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参考:本篇共计756个字,预计阅读需要3分钟,朗读需要 5分钟,有223位用户关注。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阅读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可见阅读对我们每个人的益处,因此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受益一生,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家庭的做法是:
一、培养读书的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孩子爱看书,家长必须爱看书,如果家长平时很少看书,要求孩子看书的话也是苍白无力的,家长爱读书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所以给孩子创造读书的氛围很重要。
二、争取坚持每天与孩子一起读书
与学校开展的“阅读存折”活动有效结合,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比如每天晚上八点到九点是家庭阅读时间段,这个时间不看电视、不打电话、不说话,只有阅读;给孩子读书,孩子从中获得的,常常并不只是学习技巧,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分享与参与,它使家庭充满亲情。让孩子时刻感受到家长的关爱。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会增加很多和孩子聊天的话题。在和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的同时,受益的不止是孩子,进步是共同的。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会逐渐养成期待看书的好习惯。
三、用耐心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培养好了,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不断去激励孩子。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每幅图要让孩子多看几遍,一个故事可以多讲几遍。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
四、利用周末,带孩子到图书馆阅读书籍及借阅书籍
在图书馆阅读,孩子可以感受和享用另一种读书环境,有助于培养他的读书兴趣和借阅到自己喜欢读的书。
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
通过参加活动增强孩子的读书动力,经过努力孩子取得了东营市“读一本好书”征文低年级组一等奖及学校评选的“书香小硕士”的成绩。
这是我们家培养孩子读书方面的一点点体会,相信有这个愿望,并用心了,孩子一定会爱上这项有益的活动的。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2128个字,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朗读需要 12分钟,有252位用户关注。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会阅读首先要养成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就会去进行阅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们在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指正和指导,造成阅读跟不上,想像力也就越来越差,由于现在电视网络的便利,孩子阅读时间空间相对越来越少,丰富的想像力也会随之消磨掉。家长老是抱怨孩子不会写作,这就是想像力缺失造成的,孩子也就没办法把文章的层次,段落写清楚。
草原雄鹰指导师就学习习惯第五讲《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给我们家长指明了引导的方向,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方法一:家长要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长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边阅读边评价内容,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与关注,慢慢地孩子也会受感染。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整天在书店里找书看,小孩慢慢就喜欢阅读了。又比如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摆上他自己的图书,并帮孩子作图书的分类整理,当孩子主动阅读放置的图书,杂志,报纸等,父母可以给予诚挚的赞美。由于父母的欣赏,孩子自然乐于阅读。
方法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亲子陪伴阅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亲子阅读不同,幼儿早期陪伴是通过孩子熟悉的事情入手,去刺激感观,让孩子边玩边对卡片,这样又能记住还会说。当孩子会说话时家长用童话故事去进行亲子阅读,通过熟悉的植物及动物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展开,慢慢地孩子就会通过童话故事,能把简单的情景描绘出来。我们家经常与孩子共同读书,或者,每天临睡前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博文读报读书,那时候天天如此,博文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可有段时间,一方面我们的原因,另一方面儿子迷上了三国的评书,天天临睡前把阅读时间改为听评说时间,当时我们也没反对,但现在想想还是有点欠考虑,听与读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每天阅读还要坚持,并给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欢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放宽孩子阅读范围,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发挥阅读天性,从而爱上阅读,使儿子博文的想像力更一步的提高!
方法三: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识读兴趣。我记得儿子博文从小就喜欢听老师或我们朗读,幼儿园的每一篇文章虽然识字不多,但博文都会背诵下来,而且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应运到生活中。我一直认为朗读不仅是创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更主要的是,幼儿时的孩子听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强,他们听到了丰富的词汇和大人对书的理解。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词语和句子后,孩子会自动地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要经常给孩子朗读,为了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对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读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
方法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在识字兴趣基础上培养的,这样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发展。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阅读,也可以孩子与家长互读,可以用读'故事,小说,科普,读物,杂志,报纸'等形式,这不但可以营造家庭读书气氛,可以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读完之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怎样把课外阅读与课文中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或引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这样才能引导与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方法五:常见的阅读方法。一种方法是精读与略读。所谓精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在读的过程中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大声读出来,要求孩子分析文中内容,并讲出主要内容,让孩子去领略分析书中的能力,让孩子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断。所谓略读(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从大主题入手,再从细节中考虑。)家长引导孩子先从内容简介,快速浏览章节中的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等等,让孩子在写作中构思,列出题纲,并了解大概意识。另一种方法是边读边记忆。家长引导孩子对内容不能枯燥的去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记忆,可通过(有意记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精选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方式去引导。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细心与耐心。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儿子博文的阅读习惯,每天放学后一小时的阅读量,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要求二年级阅读量的3—4万字上升到三年级的20万字,这些往往还不够,而造成这个原因的是我与老公对博文阅读方法上的引导还不到位,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能更加努力!希望进入我小家学习的家长朋友们,我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3556个字,预计阅读需要11分钟,朗读需要 19分钟,有129位用户关注。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范文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我国在新《纲要》的内容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不要求书写),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如何才能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阅读兴趣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1、 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失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的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我在活动区、图书角里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 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中。我们发现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活动,会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一段小故事,幼儿也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进行交流。
二、 从习惯培养入手,注意幼儿阅读方法的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阅读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所以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站到终身教育的高度予以重视。
