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描写如何“生动”
外貌描写,又称“画像描写”,是指对一个人的外貌的描写,包括外貌、体态、表情、衣着等。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育、经历、性格等等不同,必然会在人物的外貌上留下不同的痕迹。所以,肖像画与性格息息相关。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理解人物的关键。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人物的外貌,而且在于生动的表达,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他们的身份和生活经历。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地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形式上表达精神呢?
首先,仔细选择能突出人物性格的特征进行肖像描写。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表。因此,在描述中,我们必须善于仔细观察人物,把握人物外貌的独特特征来描述肖像。
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描述:“两条弯弯的眉毛似蹙而不蹙,一对似爱而不爱。国家天生有两大忧患,是病。泪,微微娇呼。闲静如花流水照,行动如弱柳,心知多于干,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把重点放在“眉”和“眼”上,突出她的“迷人”和“柔弱”气质。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让读者补充想象。再比如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云志的描述:“当时她才十八岁或者九岁。嘴角有一颗一便士大小的黑痣。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一颗美丽的痣足以形容蔡先生云志的美丽,永远给我们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一代文豪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穿长衫的人。”没有过多的语言,一句话勾勒出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鲁迅先生曾说:“忘了是谁说的。总之要有节制地画一个人的特征,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我觉得这绝对是真的。如果画满了头发,就算逼真,也没有意义。”用画龙点睛来形容一个人物的长相,并不是说一个人物只能形容他的眼睛。这里是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把最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具体写出来,把人物活写出来。
其次,他善于运用准确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突出肖像的主要特征。
在肖像描写中,独特巧妙的比喻和夸张,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你描写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是善于在肖像描写中运用隐喻的例子,值得借鉴。比如《高老夫子》,鲁迅先生写的高肩一扇的走路姿势,“像木匠牵的钻”。《故乡》写豆腐时的意思是“颧骨突出,嘴唇薄,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夹在两脚之间,不穿裙子,两脚张开,就像一个制图仪里有细脚的指南针”。画具中的开足与细足的圆规对比,生动地刻画了“豆腐师”小姑的苦涩形象。《谁是最可爱的.人》年,魏巍写给马宇翔的信中写道,“他脸黑红的,高高的站着,像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一样单纯可爱。”他用一个精准的比喻把马宇翔比作“秋场上的一棵红高粱”,形象地描述了马宇翔作为一个北方小伙子的——朴实的气质。刘e 《绝唱》“从背景幕布里,一个男人走了出来,穿着蓝布长衫,一张长脸,一张狡黠的脸,仿佛是干桔皮,很难看。”把他那满是痘痘的脸和橘皮比一比,突出了他脸的丑。
有时候,人的外貌可以用漫画的风格来描述。契诃夫的《套中人》,在描绘别里科夫的外貌时是这样的:“他(指别里科夫)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晴天也穿着雨靴、雨伞和保暖的棉衣。他的雨伞总是裹在一个盖子里,他的手表总是裹在一个灰色的鹿皮盖子里。当他遇到他时,他拿出一把小折刀来削铅笔。连小折刀都放在小盖里。他的脸上似乎也蒙着一个避孕套,因为他总是把它藏在直立的衣领里。他戴着黑色眼镜,穿着毛衣和棉花盖住耳朵。当他坐在马车里时,他总是要求马车夫把引擎盖竖起来。总之,在这个男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变的,无法忍受的心灵,总想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壳里,仿佛给自己做一个套子,这样才能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总是打扰他。也许是为了捍卫自己的胆怯和对现实的仇恨,他总是赞美过去,赞美从来不存在的东西;其实他教的古语,也就是雨靴雨伞,让他避开了现实生活。《阿q正传》年鲁迅先生写阿q头上的痂:阿q“以前很有钱”,学识渊博,“真有本事”,近乎“完美”,可惜。他的体质还是有些不足的。最烦的是他头皮上有不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疤痕。有罪的时候,不要问有意无意,阿q会开始愤怒,衡量对手。他懒就骂,力气小就打;但是,不知怎么的,阿q总是很吃亏。于是他逐渐改变了政策,一般改为怒目而视。”。这两段没有全面描述人物的眼、鼻、口。而是抓住人物外貌的某个特征,稍微夸张地勾勒出来。虽然这两个人物在作品中第一次在这个时候遇见读者,但他们可笑的外表立刻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性格特点:一个是思想僵化的畸形人,一个是精神胜利的可怜人,他们也得到了具体的感情。用漫画笔法描述一个人物的外貌时,往往在“分”上比较吃力,漫画的夸张部分是人物外貌中最能体现其性格特征的关键部分。没有全面铺开。取而代之的是,选择一个点,聚焦其上,就像把一个物体放在显微镜上让人观看一样。
以上例子中所用的比喻都是确切的,所以这种肖像描写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但要使用这种手法并不容易,需要作者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对载体和本体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然后才能使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使肖像生动。否则只能是一般的比喻,写不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画像,无法表现人物性格。
0位用户关注
697位用户关注
393位用户关注
26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