自己强加于现在(往往

还有将来)。

一个以语言为职业的人,对此最无法忘却。作家的真实险境,主要并不在于国

家进行迫害的可能性(往往是确定性),而更在于发现自己被国家特色所催眠的可

能性,这些特色无论是野蛮或正在改善的,总是暂时的。

国家的哲学,它的伦理,更不必说它的美学,总是“昨天”。语言和文学,总

是“今天”,而且往往构成“明天”,尤其是在以政治制度为正统的情况下。文学

的价值之一,正在于它帮助个人,使其存在的时代更特殊,使其区别于前人和同辈

,避免同义反复——那被尊称为“历史牺牲”的命运。艺术尤其文学不同寻常之处

、文艺区别于生活之处,正在于厌恶重复。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将同样的笑话讲

三次,而且三次都引人发笑可成为聚会的活力,然而,在艺术上,这种作法称之为

陈词滥调。

艺术是一种无后座力的武器,其发展并非取决于艺术家的个性,而取决于物质

自身的运动和逻辑,取决于每次要求(或建议)一种新颖美学解答方式的以往结局

。艺术具有自己的谱系、运动、逻辑和未来,与历史并非同义,而至多平行;艺术

存在的方式,在于其美学真实的不断创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发现,艺术“领

先于进步”,领先于历史;如果我们不再一次在马克思的基础上改善的话,那么历

史的主要工具就是陈词滥调。

如今,有一种相当广泛接受的观点主张:作家尤其诗人,在其作品中应该采用

街谈巷语,应该采用群众的语言。这种主张虽然有民主外表且明显有利于作家,但

非常荒谬,代表了一种使艺术——在此为文学——从属于历史的企图。除非我们已

经决定,现代人类到了停止发展的时候,因此文学应该使用人民的语言,否则,正

是人民应该使用文学的语言。

总之,每一新的美学真实,使人的伦理真实更精确。因为美学乃伦理之母。

“好坏”的范畴,首先是美学范畴,至少在词源上先于“善恶”的范畴。如果

在伦理上并非“容许一切”,那正是因为在美学上尚未“容许一切”,也正是因为

光谱的色素是有限的。敏感的婴儿哭啼拒绝陌生人,或相反伸手接近陌生人,都是

出于本能,作出审美选择,而非道德选择。

审美选择是高度个人化的事务,审美经验总是私人经验。每一新的美学真实,

使人的经验更为私人化,而这种私人性时常以文学(或其它)品位的面貌出现,能

够自身成为一种抵抗奴役的形式,即使不能作为保证。一个有品位的人,尤其有文

学品位的人,较少受惑于那些用作政治煽动的伴唱和有韵律的咒语。善,并不构成

产生杰作的保证;这个观点倒不如说,恶,尤其政治之恶,总是一个糟糕的文体家

。个人的审美经验越丰富,其品位就越健全,其道德视点就越清晰,也就越自由,

尽管不一定更幸福。

只是在这种实用的而非柏拉图哲学的意义上,我们应该理解陀思妥也夫斯基的

名言:美将拯救世界;或者马修斯·阿诺德的信念:我们将由诗获救。这对于世界

很可能太晚了,但对于个人总还有机会。人的审美本能发展很快,因为即使没有完

全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实际上要什么,一个人本能地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适合

自己的是什么。就人类学的观点而言,让我重申,一个人首先是美学人,然后才是

伦理人。

因此,艺术尤其文学并非我们人类发展的副产品,而恰恰相反。如果言论使我

们区别于动物王国的其它成员,那么文学尤其诗作为言论的最高形式,明白地说,

就是我们人类的目的。

我远非提倡必修韵律作文的设想;尽管如此,将社会划分为知识分子和“所有

其他人”,在我看来是不可接受的。就道德而言,这种情形可以比作将社会划分为

穷人和富人;不过,如果对于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仍然可能找到一些纯粹体力或物

质的基础,那么对于智力不平等而言,这些基础是不可思议的。并不像在其它方面

,这方面的平等,已经由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保证。我不是在讲教育,而是讲言论修