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幼儿对翻书的动作比对阅读本身更感兴趣。因此,他们的读书速度非常快,往往别人刚看一点,他们就已经看完了一本书。还有的幼儿只对图书中色彩鲜艳的图案感兴趣,所以常常表现出看书时的无序性。产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还没有真真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以下是我在阅读中的一些做法:
1、 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
幼儿喜欢图书,然而又不知道怎样爱护它们,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教育和培养。
a、 教会幼儿如何取放图书。在阅读前,先让幼儿观看书架上摆好的图书,我再做如何从书架上取放书的示范,然后请幼儿模仿练习取放书,每次阅读活动都要求他们这样去做。为保持图书的整齐,还带领幼儿一起整理书架,将书按大小分类摆放。
b、教会幼儿交换图书。有些幼儿无论是看书还是玩玩具,都喜欢一个人看或一个人玩,不允许别人动自己的。尤其是幼儿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书,更是爱不释手,即使是看完了也舍不得放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首先拿出一本书,对幼儿说:我把这本书看完了,想跟小朋友交换一下,谁跟老师换一下? 幼儿纷纷举起自己的书说:我跟老师换。以此培养其初步的交换意识和愿望。然后,我就组织小朋友两个人两个人地交换图书,逐渐培养起他们互相商量、互相交换的好习惯。
c、引导幼儿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看书时要让他们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挣抢图书;看书时不能大声说话,以免影响他人;发现图书有撕破的地方,我在全体幼儿面前,及时用胶条或糨糊粘好。老师无声的行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损坏图书的现象就会逐日减少。我还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教他们正确的看书坐姿。
2、 教会幼儿看书的方法。
a、 认识书名。每次更换新书,我首先向幼儿介绍书,并让幼儿反复指字、认读。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朋友对班里的图书都能说出名字。
b、 学会翻书。幼儿看书时,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信手乱翻,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这时候我就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c、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幼儿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从头翻到尾,就说看完了,马上又想去书架上换。让他们讲书里的故事内容,却往往一句也讲不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书中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遍,使幼儿对书中的内容、角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组织幼儿看书。通过这种方法我发现,凡是老师讲过的书,幼儿都争着看,而且边看边自己讲。这说明幼儿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兴趣。
三、 在阅读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好。怎样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唤起幼儿比较低级的阅读感知呢?首先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我们通过导读引入和定向设疑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例如:在《会想办法的鱼》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你们喜欢鱼吗?为什么?小鱼看到鱼饵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鱼饵到底能不能吃?鱼妈妈为何这样说话?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小鱼和他是好朋友,有的说:小鱼游来游去非常可爱其次、采用激发兴趣。阅读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听、看、想、说,在发展口语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只有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听、说兴趣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采用(如果、假如)、逆因性提问(为什么)等。再以《会想办法的鱼》为例提问:如果小鱼吃了鱼饵会怎样?怎样既可以吃到鱼饵又不被鱼钩钩住?有的说:请螃蟹来帮忙,把鱼钩上的绳子剪断,有的说:请河蚌把鱼饵的肉一块块夹下来分给大家吃,还有的想到了dzˮ员、孙悟空、奥特曼等。多向的提问把普通的故事变为让幼儿有内容想和有话说的故事,这会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激奋状态,使幼儿喜欢表达,敢于表达,这样孩子才乐于参加,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指导不等于代替,引导不等于灌输。为此,我们在与幼儿一起看图书时,与幼儿讨论画面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如:狐狸想了什么办法玩球?后来怎样了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等等,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想象、讲述、表达。狐狸用脚踢皮球,狐狸用头来顶球;狐狸把球拿到店里补起来;狐狸叫别的小动物借给他玩一下。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在阅读中,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鼓励、奖励。这样幼儿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到了培养和体现。
四、 将阅读活动与识字紧密结合
一般的阅读程序是先识字后读书,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我们的阅读丛书中包括诗歌和故事两方面的内容,诗歌明快活泼,故事短小精悍,有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情节。当幼儿还不认识文中所出现的文字时,先由老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诗歌和故事,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我们教幼儿手指着字,眼看着字,嘴里念着字,脑子记着字。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和家长共同帮助幼儿完成有节奏的指字训练,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节奏,区分文字和标点符号,有标点符号的应该语气停顿,但是手不用去点标点符号,应该直接去找下一个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儿换到下一行,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拐弯请注意。
总之,早期阅读教育作为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幼儿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去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就一定能为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开辟广阔的天地。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639个字,预计阅读需要2分钟,朗读需要 4分钟,有277位用户关注。
培养孩子高情商的建议育儿心得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商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得到提高。他认为,智商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创造某种有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加德纳因此提出了“多重智力”的概念,并将其分为逻辑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智力、自然学智力、情绪智力、交往智力和自知自省智力等几大类。
尽管一些人认为,情绪智力(情商)与其他各种智力相比不太重要,但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我们85%的决定是凭感觉作出的。家长的情商可以传达给子女。父母之间表现出的温柔和浓浓情意势必给子女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提高孩子的情商,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要经常表达爱意。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教会孩子自主决定。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忌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不过分溺爱。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4524个字,预计阅读需要13分钟,朗读需要 25分钟,有168位用户关注。
幼儿教育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如果给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益一生,否则遗恨终生。因此我们根据保教精神,今后要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发展,为使其有章可循,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将这一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结合活动课的科学安排,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保教活动中从小事做起,逐步教育孩子把使用的东西放回原处,如幼儿在玩完玩具后要将其放回原处,凳子不坐了将其推到桌子底下……通过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根据教师的要求逐步教育孩子“总是把东西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二、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结合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导孩子把使用过的东西、玩具等摆放整齐,教育孩子帮助老师或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摆桌凳、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洗手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
三、正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洗手、洗脸、穿衣服、穿鞋袜,自己整理书包、玩具等,在教师的知道下做这些事情,逐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造就了许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行为规范的典范人物,在保育活动中我们向幼儿宣讲模范事迹,英雄任务的童年故事,启发教育幼儿学习英雄,取信于人、说话算数,逐步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对别人负责,不讲空话、大话,逐步养成说了就做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确,礼貌习惯好,思想品质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笔者认为:
