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勤政楼前百技竞赛,各自展现自己的高超与魅力,而王大娘的长竿更是鹤立鸡群,惊险美妙无比。
谁能料到妇女反而更有力气,顶着长竿犹自嫌轻,还要在上面顶个木山,叫人在山上翻滚歌舞。
注释
⑴楼:指勤政楼。百戏:指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
⑵绮罗:指妇女穿的有纹彩的丝织品,此处指王大娘。翻:反而,反倒。杜甫《送赵十七明府之县》诗:“论交翻恨晚,卧病却愁春。”
⑶著:一作“着”。
《咏王大娘戴竿》刘晏 古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此诗题下有注:“《太平御览》云:唐明皇御勤政楼,大张乐,罗列百技。时教坊有王大娘者,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辍。时晏以神童为秘书正字,方十岁,帝召之,贵妃置之膝上,为施粉黛,与之巾栉,令《咏王大娘戴竿》刘晏 古诗。晏应声而作,因命牙笏及黄纹袍赐之。”《明皇杂录》也有类似记载:唐玄宗在新落成的勤政楼前举行欢庆活动,观赏百戏,有个教场艺人王大娘表演了戴竿技艺。她头戴百尺长竿,竿上面还有做成仙境模样的木山,并让一名小男孩在山上表演歌舞节目。这时才10岁的刘晏已做了皇帝的秘书正字,被唐玄宗诏于楼中,杨贵妃就让神童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百戏争新和王大娘头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一首赞美诗。刘晏应声而作了此诗。
《咏王大娘戴竿》刘晏 古诗鉴赏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前二句展示了一幅让人惊叹的画面。王大娘那细细的长竿顶着那么大的一座木山,还有一个小孩子在山上翻滚出入,真够刺激。而着一“唯”字,更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妙。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后两句进一步写出王大娘超乎常人的力量与神妙绝伦的技艺。“谁谓”的反问语气更突出了人们的惊讶诧异,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此诗不仅再现了唐玄宗勤政楼前人们观赏百戏的热闹场面,对王大娘过人的力量和神妙的技艺表示了由衷的赞叹,而且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盛唐时期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安宁和谐。据《太平御览》记载,刘晏写下此诗,博得了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一片赞颂,唐玄宗非常高兴,赏赐了刘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领黄纹袍。
《咏王大娘戴竿》刘晏 翻译、赏析和诗意
楼前百戏竞争新,只有长竿妙进入神。
谁说罗绮翻有力量,还嫌自己轻更吸引人。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刘晏,唐人。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
出自《说苑·政理》[唐代] 刘晏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出自《十二郎·垂虹桥》[唐代] 刘晏
豆子山,打瓦鼓。
出自《绵州巴歌的》[唐代] 刘晏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出自《田家词 / 田家行》[唐代] 刘晏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出自《己酉端午》[唐代] 刘晏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出自《满江红·写怀》[唐代] 刘晏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出自《送迁客》[唐代] 刘晏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出自《鹧鸪天·桂花》[唐代] 刘晏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出自《咏风》[唐代] 刘晏
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
出自《幼学琼林·卷三·器用》[唐代] 刘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