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写作指导 > 写作方法
栏目

怎样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1-01-26 11:10:58 热度:228

第一,拓宽训练时间和空间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老师给学生有限的思考时间和创作空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培训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从;1.从训练时间来看,教师要从内到外引导学生,克服为了写作而写作的倾向。

学生的作业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理解的产物。这样的练习往往个性鲜明,体现了自我表达的创造性,没有时间限制。学生的写作冲动永远不会只在作文课上产生。如果学生的作业在作文课上被框住,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兴趣而误入歧途。所以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写作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感受到的时候及时记录下来。在作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润色、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语言和写作方面的表达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作文写景应注意什么

2.从训练空间来看,教师应开展多种活动,拓宽运动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各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1)绘画。比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先展示“桥、花、动物、游客、天空……”等文字,让学生借助想象根据这些文字画画,然后让他们把这些图片剪成完整的、喜欢的图片,最后让学生写下这张图片的内容。这种训练使文字和图像相匹配,图片和练习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验。老师可以先安排学生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一些科学知识做一个小的科学实验,然后让他们写下实验的过程。

小学生作文句子

制作。学了一些课文后,学生可以完成一个小制作。比如学习《琥珀》后,学生可以制作琥珀,写下制作过程、感受和新发现。

练习。小语种的课文里安排了很多说明文。学完这类课文,不妨让同学们亲身实践一下。比如学完《我们的新朋友——电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去实践,让他们写下操作后的感受。

性能。好动,表现好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种课本里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重新创造课本语言的过程。所以要给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下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

(2)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练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包含丰富的资源,可供学生做创新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用课文做创造性工作的主要形式有:情节拓展。比如文章《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两句话:“邱就像一块巨大的巨石,一动不动地躺在火里。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邱的外貌推断出邱的内心活动,并将这两句话扩展成一个具体的句子。文末续写。比如根据《穷人》课结束,让学生继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课结束,让学生继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第《凡卡》课结束,让学生写《凡卡梦见了爷爷》。多向改写。根据文字内容,有的可以改人名;有的可以改变叙述顺序;其他人可以改变流派。图文转换。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相关迁移。这种形式要么抓住文本的原型特征,调动保留的表象,将思维触角从a转移到相关或相似的b,比如:我上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中小学生作文叙事作文口诀

(3)在学校和班级的黑板墙上开设“自由谈”、“小批判”、“肺腑之言”、“新发现”等专栏,引导学生对班级、学校和社会上的好事或一些有倾向性的问题发表意见。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推理的领域。

(4)不断丰富课堂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级活动越丰富,学生写作和创新的机会就越多。比如团队之间的争斗,舞台的竞争;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竞猜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娱乐表演等。老师应该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练习作业。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人物等。

第二,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思维有三个特点,就其思维广度而言是发散的;就思维的灵活性而言,是灵活的;就他思维的个性而言,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点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1.突破刻板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什么学生作文有这么多相似之处?这与学生的写作思维模式密切相关。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引导学生突破思维模式的束缚,将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发散思维是指以某物为触发点,从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发展思路,提炼创造力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选择材料。比如写《我的妈妈》,老师可以启发学生从母亲的性格、脾气、品德、天赋、爱好、家庭和社会角色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重山重水”走向“光明未来”,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在同一中心选择多种材料。因为有些作文题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写作中更容易有相似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自己独特的作业。比如:《在学雷锋活动中》,一般来说,中心应该表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五子”很有可能进入上述科目。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类作品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比,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材料来表达中心;2打破只写健康人的心态,可以写一个身体残疾,意志坚定的活雷锋;可以用一组人的材料来表达中心;这个中心可以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体现。

(3)同一材料的多个思路。为了克服学生思维单一、灵活性差的缺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时,应引导学生探索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记录爬山时看到的美景,把中心写为“热爱自然,或赞美家乡”;2受《挑山工》课的启发,通过写攀登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义为“做任何事,要想成功,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3)通过写俯瞰山的感觉,把中心定义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比如某老师在指导学生用《“滥竽充数”读后感》工作时,为了突破“填号”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南国先生很有自知之明,比那些占着位置无所事事的人强;2南国先生多年的根本独创用的是“大锅饭制”,说明改革是要发展的;(3)南国先生入团多年,无人举报,与乐手普遍的自卫思想有关。