一、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像明显伤害他人自身及环境的行为应予以制止。我们可称之为“红灯行为”,告诉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有的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的,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及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我们称之为“绿灯行为”。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果孩子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拾一下积木,要吃饭了。”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
再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良好的行为。对于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孩子起床以及做家务劳动等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要求,养成他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一方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三、把爱和严结合起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意志力。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一个好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单儿,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例如,张伟长得非常讨人喜欢,他走路时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就非要把椅子“打”一顿不可。叔叔吃了他的苹果,他要叔叔吐出来补好还他。这些幼稚的想法和举动常常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在这种纵容的环境中长大,他上学时会在课堂上走来走去,高声大叫,会为某件小事与同学打得不可开交。
父母总想“树大自然直”,孩子还小,人又机灵,大起来会懂事的。但他的举动让老师大伤脑筋,作业本忘了带、上课了,他才想到要上厕所,一会儿把同学的铅笔弄坏,一会儿又左顾右盼。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打骂导致张伟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会产生“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的想法。现在许多家长像张伟父母那样只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却忽视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少家长知道该怎样要求,但做起来却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说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退让;说好了不再买昂贵的电动玩具,但只要孩子一闹,家长就心软,最终“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孩子尝到了哭闹的甜头,就会以此为武器要挟家长,慢慢地就形成了无理取闹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理智地爱孩子,把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孩子的执拗、哭闹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置之不理,孩子若发现哭闹不再起作用时,自然会自己找个台阶下——玩别的了。
四、统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调查表明,家长抚养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在“权威型”的家里,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孩子可以选择的很少,而且必须遵守家规。在“民主型”的家里,家庭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公平,会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有许多选择,并且很注重相互间的合作。对于那些被家长“放任”的孩子,他们可以相信任何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他们做事也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自由放任状态下成长的孩子很难和别人合作并良好相处。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说容易,是因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进行随机教育;说艰难,是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动作,发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习惯动作,本身就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会阅读首先要养成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就会去进行阅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们在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指正和指导,造成阅读跟不上,想像力也就越来越差,由于现在电视网络的便利,孩子阅读时间空间相对越来越少,丰富的想像力也会随之消磨掉。家长老是抱怨孩子不会写作,这就是想像力缺失造成的,孩子也就没办法把文章的层次,段落写清楚。
草原雄鹰指导师就学习习惯第五讲《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给我们家长指明了引导的方向,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方法一:家长要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长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边阅读边评价内容,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与关注,慢慢地孩子也会受感染。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整天在书店里找书看,小孩慢慢就喜欢阅读了。又比如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摆上他自己的图书,并帮孩子作图书的分类整理,当孩子主动阅读放置的图书,杂志,报纸等,父母可以给予诚挚的赞美。由于父母的欣赏,孩子自然乐于阅读。
方法二:家长要与孩子做好亲子陪伴阅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亲子阅读不同,幼儿早期陪伴是通过孩子熟悉的事情入手,去刺激感观,让孩子边玩边对卡片,这样又能记住还会说。当孩子会说话时家长用童话故事去进行亲子阅读,通过熟悉的植物及动物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展开,慢慢地孩子就会通过童话故事,能把简单的情景描绘出来。我们家经常与孩子共同读书,或者,每天临睡前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博文读报读书,那时候天天如此,博文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可有段时间,一方面我们的原因,另一方面儿子迷上了三国的评书,天天临睡前把阅读时间改为听评说时间,当时我们也没反对,但现在想想还是有点欠考虑,听与读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每天阅读还要坚持,并给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欢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放宽孩子阅读范围,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发挥阅读天性,从而爱上阅读,使儿子博文的想像力更一步的提高!
方法三: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识读兴趣。我记得儿子博文从小就喜欢听老师或我们朗读,幼儿园的每一篇文章虽然识字不多,但博文都会背诵下来,而且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应运到生活中。我一直认为朗读不仅是创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更主要的是,幼儿时的孩子听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强,他们听到了丰富的词汇和大人对书的理解。等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词语和句子后,孩子会自动地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要经常给孩子朗读,为了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对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读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
方法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在识字兴趣基础上培养的,这样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发展.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阅读,也可以孩子与家长互读,可以用读'故事,小说,科普,读物,杂志,报纸'等形式,这不但可以营造家庭读书气氛,可以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读完之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怎样把课外阅读与课文中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或引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这样才能引导与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方法五:常见的阅读方法.一种方法是精读与略读.所谓精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在读的过程中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大声读出来,要求孩子分析文中内容,并讲出主要内容,让孩子去领略分析书中的能力,让孩子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断.所谓略读(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从大主题入手,再从细节中考虑.)家长引导孩子先从内容简介,快速浏览章节中的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等等,让孩子在写作中构思,列出题纲,并了解大概意识.另一种方法是边读边记忆.家长引导孩子对内容不能枯燥的去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记忆,可通过(有意记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精选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方式去引导.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细心与耐心.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儿子博文的阅读习惯,每天放学后一小时的阅读量,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要求二年级阅读量的3-4万字上升到三年级的20万字,这些往往还不够,而造成这个原因的是我与老公对博文阅读方法上的引导还不到位,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能更加努力!希望进入我小家学习的家长朋友们,我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781个字,预计阅读需要3分钟,朗读需要 5分钟,有183位用户关注。
艺术学习莫入误区
有相关行业专家谈到了当前少儿艺术学习方面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明星效应。
