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一舸》吴伟业 古诗注释
①此诗1653年(顺治十年)癸巳作,为《戏题仕女图》十一首中第一首。诗题取自杜牧诗句“西子下姑苏,《一舸》吴伟业 古诗逐鸱夷”,咏西施随范蠡乘船隐居事。舸(ge):船。
②倾城:始见于《诗经·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言女色之害足以倾城覆邦国。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③弓藏:比喻功臣受害。《史记·勾践世家》载越王胜利后,诸侯毕贺,号称大王。范蠡遂去(离开),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不听劝,终为越王害死。
④鸱(chi)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范蠡的别号。《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
《一舸》吴伟业 古诗赏析
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 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一舸》吴伟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越国称霸灭亡吴国计划已执行,论功什么奖赏全城?
西施也有良弓收藏恐惧,不只是鸱夷改名换姓。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吴伟业,清人。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
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一舸》[清代] 吴伟业
一舸泛漭沆,风涛正掀舞。
驾空赫鱼龙,沈浮未知所。
同舟一性命,俱父父母母。
倚门望儿归,天亦谅辛苦。
胡为托笑言,射影学溪弩。
《念奴娇·闹红一舸》[清代] 吴伟业
余客武陵。
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
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
秋水且涸。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
清风徐来,绿云自动。
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
朅来吴兴。
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
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愁人 一作:愁入)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出自《清平乐·画堂晨起的》[清代] 吴伟业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出自《格言联璧·从政类》[清代] 吴伟业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出自《长安春望》[清代] 吴伟业
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
出自《踏莎行·寒草烟光阔》[清代] 吴伟业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出自《秋望》[清代] 吴伟业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出自《管子·形势解》[清代] 吴伟业
近者不亲,无务求远
出自《墨子·02章 修身》[清代] 吴伟业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出自《观梅有感》[清代] 吴伟业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出自《》[清代] 吴伟业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出自《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清代] 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