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文
栏目

金凤钩·送春

作者:晁补之 宋代 时间:2023-07-20

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金凤钩·送春

诗词赏析

《金凤钩·送春》晁补之 赏析

这首词抒写春恨。上片着力描写留春无计的遗憾,下片写寻春而觅得的欣慰之情。

“春辞我,向何处?”这二句起首便设问,这一方面为下面的感叹找到一个适当的喷射口,另一方面又为下片寻觅春的归路设下伏笔。

“怪草草、夜来风雨”与“春辞我”相呼应,词人说:春啊!你为什么要辞我而去呢?你为何去得又是那样草草匆忙呢?既不打招呼,又毫无留恋,便这样匆匆走了。“夜来风雨”似乎是在回答一二句的诘问,实际上只是点明了春归的缘由和去向:春啊!你是被夜来的横雨狂风挟持而去了吧!这横风狂雨既指自然界的“夜来风雨”,也可指政治的雷雨风暴。词人在仕途中并不得意,他曾有过几度宦海浮沉颠沛的经历,因而不管是实写还是虚写,这“夜来风雨”送春归的意象,总包含着诗人自己命运的影子,是宦海中的风风雨雨,草草地送走了诗人的青春年华。这表达了词人对“春去也,太匆匆”的留恋、怨怼与惋惜之情。

“一簪华发”几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情,正由于青春草草而逝才落得今朝“一簪华发”。这“一簪华发”不仅意味着年龄的衰老,青丝成雪,而且还包含着饱经沧桑、遍尝忧患的内涵。由此,下句的“少欢饶恨”则是自然而然的了。春光是留不住的,从而青春也是难以挽回的。这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憾恨。

下片,词人的情绪心态却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春回常恨寻无路”是情绪上的过渡,对上片抒写的情景是一个形象的总括,而“常”“路”二字却为下文的词句进行了铺垫:“常恨”意味着往昔,而今将有一种新的心境产生,往昔的“无路”即暗示着今朝的有路,这样词作便极为自然地过渡到下句。

“试向我、小园徐步,”这里“试”与“无路”紧密相连,正因为“无路”而企求“有路”,才“试”着前去探索。“试向我”中的“我”字,强调了只有在“我”自己惨淡经营的园地里才有永恒的春色,这正是一种象征性的暗示。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紧承上句,十分形象传神地显现了词人的小园中,春光永驻的景象。一栏鲜艳娇嫩的芍药花倚风而立,含露而开,仪态万方,艳丽异常。这里“倚风”,写出了芍药绰约飘洒的风姿,“含露”画出了它鲜润欲滴的妩媚。那临风摇曳含露而开的芍药花,不正是春天的极富情趣的象征吗?不也正是词人理想、希望、事业、追求的写照吗?不也正是一个纯洁无瑕的美的缩影吗?

“春自未曾归去”紧承前两句,词人以芍药花作为不凋的春光的标志,由“倚风含露”的“一栏红药”联想到“春自未曾归去”便显得十分自然,毫无矫饰之处了。

《金凤钩·送春》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春回答我,向什么地方?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插白发,少欢饶遗憾,没有办法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可走,试着向我、小花园缓步。

一圈红药,靠风含露。

春从不曾离去。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晁补之,宋人。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作者千古名句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出自《围炉夜话·第五四则》[宋代] 晁补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出自《滕王阁序》[宋代] 晁补之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出自《燕歌行并序》[宋代] 晁补之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出自《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代] 晁补之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出自《野有蔓草的》[宋代] 晁补之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出自《早梅》[宋代] 晁补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出自《题李凝幽居》[宋代] 晁补之

恶有衅,虽贵罚也。

出自《国语·鲁语·臧文仲请赏重馆人》[宋代] 晁补之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出自《西施咏》[宋代] 晁补之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出自《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宋代] 晁补之

《金凤钩·送春-头宋代尾-头晁补之尾-春天,金凤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