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作者:杜甫 唐代 时间:2023-07-30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诗词赏析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注释

蜀主:指刘备。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 古诗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 古诗赏析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前蜀主看吴前往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翠华想象像空山里,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杉松巢水鹤,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武侯祠堂常常邻近,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杜甫,唐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作者千古名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唐代] 杜甫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出自《哀江头》[唐代] 杜甫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出自《蒿里行》[唐代] 杜甫

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出自《论衡·卷一·累害篇》[唐代] 杜甫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出自《瑞鹤仙·秋感》[唐代] 杜甫

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

出自《格言联璧·惠吉类》[唐代] 杜甫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出自《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代] 杜甫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出自《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代] 杜甫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出自《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唐代] 杜甫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唐代]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头唐代尾-头杜甫尾-唐诗三百首,怀古,抒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