许多家长认为学习艺术是孩子成名的一条捷径。在这种思想趋动之下,就会出现孩子被逼迫学艺的现象。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任何快乐,不但培养不了艺术趣味和欣赏力,反而会让孩子对艺术的理解产生偏差,认为艺术就是枯燥的练习。
误区二:“不差钱”盲目追随。
“不管花多少钱,人家孩子有的,咱孩子也得有。”有“不差钱”的家长抱着这样的心理,盲目跟风,根本不管孩子适不适合、喜不喜欢学习艺术。艺术学习对这种家长来说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失去了艺术学习的本质意义。这样的学习也大多会半途而废。
误区三:学习不好才来学艺。
有些家长看到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分数要求偏低,便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为孩子选择学习艺术。其实,艺术是创造,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事实上,很多艺术家不只在一个领域有建树,在其他领域也甚为精通。
放宽眼界科学选择
如何为孩子选择艺术门类?业内人士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学习需要一定天赋。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艺术门类时,可以先请专业老师把关,然后看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艺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爱好,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爱好的体验过程。此外,培训机构和老师的选择也很重要。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看其合法正规办学证件和教师从业资格证件,不要仅听其广告宣传,还要看其教学成果的证书,也可直接向正规行业协会咨询。
学艺过程要有一颗平常心
孩子选择好艺术门类后,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也不能过于散漫。现在很多家长对待孩子学艺的问题已经比前几年理智很多,他们很尊重孩子的兴趣,但有时候却又显得过于散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艺术的训练过程毕竟很枯燥,单靠孩子自己的意志力有时难以坚持,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严格要求,让孩子学会持之以恒。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1811个字,预计阅读需要6分钟,朗读需要 10分钟,有106位用户关注。
伟大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浦洛夫说过:“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两天。”0—6岁尤其是0—3岁是教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接受外界的刺激状况,直接决定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更是奠定孩子人生中一切好品质和好习惯的基础。
生活在我们周围的90后、00后们,几乎普遍地存在“不够勤奋,意志力薄弱”的缺点。为了避免同样的弱点出现在清清身上,从清清出生伊始,我和清清爸爸便形成一个共识,一定要把清清培养成一个勤奋坚强、热爱劳动的孩子。
孩子刚出生时,还是一张白纸,甚至还听不懂我们的语言。我把清清抱在手上,经常“对牛弹琴”地向清清讲述眼前的大人们正在忙什么以及忙碌的过程和结果。待清清大一点,便让清清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清清学会了爬行以后,我便教她,每当有人回到家,赶紧爬到门口给大人准备好拖鞋。每一次,清清都能得到我们竖着大拇指的夸奖。清清现在4岁多了,这个好习惯一直保留着,每逢从阳台看到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或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清清飞快地走到门口的鞋柜旁,把拖鞋向着门口的方向摆好,以便爸爸、妈妈一开门就能穿上。清清10个月便开始自己抱着奶瓶、水壶喝奶、喝水;1岁2个月便记得把玩过的玩具收拾好;1岁半便自己扣纽扣、拉拉链;1岁10个月,自己拿筷子夹菜,用汤匙吃饭;两岁多开始自己穿、脱衣服。
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父母适时偷懒,不可事事代劳,还需要无比的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地学会。还记得在清清初学扣纽扣时,花了好几分钟都无法成功扣上一个纽扣,小小的纽扣似乎要和清清玩游戏一样,纽扣的边缘刚放进扣眼,小手一不留神没按紧,又溜了出来,如此重复多次。可是清清有股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劲儿,屡败屡试,好不容易才终于把纽扣塞进了小小的扣眼。那一刻,成功的喜悦无法言喻。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尝试,越来越熟练。这种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还养成了专心致志、坚持不懈达成目标的可贵品质,从中体验了由衷的快乐。类似的精细动作还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育儿科学表明,它有助于孩子大脑神经元的连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反复示范、从旁鼓励和耐心的等待。假若父母缺乏这份耐性,“你还小,这个事情你不会做,让爸爸(妈妈)来吧!”,剥夺学习的权利,那么这种不耐烦的情绪将会传导给孩子,养成孩子急躁、缺乏耐性的性格,从此也就不再乐于动手,爱依赖别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清清2岁多时,有一天,我正在厨房洗碗,清清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突然对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要帮你洗碗。”一股暖流撞击着我的心灵。我俯身问,“那你今天先学着洗自己的小碗,好不好?”清清一下子乐得没法形容,忙不迭高兴地回答“好!”。我找来一个小塑料盆,一张小抹布,把清清吃饭的塑料碗、不锈钢碟子放进去,装上半盆水,挤点儿洗洁精,让清清蹲在地上学起了洗碗来了。此后,清清吃晚饭便帮忙着洗碗,偶尔有一次我看她在客厅玩得正高兴,便自作主张帮忙把她的工作完成了,清清发现后,便大声_一番。又一天,我正在洗澡间洗衣服,清清走近我身边,对我说:“妈妈,你好忙啊!长大了我要帮你洗衣服,把全家人的衣服都洗干净!”我笑着说:“真的呀!我宝贝真懂事,长大了要帮妈妈做点家务,妈妈就不会那么忙了,对不?那今晚你洗澡的时候换下来的衣服先学着自己洗,好不好?”清清一听,乐不可支。晚上早早洗澡,脱下的衣服直接放进洗澡盆,洗完身体便开始搓衣服。我给她示范一下,先搓搓衣领,再搓搓袖口,袖子,还有前面、后面,最后搓搓边缘,就可以拧干了。清清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自此以后,洗碗和洗衣服对清清来说是很好玩的游戏,洗完后我再帮忙收拾一下。
除此以外,清清还帮忙浇花、喂金鱼、扫地、拖地、饭前摆放碗筷、饭后收拾碗筷、晾晒衣服、收衣服、叠衣服、整理床铺、收拾沙发茶几等等。上幼儿园后,清清得知老师每天要请最早到课室的小朋友帮忙干活,如挂毛巾、摆放水杯等,常常要求爸爸早点把她送到幼儿园,帮老师做事情。无奈爸爸担任班主任,每天早上得检查学生早操后才能赶回家送清清上学,故只可偶尔满足其愿望。
我亲爱的孩子,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热爱劳动的人心胸宽广,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不畏艰难,意志坚定,更容易达成理想;热爱劳动是人生快乐之源,你将从中学到书上没有的知识,体验真正的人生价值。愿你成长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人,拥有属于你的快乐幸福的生活!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757个字,预计阅读需要3分钟,朗读需要 5分钟,有222位用户关注。
现在孩子的劳动习惯,的确令人汗颜。在家里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家长对家务活大包大揽,于是孩子们缺少了锻炼。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娇气、懒惰的不良习惯。对于年轻父母来说,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能力呢?
一、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意识
要让孩子明白,参加扫地、洗菜、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家务劳动是他的义务,而不是帮别人干活,这样孩子干家务活时,就会心甘情愿,而不讨价还价了。最好不要以贿赂的手段利诱孩子,否则,得不到“实惠”孩子就更不愿意干了。
许多父母在孩子小时不舍得让他参与家务,觉得等孩子大了就会自觉来帮忙,结果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如果让孩子从幼儿期就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会习惯的自然地愉快地参加,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
二、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兴趣
首先,成人要成为孩子热爱家务劳动的榜样。平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家务的烦和累。
其次,让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务。当孩子对家务劳动好奇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模仿家长做些家务活。这时,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引导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例如:打扫房间时也给孩子准备一块抹布等。
最后,让孩子体会劳动的快乐。当孩子完成一件家务时,家长一定给予肯定,或在众人面前表扬孩子,孩子会大受鼓舞,更加愿意参加劳动。
三、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孩子进行经常的家务劳动。
首先,应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例如:三四岁的孩子学习饭前摆放餐具、洗手绢、整理图书玩具等;五六岁的孩子学习叠被褥、洗碗、收拾饭桌、扫地等。
其次,在习惯的养成中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孩子刚开始学做家务时会慢一些,有时甚至会“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了。而要耐心给孩子做正确示范,鼓励孩子坚持劳动。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1406个字,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朗读需要 8分钟,有135位用户关注。
1。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我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由于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比较小,为此在小学教育时期,基本上是尊重孩子的合理建议。相对而言,对他的事情管的不是很多,课外时间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参加什么兴趣学习,我和他爸爸基本上都会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希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在各个方面都尝试一下,兴趣广泛。
我的孩子课外兴趣爱好很多,学习方面,在学而思报了一个奥数班,报奥数班主要是因为孩子对奥数非常感兴趣,她总能想出几种解题思路。孩子看自己班里有一些学生都在外面专门地学习奥数,于是也嚷着要学。她说和同学一起学习,要比一个人学习好。首先有浓郁学习的氛围,其次还有专门的老师进行学习指导。在文艺方面,我们在少年宫学习了书法,钢琴,绘画、舞蹈,声乐。主要提高孩子的个人修养,使孩子成为兴趣广泛,全面发展的人。
2。全面权衡学习和兴趣的主次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亲自处理。初中的学习不同于小学,初中的课程相对比小学的要多,为此孩子很苦恼自己的课余时间不够用,书法,钢琴,绘画、舞蹈,声乐都是孩子的最爱,同时初中的学习也是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如何取舍?