(4)同一材料的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方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直觉思维。因此,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材料和多种体裁进行训练。比如围绕材料“学校”,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叙述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解释)、《我爱我的学校》(侧重讨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假设)。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关联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将一件事与另一件事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如指导学生写自然景观“雪”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发挥个性,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须是个体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批判的眼光”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选材的角度来说,不同思维是一种新的方式。比如写《我的一家》,大部分同学可能会写家庭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相尊重爱护等等。如果把父母、母亲、祖母之间的“摩擦”写回来,希望我们的家庭和睦,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比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员和风景的具体描写来体现学校的美。大部分同学只能写校园里的美景,校园里层出不穷的善行,老师兢兢业业负责任的工作等等。如果采用“弹起琵琶”的思维模式,写作老师住在破旧的宿舍楼里,但工作热情却那么高。比较两者,赞美教师的敬业精神不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也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上看,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可以通过审美立意来培养。当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作业《生日》时,他要求他们选择自己的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同学写生日的时候,长辈和同学都在为自己的生日祝贺,觉得很开心。显然,这样的构想缺乏“美”。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学生给长辈写生日,有的给同学老师写生日,有的给孤独的老人,残疾的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写生日。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想法比作美。相比之下,同学们发现自己的想法从“我”家庭社会,一个个更美好,一个个更深刻。所以,如果你有很深的心,你能写下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吗?为了避免学生只写大事不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中强调,写生日可以体现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种用心也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琐事中发现“美”的素材,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第三,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和教材体系

目前,“老师讲——学生做”的封闭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该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如下: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大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火花评价鼓励,激发新的创新动力。

(1)营造氛围,激发创新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为此,教师应采用生活再现、表演展示、物理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运用情感教学语言,可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让所有学生进入“我想写作”的精神状态。

(2)大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我们大胆说的是,老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作业,然后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择思路,对体裁没有限制,不指定字数和时间。学生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学生的作业才能充分展示出来。这时,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是说不需要老师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刚进入学习状态,老师不应该用太多的框架来约束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考虑更多的写作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感受和生活。至于老师的写作指导,要在学生完成作业初稿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只有这样,学生的工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与合作是通过交流使学生的信息和情感相互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通常有两种形式:小组合作和班级合作。小组合作的成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分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的交流与合作,是指在完成学生练习题初稿的基础上,相互评价和改变。

(4)评价和激励,激发创新动力。目前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感到恐惧,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使用的33,354种“批改方法”只列出学生作业中的不足,不确定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密切相关。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缺乏肯定和鼓励会让人感到压抑,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落,越不注意自己想做什么,任务完成的越差,然后就陷入情绪低落。这时如果有一句鼓励的话,人们会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信心,重新审视和关注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会得到改善,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批改法”变成“评价法”。“评价法”的本质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动机应该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批改作文和评改作文。学生可以通过高分、鼓励评论和提供“发表”机会的方式,树立“我会写”和“我会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力,使作文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作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作文教学实践中创新教育的载体和建设蓝图。作文教材改革一直是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套科学、权威、系统、独立的小学作文训练教材。为了充分发挥作文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我认为有必要构建一套新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并根据这一教材体系为教师和学生编写一套作文培训教材。原因如下:

(1)必须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一门科学或者一门学科处于附庸地位,很难有大的进步。写作只有脱离以说和读为主的汉语,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这样,一个真正的学科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2)作文之所以长期成为说和读的附庸,很可能与“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和“读好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唱”的思想有关。是的,阅读和写作是联系在一起的整体,阅读是由外向内吸收,写作是由内向外表达。没有吸收,没有表达。然而,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然而,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并不等同于作文教学中的“阅读”。首先,“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模仿的例子。其次,从阅读要求来看,阅读教学的要求远高于作文

教学中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著名的小说和散文,但不要求学生写小说和散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提供的范文一般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作文水平相当的学生作品。就作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中的“读”追求写作的长效,作文教学中的“读”追求写作的立竿见影。

(3)从2000年3月发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来看,首先,原版本“单词(低年级)片段(中年级)章节(高年级)”中的作文训练体系已经被打破,训练体系改为“乐于说和写(低年级)自由写(中年级)学会写(高年级)其次,从训练内容来看,增加了“想象作文”。这两个变化,一是进一步拓宽学生作文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第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根据修订后的大纲精神,构建一套新的、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材体系,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们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怎样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信息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