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终南山

作者:王维 唐代 时间:2023-08-03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

诗词赏析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1.《终南山》王维 古诗,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王维 古诗。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王维 古诗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王维 古诗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王维 古诗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5.海隅:海边。《终南山》王维 古诗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王维 古诗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终南山》王维 古诗赏析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 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王维 古诗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王维 古诗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王维 古诗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王维 古诗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王维 古诗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王维 古诗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王维却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即如《终南山》王维 古诗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王维 古诗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王维 古诗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王维 古诗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终南山》王维 古诗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王维 古诗,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终南山》王维 翻译、赏析和诗意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连接海边。

白云回头望合,远处青青的烟云,接近后又看不见了。

分野中峰变化,向阳背阴的山峰山谷阴晴各不相同。

欲投人处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王维桢,明人。

相关诗句

《终南山》[唐代]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唐代] 王维

晚下兮紫微。

怅尘事兮多违。

驻马兮双树。

望青山兮不归。

《酬吴促庶龙图终南山》[唐代] 王维

泰山鲁所瞻,终南乃秦望。

西侵井络阔,北压鹑野旷。

条梅韫名材,金玉富珍藏。

飘风何烈烈,万物尽摇荡。

屹立不倾倚,势与厚坤壮。

有如牧伯贤,斯民蒙保障。

雪霜举世寒,千里独重纩。

病夫伏闾里,非能事微尚。

顾无孤高实,藻饰安可强。

景行虽不忘,讵敢承嘉贶。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诗》[唐代] 王维

玉山乘四载。

瑶池宴八龙。

鼋桥浮少海。

鹄盖上中峰。

飞狐横塞路。

白马当河冲。

水奠三川石。

山封五树松。

长虹双瀑布。

圆阙两芙蓉。

戍楼鸣夕鼓。

山寺响晨钟。

新蒲节转促。

短笋箨犹重。

树宿含樱鸟。

花留酿蜜蜂。

迎风下列缺。

洒酒召昌容。

且欣陪北上。

方欲待东封。

《成都凤道人游终南山谒种徵君》[唐代] 王维

何年出蜀访南宗,深锁闲房翠藓重。

振锡忽闻游地肺,题门兼得谒人龙。

供吟一路高秋月,投宿斜阳远寺钟。

到日弥天清论罢,徧寻紫阁与圭峰。

《秘阁赐讌送右谏议大夫种放得假归终南山应製》[唐代] 王维

琐闱聊辍皂囊封,赐告归寻一畝宫。

关路蒲轮千里远,严扉蕙帐几年空。

百壶天酒凝甘露,二雅宸章掩大风。

旧隐暂还非久住,心期献可沃尧聪。

《终南山馆》[唐代] 王维

夜凉金气转凄其,正是羁孤不寐时。

千古伤心南渡曲,一襟清泪北征诗。

霜凝鞞鼓星横剑,风卷旌旗月满卮。

旅雁已离榆塞去,帛书摇曳过江迟。

《游终南山》[唐代] 王维

策杖度溪桥,云深步数劳。

青猿吟岭际,白鹤坐松梢。

天外浮烟远,山根野水交。

自缘名利系,好此结蓬茆。

作者千古名句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出自《谢赐珍珠》[唐代] 王维

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

出自《围炉夜话·第八三则》[唐代] 王维

闹场能笃学,方为心地上工夫。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唐代] 王维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出自《白云泉》[唐代] 王维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雪梅》[唐代] 王维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出自《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代] 王维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出自《塞下曲》[唐代] 王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出自《拜年》[唐代] 王维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

出自《三十六计·混战计·混水摸鱼》[唐代] 王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出自《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唐代] 王维

《终南山-头唐代尾-头王维尾-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写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