我通过和孩子班的老师沟通,我指导孩子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兴趣放在第二位。孩子也很聪明的将自己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而将自己的很少一部分时间放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这样的取舍使孩子明确了学习方向,进入人大附实验班以来,成绩稳定,同时还是班里文艺活动积极分子。
3。兴趣是孩子乐于学习的前提条件
我非常认同卢梭说过的一句话:'教育的艺术是使孩子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共学习了很多东西,比如:钢琴、绘画、外语等。学习这些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如果孩子不喜欢,我绝对不会让他去学。我们家的教育原则:孩子主动选择,全家全力支持。
孩子乐于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非常不赞成一些家长的做法,孩子根本不想学乐器,父母的却一厢情愿,用省吃俭用攒起来的钱逼着孩子学习很多东西,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我的一个同事自己弹钢琴,非要自己的孩子学钢琴,而他的孩子对钢琴根本不感兴趣。每天孩子都要被逼着弹几个小时的曲子。结果孩子见到钢琴,心理就不舒服。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家长,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家长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去做。兴趣才是孩子学习的最好动力。
4。提前学习让我的孩子更加自信
进入初中,这种变化对于孩子来讲是全方位的,新同学、新老师、还有新课本、新知识,最重要的是新的教学方式。
初中老师更强调课堂知识的讲授,初中的课业量比小学要多,留的家庭作业也比小学多,但监察则相对宽松,更多的是用考试排名等方式来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为此考试成了衡量孩子学习成绩的一个标准。看看人大附中班里什么样的孩子自信?当然是成绩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很得老师的喜欢。
初中的孩子主要学习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面对这几个科目的学习,通过多次和学而思的老师沟通交流后,我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哪科不行,就补哪科。同时孩子还会根据学习需要,提出提前学习一些知识。比如今年开学后孩子就进入初三了,初三的时候会增加一门新课--化学,这门课对初二的孩子来说完全是新的,没有什么基础。为此我的孩子选择在初二放暑假的时候提前学习化学。笨鸟先飞,这样才可以比别人飞得更高、更远。
但愿普天下的孩子,都能够乐学、善思、敢为,品学兼优,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459个字,预计阅读需要2分钟,朗读需要 3分钟,有162位用户关注。
在我们周围生活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充满自信,有的孩子则十分自卑。通过多年的工作,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这么三方面:
一、成人对孩子的鼓励
成人的鼓励对孩子自信心的产生非常重要,幼儿时期孩子特别注重成人对自己的看法,成人的尊重、认可自己的成绩、能力就利于自信心的产生;反之经常遭到成人的否定、批评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成人要经常鼓励、肯定幼儿。如:'你真棒'、'好样的'。不要使用'你真笨'之类的讽刺用语,要善于扑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想着积极的方向努力就会成功。
二、成人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
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成人要看到孩子的不足要为他们创设各种发展能力的机会。对自理能力差的幼儿,要多给机会让他们动手练;对动手操作能力低的幼儿,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对身体素质差的幼儿,要多给机会到户外锻炼。在幼儿练习的这一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成人要培养幼儿的耐挫精神和坚韧不拔的耐性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3552个字,预计阅读需要11分钟,朗读需要 19分钟,有258位用户关注。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我国在新《纲要》的内容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不要求书写),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如何才能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阅读兴趣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1、 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失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的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我在活动区、图书角里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 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中。我们发现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活动,会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一段小故事,幼儿也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进行交流。
二、 从习惯培养入手,注意幼儿阅读方法的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阅读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所以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站到终身教育的高度予以重视。
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幼儿对翻书的动作比对阅读本身更感兴趣。因此,他们的读书速度非常快,往往别人刚看一点,他们就已经看完了一本书。还有的幼儿只对图书中色彩鲜艳的图案感兴趣,所以常常表现出看书时的无序性。产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还没有真真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以下是我在阅读中的一些做法:
1、 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
幼儿喜欢图书,然而又不知道怎样爱护它们,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教育和培养。
a、 教会幼儿如何取放图书。在阅读前,先让幼儿观看书架上摆好的图书,我再做如何从书架上取放书的示范,然后请幼儿模仿练习取放书,每次阅读活动都要求他们这样去做。为保持图书的整齐,还带领幼儿一起整理书架,将书按大小分类摆放。
b、教会幼儿交换图书。有些幼儿无论是看书还是玩玩具,都喜欢一个人看或一个人玩,不允许别人动自己的。尤其是幼儿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书,更是爱不释手,即使是看完了也舍不得放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首先拿出一本书,对幼儿说:“我把这本书看完了,想跟小朋友交换一下,谁跟老师换一下?” 幼儿纷纷举起自己的书说:“我跟老师换。”以此培养其初步的交换意识和愿望。然后,我就组织小朋友两个人两个人地交换图书,逐渐培养起他们互相商量、互相交换的好习惯。
c、引导幼儿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看书时要让他们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挣抢图书;看书时不能大声说话,以免影响他人;发现图书有撕破的地方,我在全体幼儿面前,及时用胶条或糨糊粘好。老师无声的行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损坏图书的现象就会逐日减少。我还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教他们正确的看书坐姿。
2、 教会幼儿看书的方法。
a、 认识书名。每次更换新书,我首先向幼儿介绍书,并让幼儿反复指字、认读。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朋友对班里的图书都能说出名字。
b、 学会翻书。幼儿看书时,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信手乱翻,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这时候我就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告诉幼儿有书名的一面是前面,看书时应由前到后,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
c、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幼儿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从头翻到尾,就说看完了,马上又想去书架上换。让他们讲书里的故事内容,却往往一句也讲不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书中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遍,使幼儿对书中的内容、角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组织幼儿看书。通过这种方法我发现,凡是老师讲过的书,幼儿都争着看,而且边看边自己讲。这说明幼儿只有理解了才能产生兴趣。