养。言论上最轻微的不精确,都可能引发错误选择,而侵入人的生活。文学的存在

,预示著文学舞台之上的相关存在,不仅是在道德的意义上,而且是在词汇的意义

上。 如果一段音乐仍然允许一个人有选择角色可能性,即选择担当被动的倾听者

或主动的演奏者,文学作品——用孟泰尔的话说,无可救药地成为语义学的艺术品

——注定使人只选择演奏者的角色。

在我看来,一个人正是应该以演奏者的角色,比以其他角色出现得更经常。此

外,在我看来,作为人口爆炸及其伴随的社会更加原子化(即个人更加孤立化)的

结果,这个角色对一个人而言,变得越来越不可避免。我并不认为,我比自己的同

龄人对生活了解得更多;不过在我看来,就对话者的能力而言,书比朋友或爱人更

可靠。一部小说或一首诗并非自言自语,而是一个作者与一个读者之间的交谈,我

再重复一遍,这是非常私人的交谈,把所有其他人都排除在外,如果你愿意的话,

彼此都是厌世的。而且,在这交谈的时刻,作者与读者是平等的,而无论作者是否

伟大。这种平等是意识上的平等,它以记忆的形式留存,模糊或清晰,伴随著一个

人的余生;而且,或早或晚,当或不当,它调整一个人的行动。正是意识到这一点

,我讲到演奏者的角色,对于一个人来说要自然的多,因为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是

一个作者和一个读者彼此孤独的产物。

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在现代人类的历史上,书籍是人类学的发展,本质上类

似于车轮的发明。一本书产生出来,是为了向我们提供某种观念,较少涉及我们的

本原,而更多涉及人类力所能及的一切,它构成一种运输方式,以翻动书页的速度

通过经验的空间。这个运动,像每个运动一样,成为从公分母中逃亡,从企图提升

以前从未高于腰部的分母线的尝试中逃亡,逃向我们的心,逃向我们的意识,逃向

我们的想象。这种逃亡,是向超凡脱俗的面孔逃亡,向分子逃亡,向自主性逃亡,

向私人性逃亡。无论我们是按谁的相貌塑造的,我们已有五十亿人,而对于一个人

而言,除了艺术所勾画的未来,我们没有别的未来。否则,前途即过去——政治的

过去,那首先是所有大众*察的乐趣。

在任何情况下,就一般而言的艺术,尤其文学,作为少数人的财产或特权的社

会状态,在我看来是不健康并且危险的。我并非在呼吁以图书馆代替国家,尽管这

种想法不时走访我;不过,我毫无疑问的想法是,如果我们选择领导人,是根据他

们的阅读经历,而非政治计划,地球上的悲哀就会少得多。在我看来,我们命运的

潜在主人应该被问到的问题,首先不是关于他如何设想其外交政策的过程,而是关

于他对司汤达、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态度。如果只因文学的缺欠确实使人异

样反常,那么文学就变成一种可靠的解毒剂,以对付无论是熟悉的还是有待发明的

任何企图——一揽子解决人的生存问题。至少作为一种道德保险形式,文学比信仰

体系或哲学教义要可靠得多。

既然没有法律能够保护我们不受自己的伤害,因此也没有刑法能防止对文学的

真正犯罪;尽管我们能谴责对文学的物质压迫——迫害作家、审查行动、焚书,但

是当它达到最糟的破坏——不读书时,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对于这个罪过,一个人

得付出一生的代价,一个民族得付出其历史的代价。在我生活的国度里,我本来最

愿意相信,在一个人的物质优越及其文学无知之间,存在一系列依赖关系。但是,

我出生和成长的国家的历史,使我没有这么轻信。这是因为,根据一个最小的因果

关系或粗糙的公式,俄罗斯的悲剧恰恰是社会悲剧,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文学变成

了少数人的特权,即著名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特权。

我不希望详谈这个话题,我不希望使今天晚上那么暗淡,去回想千百万人的生

命被其他数百万人毁灭。二十世纪前半叶在俄国所发生的一切,在引进自动武器之

前,是在一种政治学说胜利的名义下,实现那个学说需要人牺牲的事实,早已证明

了它的不正常。我只是要说,不是从经验上,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读过许多狄更

斯作品的人,以某种理念的名义枪毙他的同类,比起没有读过狄更斯的人,问题要

大得多。

我正在谈的是关于阅读狄更斯、斯特恩、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

巴尔扎克、麦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等,即关于文学,而非文化教育。一个受

过教育的文人,在读了这种那种政治论文或小册子以后,当然有足够的能力去杀害

他的同类,而且会充满坚信的狂喜去做。列宁是文人,斯大林是文人,希特勒也是

文人,至于毛泽东,他甚至还写诗。然而,这些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打击名单

比书单长。

……

(1987年12月8日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

译后记:极权下逃生的诺奖得主

张 裕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斯基(1940——1996)是

美籍俄国流亡作家,创作以诗为主,其次是散文、政论、演说,此外还有剧本传世

