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李贺 古诗注释
⑴乌江:一作“江东”。王琦注:“《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骏马名骓,常骑之。项王直夜溃围南出,驰走至东城,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乘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自刎而死。”
⑵君王:一作“吾王”。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李贺 古诗赏析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这两句,写的是兵败后的项羽把乌骓送与他人,而乌骓马却依恋故主,故而“泣向风。”这两句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自古以来,一直是骏马配英雄,但项羽此时已经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将乌骓马送人。这就说明了英雄与骏马也始终不能长久相伴。“泣向风”既写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怜。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两句表达了对乌骓马今后状况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马说出辛酸的话,充满着无限悲情。英雄已逝,乌骓马失去了知己,充满无处依托的迷茫。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呢。李贺一直自诩为“唐诸王孙”,觉得自己应当担当起护国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聪慧,少年得志,自负甚高,但科举和仕途却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这是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实际也是写他自己。作者有如乌骓马的才华,但却苦于没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来发现自己,重用自己。作者是英雄,却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达了李贺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感。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李贺 翻译、赏析和诗意
催榜渡过乌江,神骓哭着向风。
您现在解剑,什么地方驱逐英雄?*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李贺,唐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唐代] 李贺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出自《春寒》[唐代] 李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唐代] 李贺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出自《上堂开示颂的》[唐代] 李贺
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
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实意法腾蛇》[唐代] 李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春夜喜雨》[唐代] 李贺
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唐代] 李贺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出自《幼学琼林·卷一·天文》[唐代] 李贺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出自《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唐代] 李贺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出自《南歌子·槐绿低窗暗》[唐代] 李贺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出自《小窗幽记·集法篇》[唐代] 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