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于中好

作者:纳兰性德 清代 时间:2024-11-15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

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于中好

诗词赏析

在秋风中执手送顾贞观南归,恋恋不舍,想到一年来与好友多次分别,不由得泪流满面。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分离。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转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

凭借“我”的殷勤话语,你要努力加餐饭,别让身体瘦损。咱们约定,等到明年桂花开放的时候你要再回来。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

注释

①于中好: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②年来句:纳兰为侍卫之臣,扈驾出巡是经常的事,仅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年(1680—1681年),纳兰即先后随从皇帝巡幸巩华城、遵化、雄县等地,故云与好友“多在别离间”。

③凭:凭借。

④约重还:约定重阳节的时候回来。

⑤沉香: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纳兰性德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1681),顾贞观正在京城,逢母丧欲南归无锡。容若欲留不得,更想到和顾贞观虽然心心相印,却聚少离多,此番又将长别,愈发难舍。时值秋雨,纳兰为好友写了诗词相赠。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纳兰性德 赏析

“握手西风泪不干”,劈头便是一派依依惜别景象,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握手、西风、泪不干,每个词都带着萧瑟的意境,组合在一起便营造出了极强的感染力。这里的“握手”不是西方的礼节,而是离别时真情流露的动作,同义的词是“执手”。

如果说“握手西风泪不干”通过描写送别的画面,奠定了这首词的基调,那么“年来多在别离间”一句就是通过纳兰容若的怨恨,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伤。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偶尔的分别尚可接受,但是“年来多在别离间”,知心之人难以聚首。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这两句描绘出了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离别后,在风雨之夜不能成眠,独坐灯前,且听一窗冷雨;忆曾经,两人雪后初晴兴致盎然,携手同游,共赏一山银装。“遥知”已是人海茫茫,“转亿”便成往事随风;“独听”听尽凄凉寂寞,“同看”看遍良辰好景。昔日的相聚合乐.与今后一个人郁郁寡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愈欢乐,也就愈痛苦。

纳兰容若想象分别之后友人“独听灯前雨”,似乎是在写他的孤独,其实这是容若的孤独。这是诗词中的一种写法,能够确定远方的友人深深地思念自己,这需要勇气和自信。因为彼此相知,所以知道在想着他的时候,他也一定在想我,所以才敢说的这样毫不犹豫。

恨离别,无限伤感之中,仍然念念不忘关心友人,反复叮嘱着:“多吃些饭。”“凭寄语,劝加餐”,这句化自王次回“欲寄语,加餐饭。难嘱咐,鱼和雁”。“劝加餐”真的是个很熟悉的情景。想来知己送别,一定会有很多话嘱咐,而纳兰容若偏偏选了“多吃饭”这句最朴素的话,未经雕琢,却质朴感人。读来平淡之中感受到浓浓的温暖。

“桂花时节约重还”,这是容若与顾贞观相约,在桂花开放的时节.知己再重聚京华.互诉衷肠。约定,似乎是送别时一个不变的情节。因为不舍,也为了给彼此一个慰藉。而约在“桂花时节”,首先想到的便是中秋节,这个月圆人圆的日子,于是便又多了一层期盼。在桂花飘香的时候,希望能与你团圆,共品桂花酒、赏月吟诗。

最后两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与“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的题目切合,也是全词最动人的两句,尤其是“一片伤心欲画难”一句,算得上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刚刚画好的小像笼罩在袅袅升起的淡淡香烟之中.纳兰容若细细观察许久,却还是不满意,妙手丹青仍然画不出我的离伤与思念。

该词上片想到一年来聚少离多,更增添了此次送别的悲伤。三、四两句遥想别后情景,希望彼此能以相聚时的欢乐战胜别后的孤独寂寞,有情有景,情景相生。过片殷勤叮咛,相约重还的时间。结句写自己独对好友小像以慰相思,从中却看到满面风霜,感受到“一片伤心”,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和深切理解。

《于中好》纳兰性德 翻译、赏析和诗意

握手西风泪不干,近年来在许多分离之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寄托对,努力加餐。

桂花时节约重回到。

分明小塑像沉香线,一片伤心要画很难。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清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相关诗句

《于中好》[清代] 纳兰性德

梅花摘索穿疏竹。

荫纹禽、喜欢相逐。

坐中已自清堪掬。

更潇洒、人如玉。

新声爱度周郎曲。

捧霞杯、再三相嘱。

无情有恨重分北。

也撩得、双眉蹙。

《于中好》[清代] 纳兰性德

溅溅不住溪流素。

忆曾记、碧桃红露。

别来寂寞朝朝暮。

恨遮乱、当时路。

仙家岂解空相误。

嗟尘世、自难知处。

而今重与春为主。

尽浪蕊、浮花妒。

《于中好》[清代] 纳兰性德

墙头艳杏花初试。

绕珍丛、细挼红蕊。

欲知占尽春明媚。

诮无意、看桃李。

持杯准拟花前醉。

早一叶、两叶飞坠。

晚来旋旋深无地。

更听得、东风起。

《于中好》[清代]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作者千古名句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

出自《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清代] 纳兰性德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清代] 纳兰性德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出自《》[清代] 纳兰性德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出自《东栏梨花》[清代] 纳兰性德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出自《村晚》[清代] 纳兰性德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出自《村夜》[清代] 纳兰性德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出自《送李端》[清代] 纳兰性德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出自《六丑·蔷薇谢后作》[清代] 纳兰性德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出自《白马篇》[清代] 纳兰性德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出自《行路难·其二》[清代] 纳兰性德

《于中好-头清代尾-头纳兰性德尾-送别,感伤,于中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