。他是在俄国(前苏联)出生、主要用俄语写作的最近一位文学奖得主,其得奖所

引起的争议比其四位前辈少得多。

法籍中国流亡作家高行健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出于中、俄两国

社会制度相似,倾向于将他与俄国作家相类比。有俄国报纸以“中国的索尔仁尼琴

获奖”为标题,有西方报纸将高喻为“中国的帕斯捷尔纳克”,但也有中国人认为

高不够格与苏俄得主相提并论。

据笔者的初步考查,高行健与索、帕等前四位苏俄得主相比,除了个人经历和

创作环境有些“形似”之外,从文学创作倾向到价值观念的确并无多少“神似”,

但他与布罗斯基倒颇有些形神相似之处。

在创作倾向上,前四位得主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托尔斯泰,继承了以他为代表

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在价值观念上,他们都是传统的爱国主义者,将俄罗斯

(或前苏联)国家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文学及个人价值相对次要。

萧洛霍夫(1905——1984)作为“爱国者”走得最远,一生都为前苏

联统治当局效劳,担任过全苏作家协会**和苏共中央委员,是前苏联官方文学的

主要代表人物;其作品获得过斯大林文学奖,1965年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唯

一能左右逢源的苏俄得主。

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则是“第二种忠诚”的典型,一生极

力靠拢前苏联官方文学但始终难入其门;早年写了不少为新生红色政权歌功颂德的

作品,却因作品中常有“不健康”情绪流露,一直摆脱不了受批判的命运;晚年受

托尔斯泰“揭露恶但不反抗恶”的思想影响颇深,文字上开苏联“暴露文学”之先

河,生活中却对当局逆来顺受;1958年获诺奖时先高兴致谢,后屈从于当局的

压力表示“自愿”拒绝,但仍遭到举国一致的口诛笔伐,两年后郁郁而终。

索尔仁尼琴(1918——)曾是异议作家的典范,在斯大林时期就因批评文

字而被判刑流放,是赫鲁晓夫时期“解冻文学”的主将;1970年获诺奖,因担

心当局拒绝他回国,而未敢出国领奖;1973年在国外出版揭露劳改营生活的《

古拉格群岛》,1974年因此遭逮捕,随后被押解出境并剥夺苏联国籍;流亡美

国近20年,一直以俄罗斯爱国者自居,既批苏联极权也批西方民主社会;198

9年重获苏联国籍,1994年回国后更以大俄罗斯主义为荣,近年来还公开支持

俄罗斯当局在车臣的战争镇压政策。

蒲宁(1870——1953)是第一位俄语得主、也是唯一自我放逐的苏俄

得主,1920年因厌恶俄共当局而移民国外,定居法国,但仍留恋具有贵族文化

传统的旧俄国;1933年获奖时仍未加入法籍,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无国籍

得主;在国外居住30多年间的作品仍是有关俄国的题材,二战后对苏联斯大林当

局的态度甚至有所缓和。

布罗斯基和高行健显然都不认同以上几位前辈的爱国价值观,分别在流亡五年

和十年后就加入居住国国籍,都愿意用双语写作,热爱祖国文化但不刻意表现“爱

国”。

两人恰好都是1940年出生,前者之所以能早13年获奖,除了他本人的天

分以外,恐怕最主要还是两人创作环境变化的“时间差”所致。1953年斯大林

死时,布罗斯基才13岁;而毛泽东在23年后才追随而去,高已36岁了。布罗

斯基18岁发表诗作时,前苏联已“解冻”;而高38岁发表处女作时,中国才开

始“思想解放”。布罗斯基诗作的“形而上学倾向”令当局反感,24岁被加以“

社会寄生虫”的罪名,遭判流放劳改5年(实际服刑一年半),32岁时终被驱逐

出境;高早期作品(主要是剧作)的“现代主义倾向”也令当局不满,在“清除精

神污染”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相继遭批被禁,47岁出国自我放逐。

布罗斯基正巧在高去国的当年获诺奖,是文学奖得主中第三年轻者(最年轻为44

岁的法国作家加缪,其次是46岁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但从他开始发表文学创

作算起则用了29年,从他流亡后可以自由创作起也有15年;高行健今年获奖,

似乎“大器晚成”,但从他发表创作和出国流亡算起,倒只分别用了22年和13

年。布罗斯基于56岁早逝,又给高行健留下了“来者可追”的时间差。

由此可见,除去两人的创作环境变化的“时间差”,两人确实颇有许多“形似

”。

至于两人之间的“神似”比较,当然不是上面几句话就可概括的。在此先将布

罗斯基13年前的获奖演说摘译出来供参考,有心者不妨与高行健今年在同一地方

的演说及其它相关论说对照,应该不难看出两人的某些“神似”。布罗斯基演讲共

分三大部分,这里摘译的是开场白和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到“文学的理由”,正好

可以高行健的演讲主题对照,但标题是笔者根据布罗斯基的演讲而添加的。遗憾的

是,笔者不懂俄文,只好从英译本(注)转译,再加上文学水平有限,只能力求英

译汉的“信”与“达”,却无力兼顾其“雅”,更无法体现作者原作的诗意和文采

,还望行家批评指正。■

《美学演讲稿(6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