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十七日观潮

作者:陈师道 宋代 时间:2023-07-27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十七日观潮

诗词赏析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注释

⑴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潮水最大的日子。

⑵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⑶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⑷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⑸失手:因没拿住(玉杯)而倒翻。

⑹晴天: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⑺晚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十七日观潮》陈师道 古诗赏析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十七日观潮》陈师道 古诗创作背景

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势如奔马,铺天盖地,观潮的人挤满海塘。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潮的诗文,陈师道也作了近十首观潮诗,这首是其中的一首。

《十七日观潮》陈师道 翻译、赏析和诗意

漫漫平沙跑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动摇清江底,晚天浮沉急浪中。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人。

相关诗句

《十七日观潮三首》[宋代] 陈师道

江水悠悠自在流,向人无恨不应愁。

相逢不觉浑相似,谁使清波早白头。

《十七日观潮三首》[宋代] 陈师道

潮头初出海门山,千里平沙转面间。

犹有江神怜北客,欲将奇观破衰颜。

作者千古名句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宋代] 陈师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从军行七首·其四》[宋代] 陈师道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出自《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宋代] 陈师道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出自《闻雁》[宋代] 陈师道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

出自《夺锦标·七夕》[宋代] 陈师道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出自《画》[宋代] 陈师道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

出自《好事近·秋晓上莲峰》[宋代] 陈师道

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

出自《幼学琼林·卷四·鸟兽》[宋代] 陈师道

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宋代] 陈师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出自《》[宋代] 陈师道

《十七日观潮-头宋代尾-头陈师道尾-写景,地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