三、 在阅读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好”。怎样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呢?唤起幼儿比较低级的阅读感知呢?首先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我们通过“导读引入”和“定向设疑”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例如:在《会想办法的鱼》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你们喜欢鱼吗?为什么?——小鱼看到鱼饵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鱼饵到底能不能吃?——鱼妈妈为何这样说话?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小鱼和他是好朋友,有的说:小鱼游来游去非常可爱……其次、采用激发兴趣。阅读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听、看、想、说,在发展口语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只有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听、说兴趣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采用(如果、假如)、逆因性提问(为什么)等。再以《会想办法的鱼》为例提问:如果小鱼吃了鱼饵会怎样?怎样既可以吃到鱼饵又不被鱼钩钩住?有的说:“请螃蟹来帮忙,把鱼钩上的绳子剪断”,有的说:“请河蚌把鱼饵的肉一块块夹下来分给大家吃”,还有的想到了潜水员、孙悟空、奥特曼等。多向的提问把普通的故事变为让幼儿有内容想和有话说的故事,这会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激奋状态,使幼儿喜欢表达,敢于表达,这样孩子才乐于参加,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但指导不等于代替,引导不等于灌输。为此,我们在与幼儿一起看图书时,与幼儿讨论画面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如:狐狸想了什么办法玩球?后来怎样了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等等,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想象、讲述、表达。“狐狸用脚踢皮球,狐狸用头来顶球;狐狸把球拿到店里补起来;狐狸叫别的小动物借给他玩一下……”。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为此,在阅读中,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鼓励、奖励。这样幼儿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到了培养和体现。
四、 将阅读活动与识字紧密结合
一般的阅读程序是先识字后读书,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我们的阅读丛书中包括诗歌和故事两方面的内容,诗歌明快活泼,故事短小精悍,有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情节。当幼儿还不认识文中所出现的文字时,先由老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诗歌和故事,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我们教幼儿手指着字,眼看着字,嘴里念着字,脑子记着字。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和家长共同帮助幼儿完成有节奏的指字训练,让幼儿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节奏,区分文字和标点符号,有标点符号的应该语气停顿,但是手不用去点标点符号,应该直接去找下一个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儿换到下一行,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拐弯请注意”。
总之,早期阅读教育作为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幼儿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去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就一定能为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开辟广阔的天地。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775个字,预计阅读需要3分钟,朗读需要 5分钟,有124位用户关注。
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不容忽视,它对幼儿成长道路上的语言能力与交往能力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孩子性格比较活泼开朗,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平时对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总是会问这问那的。在学校里,他也非常愿意与老师沟通,总是主动把新获得的信息积极地告诉老师。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他曾是一个胆小的孩子。自从上幼儿园这一年来,他变得很健谈,这与老师的教育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我想,实际上孩子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要想花儿开得鲜艳夺目,孩子的努力和家长、老师的正确指导两者缺一不可。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提高孩子口语能力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1、 加强人际交往,进行适当的训练。让他走出去与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当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一起玩时,相互之间就会有许多的共同语言,这样就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口语能力。遇到认识的长辈,提醒他主动打招呼。当家里来了客人,鼓励他拿出小主人的风范招待客人,让他主动与客人谈话。
2、 鼓励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并耐心的告诉他一些相关的信息。重视语言交流,让孩子充分表达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 对孩子的提问要耐心的倾听。作为家长,要热情专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因为这也是孩子增加知识的良好机会。绝不能敷衍孩子,打击孩子好问的积极性。
4、 通过听、说,感情训练培养口语能力。我会经常给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念儿歌。孩子的模仿力很强,而且对通俗性、趣味性的东西很感兴趣。当孩子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把儿歌念得朗朗上口时,我总是给予他肯定的赞赏,这更激起了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总之,幼儿的口语能力值得关注。不难发现,孩子的口语能力提高的同时,他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作为父母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同时,要加强自己的口语能力,在与孩子交往,接触中,要注意处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因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5755个字,预计阅读需要17分钟,朗读需要 31分钟,有105位用户关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要使孩子学习好,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在上学之初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他一生能否取得学业成就的大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校配合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俗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始。为此,作为正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小学生的父母,我们从小学开学之初就十分注重培养钟俊杰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起来,我们着重培养孩子养成下面五种学习习惯:
第一,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要给孩子准备一张书桌,或者相当于书桌的适合孩子学习的专用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适当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再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孩子学习的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父母的提醒、叮嘱和责骂了,孩子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集中精神,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这一点既要讲给孩子听,也要在行动上约束他。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而且坚持不动摇。紧张、认真的习惯潜移到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而懒懒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仅事情做不好,学习也学不好。
第二,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虽然工作很忙,但孩子一到五年级的作业我们家长都有有为他签名,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虽然辛苦了一点,但在检查与签名的时候如果孩子做作业中遇到困难,父母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但家长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做到。
有人说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教学活动宝贵的源泉,是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的润滑剂。而新型的师幼关系更应该是建立在师幼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师幼互相关爱的结果。想要有良好的课堂学习常规,就必须有良好的师幼关系。
