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永远地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我曾经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经走遍了五岳的山颠。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我愿做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株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注释
①“吁嗟”两句:以秋天的蓬草离去本根,随风飘荡,比喻曹植的屡次迁徙封邑。
②夙夜:从早晨到夜晚。
③陌:田间东西的通道。阡:田间南北的通道。
④卒:与“猝”相通,突然。
⑤回风:旋风。
⑥飙:从上而下的狂风。
⑦中田:即田中。
⑧八泽:指八薮,八个地名。
⑨五山:指五岳。
⑩中林草:指林中草。株荄:指草的根株。
《吁嗟篇》曹植 古诗简析
《《吁嗟篇》曹植 古诗》乃曹植拟乐府旧题《苦寒行》之作,取句首“吁嗟”二字命篇,实际上是一首歌咏“转蓬”的咏物诗。“转蓬”属菊科植物,秋日花朵干枯,“遇风辄拔而旋(转)”(《埤雅》),与人们离乡漂泊的景况很相像,因此常被诗人所歌咏。曹操《却东西门行》,就曾以它的“随风远飘扬”,抒写过“何时返故乡”的感情。但曹植之瞩目于转蓬,却与他政治上的坎坷遭际有关。
《吁嗟篇》曹植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
长距离根本消逝,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
东西经七陌,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
终于遇旋风起来,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
说自己永远路,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
狂风接我出去,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
位于南而更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
宕宕应该依据什么,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
飘飘周八泽,蹴鞠经历五山。
流离无定处,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
愿为中林草地,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
子孙灭亡难道不痛,能与株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曹植,魏晋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出自《念奴娇·天南地北》[魏晋] 曹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题西林壁》[魏晋] 曹植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出自《孤雁二首·其二》[魏晋] 曹植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
出自《南歌子·疏雨池塘见》[魏晋] 曹植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出自《调张籍》[魏晋] 曹植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魏晋] 曹植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出自《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魏晋] 曹植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出自《同州端午》[魏晋] 曹植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
出自《三十六计·混战计·釜底抽薪》[魏晋] 曹植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出自《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魏晋] 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