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于文本的立意例如,论题“信自己,听别人”和“见自己,看别人”等,可以借助于苏轼《石钟山记》中的“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君之简,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核实,以取舍别人的意见;可以借助于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同享,为天下谋福”,想到杜甫“避寒避暑”,想到孟子“吾老吾老,吾幼吾幼,吾幼吾幼,”想到不能光靠自己,还要乐于为他人而死。
再如“遭遇挫折并把痛苦放大”和“快乐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两个主题,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阳光心态来思考人生。也如题目《水的灵动,山的稳定》,其哲理早就在《赤壁赋》中阐明了。在他看来,江水“逝者如斯”,月亮“盈虚者如彼”,似乎瞬间就会改变,而实际上“未往也”,“卒莫去也”,从时间的长河中看,并没有改变。借此机会,同样能引起许多联想,难做的题也就不难做了。如《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千篇一律,千变万化》、霍金《宇宙未来》、鲁迅的文章和古人的诗歌等。如果考生学习灵活借助,就能启发出写作题目的立意。
化大为小,小中见大。由于鲁迅先生能够从战乱中强迫人们廉价兑换银票这一小事中引发千年历史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我们熟悉的生活琐事来揭示这一话题所蕴含的哲学呢?比如,从自己挨打的时候就能看出父亲这个称谓的分量;从一个总是穿着布底鞋的人在物质条件富足的时候,窥探到他心中装着百姓的思想境界等等。
转换视点构想例如题目《人与自然》,一般考生都会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苏轼等人可以借自然来洗心革面,想要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湖南考题中的主题作文以"家庭教育"为题,惯用的思想是劝父母给孩子“民主”、“平等”、“自由”,开笼放雀。还有一位17岁的女考生,却把自己当成了10年后的妈妈,以书信的形式告诉未来的孩子,自己准备如何做父母。角度一旦转换,就会使眼睛明亮起来。
辨证判断分析主题文章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我们主张选择它的一面,一针见血,重点突出。但是,我们的判断、分析必须是全面、严密和准确的。特别是关系类话题,决不能绝对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分析要符合生活逻辑,要辩证地思考。比如“退一步想”,“习惯”,“忙”等话题,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条件或具体对象来进行合理的分析。
灵活化用材料 应试者积累的写作材料往往是有限的,但有限的材料若能灵活转换也能写出新意。比如,有人写了《心灵的选择》一书,借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理想正题反写,讽刺了今天一些为了满足私欲出卖灵魂,抛弃人格,践踏原则的人。写作《看自己和看别人》时,有一位考生使用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以对话的方式把愚公一心为人和智叟一心为人的对比。曹操兵败赤壁,落荒华容道,还立刻横刀,大笑。这小说是在讽刺他。但有学生在写“幸福和我们思考的方式”这一主题时,用此例来说明,人应该是开朗乐观的。他分析说:“曹操比孙权强,刘备强得多,他把战争看作一门艺术,即使失败,他仍然为对手作品中的缺陷感到遗憾,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骄傲,高兴。应该说,他这一次分析化用,就起到了将腐朽化为魔术的作用。
选择新鲜的材料。特别是选购最新的名人资料会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像2004年大年三十晚上,温家宝总理没有去北京看春晚,而是到山西煤矿去和工人们一起吃饭,和矿难家属们一起流泪。这篇文章如果用在“看自己和看别人”这一主题的文章里,肯定会增色不少。
使主题具有吸引力。写一篇有悬念或诗意的作文,就等于写了一半。拟悬题即是文中的问题,例如,叙述史提芬·霍金,题目是《人生的斗士》,为何叫《斗士》?悬念在这里;“福由心生”,为何心能生“福”?它包含着诗意,用的是修辞手法拟题。例如,《两个天窗》隐喻人才显露的机会,《明月黄花》则是以诗中的意象借代诗人苏轼、李清照,写人物评语;也可将诗句或词句化为题。比如写坦率,乐观地面对挫折,保持平和的心态,就变成了“警钟长鸣”“佛钟长鸣”等等。
以细节打动人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或特定心理状态,最好是将细节放大,定格使其震撼人心,这在小说名篇中已是屡见不鲜。
通过句式来造势。在文章中,连用或恰当地使用反问句,能增强文章的力度和说服力。正如一位学生写的《在心中托起太阳》所言,改变心态很重要,他用一组排比句来强化语势:“荒芜的田园多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被贬后的生活多么苦涩,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胸怀;沙场的战争多么残酷,而辛弃疾却有‘醉中挑灯看剑’的杀敌决心;监狱的磨难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
真诚地诉说自己。论文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假如不是构思成型,而是匆忙地动笔,生拉硬扯,作文就不会“出彩”。
目前距高考只有3周左右的时间,考生在准备命题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温各种常见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常用文体的特点,还要了解新闻、演说、广播稿、书信、诗歌、说明书、内容提要等常见文体的特点,建立例文模型;二是从近期报刊上选读20余篇左右的时文,以社会热点为重点,积聚写作材料,积聚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乐观主义和认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运用它们进行问题分析;三是自拟题目,准备提纲,以提高自己的速构能力;四是搜集20余种当代名流,特别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学者的典型生活事例,找出运用这些材料的不同角度,以便从容应对。
548位用户关注
700位用户关注
859位用户关注
391位用户关注
166位用户关注
717位用户关注
867位用户关注
228位用户关注
633位用户关注
13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