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主要受长久以来的封建家长制的毒害。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尊重幼儿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幼儿,对幼儿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幼儿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幼儿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幼儿才会意识到自己,让幼儿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其次,要以爱换爱,以心交心。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被人引用无数次的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要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教师要做到严慈相济,严中有爱,要爱每一位幼儿。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建立和谐师幼关系的桥梁,只有师幼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幼儿才能亲近老师,大胆地、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游戏之中。我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幼关系,就一定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我们说爱是教育的灵魂,信任就是教育的基础。信任是一种力量,彼此信任才能使彼此关系更加牢固。
不论什么原因,如果没有让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教育不仅没有正效应,反而会激起幼儿的反抗心理,最终使教育一败涂地。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老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幼儿,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老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有了爱,便容易交心,孩子也愿意与你交流,愿意与你亲近。在亲近与交流的的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幼儿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老师崇高的威望。这样,教育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用宽容与欣赏的心对待“问题”儿童。
宽容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药。处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流,每家都是三对一,四对一,甚至五对一,由于溺爱或教育行为的偏颇,这样条件的幼儿寻求人格独立而又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师幼之间的一些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对此,教师们常常采取的对策是以“严”为主或说服教育,辅之以惩罚,而耐心宽容却略显不够。对幼儿一次又一次的违规行为,教师的忍耐力都受到极大的考验,许多教师逐渐变得没了耐心,没了修养。在这样的教育下,大批的“问题幼儿”产生了,“逆反心理”、“无所谓心理”也产生了,教师们为难,家长们无奈。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到了“宽容”二字,如果我们教师的耐心更足一点,我们与幼儿之间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当顽劣的幼儿从你的一次次的宽容大度中悟出真、善、美时,他内心培养起的求真、向善之心,自律的行为,就会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而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总之,课堂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对幼儿有所要求,但不能太高,适可而止。要让孩子们乐于接受课堂常规并牢记于心,让他们明白,这些东西,不是束缚他们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游戏的规则。一切成功的教育都需要和谐的师幼关系,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和谐教育的关键是和谐的师幼关系。尽管新时期下和谐师幼关系的构建十分复杂,内涵十分精妙,但我相信只要从“心”做起,拥有一份爱心,一份诚心,一份宽容的心,就会有和谐的师幼关系就会有良好的课堂学习常规!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独苗苗能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可是,调查表明:由于家长的过分娇惯、过分纵容、以及成人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得有的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如娇气、懒惰、自私、任性、攻击性强等等。面对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我们该怎样去纠正呢?该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呢?工作几年来,本人有以下几点小小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热爱、尊、幼儿,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创设宽松、和谐、充满爱的环境。
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孩子都是可爱的,他们有优点、也有各自的弱点,作为老师绝对不能因某个孩子有较突出的长处就偏爱他,更不能因某个孩子有比较明显的弱点就歧视他。只有平等地爱每一个孩子,孩子才能对你产生依恋,产生信任,为纠正他们的弱点打下情感基础。
每个班的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来自高干家庭,有的父母是个体,也有的是农村转来的。孩子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听话、有的任性,有的活泼、有的孤癖 、不合群……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因此,几年来,我给予孩子的是平等的爱,是面向全体的爱,不管哪个孩子,犯了错都积极的帮助纠正错误,绝不姑息哪个孩子;当孩子取得成绩,不管孩子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我都给予表扬、肯定”。如今,孩子们爱粘着我老师长、老师短的,家长们都亲切地称我为“小赖老师”。
二、了解幼儿的个性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因人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心里特点后,“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开启每个孩子的心扉,才能真正成为塑造孩子灵魂的工程师。
首先,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分析班上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心里特点,晨读时,和孩子个别交谈,说说心里话,课余和孩子们一起游玩,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琢磨他们的一言一行,掌握他们的特点。其次:针对每个幼儿的个性、脾气、爱好等,因人而异进行教育。比如,小佳佳自尊心较强,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教师公开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不但不接受,还使起性子,所以,我批评他时非常尊重,特别注意了批评方式。我采取了正面教育的方式,犯了错不是马上批评他,而是给他讲道理,懂得自己错在哪里,明白了道理,他就能爽快地承认错误了。
而雯坤小朋友却有强烈的自卑感,胆子小,不合群,做事总是畏畏缩缩,生怕自己做不好,对这样的孩子我首先是树立起他的自信心,比如我经常表扬她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让她感到老师喜欢她,慢慢地更交给她一些容易做的事,担任一些容易做的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树立起信心,开学不到两个月,雯坤便能主动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性格也活泼、开朗多了。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弱点,易克俊小朋友,聪明、记忆力好,但常常坐不住,自控力差,卢晓丽是个勤快的孩子,但反应较慢……。老师应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杨其长,去其短,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缺点较多或犯了错的孩子,当他们受到成人的指责、批评或不受人喜爱、不被人尊重时,他们原本那脆弱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很有可能变得自卑或粗暴、反抗性强。因此,我们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利用幼儿的本身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防患未然。
有的孩子经常出现某种不良行为,而每出现一次不良行为就得到一次强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良习惯。因此,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就应该给予重视,并坚决给予纠正。并为孩子创设重复好行为的情景。有一次,幼儿在墙上乱涂乱画,我马上制止了他们的行为,告诉他们好孩子不能再墙上乱涂乱画,要爱护公共卫生,并马上准备了几块小黑板和一些粉笔头,让幼儿用粉笔头在小黑板上涂画。这样既纠正了他们的行为,没有使他们的不良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丰富了课余内容,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
2、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
各种教学不仅能向幼儿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更是培养幼儿优良品质,及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途径,如:故事《孔融让梨》激发幼儿去模仿学习,培养歉然的友好行为;诗歌《小弟和小猫》又让孩子们知道,大家喜欢的是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从而纠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音乐课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让那些孤僻的孩子在愉快、活泼的情景里受到陶冶,改变性格;常识课中,通过认识社会生活,了解成人劳动,教育幼儿对成人要尊敬,要爱护成人的劳动。
