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河湟

作者:杜牧 唐代 时间:2024-11-15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

诗词赏析

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杜牧 古诗,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

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河湟》杜牧 古诗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注释

⑴《河湟》杜牧 古诗:指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湟水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青海东部,流经西宁,至甘肃兰州市西汇入黄河。《唐书·吐蕃传》记载:“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杜牧 古诗。”

⑵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历八年(773年)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⑶留神:指关注《河湟》杜牧 古诗地区局势。

⑷“旋见”句:指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因事下狱,代宗下诏令其自杀。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汉书·晁错传》记载,晁错在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对削藩定边指出不少建议,但景帝听信谗言,仓促下令杀了他。行刑时“错衣朝衣,斩东市。”

⑸遗弓剑:指唐宪宗死,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的愿望。《水经注·河水》:“阳周县桥山上有黄帝冢。帝崩,唯弓剑存焉。”《唐会要》记载:“宪宗于元和十五年正月驾崩,年四十三。”

⑹“牧羊”两句:《汉书·苏武传》记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以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杜牧 古诗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⑺凉州:原本是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夺取。李唐王室出自陇西,所以偏好西北音乐。唐玄宗时凉州曾有《凉州新曲》献于朝廷。

⑻闲人:闲散之人。

《河湟》杜牧 古诗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杜牧 古诗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杜牧 古诗》便是其中的一首。

《河湟》杜牧 古诗赏析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杜牧 古诗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杜牧 古诗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杜牧 古诗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后四句是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这里的“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寄寓了很深的讽刺含义。

这首诗的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方法,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而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杜牧 古诗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显深沉,正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杜牧 古诗》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河湟》杜牧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元载你曾借筷子,宪宗皇帝也留意。

旋见衣冠到东市,忽然丢了弓剑不向西巡视。

牧羊驱马虽然戎服,白头发丹忠心尽汉臣。

只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的人。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杜牧,唐人。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相关诗句

《收复河湟故地》[唐代] 杜牧

哑儿峡西山已尘,驮金辇帛无断群。

河湟故疆尽收复,解辫厥角归如云。

堂中玉带赐丞相,陇外金节酬将军。

唐兵万里若日月,请作古今人未闻。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唐代] 杜牧

边陲万里注恩波,宇宙群芳洽凯歌。

右地名王争解辫,远方戎垒尽投戈。

烟尘永息三秋戍,瑞气遥清九折河。

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

《河湟》[唐代] 杜牧

河湟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

尽放农桑无一事,遣教知有太平年。

《河湟有感》[唐代] 杜牧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河湟旧卒》[唐代] 杜牧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作者千古名句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出自《塞下曲六首》[唐代] 杜牧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自《凉州词》[唐代] 杜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出自《谏太宗十思疏》[唐代] 杜牧

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唐代] 杜牧

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自《》[唐代] 杜牧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出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唐代] 杜牧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出自《为有》[唐代] 杜牧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出自《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唐代] 杜牧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出自《咏湖中雁》[唐代] 杜牧

昼想夜梦,神形所遇。

出自《列子·周穆王》[唐代] 杜牧

《河湟-头唐代尾-头杜牧尾-爱国,忧国忧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