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作者:王安石 宋代 时间:2024-11-15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诗词赏析

柳叶与鸣叫的蝉显出暗绿的颜色,落日的红光映在荷塘上,使那一池红莲更加红艳夺目。

望见了池塘中的春水,让已经白头的我回想起了江南。

三十多年前父亲兄长带我来到这里,牵着我的手,从东走到西,从西走到东。

今天故地重游而头发早已花白,想寻找从前见过的景色不禁令人迷茫。

注释

⑴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洪迈《容斋三笔》:西太一宫,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西南八角镇。

⑵鸣蜩(tiáo):鸣蝉。

⑶酣:浓透。“柳叶”二句:一作“草色浮云漠漠,树阴落日潭潭”。

⑷三十六陂(bēi):池塘名,在汴京附近。陂:池塘。江南扬州附近也有三十六陂,故诗中云“想见江南”。春水:一作“流水”。

⑸持:携带。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王安石 古诗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诗人到京城后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的作品,即所谓题壁诗。景祐三年(1036年)王安石随其父王益来到汴京,曾游西太一宫,当时是十六岁的青年,满怀壮志豪情。次年,其父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通判,他也跟到江宁。王安石十八岁时,王益去世,葬于江宁,亲属也就在江宁安了家。嘉祐六年(1061年),王安石任知制诰,其母吴氏死于任所,他又扶柩回江宁居丧。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奉宋神宗之召入汴京,准备变法,重游西太一宫。此时距初游之时已经三十二年了,王安石也已经四十八岁,快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在这初游与重游的漫长岁月里,父母双亡,家庭变故,国事难为,自己在事业上也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触景生情,感触很深,写下这两首诗。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王安石 古诗赏析

第一首,“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这两句写所见景物,纯以名词巧妙组合,色彩对比鲜明。“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鸣蜩,就是正在鸣叫的知了(蝉)。“柳叶”与“绿暗”之间加入“鸣蜩”,见于那些知了隐于浓绿之中,不见其形,只闻其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浑然一体,有声有色。“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荷花”与“红酣”之间加入“落日”,不仅点出时间,而且表明那本来就十分娇艳的荷花,由于落日的斜照,更显得红颜似醉。第三句“三十六陂春水”补写池塘水,但写的不仅是眼中的水,更主要的是,还是回忆中的江南春水。最后一句“白头想见江南”,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故乡。三四两句有回环往复之妙。就是说,读完“白头想见江南”,还应该再读“三十六陂春水”。眼下是夏季,但眼前的陂水却像江南春水那样明净,因而就联想到江南春水,含蓄地表现了抚今追昔、思念亲人的情感。

此诗前两句就“柳叶”“荷花”写夏景之美,用了“绿暗”“红酣”一类的字面,色彩十分浓艳美丽。这“红”与“绿”是对照的,因对照而“红”者更红,“绿”者更绿,景物更加动人。第四句的“白头”,与“绿暗”“红酣”的美景也是对照的,但这对照在“白头”人的心中却引起无限波澜,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全诗由真入幻,触景生情,语意简明而含蓄。

第二首,“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这两句回忆初游西太一宫的情景。三十年是概指,当年初游此地,他还幼小,父亲和哥哥王安仁牵着他的手,从东走到西,从西游到东。而岁月流逝,三十多年过去了,父亲早已去世,哥哥也不在身边,真是“向之所欢,皆成陈迹”。于是由初游回到重游,写出了下面两句:“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欲寻陈迹”,表现了对当年父兄同游之乐的无限眷恋。然而连“陈迹”都无从寻觅了。四句诗,从初游与重游的对照中表现了今昔变化——人事的变化,家庭的变化,个人心情的变化。言浅而意深,言有尽而情无极。比“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感旧》)之类的写法表现了更多的内容。

这组诗的第一首是最受关注的,其色彩、意象、意味,俱不可及。但读者也不能忽略了第二首。这两首诗所写的是同一情事,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互相完成的关系,只有在整体上理解了这两首诗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一首。第一首是以兴象的方式来传达诗意的,既有意境,也有意味;第二首则不具备第一首的色彩、意象之美,它是以叙述的方式来传达诗意的,但却同样有很动人的意味。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这个地方,哥哥拿我东西。

今天再次来到老,想寻陈迹都迷。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王安石,宋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相关诗句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宋代] 王安石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宋代] 王安石

草色浮云漠漠,树阴落日潭潭。

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江南。

作者千古名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出自《长歌行的》[宋代] 王安石

任彼世态之炎凉,从他人情之反覆。

出自《小窗幽记·集素篇》[宋代] 王安石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出自《秋声赋》[宋代] 王安石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自《滕王阁序》[宋代] 王安石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出自《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宋代] 王安石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出自《别范安成》[宋代] 王安石

鹭鸶不吃鹭鸶肉。

出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宋代] 王安石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出自《淇奥的》[宋代] 王安石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出自《左传·宣公·宣公十五年》[宋代] 王安石

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

出自《庆春宫·秋感》[宋代] 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头宋代尾-头王安石尾-怀念,感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