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的秀才根本不懂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
向朝廷举荐的品德高尚因孝顺而闻名的人,真实的情况是父母长辈被赶出家门,无所依靠。
所谓的寒门,清正廉洁的人更是品德败坏,道德低下如污泥一样令人厌恶。
被举荐的公门子弟称为人才,实际上却怯懦不敢担当;胆子如鸡一样小。
注释
举秀才,两汉时由地方由下向上举荐的一种人才选拔形式。在西汉时称为茂才,后为避光武帝讳,将茂才改为秀才。
《桓灵时童谣》佚名 古诗鉴赏
童谣,就是儿歌。一般儿歌内容大都天真有趣而无深意,但经受住历史长河冲刷淘洗流传至今的这首童谣,却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含义深刻的精品。
桓、灵,指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这时,近四百年的汉王朝几经起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时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尖锐,政治更加腐朽。皇帝多是幼年登位(桓帝15岁,灵帝12岁),愚顽无知,外戚、宦官、官僚集团争权夺利,倾轧不休,朝政黑暗,贿赂公行,只有蝇营狗苟的黑暗官场,没有治国卫家的贤臣良将,童谣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
童谣的前两句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我们后人熟悉“范进中举”的故事,那种考试做官的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才正式开始。汉代科举主要方法不是考试,而是诗中的“举”即“察举”制度。举,推荐;察,考查。各级行政长官观察、发现并向上级推荐人才,朝廷加以考核、任用。当时主要科目有秀才、孝廉、贤良文学等。顾名思义,“秀才”一定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孝廉”还要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突出品德,这样的人做官后才能政绩卓异。但事实正相反,推荐为秀才的根本没读过书,推荐为孝廉的竟和自己的老父亲反目成仇,分开另住,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么?
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具体的选官制度,后两句就概括了整个官场状况,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说的是:号称出身贫寒、道德高尚的官僚们,其实无恶不作、肮脏不堪,行为秽如污泥;号称能攻善战、出身豪门大族、不可一世的“良将”,遇到征战关头,却又胆小害怕,怯敌畏缩连鸡都不如。这就是说,整个汉朝的政治、军事各方面都腐朽透顶,已经维持不下去,走到濒临灭亡的边缘。事实上灵帝还在位时,导致汉朝覆灭的空前的农民运动黄巾军大起义(公元184年)就爆发了。
全诗纯用口语,通俗易懂,全摆事实,不着述评。最妙的是全用对比手法,并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社会批判意义不言自明。诗歌的节奏明快,前后两句各用相同句顿,使之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便于儿童传唱。当千家万户黄口小儿都在指责社会黑暗时,这个时代就差不多到头了。
《桓灵时童谣》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被推举为秀才,不知道写。
举孝廉,父亲分居。
寒一向清白浑浊如同泥,
高第良将胆怯得像只鸡。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佚名,隋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自《自嘲的》[两汉] 佚名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出自《夏日南亭怀辛大》[两汉] 佚名
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
出自《飞龙引二首·其一》[两汉] 佚名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出自《孤雁 / 后飞雁》[两汉] 佚名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出自《山园小梅二首》[两汉] 佚名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出自《醒世恒言·卷一》[两汉] 佚名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出自《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两汉] 佚名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出自《满江红·写怀》[两汉] 佚名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出自《春中田园作》[两汉] 佚名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出自《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两汉]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