各种教学活动都是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途径,但要注意,教学内容不能和实际相脱节,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将已懂得的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我特别重视通过日常生活、游戏来不断巩固,强化他们所懂得的道理和形成的好行为。如晨间接待时,坚持要求幼儿用礼貌用语;排队时,要求幼儿遵守秩序;餐点时要爱惜粮食,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3、多表扬、多鼓励。
孩子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肯定与尊重,那些缺点较多的孩子也不例外。成人的表扬、鼓励能使幼儿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使优点长处得到巩固和发扬,因此,老师应有意识的通过活动,多发现他们的长处,表扬、鼓励他们,并进一步要求他们改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记得,郭文峰这个“淘气包”顽皮得不得了,老师和家长伤透了脑筋。但有一次,他表演“小娃娃”非常成功,我当即表扬了他,并希望他向小娃娃一样,听话、懂事。他特别高兴,逢人便说:“老师表扬我了”。从此,郭文峰慢慢地变了,我们再也不叫他“淘气包”了。
表扬鼓励幼儿时要注意,对容易产生骄傲的孩子,表扬应慎重;而对于一些缺乏自信,或缺点较多的幼儿,当他们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老师都应给予鼓励、表扬。
四、家园合作、共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导。
孩子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幼儿从家庭生活中获得初步的生活体验,知识技能,形成了初步的行为习惯。而家庭教育是对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争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互相配合,共同执导,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首先,通过家访,晨间接待,家长会等途径多与家长联系,使家长了解我们,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一到指导幼儿的行为。
其次,举办家长学校,教育知识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正确方法;介绍幼儿园生活及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的艺术;向家长宣传个性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使家长注重对孩子情感与人格的培养。
再次,利用便条、家园联系卡,使教师、家长互相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掌握孩子的点滴进步;知道还有哪些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指导,再进一步进行纠正。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尽管有的花朵不是那么的娇美,不是那么的鲜艳。但我们,辛勤的园丁绝不能让任何一朵花凋零、枯萎,我们应用更多的爱心,用更多的心血去浇灌、培育他们,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添上一道绚丽的色彩。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1210个字,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朗读需要 7分钟,有196位用户关注。
幼儿园工作不仅只是和孩子打交道,幼儿园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富有艺术的工作“活”。
一、热爱生活,做个乐观主义者
幼儿园工作中环境创设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又要创设环境了,总是这样每个月不断的更换一个主题环境有什么意思”。虽然这样的说着,但是当一面漂亮的环境展现出来后,我们的心里也感到乐滋滋的,尤其是听到孩子们的赞扬声“老师好棒哦!老师做的好漂亮,看___的图画画的好漂亮”等等时,我们觉得很值。
自然角中,来了新朋友——小金鱼、小蚱蜢等小动物,很多孩子喜欢去喝这些小动物们玩,看着这片生气勃勃的景象,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每天不厌其烦的给小金鱼换水、喂食物,享受着这份闲情逸致。
突然,我又想到前阵子散步的时候,在花坛里发现一只很大的螳螂。我们找到了篮子、袋子,准备把这只大家伙给捉住。孩子们欢呼着“老师,加油。抓住他”。这个午后就这样变得温馨与快乐起来,我喜欢这样的午后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感觉。
二、教孩子学会用心
1、自信心
幼儿园是建立幼儿良好性格的最重要时期,一个人的自信心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东西。最近我就明显感受到自信心的重要性。班里有个孩子叫马宇聪,这个孩子特别想努力做好任何一件事,然而由于太过注重了,有些事情做的不完美的时候,他就会变得畏手畏脚起来,缺乏自信心。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他听了以后会变得左右摇摆起来。尽管我也总是表扬他,但似乎作用不大。若让学生拥有实实在在的自信,就需要给学生自信的理由,让学生有就会去做,并再做的过程中逐步寻找、发现自己,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2、感恩的心
自认为自己还是个比较孝顺的孩子,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我也会教育我刚刚叫我懵懂的小女儿要学会感恩‘给带自己长大的爷爷奶奶捶捶背,说说好听的话。”每当看着这甜蜜的一幕时,我总是会很感动。
“做人永远比学习来得重要。”所以在平时的生活活动时,我也会对班里的孩子说“要感谢自己的父母。比如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在谈话的时候,我也得知有的孩子能帮奶奶扫地,有的孩子能自己折被子。
3、友好的心
幼儿园的孩子总是容易因为一样玩具、一个角色、一件事情争抢,踢了、咬了、推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时候我们会严厉的批评这样的现象,但发现效果并不是那么的好,有时甚至还有加重的现象。温柔的告之让孩子感受到友好的好处。同伴之间友好能让他们自觉的不争不抢友好相处,找自己的好朋友玩耍,好朋友之间能互相包容。
4、上进心
上进心是决定学习好坏的关键。书中的作者也讲到做个“偏心”的老师,是的,其实我也是个偏心的老师,我偏心的是有上进心的孩子,有了上进心他能自觉的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做事情会慢慢的不断成功,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
三、继续做个“孩子王”
我还想做个“孩子王”,而此时的‘孩子王‘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孩子王“。我会考虑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幼儿园工作还有很多,而以上所述是我最近工作中新悟到的道理,幼儿园工作真的是一项富有艺术的工作。
阅读参考:本篇共计1119个字,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朗读需要 6分钟,有202位用户关注。
孝敬应该从娃娃开始,虽然三岁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孝与敬,但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让他们明白,哪些是他们应该做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长的眼中,特别是祖辈们,更是什么事情也不让孩子沾手,事事包办。“孝敬之种”就很难早发芽了,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尽量自己动手。
我儿子丁丁自从进入中班以来变化确实是很大,在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配合下他现在懂礼貌了,看见长辈能主动问好,我们下班回家有时他还帮我们拿拖鞋换,记得有一次,我在脱鞋的时候没站稳,摔了,他很快跑过来要扶我起来,还搬了小椅子说:妈妈坐下换鞋就不摔了。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他也会拿出来分一分,还会很认真的问你:好不好吃?晚上有时我说:我好累。他会一本正经的说:我给你踩背就不累了。唉!也真别说,经他的小脚这么一折腾,感觉还真不错呢!也许是心理作用吧,反正心里比较热的。
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我们要现在就让他做什么大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但把他培养成一名健康的并心中有他人、对人有礼貌、对同伴很友好、对长辈有孝心的孩子,我觉得应该可以努力的。为此我们特别重视通过营造和睦、友好、互助、文明的家庭氛围来熏陶丁丁,让他先入为主,早日建立起待人要热情,帮助他人要主动的概念。平时我们一方面很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很注意热情接待来客。碰到大人来串门,要有礼貌地打招呼、接东西,递鞋子、让座、泡茶热情接待。碰到小朋友来串门,要把玩具拿出来大家一起玩。这样做既是应该的,同时也对丁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时间一长,效果还真大。现在当一听到有门铃响,他会抢在大人前面开门,招呼客人、拿玩具给小朋友玩。有一天外公要上班了,小丁丁突然拉着外公的手不让走,嘴里急急地说着什么,后来才听明白:原来外公早上的药还没有吃,因为外婆经常会督促外公吃药的,今天忘了说,被有心注意的丁丁发现了。
丁丁有一个特点:喜欢和人交流,喜欢和大人对话。所以我们在注意营造氛围的同时也经常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进经灌输和引导。如《孔融让梨》《拔萝卜》《小山羊让座》等等的故事经常反复地讲给他听,有时还和他一块模仿故事做游戏,在交流和活动中对他进行有目的地引导教育,让他知道:有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看到长辈要让座,别人有困难时要高兴地去帮忙。反复的讲解和训练在小丁丁身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他吃糖果时总会想到分给大人一半一起吃。当他邀请大人一起搭积木时,总会要求大人也坐下。看到没有凳子时,会想办法找凳子搬来给大人坐。有时看见大人在午睡,嘴中会发出“嘘”的声音,阻止他人大声说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的美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让他们从小就拥有孝敬之心,懂得关爱他人,让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4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