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注释](1)酒卮[音“知”]:酒杯。(2)两世:三十年为一世。两世即六十年。(3)四朝:指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代皇帝。(4)况复:况且又。筋骸:筋骨。(5)那堪:更兼。(6)争忍:怎么舍得。
[译文]插在头上的花枝倒映在酒杯里,酒杯浮动着美丽的花枝。我这辈子经历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目睹了四朝的盛世。何况我的身子骨还硬朗,又喜逢百花盛开的芳菲时节。看着酒杯中荡漾着的花影,红光溜转,怎么舍得不痛饮到大醉呢?
《插花吟》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
插在头上的花枝倒映在酒杯里,酒杯浮动着美丽的花枝。
身经两代太平的日子,亲眼目睹了四朝的盛世。
何况又筋骨粗康健,又喜逢百花盛开的芳菲时节。
酒涵花影红光溜,怎么舍得不痛饮到大醉呢。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邵雍,宋人。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笃志而体,君子也
出自《》[宋代] 邵雍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出自《墨子·12章 尚同(中)》[宋代] 邵雍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出自《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宋代] 邵雍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出自《礼记·儒行》[宋代] 邵雍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出自《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宋代] 邵雍
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出自《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宋代] 邵雍
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责以小罪。
出自《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宋代] 邵雍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宋代] 邵雍
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出自《荀子·乐论》[宋代] 邵雍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
出自《尚书·虞书·舜典》[宋代] 邵雍