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汉·刘向《说苑》)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注释
①曾子,即曾参。
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
③修:修饰。
④奚:何,为什么。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⑥使:命令,派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旧
⑩受:接受
⑾反:同“返”,返回
《曾子不受邑》刘向 古诗寓意
无功不受禄,这是理所当然。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对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曾子不受邑》刘向 翻译、赏析和诗意
曾子穿着破衣服耕田。
鲁国国君派人去送了城邑,说:“请把这修衣服。
”曾子不接受,反,再去,又不接受。
使者说:“先生不求于人,人就要奉献的,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人的害怕人;我人的骄傲人。
’纵然你有我,不我骄傲的,我能不害怕吗?”始终不接受。
孔子听说的,说:“参与的话足以保全节操啊。
”(选择从汉.刘向《说苑》)*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出自《元日述怀》[两汉] 刘向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出自《沉醉东风·重九》[两汉] 刘向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出自《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两汉] 刘向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出自《早冬》[两汉] 刘向
知往日所往之非,则学日进矣
出自《围炉夜话·第五六则》[两汉] 刘向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出自《南陵别儿童入京》[两汉] 刘向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出自《柳梢青·春感》[两汉] 刘向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两汉] 刘向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出自《师说》[两汉] 刘向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
出自《幼学琼林·卷二·衣服》[两汉] 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