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
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踏莎行·闲游》刘将孙 创作背景
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阕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那种想见西湖又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出来。
《踏莎行·闲游》刘将孙 赏析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踏莎行·闲游》刘将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水面轻烟,沙边小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搬迁忽然成愁,依稀恰好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眼泪在锦句。
西湖怎么想起相思苦。
只应被梦解重来,梦里不知从哪里去。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刘将孙,宋人。
与子同袍。
出自《无衣的》[宋代] 刘将孙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出自《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宋代] 刘将孙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出自《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宋代] 刘将孙
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出自《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宋代] 刘将孙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出自《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代] 刘将孙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出自《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三年》[宋代] 刘将孙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出自《女冠子·元夕》[宋代] 刘将孙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出自《卖花声·雨花台》[宋代] 刘将孙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出自《》[宋代] 刘将孙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出自《鹦鹉洲》[宋代] 刘将孙
作者:刘将孙
作者:刘将孙
作者:刘将孙
作者:刘将孙
作者:刘将孙
作者:刘将孙
作者:刘将孙
作者:刘将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